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姆的60个故事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544278069
作者:[美] 唐纳德·巴塞尔姆
页数:520页

内容概要

唐纳德•巴塞尔姆(Donald Barthelme,1931-1989)
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是《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死去的父亲》、《天堂》等中长篇小说 。他一生写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并曾从事新闻记者、杂志编辑等工作,并曾在纽约城市大学任教。作品荣获古根海姆文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文学艺术院奖等。基于其在美国文坛重要地位,被赞誉为“今日众多年轻作家的文学教父”。
本书是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集,书中汇集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短篇作品。其最重要的四部短篇作品集《回来吧,卡里加利博士》、《不可言说的实践,不自然的行为》、《城市生活》、《悲伤》均包括在内。

书籍目录


回来吧,卡里加利博士,1964年
边缘
一场金雨
我与曼蒂博小姐
因为我就是那个男孩
你会告诉我吗?
不可言说的实践,不自然的行为,1968年
气球
总统
游戏
爱丽丝
溺水获救的罗伯特•肯尼迪
报告
呆子
看见月亮吗?
印第安人起义
城市生活,1970年
我父亲哭泣的景象
巴拉圭
论天使
歌剧魅影的朋友
城市生活
克尔凯郭尔对施莱格尔不公平
落下的狗
警察舞会
玻璃山
悲伤,1972年
Critique de la Vie Quotidienne
睡魔
梦幻曲
资本主义的兴起
教堂之城
杜米埃
派对
罪恶的快感,1974年
欧也妮•葛朗台
无:一段初步描述
亡父,1975年
给儿子们的一份手册
外行们,1976年
在机械时代之末
瑞贝卡
被俘获的女人
我买了一个小城市
中士
学校
大拥抱
我们的工作和我们为什么做它
伟大的日子,1979年
危机
科尔特斯与蒙特祖玛
新音乐
僵尸
爵士乐之王
早晨
爱德华•李尔之死
后宫诱拐
在音乐学院的台阶上
飞跃
咏叹调
绿宝石
我怎样写我的歌
告别
皇帝
泰国
英雄们
毕晓普
祖母的房子
唐纳德•巴塞尔姆:留胡须的孩子

作者简介

什么是后现代?读完这本书,就明白了!
这是最有趣最易读的后现代读本
这是文学史上最令人脑洞大开的故事集
这是“后现代作家之父”巴塞尔姆代表作大结集
本书收录了唐纳德•巴塞尔姆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期间的作品,而这段时期也正是巴塞尔姆的创作开始崭露头角并渐入佳境的一段关键时期。这这段时间中,他所做的任何创作和尝试,都一次次地颠覆着人们对小说的理解。
相比巴塞尔姆其他书名标新立异的作品,本书的书名虽看似波澜不惊,却体现了巴塞尔姆站在更宽广的领域对待其作品的态度。书中汇集了他的八部已出版的重要代表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每个故事都从它的创造者对于这一篇本身要求什么的直觉中获得它独一无二的形态。每一篇都在用自己的声音唱着自己的调子。


 巴塞尔姆的60个故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9条)

