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枕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532765237
作者:(日)夏目漱石
页数:144页

内容概要

夏目漱石
日本近代最重要的文学家,本各夏目金之助。代表作有《我是猫》、《哥儿》、《虞美人草》、《三四郎》、《后来的事》、《门》等。作品多以细腻的心理分析,刻画知识阶层精神上的孤独和彷徨,揭示出现代人的乖谬命运。

作者简介

《草枕》是夏目漱石的前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小说写"我"--一个青年画家为了躲避俗世的忧烦,寻求"非人情"的美的世界,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山村,以及在那里的所见所思所闻。作品着重描写了山村中的人和景物,其间穿插着大量"我"关于艺术论和美学观的独白,并比较了东西方艺术的差异。这些独白中最为核心的观点即"非人情"。所谓"非人情"是一种超越道德或人情的境界,是超脱世俗的出世境地,也是一种艺术审美观。比如作品中的"我"认为陶渊明的诗中所传达出来的意境便深得"非人情"三昧。因此,《草枕》与其说是一篇小说,更像是一部夏目漱石关于艺术的论著;而对山村风情的描写以及不时出现的俳句和诗词又让这部作品像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总之,《草枕》是一部别具特色的作品,非常值得一读。


 草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丰子恺在他的作品《吃酒》中花了些许笔墨描绘了一幅景象:老黄爱调笑,看见年轻侍女,就和她搭讪,问年纪,问家乡,引起她身世之感,使她掉下泪来。于是临走多给小帐,约定何日重来。我又仿佛身在小说中了。如同甘酒滴在舌尖,一时幻化出许多重质感,《草枕》首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还有书里那位名叫那美的女子。主人公是一位想要逃避世俗生活而来到乡下一处温泉酒店开始旅游生活的画家。夏目漱石这样设定主人公的背景,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示他所秉承的“非人情”的观点,即“有余裕”。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不是急迫的小说,是避了非常这字的小说”。《草枕》的创作目的也很简单,“以美为生命”。小说开篇说理:“发挥才智,则锋芒毕露;凭借感情,则流于世俗;坚持己见,则多方掣肘。总之,人世难居。”于是诗人、画家便产生了。浓郁的非人情的味道也在不经意间出现了。观察也是一种有余裕的表现,既然人世难居,何不将美的东西表现出来?何不单单做一个观察者?何不拿起画板呢?于是画家就出发了。走过羊肠小道、走过大片的油菜花田,然后天突然下起了雨。起初的雨是黏腻的,雨中的行人是可以入画的,然而前提是完全抛下自己的情感。画家的脚上沾满了泥团、浑身湿透、歪戴着帽子,全然一副赶路旅人的样子,感叹起非人情的过分。然而就算这样,我还是觉得美。春雨总是让人醉的,我是看画的过客,画中人是远游的旅人,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搭配,以至于到小说的结尾,这场春雨还飘洒在我的四周,从书页里被风吹拂出来,四周显得冷冷清清。后来,雨仿佛渐渐消隐于文字之间,只溶解在绯句之中,古雅的故事里美丽的长良少女谁也不爱,唱着“大地秋光冷,野芳迟未开。妾本花间露,此行不复来。”便跳了河,雨就淅淅沥沥地落在河水上。画家住在旅店的夜晚,那美在庭中反复唱着长良少女的歌,雨仿佛就落到那美的身上去了。那美是特别的,然而不能入画。她恃才傲物而又温和,命运不佳、身世曲折,更不要说那夜晚悄悄吟咏着绯句的背影是如何神秘,刚出浴时的身姿又是如何动人,那美姑娘浑身上下都是可以下笔如有神的地方,为什么偏偏不能如画呢?小说最后作者终于借画家之口道出了答案。那美送她的哥哥去前线打仗,在临别的车站与一个村野武夫(那美的前夫)不期而然打了个照面,“那美姑娘茫然地目送奔驰的火车。她那茫然的神情里,奇妙地浮现着一种从前未曾见过的怜悯之情”,画家拍拍那美姑娘的肩头,“胸中的画面在这一刹那间完成了”。这是一种奇妙的真情,它仿佛存在又立刻消失,仿佛事不关己却又扣人心弦。直到那美姑娘流露那怜悯之情,环绕着她的淅淅沥沥的雨才终于消失,水雾散去,真实的那美姑娘才终于浮现在眼前,而作者的“非人情”在小说结尾达到了高峰。那美姑娘在我心中终于成为了一个真实形象,就像丰子恺笔下的年轻侍女,怜悯和泪水终于成为了真实情感的爆发点,这时文字中的女人才显得丰满而神秘。目送前夫离去那一刻的那美姑娘达到了一种高峰,没有任何影视作品、任何演技高超的女演员能够诠释那种环境和表情。脆弱而刚强的那美姑娘仿佛贴合着日本民族的特点,融合了不可能融合的东西,完成了她的使命:美,并且真实地美。“青春二三月,愁随芳草长”,《草枕》是一场美而淅沥的雨;“独坐无只语,方寸认微光”,簌簌雨丝打在樱花树下,雨雾之中仿佛是刚出嫁的那美姑娘,又仿佛是吟唱者绯句的长良姑娘;“遐怀寄何处,缅渺白云乡”,非人情也是一种极致的美。
  •     值得一读再读的书。从来没接触过夏目漱石的作品,一直很想看他的《我是猫》。偶然看见这本《草枕》,觉得薄薄一本能写出什么呢,没想到魅力这么大,里面的文字很有味道,细细品别有一番风味。
