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见君子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67509030
作者:张定浩(waits)
页数:190页

内容概要

张定浩,1976年生,安徽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笔名waits,写诗和文章,现居上海。

书籍目录

001 引子
001 曹子建
023 阮嗣宗
043 陶渊明
063 谢宣城
077 李太白
095 魏武帝
109 古诗十九首
145 既见君子
163 九歌
187 后记

作者简介

读过去的诗,也是在说当下的事。诗中虽处处有鸟兽草木,但它们从来都是人世的投影。鸢飞鱼跃,是人的境界;黍稷方华,是人的情感。兴观群怨,事父事君,都是和人息息相关的事情,处处都基于对过去的理解和认识。因而,这本书正是通过努力触碰和谈论一些最优秀的古典诗人,来丰富和安定自己当下的生命。
-----------------------------
先是挑着看,然后又通读一遍,真是很喜欢。且时或想起十几年前草写《诗经别裁》时的情景,觉得心态竟是十分相似,然而却是很久没有这样去读诗了,羡慕,更是钦慕“既见君子”的与古人相会,除了体贴也还有贴心的想象。虽然是个人化的,但是我却忍不住悄悄相随成为约会的窥视者,收获了一腔欢喜。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作者写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也是叙说当下。诗歌不仅让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更印证着我们生命中的缺失。将自己读诗体验付诸这样一种本真的叙事,是令人称羡的创作,这其中有一点天真,一股灵气,还有深沉而细腻的襟怀与情感。
——李庆西(《书城》杂志执行编委)
在这些文字尚未被收束起来印成一册书时,我曾一篇篇搜集它们,打印了带在上班路上看。你看到你心里最深的困苦无告,作者都帮你说了出来;你看到一代代伟大深邃的心灵,是怎样在人世跌宕;你知道了这些都是必须要走的路,你会通过这些桥,去往更开阔的地方。对于这样一本书,除了读、摘抄和体会,很难再说更多。我不吝啬用“最好”来形容它——这是我读过最好的写古典诗歌与诗人的书,里头每一篇都是最好的怀人文章。
——肖海鸥(读者)
我一直想谈谈那些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不是做文学批评,也不是做考据翻案,约翰逊《诗人传》那种,我更是没有资格,也觉得于己无益。倘若硬要为自己的谈法寻个究竟,或者可以用“安得促席,说彼平生”这句陶诗来比附。T·S·艾略特在《安德鲁·马韦尔》的开头说道:“这里没有任何翻案文章要做,谈论他只是为了有益于我们自身。”张文江老师在讲丹霞天然禅师的时候说:“好玩的是我们自己。”他们的这些话给我开辟出一条道路,至于能通向哪里,自己也不能确定。
——张定浩(本书作者)


 既见君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2条)

  •     定浩兄的诗话情语,百般韵致如春景,无数美妙,扑面而至。其中诸多独章早已见过,如今再见,仍如初会。思想之真,感悟之温,意蕴之芳,修辞之美,词句之明亮,摆渡之自然,实在叫人陶陶乎难弃。唯一困惑,是那句“好玩的是我们自己”,我应该几年前就曾看到过它的出现,前些日子还被用作本书作者题壁读者分享会的召唤令……我们当然要好玩,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好玩,那一切都是瞎扯。但有些时候,我们的好玩恰恰会成为一个不好玩的世界的内在配件,如此一来,我们的好玩也就变得有些邪门。所以最后,真心希望在遥远或并不那么遥远的将来,这样一本好书能够有一个好的世界与之应和。
