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与沟通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309093773
作者:陆晔 主编
页数:12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城市发展初期,在“城市—传媒”之间,城市占据着主导地位,它提供给传媒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以及发展空间。这一时期的传媒是被动存在的,它们主要发挥信息传递、流通的功能,很少能影响到城市空间的变化;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城市的进步,大众传媒已经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传媒对城市的影响日益凸显;时至当下全球化以及城市化的大潮,传媒对城市的影响已经嵌入到城市日常生活之中,深深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认知。 有学者曾说过,当下的社会是一个传媒的社会,我们的城市其实是一座传媒之城①。诗人北岛曾将生活比喻成“网”,到了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这张生活之“网”已经成功演变成一张“传媒之网”。 在这张“传媒之网”里,大众传媒借助自身的舆论影响,日益成为一股影响社会进程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大众传媒早已深深嵌入到城市空间的方方面面,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之一。这种介入除了展现传媒对城市空间的重要影响之外,还体现了传媒的中介作用。一切诚如彼得·杰克逊所言:现在我们的地方经历完全由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什么、读到什么所中介。对于传媒的这种中介作用,新闻学术界很形象地将之总结为“镜子说”。 “镜子说”认为作为城市重要组成的大众传媒是城市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以文字、图片、影像等等符号来向人们展示着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看到这座城的古往今来,可以展望这座城的未来走向,可以反思这座城的得失利弊。 这面镜子折射出城市的美丑以及城中之人的善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中的城市。这种反映具有多变性:有时,它是一面平面镜,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城市的原貌;有时,它是一面哈哈镜,能够通过反映现实中的事物折射出深藏在表面之下的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有时它又是一面放大镜,某个人或某个事物一旦进入了媒介的视野,便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在舆论影响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放大。这面镜子折射出的现实却因客观的制约而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对于同一事物、同一座城,不同的媒体给出的镜像不一样。 虽然城市是可知的,但在人们的认识中,却是一个被建构起来的意义集合体,是一个拟态环境。尽管媒介的折射不能与城市本身完全吻合,借助媒介的折射也有可能阻碍“城外人”对该城的认识,但如果没有了媒介,那么将很难想象这座城该会在怎样的落后和闭塞中挣扎。 值得追问的是:面对同一城市,为何不同的媒体折射出了不同的认识?在这些折射中,传媒究竟怎样影响了城市空间?这些影响多大程度上发挥了实效? 2.研究问题与研究样本 学者孙玮一言以蔽之: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之间可能会形成的冲突。这些冲突既有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念的急剧碰撞,也有对都市空间资源的激烈争夺。

书籍目录

导言城市传播: 理论与实践意义 陆晔
我传故我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与“想象的共同体” 吴驷
19世纪欧洲城市的交往媒介变迁 王晶
纸上空间——一个城市的报纸与它们建构和想象的城市 江娟
从城市批判到生活方式报道: 《新周刊》的城市“乌托邦”解读 葛俊芳
都市景观与消费怀旧——试析上海新天地“怀旧”的历史想象与文化认同 王欣然
建构的现代性城市空间——以“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为例 王莉
地铁命名对城市传播地理景观建构之比较研究——北京的“点”与上海的“路” 温济聪
新移民空间感知与身份认同: 以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为例崔波何 璐郝璐
内地专业人才在香港的身份认同与社会交往——以新浪微博为切入点的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 孟笛
城市下乡: 民间组织的“第三空间”生产——“梦想中心”的建构与表征 谢静

编辑推荐

《中国传播学评论•第5辑•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中国传播学评论•第5辑•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面世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不久即告售完,并被广泛转载、引用,这是对我们的最大激励;同时,有不少读者对其予以评头论足,从内容到形式都提出了诸多中肯的改进意见,在此谨表衷心的敬意和谢忱!《中国传播学评论•第5辑•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也将以其精彩纷呈的内容、各具特色的风格、兼容并包的方针,继续为学术增辉,为社会造福,并期盼读者诸贤一如既往,不吝指教。


 交往与沟通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参与者!
  •     因为论文需要购买,纸张印刷各方面还不错的。
  •     果然有诶,@Cherry王 童鞋,你太有爱了哈~~~赞一个~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