  •     夏目漱石一直都是我心中日本文坛的第一人,据我所知大部分学习日本文学的大学生毕业论文也都会将夏目漱石选为研究对象。可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在国内却没有全面地出版过他的作品,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因此很多读者虽然都知夏目漱石之名,但真正系统阅读过夏目漱石的人实在寥寥可数,即便是阅读过夏目漱石的读者,也大多仅限于《我是猫》、《心》、《梦十夜》这几本作品。如果是仅阅读过上述几本作品的读者,在阅读《草枕》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本书除词句精巧之外,在情节上乏善可陈,也难以理解作家创作的目的。《草枕》发表前夕,夏目漱石在与友人的通信中写道:“代表我的艺术观以及部分人生观的小说即将出版”。在小说出版以后作家又在信中写道:“像这样的小说,开天辟地以来,未曾有过。”由此可见作家将《草枕》一书看的很高。在我看来《草枕》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夏目漱石本人将自己自幼学习的汉学、日本传统文学及日后旅欧时所学习的英国文学相互融合形成自己文学观之后的产物。可以说想要读懂《草枕》,就要对当时的日本文坛以及夏目漱石的创作历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先说说当时的日本文坛——由于自明治维新以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不彻底性,使得现代文学迟迟未能形成,而随着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社会现实的阴暗气氛日益沉重,日本作家们对时代普遍感到悲观与幻灭,他们从西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和世纪末思想中发现了投合他们兴趣的观念,便形成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随着各种理论的不断更新,日本自然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了一种“不要技巧,只做客观、露骨描写”的写作手法,随着田山花袋《棉被》的发表,这种风格达到了巅峰,很多日本作家都会在小说中毫不掩饰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继而将人心中丑恶的地方展现的淋漓尽致,让“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产生了变异。但是在同一时期日本还有一批作家并不认同“自然主义”文学的风格,夏目漱石就认为“自然主义”小说中难以产生“真正伟大的小说”。于是以森鸥外为代表的浪漫派,以永井荷风为代表的新浪漫派以及以夏目漱石为代表的“余裕派”成为了反对“自然主义”文学的主力。其后夏目漱石创作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巨作《我是猫》,不久以后又发表了《草枕》与《哥儿》。如果说《我是猫》是在行动上反对“自然主义”文学,那么《草枕》则是从理论上进行了反对。夏目漱石在文艺上有三大主张,即“余裕论”、“低徊趣味”以及“非人情”,而在《草枕》一书中我们就能清楚地看见其中的两点。在小说第七章最后,作家借书中人物之口论述了自己对“余裕论”的理解:“……有一句处世的谚语,叫做“满招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旷达和天真显现出余裕,而余裕之于画,之于诗,乃至于文章,皆为必备的条件。”而在之后主人公与那美姑娘的对话中作家又阐述了很多关于“非人情”在艺术中的理解。《草枕》在情节上非常简单,讲的是一位对现实生活厌倦的画师,以“进行一次非人情之旅”的心态,在“那古井”温泉的一些所见所闻。小说从开篇起就在叙述故事的间隙夹杂了很多作家的思考,同时又通过表现小说中画师的文学观、艺术观来表现作家自己的艺术观。很多人都说看不懂《草枕》的内容,或者不明白作家的企图,其实作家的目的就在于“这要让美的感觉留在读者脑海里就足够了”,这就是为什么在《草枕》之中有着大量景致描写的原因。同时也是小说中掺杂了很多与主线叙述无关的情节的原因——作家创作的目的不是讲故事,而是让读者觉得“美”而已。可以说《草枕》就是为了反击“自然主义”文学而刻意创作出来的,小说否定了“自然主义”文学仅仅追求“真”的观点,强调了“真、善、美”在文学上的统一。由于夏目漱石真正意义上的创作生涯仅十年有余,因此在这十年期间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夏目漱石的小说有着浓厚的现实主义倾向。无论是针砭时弊的《我是猫》、《哥儿》还是关于爱情的“前三部曲”、“后三部曲”就是如此,而在漱石的小说类作品中,只有《草枕》与《虞美人草》不是明显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虞美人草》的文章比《草枕》更加精致,遣词造句也更加华丽,同时还是漱石成为专职作家后的第一部作品,但却并没有获得成功。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作家希望在《虞美人草》身上复制《草枕》式创作方法的成功,但却失败了。