  •     威廉 ·福克纳曾经说过,在他的小说中,他个人最喜欢的是《我弥留之际》。在阅读托马斯 ·福斯特教授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小说》里,也提到了在他非常有限的教授福克纳作品的经历中,《我弥留之际》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作品。至于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都看得懂。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朴素叙事的重要性。如果按这样的标准,最近在看的《巴赛尓姆的60个故事》和《巴塞尔姆的40个故事》,绝对是在挑战阅读的极限,如果能耐着性子把100个故事读完,定力可以说是很不错了。(当然,若加上之前看的《巴赛尓姆的白雪公主》,总共看了巴赛尓姆的101个故事。)被誉为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之父的唐纳德 ·巴塞尔姆,一直以他精心培育的品味和广泛的博学来强调意义在终极上的无用性。正因为他太过博学,太过智慧敏捷,又太多心眼,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实在是费力,很难跟上他的节拍,但又因那份趣味和荒诞,而不忍舍弃将它搁置一旁,虽然一看就是一个半月。后现代主义常用的隐喻、反讽、戏仿、解构等写作方式,在巴赛尓姆的笔下随处可以,由此便可理解《巴赛尓姆的60个故事》腰封上直接写出的那句,“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读完这本书,你就明白了”。在已经领教过他将白雪公主定义为七个小矮人的公共妻子之后,我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继续阅读剩下的一百个故事。他的文章风格,我们可以任选一篇,来感受下。如:在《爱丽丝》里,有这样的片段:在我的琴凳上转着圈我的头开始游荡我的头开始游荡在我的琴凳上转着圈在我的琴凳上转着圈结果是一阵头晕目眩在我的琴凳上转着圈我开始感到晕眩在我的琴凳上转着圈 (反正我是看晕了,完全可以当作绕口令啊。)我想跟爱丽丝通奸但我的妻子雷吉娜会受到侮辱爱丽丝的丈夫巴克会受到侮辱我的孩子汉斯会受到侮辱我的电话应答服务会受到侮辱侮辱刺痛穿透这平静恋爱健康有生产力的紧密编织(反正我觉得他把通奸带来的伤害看得好透彻。)在《祖母的房子》里,有这样的片段:--祖母的房子?什么?界标地位?什么?她一直在吃?什么?陌生人?她一直在吃陌生人?在床上坐起来吃陌生人?嘿?苍白的、粉色的陌生人?呸?锂?什么?……(是不是有种想骂,什么什么,你妹的!的感觉。)虽然被他愚弄的有些生气,却又不得不承认,他实在太有趣了。我有仔细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读巴赛尓姆的故事呢?反正读了也没有什么意义啊。虽然思考的不透彻。之前,看过冯仑谈去波兰的克拉科夫看了二战期间德国人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奥斯维辛后,分析说,数量在德军十倍以上的犹太人,其中不乏精壮的男人,为什么这么几百万人地被一批一批的屠杀了,而且没有反抗? 哪怕是动物,本能的也会反抗啊!后来他通过阅读得出结论:文明是一个驯化的过程,是让人脱离野蛮进入秩序、进入道德、进入法律、进入一个规则当中,人一旦被驯化变成了文明人以后,他就会按照这种习惯、道德、法律、规则去行事,认为这样的一种行为是理所当然的,是必须的,是可以被坦然接受的。越是被训练得好、越是受教育水平高,相对来说,他的底线也就越高,他的行事规则就被确定了,自己在心里已经把预设的程序确定下来,于是就只能按照被教化之后的这个方式,去应对外部的挑衅,从而丧失了本能。他认为,这其实是一种悲哀,甚至可以说是文明被野蛮奴役的悲哀。越是文明程度高,也越容易被野蛮所奴役。他进一步提出了“泼妇理论”,举出了一些实际案例。这看似不相关的内容,却让我觉得,阅读的过程又何尝不是呢?当我们习惯了阅读小说必须要有些什么意义,领悟学习到了什么,一个从没有阅读习惯的人的一句,“看了那么多书,又有什么用呢?”