迈向建筑

出版社:田園城市
出版日期:1997-1
ISBN:9789578440029
作者:[法] Le Corbusier;施植明

作者简介

建築師透過造型的處理,所實現的某種秩序,代表著其精神的純粹創造;基於這些造型,建築深深地觸發了我們的感受,激起了造型藝術的情感;經由所創造的整體關係,喚醒了我們內心的迴響,賦予我們一套能與宇宙相契合的標準,決定了我們精神上及心靈上各式各樣的活動;使得我們得以感受到美的存在。


 迈向建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問題所在 - 規線》「建築必然的起源。秩序的必要性。規線是對抗恣意雜亂的一項保證。規線亦將滿足心智的需求。」、「規線是一種方法;而不是一套食譜。規線的抉擇及其表現是建築創造中整體的一部分。」。柯比意以一連串不容置疑的文句,宣告規線是建築中的必要解釋,其不存在著開發,本身即是起源,是一種保持環境秩序的基礎方法。為解釋這個非從無至有的創造,柯比意以一位篳路藍縷的原始人,如何在山鄉野林中開闢安全居住所的故事,解釋規線與其使用者的天真本能。例如開發道路,無論前往何處,他必定在有限的能力中盡可能地筆直,以便配合他的工具,手臂和時間。帳篷的小木樁標示出簡易的幾何圖形以利建造。柵欄的形式是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相等且垂直。茅屋的門位於圈地的軸線,正對柵欄的門。古代祭壇的空間平面與配置。無論何處,住家還是祭壇,都存在相同的精神。它「只是有原始的方法罷了。理念是生生不息的,在一開始便已經那麼地強烈了。」(頁79)柯比意認為方法是由某些簡單的數學支配,掌控於人類侷限的工具與工作能力,說明規線的起始為適應而非創造。是由使用者依照客觀現實的測量,又為了肉眼的有效辨別,選擇幾何形作為語彙。規線源自人類的活動,是一有機必然性,不分小孩、老人、野蠻人、文明人而有所分別。接著,柯比意利用此方法,說明過去偉大的建築都是源自相同的人性,同時也都與人類本能息息相關。指責當代(20世紀初)建築師,所創作的建築物缺少秩序、背離人性,立面充滿許多繁雜矯飾的元素,雕龍畫棟毫不相干且不具任何實用價值。認為這種過度的藝術、散文製造家,令建築專業蒙上不被信任與誣陷的陰影,應該負責。回歸建築,柯比意以「矗立或倒塌」(頁82)說明其認為,建築的存在便是消除不合理。在這裡,柯比意專指人類肉眼裡的不合理。而規線的使用,便是於現代建築中對抗恣意的一項保證。「能對一時的心血來潮所創造出來的東西加以檢核,像是小學生做數學證明題時最後證明完畢一樣的過程。」(頁83)利用規線的秩序性,維持肉眼投射的精神性平衡,更加深當代(20世紀初)建築師的不是。最後,柯比意以實際例證,包含凱旋門、卡畢多利諾宮、巴黎聖母院,以及自己設計的別墅案例說明建築立面的秩序形成與比例原則。 本文的主旨在於利用規線的先天性,批判當代(20世紀初)建築立面慣以複雜不實用的裝飾,造成的視覺不平衡。強調建築必須回歸秩序對抗混亂,滿足並服務一般民眾的心智需求,在不設條件與前提下,容納與造福人類。柯比意以原始人生活的空間模式,描述人類維持秩序的天性,由上古蔓延至現代不成斷絕。而其規線的產生方式來自方便可取、效率良好且具測量性的工具,例如手尺、腳尺等,藉此完成空間的配置,塑造一容易辨別的幾何形。進一步,人類為提高可視性,將測量尺度統整為模矩,建立領域內的規律性,使得空間辨識上更容易表達,同時乘載更多意涵。