  •     写诗人、诗和生命的文字,一般都写得很漂亮。对诗的解读和感悟,则有很强的个人经验在里面。言之有物,旁征博引,再结合些个人的经历与感慨,就有了一种丰富和色彩。作者自己说,是用这种形式,来丰富和安定自己的生命。读书亦如是,丰富和安定自己生命的途径。把这种感悟写下来,像书中所引惠勒的那句话,“要想了解一个新的领域,就写一本关于那个领域的书”。所以“所有言说与文字的努力,不是为了表达自己已经了解的一切,而是为了明白自己尚且有多少不曾了解的事物。”个人私货多了,难免有拖沓、絮叨、冗杂的毛病,即使是很漂亮的文字也避免不了这个问题,而且文字愈是漂亮,冗杂的东西似乎就更多。比如他解读“若有人兮山之阿”这句,说仿佛戴上面具才能说一般,说珍重到不敢讲心里话一般,说骄傲到对自己严厉一般,其实不过就是有个人站在山脚下嘛。以下为涂书导出的笔记:《既见君子》 11条笔记第181页 2015年11月13日 00时33分书摘:献岁发,吾将行。春山茂,春日明。园中鸟,多嘉声。梅始发, 柳始青。泛舟舻,齐棹惊。奏采菱,歌鹿鸣。风微起,波微生。弦亦发,酒亦倾。入莲池,折桂枝。芳袖动,芬叶披。两相思,两不知。 心得:鲍照《代春日行》第180页 2015年11月13日 00时31分书摘:在柏拉图的《会饮篇》里,诗人阿里斯托芬讲过一个圆形人的神话 。最早的人类是圆形人,他们体力强壮,精力充沛,又有极高的思想, 竟要向宙斯神族挑战,结果统统被宙斯一切两半,从此,每一半都急切地在尘世间寻求自己的另一半,力图重新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个关于爱欲的神话非常有名,口耳相传,逐次演化为我们今天的百姓日用,热恋的人大都以为对方就是自己失散的另一半,随口道出,也不觉得是在引经据典。然而,这个看似温暖的神话文本中,却隐有一层骇人意思,要到列奥·施特劳斯为《会饮篇》作疏解,才被看出。圆形人在被切开后,其实并不是两半都能分别存活下去,因为多出了两个切面,圆形人原来的皮肤并不够分,所以,为人类缝合伤口的阿波罗就只 好将一个圆形人的皮肤仅仅用来包裹半个身体,虽然多出不少皮肤, 却好过两败俱亡。因此,每一个在宙斯制造的伤口中活下来的人,他原本的另一半,就在他活下来的那一刻,已经死掉了。于是所谓爱情,后天的苦苦寻找,本质上都是伤痛绝望的,因为最合适的那一半已经死掉了,尘世里不可能再遇见。最好的神话,最好的诗,似乎都是这样,永远游荡在死生之际,温暖,且骇人,骇人,又温暖。 心得:第107页 2015年11月12日 23时31分书摘:倒是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于《秋胡行》下有近四百字的阐发,是其曹操诗评中最为用力的一处,其披文入情,沿波导源,曹操千载之下,竟有知音如斯。 “孟德天分甚高,因缘所至,成此功业。疑畏之念既阻于中怀,性命之理未达于究竟。游仙远想,实系思心。人生本可超然,上智定怀此愿。但沉吟不决,终恋世途。沦陷之端,多因是故。……孟德非不慨然,而位居骑虎,势近黏天。入世出世,不能自割。累形歌咏,并出至情。……会味其旨,总归沉吟不决四言而已。序述回曲,转变反覆,循环不穷。若不究其思端,殊类杂集。引绪观之,一意凄楚,成佳构矣!” 心得:第59页 2015年11月12日 22时06分书摘:在我看来,陶渊明念叨的“无成,有一点点像苏格拉底常说的“无知”。正是凭借对“无知"的一次次认识,哲学才持续不断地返回到开端,回到根;同样,每一次对“无成”的思索,也让我们在疼痛中不断把目光返向自身。藉由它们的引路,我们得以有可能碰触到某种值得过的生活,某种更好的生活。 心得:第80页 2015年11月12日 22时05分书摘: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一首》云:“予尝论书以为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苏轼已看到存在着两个世界,他虽站在由李白杜甫开辟的诗歌新世界这边,却也对那个逐渐衰微的旧世界投以深情的一瞥。 心得:第82页 2015年11月12日 08时56分书摘:而李白呢?我在他的诗歌中确实也感受到一个独特世界的存在,但这个世界上与其说是小人国里的创造,不如说是自然生成的,带着巨人国的余温。 在一篇写于早春的序文里,他曾有过这样的句子,“朗笑明月,时眠落花”,而在我想来,正是这天上地下的两样东西,明月和落花(更确切的是桃花)构成了李白的世界。 心得:第81页 2015年11月12日 08时41分书摘:深入思索众多前贤论述,我们会发现与其说李白是一个诗歌新世界的开始,不如说他是一座中国诗由古及今的桥梁,所有过往的诗意都汇集在桥的这端,被他巨大的身影挽住且挡住,在桥的那端,未来新世界的人们越从远处回望,越发就只能看到李白为止。然而倘若一个读者是从《诗经》的源头顺流而下,那么他在遭遇李白时却注定会生出一种若有所失的感慨,春日迟迟,这迟迟的也是他的船桨,因为这位读者知道接下来他将飞流直下,从一个浑然一体、万物生光辉的古典世界,跃入四季无情的流转。 心得:第73页 2015年11月12日 08时24分书摘:这起调寥天孤出,有不知今夕何夕的空茫,但随后的“客心悲未央”,把我们又猛力拉回人世,仿佛见到旧时山水画中那个立在扁舟上的人,芥子般微小,又弥天弥地,是在江水之上漂泊的空间之客,亦是时间的客人。心得:谢脁。