简直直击要害。在我们着急去解释读书的意义,或者不屑不是一类人的提问时,是否其实我们已经被驯化成了一个所谓的“文明人”,然后被习得的各种秩序、道德、法律、规则所控制了。我想,至少不要失去本能,用自己内心的感受去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否是自己喜欢的,而不是通过学习的阅读技巧,去分析这部作品是不是我喜欢的。巴赛尓姆打碎了故事,然后又重新塑造了故事。他玩得开心就好,至于我们看不看得懂就各自随意了,而且我们看不懂又有什么关系呢?感觉他写正常了我们就能看懂一样。别忘了,他可是用精心培育的品味和广泛的博学一直在给我们强调意义在终极上的无用性。PS: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
  •     依照通常,读一部小说时所表现的情绪,无非是可乐处傻笑一次,可悲时感伤一回……但读《巴塞尔姆的60个故事》,完全颠覆了这种阅读体验。唐纳德•巴塞尔姆的这些小说,多半时候是让我读一段发一回呆,叹一口气,摇一摇头……发呆是因不懂而思索,叹气是因思索而不懂,摇头是因不懂而绝望。我认识书中几乎每一个文字,但有时却像个睁眼的瞎子。在巴塞尔姆的文字迷宫里,愚钝的头脑要被碰得肿起包来,但这迷宫中传言的宝藏又充满诱惑,让我禁不住还要摸索一番。被划归为后现代主义作家的唐纳德•巴塞尔姆是传统的劣徒。他颠覆了古典写作的范式,在他的写作中充满“影响的焦虑”。古典写作中所追求的意义、线索、逻辑、完整,在他的小说文本中受到轻视。他的小说写作,就像一个顽皮少年玩着滑板车在耍酷。他驾驭着文字,在你的头脑中玩思维的漂移游戏,你很难把握住小说叙事中忽左忽右的轨迹。他将古典写作中玩够的线性叙事结构扭成麻花,驴唇对上马嘴,张冠偏要李戴。他的小说就像毕加索那些嘴歪眼斜、变形扭曲的画作。阅读巴塞尔姆的小说与欣赏毕加索的绘画,可以获得某种通感。巴塞尔姆沉浸在写作的狂欢之中,像一个醉汉在雪白的墙壁上肆意涂鸦,又像一个文字的巫师对着发愣的人们胡言乱语。他甚至突破单纯的文字表现形式,在《欧也妮•葛朗台》中,他直接用绘图表现欧也妮•葛朗台的手、拿球的欧也妮•葛朗台,还在文字中粗暴呈现“夏尔在印度群岛的照片”。在他的小说中充满破碎的片段,有的则是标点皆无的奇怪文本,如《爱丽丝》。巴塞尔姆又像个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在纠结于那些胡言乱语时,你会突然发现也有自己读得懂的作品,比如《溺水获救的罗伯特•肯尼迪》,这让人有一种巴塞尔姆从精神病中短暂恢复常态的错觉。对于习惯阅读传统小说的读者,面对巴塞尔姆那些一反常规的作品,往往感到难以卒读。法国著名的批评家罗兰•巴特曾将文学作品分为可读性文本与可写性文本,巴塞尔姆的小说当然不属于前者。在罗兰•巴特看来,面对易于理解的可读性文本,读者只是被动的消费者,读者“无法将自身的功能施展出来……他所有的只是要么接受、要么拒绝文本这一可怜的自由罢了。”而可写性文本,虽然一时难以卒读,但可以“使读者成为文本的生产者,不再做它的消费者”,它可以充分调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来欣赏这些让人头晕目眩的作品。巴塞尔姆的小说,可算作罗兰•巴特所说的可写性文本,也属罗兰•巴特在《文之悦》中提到的极乐的文本。在罗兰•巴特看来,“极乐的文本是一种使人陷于迷失的文本,是令人不适的文本(甚至达到某种令人厌烦的程度),动摇了读者的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假设,扰乱了他的趣味、价值观、记忆的连贯性,并将他与语言的关系带入危机。”巴塞尔姆的小说正具有所谓“极乐的文本”的特征。直观地说,如果你在阅读巴塞尔姆时有这种极乐体验,应该就像爱吃臭豆腐的人吃到臭豆腐的感觉。阅读《巴塞尔姆的60个故事》,也像一次110米的跨栏赛跑,虽然距离不远,但却要跨越重重障碍。这些障碍除了逻辑混乱、意义模糊之外,还有很多。