柯比意認為此種演進係與生活切身相關,無分老女老幼,是原始人類需求的表現。由此反襯學院派奢靡裝飾的反一般人性,在建築需服務普羅大眾的意識裡,柯比意要求建築回歸於人。而在回歸的視覺面上,便是清楚、簡潔、意圖明確,不因情懷或私人因素造成人們的視線不平衡,由此誕生遵守「規線」的呼籲。除此之外,規線也給予大眾檢核建築的標準,促進工程問題與和諧性的研究。但最深刻的表現是,規線特有的數學思維對於傳達秩序感的幫助甚大。認為規線的抉擇將限定建築的基本幾何體,決定作品傳達的感受,是否滿足觀者的心智需求。是建築設計的主要程序之一。現在來說說,我所想的老柯「規線」。若不是位高瞻遠矚者勢必難以用此宣告其反叛的核心,不僅正面衝擊主流的學院派,更完整承接其理論中的社會主義與民主思想。柯比意相信依靠訓誡與行動,就能夠普渡眾生,但他恐怕不是「公眾的僕人」。真正促使他奉獻自我的原因,可能在於能夠從中得到樂趣和新鮮感,或是足以改善生活品質吧。我認為這篇文章是設計過的,是以一個提升到無論差別的「人性」高度,回應時代巨渦的偽裝。規線的內容在頭尾間有著不小落差,令人懷疑柯比意似乎是預期過理論的煽動性,才動手操作故事張力,以至於邏輯的差距不在關注範圍內。尺度、模矩,柯比意精準的描述出工業革命後人類面對自然界的控制準則。其背後的意義如同短篇故事中,原始人劈菁斬棘建立領域的意圖。但這個行為更大一部分是表明人的「意志」,將存在植物自由生長的非理性領域中清楚地區別開人類的理性。但受限於時代的生產能力,自然與人類領域仍處在曖昧不清,區隔僅止於安全與守衛,方法自然是隨處可得的肢體測量。但柯比意的規線,則詮釋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應被另一種區隔取代,因而產生人類與自然的距離,更是進一步理性與還搞不清楚狀況的學院派半理性間的高下之分,凸顯並主導「建築」。在內容中,柯比意甚至將人類原始能力的表現,引申為建築「矗立與倒塌」的象徵,是人類與自然間不合併的零和遊戲,是「生與死」。既然如此,柯比意的理論最後演進至建築個別的探討與光明城市計畫的誕生也就不足為奇,控制的自然、建築脫離街道的關係,城市一度與理想的現代主義不合。可見柯比意並沒有完成或真正解釋規線的理論。例如他對原始人的描述中,是存在路徑、真實空間與生活,是三度立體無法分離。但在內文後段的論證中,柯比意舉出的卻是古今建築立面擁有的比例分割。令人難以想見,不自然與不純粹的建築立面,是如何令人精神匱乏導致混亂?而精準潔淨的建築立面又是如何帶來和諧?然後影響生活?其因果兜不攏,平面分割與三度空間的感受之間似乎欠缺一股擁有力道的證據,佐證規線的應然性。但柯比意對此是有意識的,但可能研究不全,選擇不多做解釋。在羅馬的卡畢多利諾宮的視線分析上,他提到:「建物考慮了基地因素,包倍的量體與四周的空間相配合......」(頁85)。在此,我們似乎瞥見柯比意對基地關係的重視,若是由主流的方法論來說,便是與周遭的「規線」契合。但後面的幾句話,又不免懷疑其規線為服務一般人的民主機制是否存在:「這使得本身(建築)能夠集中、統一,表現出具有相同法則的一個整體,因而成為雄偉壯觀的量體。」(頁86)這造就的濫觴便是20世紀中期,主流脫離都市關係的建築設計,都市空間成為附庸導致問題橫生。《邁向建築》這本書,其教條式對舊時代的反擊,柯比意已經做到了。但誰能預計後果如何?我們的世界仍不斷修正,試誤中學習恐怕是面對大問題時,人類唯一的方法。畢竟,我們不知道問題會發生在哪裡。