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第72页 2015年11月12日 08时22分书摘:谢眺工于发端,“大江流日夜”是其千古名句,但它的好,又并非“清晨登陇首”或“明月照积雪”般的“皆由直寻”,而是自有其千锤百炼的匠心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面对江水奔腾不息,平常而直截的表达,当是“大江日夜流”,如此或也能成为好句,但却不成其为谢眺。…… 与通常“假空间以示时间”的文法不同,“大江流日夜”的历久弥新,缘自诗人放弃比喻,转而把原本处于不同维度、无法并列的两样东西,即时间和空间,强行并置,让它们相互映照。诺斯洛普·弗莱《伟大的代码》:“所有的词语结构都既有倾向集中的也有倾向分散的方面,我们可以把倾向集中的方面称为它们的文学方面。”而能够发明词语结构之间的这种集中倾向的,是诗人。于是,有着明确方向永远不能回头的江水,仿佛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流进了无尽循环的时间转轮之中,那江水不像要通向海洋,而像要通向鸿蒙初生的宇宙。心得:第21页 2015年11月12日 07时45分书摘:刚刚去世的量子物理大师惠勒有一句话,“要想了解一个新的领域,就写一本关于那个领域的书”。我今天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怔了一下,原来我对曹子建的写作就是这样的一种心境。这也是“古之学人为己”的道理。所有言说与文字的努力,不是为了表达自己已经了解的一切,而是为了明白自己尚且有多少不曾了解的事物。心得:第176页 2015年11月09日 17时25分书摘:男女之间,最难的不是情爱的发生,不是熊熊烈火的燃起,而是能将这烈火隐忍成清明的星光,照耀各自一生或繁华或寂寥的长夜。心得:以上摘自:既见君子作者:张定浩 waits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从前做学生,喜欢读古诗,喜欢抄古诗,比如说,“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比如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比如说,“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又比如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但是很讨厌做诗词鉴赏的题目,总觉得这诗就是好呀,深得我心,答题就无趣了。后来做过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员,也很喜欢带学生读诗,抄诗和默诗,可是课堂上讲起来最后总是词穷——章句结构,起承转合,诗人心志,一一敷衍,长篇大论后却是相对无言,若有所失。诗的味道并不因讲论而生发万千,反倒阻滞来诗人和读者的初心。其实,诗歌品鉴著作也有类似的困境。我读过的这类作品很少,但是感觉读诗词笺注如师华山派的剑宗,招式繁密,一板一眼,见效快,以技巧取胜;而读诗话随笔则如从气宗,亲切可喜,多有鸣发,可细思之,却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历代诗话,本于《诗品》,远溯六一,历代多有佳构,至于近当代,有顾随及其弟子迦陵、扬之水诸先生等,正如朱光潜评:“信手拈来,片言中肯,简炼亲切,是其所长。”张定浩的《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是我在网上遇到的,看评论不错,于是买了两本,一本已赠友人,另一本准备送给学生。在脱手之前,我随便翻翻,一读下去,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动情处有泪洒然,感奋处释卷小憩,不忍快读。好的书,一定是读了让你看到了新世界。张君此书,似得乎气剑宗二宗之长,“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好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有文本沉潜,有诗人心志,有人事天命,有宇宙情怀。聊以数例佐之。谈曹子建。子建《黄初六年令》云:修吾往业,从吾初志。说“初志”,除引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之外,还参照了两句现代的话。“一句是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面,那个撒冷之王对小男孩圣狄亚哥说过的话,‘(天命)就是你自己想做的事。