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逻辑》书评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09738597
作者:庞溟
页数:440页

《阅读的逻辑———这个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我们需要怎样的读与评

有一个这样的书评人,他和你的读书旨趣高度契合,都喜欢史景迁、于建嵘和李炜光;他对你希望了解的主题有更多的阅读积累和更清晰的知识结构;他写的书评较少或者几乎没有“我”、“作者”或者“笔者”之类的第一人称的主观判断,而是引证所评书籍相关的资料、数据和专家观点,集成对该书籍解析;还有最要紧的一点,虽然书评写得理性,但他的文字不会显得麻木冰冷,而是透过条理清晰的分析和谨慎克制的评价唤起你久违的思考和不常见的反省……我终于遇上这样书评人写的书评–《阅读的逻辑》。这个书评合集收录了庞溟近年来对政治、经济、历史、科学和人文方面的热门或者非热门(行家术语“被低估”)书籍的书评。这些书评并非就书论书,而是立足于所评论的书籍,联系与之相关的时代背景,相近的主题资料以及存在衔接的现实问题。这些书评,已经不仅仅是对书籍的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思想的提炼,它们超越了常规意义的书评的范畴,跨界发展到破解写作主旨的前世今生,追寻作者藉由这本书传递给读者的信息,甚至引导读者超越作者给定的边界继续探求一本书引申出的种种值得思考的问题。难得的是,这些书评并不张扬着“评论”本身蕴含的主观作风,而是在条分缕析、深藏不露的笔触之间,给“评论”找到一条实证主义的叙述风格,告诉爱书的读书人,可以通过像庞溟这样分析和评价一本书,获得冷静的智慧。毋庸置疑,书评的一大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一本书。可以说,书评是我们选书的导航仪,通过它找到我们感兴趣的书。但如果书评仅仅是导航仪,我们经书评推介读到了想读的书,关于读书的活动就像吃饭穿衣一样一次性消费完毕了吗?阅读对于生活的功能就实现了吗?而这样的书评和“推荐理由”、“内容简介”有什么区别?书评的独特价值在哪里?这种追问通常都没有标准答案。陈平原老师在接受《文汇报》采访时说的那段话让人无法忘记,他说:“谈读书其实是这个意义:保持一种思考,反省,批判,上下求索的姿态和能力。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说到底,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如果我们都认同“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这个结论,我们一定不会止步于书评就是选书导航仪这个定位,因为这个定位还不足以引导我们在找到心仪的书后充分领略心头所好的种种美妙,没法成全作为终极目的的精神生活。所以,我们还要孜孜以求书评能为我们的读书生活贡献的独特价值。在《阅读的逻辑》这本书的跋《我们要的是怎样的读与评》中,庞溟提到:“好的书评决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次上,而应该在原书基础上深化开去,到达方法论的层面。方法论绝不会背叛你,它是逻辑,是思维,是意识,是习惯。……书评的意义,也是阅读的意义。……书正是我们命定的咒语、秘密和谜,而我们需要的书评是解除咒语的咒语,交换秘密的秘密,到达谜的谜,是魔杖,是钥匙,是地图,护送着我们自由的思考、生命的勇气、求知的欲望和相互的认同。”这是庞溟对于书评的独特价值的自述。他用自己83篇书评的合集实践了他对于书评使命的追求。记得梁文道曾在他的一本时评书中写道,评论文章读者寥寥,或者因为被评的对象时过境迁,或者因为读者对所评事物了解不充分,因此对评论内容共鸣不足。但庞溟提出的书评方法论已经有足够的立意,他传播的不仅仅是书评本身的内容,而且是解析如何读书、如何思考的解码器。这个解码器传播富于反思内省的思考力,从而使读书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生活。是的,它是你可能需要的读书解码器。来源:《中华读书报》2013-09-29。作者:纪晨。

读书理性化的方法

 梁文道说过,书评和时评一样,由于被评的对象时过境迁,或者读者对其了解不充分,会对评论内容共鸣不足。但本文作者提出的读书的方法论的确已经有足够的立意。特别是序和自序,展现了读书人的孤独和思想界道路以目的凄惶,让人唏嘘。“暗号”、“共同的朋友”,那么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心绪,其实是思想仍遭囚禁的明证。读书人但凡能破解假象、传播思考力的,都难免被一言以蔽之为异端。这本书告诉我们,提倡方法论可以借助理性化的读书方式化解道德化或者意识形态化的偏激,让不断思考的思想能在平和坚实的论述中走得更远,传播得更广。