  •     《第三版序言 - 溫度》柯布開篇以1924年於「邁向建築」的第二版序言,闡述建築所承擔的問題不在古典宮殿,而在平常人的住家,解決住家需求才是當代重點。後接續一次大戰後的時光精神,說明新成立的日內瓦國際聯盟為一躲藏在未來營地的新精神表徵,並以「國際聯盟宮殿」的計畫書內容,如強調具有效率、確實、迅速的辦公室空間,佐證新精神的萌芽與建築目標的確不再是宮殿而是行政作業。但同時質疑計畫書的「宮殿」標題的曖昧性,如同在表與質間做曖昧拉扯。為了回應這種曖昧,柯布將先前於新精神雜誌與第二版序言中的內容,進行立場的反駁。認為這個時代(1930),研究一般住家,事實上衍伸為一切建築───都應考量未經挑選的人,必須探討人的基本問題,人的尺度,需求、機能、情感類型,所以應該接納新技術、抦棄浮華。建築是藉由設計提供服務,當我們利用這個觀點創造宮殿時,便是以一幢住家=一座宮殿來安排。所以當柯布接收到如此明確的計畫書時,宮殿的設計便是在內部的每個器官、在整體中適當安排令人感動的關係,即具上述目的「的行政大樓」。立場與觀點澄清後,柯布並沒有詳述其新穎的設計內容,而是批判當時的學院派。描述群起動員的指責,令其感到萌芽的新精神徵兆,並不如預期般深入四處。如「世界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進步」(頁10)、「受機器與工業改革的時代已經拉開幕簾,與過去的用途、方法與工作將永遠斷絕;在我們眼前出現的無限未來以急於朝向未來的整個世界。國際聯盟反倒是想回到幕簾之後。」(頁11)到此,柯布用競圖的得標者、建築師、巴黎大學的建造者、藝術學院的主席者內諾先生(M. Nenot)的勝出宣言,扣會此序的標題『溫度』,意即此競圖表達了時代水溫,宣言式的邁向建築讀本所欲倡導改革之事,仍合乎時宜。柯布於此競圖案的失利,剖析新精神傳播的急迫性與當代建築思潮的新舊碰撞,表達其過去於新精神雜誌、邁向建築等著書裡的宣言有其不容置疑的觀點,點評當時建築與建築師的謬誤,是受限於其狹窄且未認清新時代的種種特徵。事實上,柯布的這篇序言已經完整說明其於邁向建築一書的精華,即「建築是居住的機器」所表達的內裡、需求、基礎解決思想。建築理論若能落實設計並清晰可見,便將有強大的衝擊力。柯布的「國際聯盟宮殿」提案,擁有非常明顯的現代辦公大樓特性,此在當時(1930)確實是首開先河。其準確落實了柯布認為建築平面係是一切事物的原動力,因其建築的立面實為問題與需求,被如何反映到平面後的表現。如此基於合乎邏輯並經過分析和研究的成果,是建立於好好把握問題,並經過試驗之後確立。柯布認為建築最後是服務一般人,未經挑選,自然得退回到嚴謹的根本去探討建築設計的法則,於是乎從這裡觀察到深深影響至現代的抽象建築設計方法。現在回到此書目的,也就是當建築仍在垂死時代中無法令人忍受的破舊觀念限制下,該如何談論建築這件事。柯布選擇嘲諷,但這次與單純嘲諷不同,嘲諷多在言詞的表現,卻萬萬沒有實體產出那樣的具批判性。「國際聯盟宮殿」給了柯布一個將學院派從厚厚華麗外衣脫下的實際機會。競圖勝利者內諾先生(M. Nenot)的勝利宣言:「我為藝術而感到高興:法國的設計案的目標在於擊敗未開化的野蠻。我們所謂的野蠻是指近年來在東歐與北歐日益猖狂的一些建築......否定了最輝煌的歷史時代(或期待),藐視眾所公認的好品味。如今野蠻以屈居下風,天下太平。」