每个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都知道自己的天命。然而,随着岁月流逝,一股神秘的力量将会说服人们,让他们相信,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自己的天命’。另一句是电影《麻将》中红鱼说的,‘现在这个世界已没有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他们拼命看电视、杂志、广告、畅销书,为什么?为的就是想听别人告诉他们怎么过,怎么活’。”这初志,就是“对自己天性的听从”。【9】说歌与诗,他认为当代汉语诗人之所以气象微弱,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古典世界是断章取义的混杂,“是明末清初、南宋、晚唐、再沾一点陶渊明”,而这些朝代的气象都是很弱的。反倒是台湾民歌运动中,隐约接续了乐府的流脉,如钟永丰作《种树》:种给离乡的人/种给太宽的路面/种给归不得的心情……种给河流乘凉/种给雨水歇脚/种给南风吹来唱山歌。我就是在这首《种树》的旋律中,读完并写完这本书的笔记。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一首好的诗,也就是要能帮助别人表达他自己。可惜现在这句话时常变成:学诗,无以言。”【17-19】谈阮嗣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咏怀》之一)王夫之云:“步兵《咏怀》,近出于十九首。”黄侃云:“古诗十有九章,皆含深旨;咏怀八十二首,悉寓悲思。”引格非谈论写作的一段话作注:“写作是秉烛夜游,在黑暗的丛林中开辟着道路。写作是在向着白昼的旅行,你只有写,天才会一点点亮起来。按照我的理解,你并不是完全知道要写什么,才开始动笔。通过写,我们最终发现了自己。”【25-26】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咏怀》之五)李善注“平生少年时”,引《论语 宪问》“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作解。原文即子路问成人,子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张君以为《论语》相对于“到达”,更注重一点一滴的“成为”。平生即往昔,久要不忘平生之言的人可能就是孔子期望见到的有恒者。如回答鲍勃 迪伦的歌里的问题:“一个人要走多少的路,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人。”【31】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璜。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寄颜云霄间,挥袖凌虚翔。飘飖恍惚中,流盼顾我傍。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咏怀》之十九)张君认为嗣宗这首诗,全拟子建《洛神赋》意境,是在向《洛神赋》致敬。不过他不喜迦陵的解读:“因了识照的深浅,迦陵数千字,在我看来,竟及不得季刚先生的几句话,‘西方佳人,陵云远上,虽相悦怿,而不复晤言。故知爱憎之情自我,离合之理自天,命之所无奈何!’”读到此处,我反复吟哦“爱憎之情自我,离合之理自天”之句,仿佛得见嗣宗之倜傥孤绝,仿佛戳中了内心最深的怀念与无奈,泪不觉而下。【35】谈陶渊明陶渊明与酒的关系,大抵都会提《陶渊明集序》里的话,“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但说得多了,酒本身就可能像海德格尔所言处于“锁闭”和“被遮蔽”之中。真正的“得酒中趣”,不是像魏晋名士嗜酒是为了享乐、避祸、抗名教,“不在个人,而是在群体性的礼俗和人伦之中”。正如《奥德赛》中最有智慧之人(奥德修斯)称赞人生最大福分的话:个个挨次安座,面前的餐桌摆满了 各式食品肴馔,司酒把调好的蜜酒 从调缸里舀出给各人的酒杯一一斟满。 【49-50】阅读陶渊明,会一再遇到“无成”这个词(《荣木》“总角闻道,白首无成”、《九日闲居》“淹留岂无成”、《饮酒》“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祭从弟敬远文》“流浪无成,惧负素心”、《自祭文》“惧彼无成”……)。