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的谜底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09770467
作者:[日]竹村公太郎
页数:280页

内容概要

竹村公太郎,197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部土木工学科。同年进入建设省工作,主要从事水库、河流工程事业的指导工作,历任近畿地方建设局局长、河川局局长。2002年辞去国土交通省职务,现任河川水岸研究所代表理事及日本水研讨事务局局长。作为一名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的活跃评论家,他从地形、气象、基础建设的角度考察日本与世界文明的变革,引起广泛关注。著有《土地的文明》《幸运的文明》(PHP研究所)、《透视本质的力量——环境、食物、能源》(与养老孟司合著,PHP新书)、《通过地形破解日本史之谜》(PHP文库)。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关原之战胜利后家康为何立即返回江户
与强大敌人的另一场战斗
第二章
信长为何要烧毁比睿山延历寺
地形所透露的真实原因
第三章
源赖朝为何在镰仓设立幕府
日本历史上最小的都城
第四章
蒙军最终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湿地挽救了日本
第五章
半蔵门真的是后门吗
德川幕府百年复仇(I)
第六章
赤穗浪士的复仇为什么能成功
德川幕府百年复仇(II)
第七章 为什么德川幕府要毁掉吉良家
德川幕府百年复仇(III)
第八章
四十七浪士为何被埋葬于泉岳寺
德川幕府的百年复仇(IV)
第九章
为什么德川家康进入江户之后要开凿小名木川
控制关东的策略与高速公
第十章 怎样确保江户百万人口的饮用水
被遗忘的水库——溜池
第十一章 吉原官营妓院为何搬迁
江户水利工程故事
第十二章 谁是真正的最后一任“征夷大将军”
最后的“狩猎者”
第十三章 江户“无血开城”为何能够实现
船只形成的日本人的一体感
第十四章 京都为何会成为都城
都市繁荣的绝对条件
第十五章 孕育了日本文明的奈良为何衰落
交流之轴与都市的繁荣
第十六章 大阪为何缺少绿色空间
统治者的城市与庶民的城市
第十七章 脆弱的土地福冈为何能成为大都市
漂流民的最终归属地
第十八章 两次迁都为何发生
迁都不可避免之时

作者简介

作者数十年地形与气象相关领域工作的思考结晶,是从地形、气象、基础设施的角度出发,对日本历史作出的全新解释,或是深入说明,或是推翻成说,或是揭开悬而未决的谜底,同时也准备接受来自历史学家的挑战。
德川家康如何建都江户,德川幕府的复仇史,江户的建设史,日本的近代化变革史,京 都、奈良、大阪、福冈的城市特色,在书中都可以找到前所未有的分析和结论。
【媒体推荐】
作者用权威的档案将我们的历史常识成功地颠覆了,很有趣,很好玩。
——日本畅销书作家 养老孟司
日本的土地基本上是人为而成的,所以日本的历史可以在土地中发现。
——日本著名博物学家、作家 荒俣宏
看地图,中国和日本的形状引人遐想。大江向东流,对于中华思想别有意义。日本地形对于日本历史、日本文明呢?
日本锁终归要日本人自己开,地形也是一把钥匙,开锁更有趣。可能史学家不会用这把钥匙,但到底开没开开呢?
——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专家 李长声