比如你贫乏的知识,窄浅的阅读量,在面对学识渊博的巴塞尔姆时无异于以蠡测海。翻开第一篇《边缘》,你可能就要垂头丧气、大吐舌头,因为你可能没读过此篇中提到的斯韦沃的《当一个人变老》,约翰•霍克斯的《食人者》《虫脚》,弗朗索瓦•维永的《假如我是国王》……还有些文本的意义可能通过小说原文才能够更好的理解,但是翻译成中文之后,还要隔着一座高耸的巴别塔。不过你完全不必因为不能理解巴塞尔姆小说的意义而焦躁,对意义的追寻其实最无意义。存在主义早就认识到荒诞才是世界的本质,意义无关人的存在。当你读到《一场金雨》中由八只猫组成的“猫钢琴”,以扯猫尾巴为弹奏技法的“猫钢琴师”时,你会觉得巴塞尔姆这个文学的顽主还是挺有趣儿的,而这些有趣儿的地方在这部小说集子里也比比皆是。那些能让你觉得有趣儿的,就是这座文学迷宫里的宝贝。对你来说,就是有意义的。
  •     黄夏/文犹记得十年前某个周末,我去书店买《白雪公主后传》(Snow White,1965)。这个书店的底楼卖中小学教辅,收银台也设在这个楼面。不一会儿,我就发现自己成了红领巾绿领巾队伍中一个十分亮眼的存在,小盆友们盯着我和我手上的白雪公主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那时候新版《洛丽塔》也刚刚面世,为免自己被无辜误会为变态的怪蜀黍,我想告诉小盆友们这个书讲的是白雪公主和七个怪蜀黍们的故事。暗忖之后觉得不行:好说歹说,横竖自己就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变态怪蜀黍。这差不多就是我跟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第一次邂逅,奇怪、尴尬、滑稽,一如他的作品给人留下的印象。十年后Snow White易名《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有了妥妥的前缀词,看上去果然正气很多,只可惜实体书店式微日久,我再也没有机会理直气壮地在小盆友之间捧着一个十分前卫的白雪公主四处招摇了。“浪漫的热鲜肉再一次被常识的沉闷肉汁冷却”,巴塞尔姆在《巴塞尔姆的60个故事》(Sixty Stories,1982)中的一个短篇小说《歌剧魅影的朋友》中幽幽地感叹。书店关张,徒有前卫。在当代女权主义语境中,巴塞尔姆在Snow White中塑造的被生活销蚀掉所有理想与浪漫情调的家庭妇女,和七个个性迥异但一律猥琐无聊平庸乏味的中年男人,堪称女性受到男性奴役(包括从劳动到性的各种奴役)最经典的象征。而假如巴塞尔姆塑造的是一个女性和七个小鲜肉之间的故事,那么,这会不会让女权主义者们稍觉扬眉吐气呢?毕竟,辜鸿铭“岂有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这样的一夫多妻论,如今可以倒转过来,外带奉送七个小鲜肉点缀的美男后宫作消遣意淫呢。Snow White的多元解读,是在巴塞尔姆的意料之中的,但他绝不会料到,人们对这个小说的解读会走得那么远。当初他写这个故事(以及这本Sixty Stories),原是为了消解人们对生活中过于熟稔的范式的执迷。这些范式,包括主流的、既成的、老生常谈的、被当成真理一样翻来覆去标举着的价值、思想、行为、语言。如果白雪公主在你脑海中唤起的只是那个迪士尼动画形象,那就说明,你中流行文化的毒已经很深。因为,你都想象不到白雪公主之外还有另一个或更多个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之外还有另七个或更多个小矮人,你所置身的生活和世界之外还有另一或更多的生活和世界。对人生的理解持开放而不是封闭的姿态,是巴塞尔姆创作始终遵循的圭臬。于是,不按牌理出牌,成了他的写作之理。除了“解毒”单一的伦理观、价值观,巴塞尔姆也在“解毒”着教科书上的文学观、创作观。看看《巴塞尔姆的60个故事》有多少奇特的故事吧。