【58】作者不想用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冲突来解释陶渊明面对“无成”时的矛盾,这样太简单而无聊,在他看来,陶渊明念叨的“无成”,有一点点像苏格拉底常说的“无知”。“无知是”回到哲学的根;“无成”的思索,是“让我们在疼痛中不断把目光返向自身”。在返回自身中可能碰触到某种值得过的生活,某种更好的生活——《时运》小序里的“欣慨交心”,也是弘一临终时的“悲欣交集”,张君如是描述。 【59】谈谢宣城“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引《说文》段玉裁注云:“分布五色,疏密有章,则虽绚烂之极,而无淟涊不鲜,是曰静。”于是他感叹道:“原来旧时所谓的安静与平静,都要有绚烂和复杂作为底子才好,因为‘静’字中尚且还有一个‘争’字,它是要在世间的绚烂和复杂中奋力争来的。这当然很难,所以才有‘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它静’的讲法,也就好比维特根斯坦面对G.E.摩尔孩子般单纯时的不以为然,因为那‘不是一个人后天为之拼争的单纯,而是出自先天的免于诱惑’。”【67】谈李太白我最喜欢的李白,是写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和“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的李白。不是谪仙,也不是狂徒,只是浮花浪蕊般的生命,却能节制并且阔大。这样的生命,有如月亮本身,将过往那么多诗人的烦恼和哀痛统统吸纳,依旧还能投射出沉静、新鲜的光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要知道中国古典世界里的月亮,始终都并非一个值得吟咏的客体,而是一面悬在天空的镜子,收藏着一代代的人们自以为已经失去和毁灭的一切、自以为只存在于愿望中的一切。 【83】长江芜湖至南京一段,浩荡东流水忽然北折,犹如自然用蛮力忽然将江水横了过来,加上江心多洲渚,故而水势汹涌,涛声阵阵,是为李白六首《横江词》里吟咏的横江。“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孙权略吴,项羽自刎,隋师伐陈,甚至解放军渡江战役,要过江不要过江的,肝肠寸断与雄姿英发,都选择在此处做个了断。 【92-93】谈魏武帝“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在曹操那里,文字尚还无关于经国大业和不朽的盛事,它不过是志之所之罢了。而在中国的思想和文字深处,从来渴求的也不是抽象意义上的善与美,只是某个真实的人,因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于是,在中国的那些最好的诗篇中,对智慧以及一切恒久有价值之物的爱欲,每每悄然转化成对某个真实的人身的爱欲。我们不知道这个人是谁,我们只知道这样的爱欲郑重,郑重到令爱者无时无刻不在省察自己,为了被爱。这教人又想起罗兰•巴特在他被死亡打断的杰作《小说的准备》中的话,“我写作是为了被爱:被某个人、某个遥远的人所爱。”正是这样一个遥远的,看似模糊其实又十分确定的人的存在,决定了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写作是为了爱,也是为了被爱,是为了某个已经存在过的人,也是为了令自己成为那个可能出现的人。那曾是最初的写作,也将是最后的写作。在论及莎士比亚《裘力斯•恺撒》一剧的主角时,阿兰•布鲁姆说:“这个如此漠视传统道德的人并没有堕落到自我放纵的地步,相反甚至拥有某种高贵的魅力。”这高贵的魅力,和诗人有关。【100-101】谈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坷常苦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首二句就已经定下了全诗略显暧昧的基调。“难具陈”,是因为那宴会上的欢乐不单关乎物质吗?在莱辛《恩斯特与法尔克》的第四篇谈话末尾,那位年轻的共济会员答应留下来吃晚餐,他说:“我大概不得不留下来了,因为,我渴望双重的满足。”但凡一场“良宴会”,令人期待的就是这种“双重的满足”,饮食与交谈,口腹之欲和思想交流,精神满足与物质满足,从来都相濡以沫。我们都憧憬柏拉图所记录的雅典人的会饮,那似乎是这种“双重满足”的典范,但艾伦•布鲁姆告诉我们,那场宴会恰恰发生在一场摧毁性的战争期间,当时的雅典已经注定要陷落了,但“这些学者并没有陷于文化的绝望,他们纵情于对自然的欢乐恰恰证明了人类最优秀的生存能力,证明了人独立于命运的驱使,不屈从于环境的胁迫”。十九首多写于东汉末年,也是礼崩乐坏的乱世,但在我想来,那些不知名的汉代的会饮者,亦有不亚于古希腊人那般的风度。