 日本历史的谜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竹村先生从事了几十年的基础建设工作,每天在日本的山川河流中行走的他发现:观察地形,可以看见崭新的历史,这是驱使他写作的动力。“地形与气象是确定不变的事实,如何解释,是每个人的自由。只要以确定不变的事实为依据,解释就会向着客观性的方向靠拢。”本着这个想法,他开始了从地形入手揭开日本史之谜的工作,最终形成了这套趣味盎然的小书。他推翻了许多历史的成说,同时也在迎接来自各方的挑战。先来看几个你也许想不到的结论吧1.日本人的节约意识从何而来?在日本人的日常会话中,经常会说出“真可惜”,日本人的爱惜东西和节约意识是世界闻名的。渗透日本人身心的“真可惜”观念是日本现代节能社会的思想基础。构筑节能社会并不是因为日本人道德高尚,也并不意味着日本人比其他国家的人更有智慧,这种品性是日本列岛的地形作用的产物。世界上的民族可大体分为两大类:因狩猎、游牧而迁徙的民族和因农耕而定居的民族。迁徙民族只携带最小限度的物品,轻装上路、快速移动。征服到新的土地,仅掠夺必要的物品。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迅速移动,在最快的时间内征服新的土地。因此,不适用的物品将被丢弃。被丢弃的东西犹如被沙漠覆盖那样,会很快从人们的意识中消失。欧亚大陆和阿拉伯半岛迁徙移动的民族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在位于欧亚大陆最东面的海上列岛产生了日本文明。日本列岛中部有许多脊梁山脉,有无数的河流出发从脊梁山脉奔向日本海或太平洋,在出海口处形成较小的湿地。日本列岛上的土地被海峡、山峦、河流切割成许多分散的小块土地。大约3000 年前,居住在日本列岛的人们开始在这里耕种水稻。耕种水稻的劳动异常辛苦甚至严酷。融雪时,要从河流中引水,翻起硬硬的土地,插秧、控制好水、除草、防洪、割稻等。冬天也不闲着,要制作耕种的工具并做好来年春天的耕种准备。在这些被分割成小块的土地上, 没有来自外部的资源。因此,人们将土地上的所有东西变成有用的资源,东西无论它呈现出怎样的状态,都是对人有用的。日本人对物品十分爱惜,从身边的衣物中可以看出来。和服是用植物的棉花编织而成的漂亮衣物。穿了十几年变旧的和服可以再利用为被子的布料。若干年后被子的布料可以作成褥垫。甚至再过若干年后,褥垫的布料可以作成木屐带或抹布。木屐带、抹布用坏后,变成烂布,就烧成木灰回归土地,再次成为棉花的养分。布不断地变更其形态,发挥不同的作用。轮回转生的宗教思想对日本人来说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思想,而是跟日本人现实生活中的物品呈现的形态变化相结合的思想。2.关原之战胜利后,家康为何立即返回江户?1600 年,德川家康在争夺天下的关原之战中获胜。三年后的,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后立即返回江户,在江户开创了幕府。江户开府的事实已广为人知,无人对此提出疑问。然而,在江户开府一事背后,实际上存在一个巨大的谜团。虽然德川家康取得了征夷大将军的称号,但在此时并未完全统一天下。丰臣家族的领袖秀赖,以及护佑他的淀君还在大阪城中号令天下,日本各地还有诸多虎视眈眈企图夺取天下的大名领主。然而,德川家康此时为何不把政权设立于京都或者名古屋等可以实际控制天下的要地?为什么要翻越险峻的箱根岭,回到离京都500 公里远的偏远乡村江户呢?历史学家们从人文、社会等视角来研究江户开府,而作者则从地理地形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得出了与现在的成说不同的全新故事。1590年,家康受秀吉之命转封至江户,当时的江户是一片环境极其恶劣的处女地。但家康发现了隐藏的宝藏,就是后来广阔、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的“关东平原”。在将关东湿地变为关东平原之前,家康进行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他之所以急切地赶回江户,就是要立即开展与自然的战斗,对利根川进行改道,把湿地变成良田。明治以来的近代日本从江户时代继承了关东平原这一遗产。以关东平原为舞台,日本转变成为工业国家,同时作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最后一个帝国,逃脱了沦为欧美列国殖民地的命运,一直走到今天。