夏目漱石的晚年并不喜欢《草枕》这部作品,可能是因为作品的目的性太强的缘故。我觉得我们应该庆幸作家不喜欢《草枕》这样的作品同时《虞美人草》的发表也没有获得成功,因此作家才重现思索了写作的切入点,才能够创作出《三四郎》、《门》、《心》这些在情感上更容易让读者动容的作品。但是《草枕》也有着它不容忽视的意义。我觉得《草枕》奠定了漱石细腻、隽永的文字风格,同时书中大段的心理描写也是作家后期作品中最擅长的描写方式,最重要的是《草枕》的创作源于作家对文学的责任感,而漱石后期的很多作品亦源于作家对社会的责任感,也许正是由于这种责任感,夏目漱石才会在日本被誉为“国民大作家”。《草枕》是夏目漱石作品中风格极为特殊的一部,同时亦是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漱石先生的艺术观、人生观,但前提是读者要有一定阅读漱石作品的基础,同时也要有一些对当时日本文坛的了解,如若没有这些准备工作,阅读《草枕》后也许会觉得乏善可陈。但我始终认为如果一个真正喜欢日本文学、喜欢夏目漱石的读者,会在《草枕》中发现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东西。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特别和风,这本书有竹子的味道
  •     写得好,译得也好。
  •     #2017NO.7#旅行回来的路上,趁着娃呼呼大睡的光景刚刚好能看完。我坐在『搬运人的火车』上『出走』,刚好草枕也像一次『美的出走』。毫无隔阂,翻译也好,内容也好,比起我是猫来,简直不能再『美文』,最为突兀的反倒是郭沫若的那句译作(因为莫名的很不喜欢他)。总之,是一次很棒的相遇。
  •     阅读过程时常觉得跟不上漱石先生的意识流动,这可能是“私”的部分。开篇已经是我非常熟悉的一个句子(尽管这次看到的是译文),读下去,想到“家暴”,我觉得他是一个适合自己跟自己独处的人。
  •     看完《草枕》后,我更爱夏目漱石了;试着想想,现在的作家有几个能抛却“人情”,全身心投身自然安安静静的记录“非人情”呢?
  •     其实也是夏目漱石的文艺观和创作谈,早期作品能见青年心气。日本作家对纯粹和美的追求真是孜孜不倦。文中扫过战争的冷锋,让人心头一凛,最后道出火车文明论才逐渐明了,原来是逃离。由知晓人间滋味的人来写“非人情”之旅,还是意趣纷繁的,特喜欢画家看着屋内腐朽的椽板那段。他对使女说,来年竹笋说不定穿透椽子,到时候竹子要长得满屋子都是。感觉《草枕》不如夏目漱石后来作品那么“润”,但很是羡慕他每章结尾的功力。
  •     去山间寻找少见的美好 出口成诗
  •     开篇以及文字四星,故事性三星,没太读懂是我的错,所以还是四星
  •     发现书是要细细品读的,文字描写的画面很美,每个人都显得神秘而又非世俗,围绕美姑娘的描写如梦如幻。
  •     薄薄的一本小书,却奔涌着无尽美的河流,作者和译者文学功底俱是了得,钦佩钦佩。
  •     “要敢于冒犯这种痛苦,内心就必须隐含着战胜痛苦的欢愉。”
  •     超喜欢它的开篇,经典而又耐人寻味。关于诗,关于画,关于非人情。 妾本花间露,此行不负来。
  •     真的特别美,一词一句皆成画。沉醉其中,不知今夕何夕。那个背着画箱坐在镜湖边的男子,那个奇怪而美艳的女子,静坐茶屋的老人,肆意爽朗的僧侣,驶向现代文明的火车。
  •     唯美的意识流杰作,各种美文从字里行间奔涌而出,随便一段文字,都足以列入写作教材。可惜没读懂,但能体会到中国文化对漱石影响很深。
  •     此书系漱石小说中较别致的一本,唯美、华丽,那篇谈羊羹的铭文就出自于此。但我这里主要不是谈它的唯美华丽,而是谈唯美华丽背后隐隐透出的那份不安和恐怖,而这跟漱石的创作观和生活观是分不开的。某种意义上,《草枕》是漱石小说中谈生活和创作最直白的一本,尽管语言晦涩。【https://www.douban.com/note/612049092/】
  •     在嘈杂的工业初起的那段时间里,寻得片刻的安宁,然而只是片刻的。
  •     广播里看友邻标注的这本书,点进一看介绍“一个青年画家为了躲避俗世的忧烦,寻求"非人情"的美的世界,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山村”!立马就买了书并很快得看完了。主人公的年龄身份,对人世的看法,对美的观察都与我好相似,感觉是我YY出来的故事呢~:目 。 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又美又细腻,值得再慢慢品味~~
  •     一个字评价:美。尤其是雨中客路行、月夜姬歌吟两处场景,文字、内容美,意境更美。
  •     几年来难得的一本完全喜欢的书。 给人透明的纯粹感。 纯粹的美。美的纯粹。清莹,透明而危险。 夏目的汉诗也好,会心一击,不输陶渊明 其实不懂什么陶渊明……
  •     避世之感
  •     夏目漱石第一本书,在看完最后一章的那一刻,心里的评分从三升到四。陈老师的翻译很美,因为没有过多的背景知识,其实大部分时间觉得,像一本流水账游记。然而纵然是游记,大家的手笔也会埋下草灰蛇线,感觉夏目并不喜欢战争,人物的形象很立体,大段的景物描写非常的清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只是一直在想,这画家的身份,还有里面和禅宗理不清的思绪,是想要说明什么吗?下一本该看我是猫或者哥儿了吧?