《溺水获救的罗伯特•肯尼迪》是为遇刺身亡的政治家撰写的伪新闻稿;《印第安人起义》写土著与白人发生战争,原始的箭矢与大都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乱象,钩织成一幅光怪陆离的超现实主义绘画;《玻璃山》则以寓言的方式,写一段古怪神秘的登山之行,融合精神分析、政治家格言、文学与哲学术语、著名诗歌选段,既是文体大杂烩,也是邪门的黑童话。这些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大波大波的剪辑与拼贴。在《巴拉圭》中,巴塞尔姆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描述为“将来自生活各个领域的点点滴滴互相混合以制造此前并不存在的某物”。但巴塞尔姆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同样对艺术创作中的陈词滥调保持警惕心:所谓先锋艺术将造成一种人人都是艺术家、因而人人都有权伸手向社会要钱的狂热幻想。《一场金雨》中,一位造型艺术家将三个汽车散热器、一个电话接线板焊在一块儿,取名《节日问候》,结果画廊老板说,焊一块儿卖不动的,还是拆开单卖吧。艺术家宁愿饿肚子也不干,最后,巴塞尔姆让他做了一个梦,总统从白宫带了几个壮汉,将这坨玩意儿砸了个稀巴烂。不过,巴塞尔姆不按牌理出牌的写作,也意味着一种极端,这个极端,在他看来可能大有裨益,但对我们来说,就未必如此了。那就是他在遣词造句上刻意出新,偏爱拣选乃至自创一些丑怪的语态、错乱的构词、笨拙的节奏、割裂的逻辑。他说“展现出一种远远超过标准的捕获率的电解果冻被用于将动物固定到位”这样的句子让他十分开心,因为其“金属般的嗡嗡响用一种沉闷的反真实削弱了它的主张的真实”。但我实在想象不出像《爱丽丝》这样通篇都是这种句子而没有标点的小说,到底削弱或主张了怎样的真实。而不假思索地说什么“这篇小说颠覆了以往的小说创作或以往的阅读感受”之类的话似乎也说不过去。其实,巴塞尔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一场金雨》中写艺术家听某人讲猫钢琴的故事。所谓猫钢琴,就是一群猫被训练成钢琴,猫爪猫尾被摁下或提起,那只猫就会发出尖利的嗥叫,一群猫就这样怪声怪气地演奏起“钢琴”来。讲完这个故事,艺术家脚边某只看不见的猫突然发出尖叫声。讲故事的人说了,这就是猫钢琴,既然你已经听了演奏,就请你付钱。说罢,掏出一把刀子。邪恶、凌厉、神秘、黑色幽默,顺便揶揄了一把传统小说写作,本来,故事的聆听者是不会受到侵犯的。这样好玩的写法,偏偏与那些让人脑袋犯晕、心思走神的丑怪字句,一同焊接在巴塞尔姆的文学雕塑上。有时我难免生出一些念头,想依从那位画廊老板的建议,把这堆焊接物锯成两半。只是这样一来,留下的还会是巴塞尔姆吗?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本来想带到飞机上解闷的,结果成了催眠书。每个故事都看了不下两遍还是看不懂,感觉是喝醉后的写出来的东西,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解构主义?我深信这是作者的愚人节玩笑
  •     比起美国文学更喜欢英国文学
  •     想给半星,一星给这本书的内容,翻译再减半星,这是我读过最差的翻译…… 以后别让爷再见到 陈东飚 这个人翻译的书,见之必撕!
  •     這是本非常難消化的書,意象豐富意識流漂亮,我的頭好痛。
  •     这本书并不比周星驰的电影更 “难懂”,但因为文化语境的原因,很多笑话对我们来说都很隔膜。不过还是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篇目能找到笑点的。
  •     巴塞尔姆抄袭朱岳!
  •     后现代主义者与他们的前辈不同的是,(他们)并不是为了重塑什么,建构什么……如果意义代表着“文明”,他们所做的事情无疑就是“野蛮的”,因为一切并无意义。#对意义的追寻最无意义#
  •     就当作读过吧…
  •     特意过来顶翻译了,被微博一群无知群众搞得也是无语了!