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国土规划者就是德川家康。3.江户“无血开城”和“大政奉还”为何能够实现?1853 年,美国人佩里提督率领的黑船出现于江户近海的浦贺湾,历史由此进入了剧烈变化的时代。欧美列强先后把非洲、中东,以及亚洲变成自己的殖民地,逐渐缩小了对日本的包围圈。日本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就在这时,德川幕府采取了“大政奉还” 行动, 避免了日本的分裂。260 余年来统治日本的绝对权力德川幕府瞬间瓦解,出现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全新政治体制。日本社会的这一不流血的大变革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世界历史上也难找出不经过流血而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的事例。人们常常通过讲述幕末的英雄故事来回顾这一历史事件。这些英雄里有四处奔走的坂本龙马、性格豪放的西乡隆盛、气度过人的胜海舟,他们从西洋列强试图分裂日本国内进而实行殖民统治的危机中拯救了日本。幕末的英雄们上演一幕幕历史活剧的舞台需要一个物质基础的支撑。没有这个物质基础,英雄们就无法演出那些生动的剧幕。这两件耀眼事件的背后,是什么原因产生了日本人的一体感?对这一点还无人提及。正因为有了日本人的一体感,也就是日本人的归属意识,“大政奉还”与“胜海舟与西乡隆盛会谈”才得以成功。作者从歌川广重的绘画作品中得到启示,深入挖掘,得到结论:形成日本人归属意识的基础条件,就是运送物品与信息的船只。船只,将分散在各地的日本人连结起来,使他们拥有了共同的物质文明,这是“无血开城”和“大政奉还”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5.京都为何会成为千年古都?京都成为千年古都的原因也可以从地理与地形的视角出发获得答案。日本列岛南北狭长,幅员从北纬45 度的亚寒带起至北纬25 度的亚热带止,南北距离约3000 公里。在这个狭长的列岛中央由北向南纵列着脊梁似的山脉,太平洋一侧与日本海一侧被分割开来。京都位于日本列岛的中心位置,并很容易将日本海一侧与太平洋一侧联系起来。1853年以前的日本,在2000余年的历史中,船与日本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而京都,拥有最适于船运的有利条件,与其他地方保持着频繁的交流,是日本文明的中心,是日本列岛交流的原点,位于“交流轴”上的城市必定繁荣。因此,京都成了日本的前年古都。作者还用“交流轴”的理论,解释了奈良的衰落。当然,任何一种视角都有局限性,历史、文化现象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多视角的分析更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探讨。作者从地形、气象、基本建设的角度分析历史、文化的视角,也独具价值。
  •     正好要写相关的文章,正好看到这本书。一直很喜欢日本历史文化,这本看似闲读小品,内容还算丰富。作者做过建设局局长,也是日本的河川水岸研究专家,这样的学术背景来研究历史,颇有点交叉学科的意思。文章不时会以出国访问时的见闻开头,展开问题叙述。每个小标题都起得很有意思,各标题之间篇幅不长,连在一起却能说明具体的问题。日本人对事业是当作爱好来做的,或者说有很强的职业精神。
  •     以前看过几部日本电影之后就觉得这个民族的文化很奇葩,有时觉得他很人性,有时又觉得他很没有人性。一种文化何以奇葩到这种程度确实是一个挺吸引人的谜团。之前看过《菊与刀》,那本书毕竟还是太理论,我看到了日本文化的样子,可是我不知道形成这种文化的原因。这两本书正好给我解开了这个谜团。很赞同作者的角度。自然环境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一切,一切文化的根源必定要去地形上去寻找。读这本书,就像跟着作者一点一点的去探秘,层层剥开谜团,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还有不得不说的是,两本小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说,优雅精致有品位,图片精致清晰,品质不一般!