【123】谈诗经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郑风 野有蔓草》)邂逅相遇,意外的是在此时此地遇见对方;适我愿兮,是见到了心里一直描画和惦记的人。他们原本就“两相思,两不知”,现在见到了,自然要“邂逅两相亲”。汉代邹阳狱中书引“倾盖如故”的古谚,六朝谢灵运又有“相逢既若旧”的句子,再到民国张爱玲“你也在这里吗”的低语,几千年了,说的都是同样的意思,也还没有说够。【158】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山有苞栎,隰有六駮。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秦风 晨风》)“如何如何,忘我实多。”这看似在说他忘了我,其实是在说我还惦记着他,因为他是否已经忘记我,其实是确定不了的,能确定的只有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我觉得你忘了我,那是因为我还一直记得你。不过之前还有一句“忧心如醉”,我更喜欢,因为想到了李白的“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明明独酌无相亲的寂寞,经了他就变成繁华,天地之间,大概就是这样。【161】谈九歌  在柏拉图的《会饮篇》里,诗人阿里斯托芬讲过一个圆形人的神话。最早的人类是圆形人,他们体力强壮,精力充沛,又有极高的思想,竟要向宙斯神族挑战,结果被宙斯将他们统统一切两半,从此,每一半都急切地在尘世间寻求自己的另一半,力图重新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个关于爱欲的神话非常有名,口耳相传,逐次演化为我们今天的百姓日用,热恋的人大都以为对方就是自己失散的另一半,随口道出,也不觉得是在引经据典。然而,这个看似温暖的神话文本中,却隐有一层骇人意思,要到列奥·施特劳斯为《会饮篇》作疏解,才被看出。   圆形人在被切开后,其实并不是两半都能分别存活下去,因为多出了两个切面,圆形人原来的皮肤并不够分,所以,为人类缝合伤口的阿波罗就只好将一个圆形人的皮肤仅仅用来包裹半个身体,虽然多出不少皮肤,却好过两败俱亡。因此,每一个在宙斯制造的伤口中活下来的人,他原本的另一半,就在他活下来的那一刻,已经死掉了。于是所谓爱情,后天的苦苦寻找,本质上都是伤痛绝望的,因为最合适的那一半已经死掉了,尘世里不可能再遇见。   最好的神话,最好的诗,似乎都是这样,永远游荡在死生之际,温暖,且骇人,骇人,又温暖。我过去有一回读鲍照,读到《代春日行》末句“两相思,两不知”,真是喜欢,以为说透了那种两情相悦的美妙形状,就写文章讲给朋友听,却被批评为“随意又速下断语”,一时有些怏怏。如今好些年过去,重读这首诗,才觉出另一种滋味。   献岁发,吾将行。春山茂,春日明。园中鸟,多嘉声。梅始发,柳始青。泛舟舻,齐棹惊。奏采菱,歌鹿鸣。风微起,波微生。弦亦发,酒亦倾。入莲池,折桂枝。芳袖动,芬叶披。两相思,两不知。 【179-181】所以,我的朋友又讲:“爱情里最好的,就是相思。”【183】谈《春江花月夜》哈罗德·布鲁姆在《读诗的艺术》里讲,“所有伟大的诗歌都要求我们被它占有。在记忆中拥有是开始,扩展我们的意识是目的”。如果要我挑选几首伟大的中文诗,《春江花月夜》一定在其中。【183】我喜欢一个人看河水奔流,也是要体会,这样的感觉。好些年前,朋友写信给我,提及正在看的一本契诃夫传记,“又翻了翻那本传记,契诃夫说的这个话我也很喜欢,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所以也写在信里来:‘望着温暖的夜晚的天空,望着映照出疲惫的、忧郁的落日的河流和水塘,是一种可以为之付出全部灵魂的莫大满足。’”【185】 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确是亿万年的事情,然而,我想说,春江潮水连海平其实也是如此。很多的河流,不能汇聚,很多的水,到不了海洋,但都没有关系,那沉默汹涌的海水会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倒灌进每一条江河,席卷沿岸每一丝土壤,搜寻那些中途的失散者。  “终有一天,我们会重逢,”茨维塔耶娃写信给里尔克说,“倘若我们一同被人梦见。”