  •     早先文学多指那种全世界无论种族肤色信仰都能接受并喜爱的作品,后来呢,越来越多只能在特定的小圈子里互相吹捧赞赏过度诠释的,对于后者,我总是很客气的表示----呵呵。
  •     ……所以后现代我能消化的还是那么有限,伤心
  •     这个,讲道理,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读下来的,完全是机翻,译者与其说是翻译,不如说是给机翻润色。没有丝毫中文语序的调整,每个句子都完美再现原文从句的语法,就是说,长得要命。
  •     说译本不好的统统去读小学语文课本吧
  •     一开始谷歌翻译风格的语序让我想杀了译者,翻了一下豆瓣发现原来这就是后现代,诚惶诚恐地打个四星吧,虽然没看明白
  •     17岁的我真的读不懂。时间。体验。
  •     我好像没怎么懂呢
  •     我会说我百度了好几次内容什么都找不到?看这本书我无助到要哭出来,为什么要这么为难自己?打五星的人都疯了吗?
  •     钴铬也可以写书翻译书了
  •     有趣易读~!!!!
  •     有点理解 @流亡的语速 为什么再三推荐它了。
  •     无法获得任何有效的阅读体验啊好口怕ಠ_ಠ
  •     什么是后现代?读完这本书,也不明白!
  •     ??????????????????
  •     看不懂!真心的!
  •     我装不下去了 读不懂 好像在做一个有漏洞的拼图 诛心挠肝啊
  •     巴塞尔姆三十岁当了当代艺术馆馆长(有多少人能30岁就当上艺术馆馆长)之后开始写作,一开始还算规矩地写了十年——至少今天看来如此,这个问题是,我们现在如何写作——1974年,他四十三岁,《罪恶的快感》就开始不老实了。当他开始像贝克特或布朗肖那样叙述时,他没有贝克特那样的平静,没有布朗肖那样饱含深情。他没有和他们站在一起。他躁动不安。
  •     这本书有毒。。
  •     三个字: 看不懂。
  •     天马行空异想天开古灵精怪匪夷所思。#2017年看完的第27本#
  •     读完再读《巴塞尔姆的40个故事》,渐入佳境!
  •     不要什么它就后现代主义,是什么你觉得在意它是是什么。
  •     我语言的局限就是我世界的局限,所以先天综合的真理的原型是否在语言的本质中,然而联系的存在实在太过薄弱,是者非也。
  •     浪漫
  •     一行行文字从眼前过去但我却不认识它们的感觉好可怕
  •     极好极好! 我们的行为正常得痛苦。 我真的不喜欢你稍微的淡绿。 ——情况如何? ——情况是液态。 人们纷纷晕倒。
  •     人独自站在一片平庸、匿名的风景里,置身于朝向死亡的恐惧、颤栗与病患之中。上帝已死。虚无遍及一切。恐怖。疏离。局限。
  •     26.7 一开始觉得是自己水平不够读不懂;等读到大概六分之一的时候,不得不感慨一句,译者为标榜所谓的“忠于原文”而干脆省心省时省力地使用直译到机翻的程度,这就不好了。你是诗人你懂后现代你理解巴塞尔姆,并不代表你可以不尊重翻译的基本原则。后现代不是这么玩儿的。另外,真要是靠你这么直译,我们不如干脆去看原文好了,保守估计阅读流畅度能翻两番。
  •     来呀快活呀
  •     很过瘾,导致最近做梦扑朔离奇的
  •     后现代写作很飘逸,后现代阅读很懵逼。荒腔走板移花接木还挺兴致盎然,连篇累牍乱棍打死只求大侠饶命。
  •     教父~
  •     嘿,调皮!
  •     已弃书。死磕了两个月,这次装逼失败
  •     自从读了神经病文学后,我精神好多了。
  •     不行
  •     莫名其妙。
  •     微博机器人翻译观光团
  •     年度最惊喜!
  •     最痛苦的阅读经历,作为后现代小说,完全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硬着头皮全部完,打5分的都是什么鬼。。。。就是这种感觉:看似简单的欧盟绿卡开始了大脚解围爱是看得见玩儿秋田犬额外背身单打
  •     2016-4-26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