精彩短评 (总计37条)

  •     通过地理的角度读历史,一个全新的视角,历史只看结果,原因,很多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
  •     作者从气象与地形的独特角度颠覆了一些传统历史的认知。虽说不缺推理和分析的过程,但还是缺乏严谨专业的逻辑,猜想的部分挺多的。不过读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     看看
  •     需要一定的日本历史背景,有些论断值得商榷,但总体上有启发。
  •     好书!
  •     神棍日本历史,7分
  •     从地形、气候的角度阐释日本历史文化,角度还不错,设计得很有日本味~~
  •     一本有趣的小书,可以一看;到忠臣藏作者称之为日本人归属意识的源泉,其实是不够深入的,或者是作者故意点到为止吧(因为我明显感受到了作者的情绪)。以我之见,日人思维和性格(缺陷),与其治史不严大有关系;当然作者思维能不同于普通日人,很不错了;当然,作者无数次强调,世界最大的城市江户,这实在是太日本,甚至是棒子了;
  •     水,非常水
  •     跟文化谜底合并一下就好了……一模一样的毛病,不过错误更多,因为用地理因素去强行解释了很多一时的人为的政治事件。赖朝去镰仓建幕府是因为他对御家人必须实地掌握紧密相连,真以为他不愿在京都待着?作为都城大阪明显比京都位置好太多,光用位置也解释不了江户的发展。另外说江户当时是世界最大,这个确实没吹牛……
  •     日本史
  •     站在地理角度扫描历史
  •     日本百家讲坛。。。
  •     这书类似于新知文库的《气候创造历史》,甚至可以改名叫《地理创造历史》,作者脑洞大开,片面强调地形这一条件的重要性和决定性。
  •     简单的读了一下,写的还是蛮有意思的
  •     一部让人脑洞大开,豁然开朗的书,很好的环保主义的角度,适合决定历史,但有时难免阐释过度。以此作为参照,再来回顾中国历史与文明,亦不难得出同样的结果。总之,看看亦无妨。
  •     作者开脑洞的书,基本上书中每个小章节都是历史研究热点问题,但说的并不详细,缺乏专业性,倒是很适合当做娱乐小说来看。
  •     感觉不是很靠谱,偶尔脑洞还太大
  •     作者的专长是水利,所以与水利有关的内容都还算有点可读性,剩下那些就不予置评了。本书的翻译问题挺多,JR就JR嘛,日本铁道是什么鬼,亚伯就亚伯,阿贝尔到底是哪个啊?还有吉良上野介为毛写着写着变上野助,上野助是什么官职?比翻译更糟糕的就是校对了,责编已死,鉴定完毕。
  •     本书比文明先出,两本书有不少相似观点和分析。当遇到历史的细节分析时,非日本的读者没有那么熟悉,尽管有丰富的图表还是会有隔膜,毕竟这是面对日本读者的书。德川家康在江户施行的一系列水利工程,跨越几代人体现了他是伟大的国土规划者;织田信长杀光延历寺僧兵也是全面去除了地理上的隐患和一个兵种;源赖朝退守镰仓是要避开大城市糟糕的卫生状况,也与他长年被流放的历史密切相关;蒙军的失利还是无法在沼泽和森林里生存和作战;半藏门其实是皇宫的正门;赤穗浪士其实是被德川幕府庇护在那里埋伏的;德川幕府先利用后对付吉良家族,花了百年时间可谓处心积虑;高轮大门的移位使得泉岳寺成为来往客人必到之所,这个分析很妙;现在的风景河道原来是运兵运河;官营妓院迁到坝上是要游人踩实大堤改善治安;京都和奈良迁都与交流中心;福冈是日本入口。
  •     《日本文明的谜底》一书的姊妹篇,从地理、气象与基础设施的专业角度,对日本历史上的诸多重大问题,作出全新的解释。部分观点值得商榷。适合希望了解日本历史,同时又崇尚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读者。
  •     写着挺好,读起来也不难,可以了解一些关于日本历史的知识。
  •     “从古至今,经济的本质是攻击。”
  •     脑洞还是很大,看完感觉没啥意思。
  •     《日本历史的谜底》与《日本文明的谜底》,由日本PHP出版社2013年出版,在日本销售量达30万册,实属热门图书。 作者竹村公太郎从人们熟悉的地形和气象入手,在一个个故事中,探索日本的历史和文明是怎样因地而成、因水而变的,从而解析了日本的历史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揭示了日本历史与文明之谜。
  •     安全 粮食 能源 交流轴 政权与绿地 肝炎 垃圾漂流
  •     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     角度很新颖,脑洞很大……作者很善于抓细节啊~看一幅插画就开始猜蒙古帝国为什么不东渡…讲道理我是服气的
  •     有趣,改变了很多看法。第51页倒数第六行“江湖”-“江户”。
  •     作者的专业和水利地理有关,从其专业出发,补充了许多在以往日本历史相关书籍中未曾提及过的细节,视角新颖,有理有据。虽然作者行文时有冗余,但瑕不掩瑜。总归来说是本十分有趣的书。顺便:有一处把羽柴写成柴羽啦。
  •     写得挺散的,角度很有趣。【第3页就把“羽柴秀胜”错成了“柴羽秀胜”。
  •     推动历史的除了海面上的波浪,还有波浪地下的暗涌,地理作为一个因素也在这个暗涌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虽然逻辑未必完全准确,但作者还是可以比你引领到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     凑活吧。话题切入点很棒。叙述过程中重复太多,废话不少。主观性太强。对日本历史了解不多的情况下阅读有困难。值得一读,短期的读读。
  •     这个作者这么写下去可以给旅途带来多少谈资啊。不过说得都还挺有道理的。日本人也会信口胡说的有时候。
  •     语言轻松~~阅读地脉、地志、地望关系的绝佳著作!!!
  •     两天时间读完了,还是很有意思的,作为地理学出身,以前虽然就知道历史地理学这一研究领域,但没想到单是民科就能有这么强的水平。书里面大部分篇幅讲的是江户幕府时期,主要是德川家康在当时的江户采取了一系列水利工程来解决江户渔村成为首都的这个既定问题。要说最有意思的还是关于半藏门是否是皇居后门的说法,然后引出脍炙人口的忠臣蔵,最后根据河流流向和滩涂布局的观察推论得出德川家与吉良家的曲折纠葛,一步步推理好像本格侦探小说;还有一个就是提出的交流轴,京都因为交流轴成为了历史名城,奈良因为交流轴变得被遗忘,而福冈作为日本与世界的交流轴,从一个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变成了一座大城市;最后就是书的结尾从国度两次搬迁上升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这个大主题,进而大胆地推论尚未弄清的邪马台国国都在博多的伊都国
  •     魅力在于基于自然发展的多图表分析,缺陷在于这一套只适用于日本这个极度依赖资源的岛国。算是得了便宜吆喝也够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