【186】该书涉及的部分名作(按出现顺序):T S 艾略特《安德鲁 马韦尔》曾国藩《十八家诗钞》和《经史百家诗钞》方玉润《诗经原始》赵幼文的《曹植集校注》,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民国黄节《曹子建诗注》钟嵘《诗品》(巴西)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钱穆《中国文学论丛》《朱子语类》圣桑《天鹅》,门德尔松《春之歌》乔亿《剑溪诗话》宋徵璧《抱真堂诗话》《晋书 阮籍传》刘勰《文心雕龙》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电影《不良少年莫妮卡》《菊次郎的夏天》《碧岩录》黄侃《咏怀诗补注》《圆觉经》《礼记》《周易集解纂疏》厉志《白华山人诗说》《古诗源》纪德《新食粮》《周礼 大射》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朱自清散文全集》《管锥编读解》《老子》柏拉图《斐德若篇》《会饮篇》《斐多篇》《说文》但丁 朱维基译《神曲》庞德《神州集》朱迪特 戈蒂耶《玉书》古斯塔夫 马勒《大地之歌》黄承吉《梦陔堂文集》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朱一新《无邪堂答问》胡震亨《唐音癸签》洪迈《容斋随笔》《维摩诘经》陈衍《石遗室诗话》罗兰 巴特《小说的准备》莎士比亚《裘力斯 恺撒》张爱玲《红楼梦魇》李零《何枝可依》刘小枫《拣尽寒枝》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玉台新咏》张爱玲《金锁记》刘师培《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文选》朱熹《诗集传》《楚辞集注》昆德拉《相遇》《小说的艺术》《楞严经》仇兆鳌《杜诗详注》日本《古事记》哈罗德 布鲁姆《读诗的艺术》李宗盛《山丘》樊超群 2014年4月7日 周一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可能这真是一本适合有大量古诗文底子的人才读懂的书吧。对我而言,却是无数借引的堆砌,只觉得厉害,却品不到哪里好。//读完陶潜、谢眺两篇,其描述、情趣都好些许喜欢!
  •     2017005:非常好读 看似写得很随意 但完全看出作者的通达博识 即使很多诗不解其意 但作者也写得有情怀而不迂腐浅陋 小标题取得很赞 写曹子建思无邪 从初志 修往业 阮籍平生少年时 陶渊明停云 友生 闲情 安得促席 说彼平生 读完又完全燃起了对国学的兴趣
  •     洗练的语言 温润的散着光。
  •     2015.5.23
  •     第二次在史家胡同的场,雅歌奶妈着深色棉旗袍,在进门口看着的书。
  •     据说以前的人看小黄书都是非常薄,尺寸很小的那种……也不能推定真假,然而书放进口袋,等食堂的时间拿出来读一读,外面就开始下雪了。
  •     我觉得真的很一般
  •     虽然对这本书不怎么感冒,但不得不说,waits是真·男神。
  •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过去的诗,说当下的事,跟着文字缓缓读来,很幸运遇到这样一本小书,回味许久,值的再读一遍。
  •     从读诗经到李白,普鲁斯特的名言可以用在这里:“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好的文学,是把生命的一部分放到文章里去,但也随之要消耗生命。”作者这种“六经注我”的深沉体验,毫无疑问是用生命的一部分写就的。缺点是我觉得旁征博引过杂,书的后半部文笔不如前半。
  •     很好读,因为有趣味,篇幅短而不浅薄。耐读,有味。
  •     耐读澄静。
  •     一般吧
  •     《詩經》美好,除了自己體會,更多是在閱讀其他作品時受啟發,有共鳴⋯⋯作者更像一位無聲無形的老師,一直在身邊。
  •     不喜欢这样的散文,没意思呢
  •     既见 未见 心怀远人
  •     值得一读再读 真诚深刻的感情
  •     满怀期待地借过来,半途而废地还回去,很是气苦。字词间许多卖弄,书袋漫天,突兀无用的语句若干,梦呓一般,很私人。
  •     有很多有味道的意象和句子,但总体相当松散零乱,有着诗的本质。诗人和作家并非一个物种,前者永远是小孩子,流动跳跃又敏感纤细,后者则更像个入世的哲学家,世界与人性都信手拈来。
  •     疲惫时看看可解乏
  •     去年买回来,看了一篇就看不进去了,因为书中引用了大量古诗文,便搁浅下来了。这几天整理书柜时翻起,再看时,泪眼婆娑,感动不已。
  •     诗人解诗,最怕放不下身段。既见君子,只是娓娓道来,见君子,见天地。仅此而已。诗就是诗,就是刹那间的电光火石,同一轮明月,同一条大江。
  •     完美地写出了读者心中过去时代的诗与人!