  •     诚实的没看懂~已加入有生之年需要再看一遍豪华系列(捂住脸…)
  •     对学术的文字,忽略。对茶花的描述,喜欢。对剃头师傅的刻画,有趣。
  •     第一次读夏目漱石的作品,喜欢他对景物的描写。
  •     好啊好啊,不是很懂。
  •     大师之作,写得太好了,不敢说读懂了,只好多读几遍。
  •     非常喜欢
  •     诗的旅行
  •     生活中既已腻烦的,就不再从小说戏剧中感受同样的刺激了
  •     是本好书,只是不太适合目前的心境,仅仅是快速翻过而已,也许等自己没那么焦虑了才会细细品味夏目漱石
  •     故事内容简单,但体现出来的灵魂不简单。感觉就是散文和小说的结合体,我喜欢。作者的非人情和拥抱大自然展现了岁月静好。作者相信自己所感觉到的,不管旁人对她的看法如何,只当笑话听过。喝茶聊天中带出的无奈,要奔赴战场,只能说命运各不相同,但也要只好活在当下,缘来很浅。其实每个人都有苦衷
  •     东方人擅长写意境 真美
  •     关于审美的小说
  •     散
  •     这翻译绝了!
  •     何以成诗?何以入画?没有轰轰烈烈的感情,也没有拖拖沓沓的情节,只是这么娓娓道来。抛却烙在文人墨客身上“万斛愁”的标签,在温泉小镇看花开花落,观人间百态。为作画而来,怀理想画面而去,岂不乐哉?我多想也如此无牵无挂,无忧无虑,徜徉于自己喜爱的或静谧,或繁华之地,悠然间见到憧憬之南山。
  •     初读,惊叹其文笔之幽美。读罢第三章,总有做任务似的告知自己需全读毕方可罢休,以后读之不免心有焦虑,心里念:快快读完快快读完。再无欣赏文字之美的闲情。干脆束之高阁,待日后读。
  •     陈德文译文太赞。
  •     简单的情节,贯穿这夏目漱石的美学议论;简练优雅的文风,淡雅有韵味,阅读过程中不由自主的跟随着文字置身于夏目漱石所绘的一幅幅画作之中,与漱石谈论着美学与人生。
  •     三十我欲老,韶光犹依依
  •     有意为之的随性
  •     东方的禅趣仿若独立于世外的一处意境,读罢后对困扰内心的诸多杂念也都释然了。虚虚实实,夹叙夹议,有美景,有美人,更有诗人对这乖谬世间的种种体悟。共鸣甚多。最终车站对久一送别的画面令人难忘,悲怜至极,可谓是很典型日式哀怨之美。不愧是夏目漱石啊。
  •     “哪怕死上百回,也写不出这样曼妙的文字。背着一片海,画面仿佛盘活跳动,生来做一剜木瓜就知足了。”
  •     2014年才翻译出版的书,难怪读大学的时候没有听说。加起来大概有100个生僻字。一本书里写的古诗,比我一辈子写的都要多了。
  •     能让人安静下来
  •     每一句话都很精彩,美的享受
  •     老实说 装逼装的严丝合缝又机智诙谐的我只服夏目漱石!被剃胡子那段笑死了~相比于哥儿这篇其实主题更悲伤~非人情其实也是在写人情啊~
  •     发挥才智,则锋芒毕露;凭借感情,则流于世俗;坚持己见,则多方掣肘。总之,人世难居。
  •     “人世难居”
  •     云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