逻辑背后,难得的是情怀

庞溟的书评集取名《阅读的逻辑》,我一点也不奇怪。逻辑对于经济学专业出身的他来说是什么?不是一茶一饭,一眠一餐。而是思考做事的准则,凡事不离其宗。庞溟的书评也确实有逻辑。读他的书评,是一个能同时拓展思维宽度和深度的过程,是一个看到自己想说却不知如何表达而他清晰的写出你的感受的过程。有新的收获,也有会心一笑。书评集有五个部分,“当我们谈论中国时都说些什么”,“经济学的力量归根到底是生活的力量”,“那些我们不曾活过的时间”,“科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全世界至今不作一声”。他谈论中国,他谈论经济学,他谈论历史,他谈论科学,他无所不谈。前三部分所涉及的书籍主要是社科类的专著,第四部分更多在谈论理科书籍,而第五部分中则有小说、随笔、游记。对于社科类专著来说,一篇好书评最首要的特质是什么?是抓住一本书的核心,条理清楚的呈现给读者。这样的书评对于读者来说真正做到“开卷有益”,没有读的读者开始有所预期,带着清晰的思路去读,而已经读过的读者可以再次审视整本书的逻辑架构,温故而知新。在读庞溟的《难以阻挡的疯狂》之前,我已经读过孔飞力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但他的书评不仅贴切的写出了我的阅读感受,更让我对于整本书的逻辑思路有更全面的把握,也让我看到之前的阅读中忽视掉的一些重要分析。读一篇这样的书评,就像做一篇读书笔记,阅读所得更为清晰深刻。一篇好的社科类书评还需要什么?除却关于书本身的信息量之外,还要有深厚的相关延伸知识。这些延伸知识不仅仅使得某一本书的形象更加丰满,有时也会为有心的读者开出一个延伸阅读的书单来。庞溟在评论畅销的经济学书籍时,不忘提及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分析个案研究时,不忘阐释制度变迁。在他的笔下,从来就没有干巴巴的一本书,每一本书都有其来处,而且他还会告诉你,如何从这本书出发,走得更远。而对于一篇好的书评来说,最难能可贵的是什么?私以为,不仅仅是流畅的文笔,传神的表达,还有要有端正的理念。庞溟在他的书评里所流露出的思索与情怀,当得起一个“正”字。这个“正”字不只针对他对书籍的评论而言,还可以概括他对于这个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代的看法。有批评但是不刻薄,有褒扬但是不谄媚。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他都耐心的一点点说清楚,读书人的风度正该如此。文人相轻那种风格,庞溟身上可没有。也是,他并不是文人,看到第四部分就知道了。量子物理,进化论,天文学,数学,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丰富得像个小孩。赤子之心可贵。有些人读书只读那些自己想要看到的,但庞溟则不会让自己沉溺在这种confirmation bias里。他读得更多,更广。是的,我们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但是别忘了我们头顶的星空,那其实是浩瀚寰宇。庞溟用这些书评,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在向外探索的同时也不忘再次审视自己。看清自己的渺小,才会珍重自己的伟大。在“全世界至今不作一声”这部分的书评里,庞溟谈论的主题有音乐,有话剧,有小说,有旅行。可每一篇,也都是在谈论我们的内心。如果说前四部分是白天,那这一部分就是夜晚。无法定义的爱情所带来的幻灭,青春记忆里时光的沙沙吟唱,一个人的城市记忆与两个人的别离,也许每一个主题都曾在夜晚突然降临在我们心头,庞溟带我们去读那一本本的书,让我们意识到,跟他一样,在阅读的世界中,我们并不孤单。《阅读的逻辑》,这是一本纯朴沉静的书评集。在我们这个喧闹的时代,我们真的已经读了太多辛辣的话语,看了太多为保持优越感而草率作出的评断,我们需要这样一本文笔流畅、内容丰富、理念端正的书评集,跟随作者一起去读书,去审视社会,仰望宇宙,触摸灵魂。理性是有温度的,阅读的逻辑背后,更难得的是情怀。即使是在阅读的世界里,如果遇到一个领路人,也是一件很棒的事,不是吗?

垃圾書評人,讀到遊牧民族殺人魔王的時候他竟然這麽說:

“真正的读书人,应该像《蒙古秘史》描写九岁的铁木真时所说,“眼中有火,脸上有光”。因为读书使人专注、沉静、坚定,就像好的文字一样,鲜明闪亮,清朗透晰。我在写书评时,也常常会写出许多隐藏着的,自己未曾意识到的愿望。它们从指尖流出来的时候,还是有温度的。” ——《阅读的逻辑》人渣——


 阅读的逻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