  •     多少年了,居然能有一本古典诗评,让一个而立之人有如此惊艳的读书体验,解开文言古咒,剖析千载古人之涓滴幽思,汇成读者心中无尽的波澜与狂想,文字力量如斯,信然。也感谢赠书之人,望相逢既若旧,倾盖如故……
  •     写诗而非评诗,从此角度出发,更易被接受,读后私家推为写诗第一
  •     太喜欢了!古典的情感节制真挚,可真美!
  •     一言以蔽之,作者心怀旧制,“循周礼”。
  •     一点偏见,文科生写东西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太过深情,以至矫情。
  •     好久了,已经忘记了文章,尴尬,所以此评分只能算我蒙的
  •     定浩老师该是那种勤奋补拙的写作者
  •     很少见到一本写古典诗词写到打动人的地步,想起自己对人和事还很郑重的年纪
  •     感觉不是很好,很混乱,作者的想法已经被他引用的诗文淹没了。封面设计非常喜欢,喜欢那两个拼字。
  •     囫囵吞枣,没有共鸣
  •     尴尬
  •     感觉像顺着脉络一点点的触摸到文化的肌理,这本书不像一板一眼的诗集评注,没有绝对的刻意的定论,而是如同行走在黄河边上的远行客,随心所欲,却在不经意间寻到了自己的根与源
  •     书已买 读了几页 并没有读懂
  •     谈李白一篇见识颇多,其他篇目多染“文青滥感”之病
  •     美极了!就像周汝昌先生说的:以我之诗心,鉴照古人之诗心,又以你之诗心,鉴照我之诗心。三心映鉴,真情斯见;随隔千秋,欣如晤面。
  •     这种文风有时候觉得有点受不了,有时候又觉得挺真挚的,三星半,这辈子还能活着看到豆瓣的评分系统有所改进么。
  •     我承认我读诗少,也不专攻古典诗歌,但是平心而论,作为一本随笔,它好难看,矫情、堆砌、无趣……我合上书以后想的是:可算看完了,回头得再读一遍文心雕龙。 一星给书本身的设计,藏在封面下的那份心思比书本内的文字感人。
  •     非常好
  •     还是古典文学好!可惜当年魂牵梦萦的春江花月夜已经不记得多少了。。。汉魏的审美格局确非后代可追,古诗十九首啊~这书被给了这么高的分,正印证了作者所言,文教真的太重要了~
  •     汉人无故不作诗,真是每一首都有一段伤心往事,简单清明,宛若神谕。
  •     书是好书,就是写得累啊。
  •     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     关于诗歌的各种侧面,中文和国学实在太美。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     超级好看的关于诗歌和诗人的一个读本。有简介,有解析,有欣赏,有倾慕。即使是文盲如我,也读的很开心。
  •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扉页的这句和最后的“倘若我们一同被人梦见”真适合当睡前读物。waits老师在这里的文字平静又温厚,像涓滴河水,只是比较碎片化。比较起来还是更喜欢“正”一些的评论类文章。(也许以后会改变想法)
  •     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 与古人相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