(頁19)柯布的回應很簡單,一切在於普羅建築師的無知,意即內諾先生才是困乏於時空牢籠中的野蠻人。內諾先生給予了柯布證明宣言的機會,補充了理論於現實世界合宜的急迫性,使描繪更清楚。使厚實的外衣被狠狠刺穿,然後吸引人關注柯布的想法,帶動現代主義建築的成功。建築理論本就多方爭鳴,即使到21世紀,古典、現代、後現代、科技、數位等派別也仍基於各自的理由表述,質疑其他的論點。柯布在那個時代並非唯一的反對聲浪,但能站在時代尖端,並正確選擇真正的變革事物,卻是他人望之不及。能成為主流者並定是深深體會了環境變遷,縱使細微之物也能嗅覺。他的時代是建築材料工法革命的時代,一個世紀過去,建築的施作方法也尚未變革。所以我認為現代的建築改革角色,多是承襲其衣缽,不斷更深入的探討建築的內裡,但是否有下個柯比意,其回答令人質疑。此篇文章的重要性,在於提醒我們,建築的討論不能脫離社會,脫離不了歷史,脫離不了時間,也脫離不了具體的場所,尤其是要將主導者的「意向、理念、規劃」,和那些「實施、操作、生活、使用」比較。同樣的「國際聯盟宮殿」競圖案,便一次最少呈現兩種不同的觀點。而其觀點皆是由社會得來的,利用空間決定社會的建築師並不存在,真正由空間決定的應是群體環境條件衍伸的群落、地方。當一位建築師如同格列佛般捉弄模型時,其實是由社會在捏造他的設計。不過,我們今天所面臨的,是柯布未見的新開發機制、土地使用機制、都市更新機制,諸多方面因資本的追求而發生重要變化的時期。柯布當年的宣言啟示著:創造新型社會關係的重擔,建築師具有責任。但縱有一萬個柯布降臨,這個社會的運作仍難以改變。畢竟柯布本身也承認建築需要服膺於時代的經濟法則,反過來說,服膺於居住機器已演變成兩拚、三拼型態也是一種當然選擇。這個矛盾使我們見識到柯布的猶豫不決。創造新型社會關係的重擔與服膺於時代的經濟法則,這兩項選擇、這樣的大條件能成為建築師懶惰的藉口嗎?在一個廣場並不真正等於公民空間的時代,在一個人並不強烈的尋用公眾平面來宣吐自己,也少怨憤大字報的社會裡。建築師認為還能如何重構「公眾」的關係?我們是否只有責任和能力將廣場與建築設計得更人性化而已?這一形式邏輯存在著矛盾的陳述,在現實生活裡,很生動、很頑強、很可能,所以許多建築師皆在尋求一個回到公共平面的方法。但既然都認知矛盾了,這還會是辦得到的事情嗎?
  •     之前听说简体中文版翻译的十分不准确台湾这个版本对于翻译有很多详细的注解并且尽量还原了柯布西耶的原意非常值得一读本来就不是走向新建筑 柯布的眼里建筑没有新旧之分邁向建築。。。。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若不是位高瞻遠矚者勢必難以用此宣告其反叛的核心,不僅正面衝擊主流的學院派,更完整承接其理論中的社會主義與民主思想。 柯比意相信依靠訓誡與行動,就能夠普渡眾生,但他恐怕不是「公眾的僕人」。真正促使他奉獻自我的原因,可能在於能夠從中得到樂趣和新鮮感,或是足以改善生活品質吧。 無論如何,《邁向建築》這本書,其教條式對舊時代的反擊,柯比意已經做到了。但誰能預計後果如何?我們的世界仍不斷修正,試誤中學習恐怕是面對大問題時,人類唯一的方法。 畢竟,我們不知道問題會發生在哪裡。
  •     迈向基本的、精确的建筑,至于新旧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     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