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不死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300199771
作者:(加) 尼尔·杨
页数:324页

内容概要

尼尔•杨,加拿大国宝级摇滚音乐家,以个人及CSNY、“水牛春田”等著名乐团成员的身份活跃于乐坛。他创作了大量经典歌曲,其音乐风格跨越民谣、乡村、民谣摇滚、硬摇滚、电子乐等。
作为屹立摇滚乐坛近半个世纪不倒的常青树,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几代摇滚乐听众,成为摇滚乐的一大象征。杨也是为数不多迄今仍保持旺盛创作精力的摇滚老将之一。他曾两度入驻“摇滚名人堂”。“摇滚名人堂”赞誉其为“摇滚史上最伟大的词曲作者和表演者之一”。

书籍目录

全书共64章。(依序号排列,无章题。)

作者简介

在这本备受西方评论界赞誉的自传中,摇滚传奇尼尔•杨将自己的精彩人生和盘托出。这是一趟跌宕起伏的音乐旅程,从1960年代初的草创时期、1960年代末的声名鹊起、1970年代的黄金十年、1980年代的实验岁月、1990年代的重回巅峰到新世纪的屹立不倒;这是一部摇滚活化石眼中 的摇滚秘史,夹杂着令人咂舌的摇滚八卦;这是一首亲情、友情和爱情的颂歌,从他饱受脑瘫折磨的孩子们、一位位逝去的音乐战友到共度36年人生路的爱人佩姬,字里行间充满真挚的情意;这也是一个饶有趣味的创业故事,他研发出林克沃尔特电动汽车,主导推出数字音乐播放器Pono,帮助玩具火车巨头莱昂纳尔公司开发多个获得美国专利的电子系统,成立电影公司自编自导自演电影,创立“农场救援”系列慈善音乐会,创办旨在帮助脑瘫和智障儿童的“桥”学校……老杨不停地把一个个想法照进现实。
本书展现了尼尔•杨令人惊奇的坦率、诙谐、乐观和执着。他实现了自己的所有梦想,尽管一生都为伤痛和疾病所困。孩提时传染上的小儿麻痹症、白喉、麻疹等没能击倒他,成年后不断经历的癫痫大发作没能击倒他,60岁时罹患的颅内动脉瘤也没能击倒他。
他的存在本身便代表着他那首《走出忧郁》(My My, Hey Hey (Out of the Blue))中的名句:“摇滚不死”(Rock ’n’ roll can never die)。
媒体推荐:
《摇滚不死》让人不忍释卷。和尼尔•杨的专辑一样,这本书具有异乎寻常的魅力。活泼好玩又变幻莫测的描述,积极乐观又感人至深的情绪。有摇滚人生,更有家庭故事、音乐战友和自然世界……它跳出了传统摇滚传记的窠臼。与其说这是一部摇滚编年史,不如说它是一本自我鉴定书。
——《纽约时报》
《摇滚不死》是一张通往尼尔•杨复杂人生的精妙地图。它是不拘一格的日志、未来唱片全集上的说明文字、一个老嬉皮在后花园里的游记……它是纯粹的、如假包换的尼尔•杨式的。
——《纽约时报》
棒极了的摇滚书:内敛、诚实、巧妙、有趣、不断地感动到你。尼尔•杨带着我们在他的记忆宫殿里漫步。从许多方面来说,与之最为接近的也许是劳伦斯•斯特恩1760年的名著《项狄传》。
——《华尔街日报》
这是一次诚实、动人、富有洞见的文学漫谈,我敢说,它也是趣味横生的。就像是在一家光线昏暗的酒吧里,自动点唱机悠悠传出令人陶醉的音乐,一位老友一边与你对酌啤酒和龙舌兰,一边对你讲述他那些离奇的故事。
——《休斯敦纪事报》
尼尔•杨在65岁时回首人生路。书中充满了随性所至的私语、不可预知的离题和开放式问题……令人捧腹、动人心扉。《摇滚不死》表明,尼尔•杨依旧倔强执拗、才华横溢且独一无二。
——《滚石》杂志
尼尔•杨的冥思中游移着预言、神话、隐喻和疯狂……这是本美好的摇滚书,有血有肉、厚重坚定。他的写法更意识流,而非叙事体。这让读者更觉亲切,阅读本书就如同搭乘尼尔•杨的巡演大巴,听他谈天说地、追忆往昔。
——《温尼伯自由报》
这个鼓舞人心的故事讲述了不幸、胜利和玩具火车等……在尼尔•杨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幽默感和对感受、声音、心灵和精神的专注……这是一个英雄的故事:他历经重重磨难和考验,但从未丧失幽默感和勇气,也从未停止与命运抗争,最终,他成了最真实也最有实力的艺术家之一。
——《泰晤士报》
生机勃勃、斗志昂扬、感情浓郁、引人思考……就像他大段大段富有创造力的即兴吉他弹奏一样,织起了水晶般的词句和歌颂友情的音符。
——《出版人周刊》


 摇滚不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记得大学的时候,有了更多的时间听歌,也去寝室好友一起去师大淘过打口CD,或许青春真是摇滚的好朋友吧,那些年听过的摇滚,后来终于在岁月中与我渐行渐远。只余模糊的背影了。但是因为这本《摇滚不死》,我又开始听起了摇滚,也仿佛重拾了曾经的激情与感动,我想老杨也是用这本书来重拾自己的激情与感动吧,那些曾经与昔日好友并肩演唱的日子,那些开着老爷车飞速驶过的公路,那些年遇到的好姑娘,那些痛苦的快乐的过往,那些曾经借助大麻“飞”起的日子里与缪斯女神幸运的相遇都在这本书中一一重现,我想让所有人惊奇的原来老杨还有如许的文笔,用这样一种不按照时间顺序、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传记,竟然真的写的很好看、很美好。或许这要得益于他的作家老爸给他的优良基因吧。整本书如行云流水,看完竟然觉得意犹未尽,或许人的一生真的像老杨说的,既短暂又漫长吧,就如这本书展现的那样。看完这本书,非常敬佩尼尔杨,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殿式人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但依旧让人仰视的人,他那为音乐而生的乐感,他创造无穷尽的神奇,他沉溺于每一次现场演出与演唱的快乐,让我们看到的都是他从音乐中得到的乐趣。而这些年来他不仅投身于摇滚乐,也涉足到很多其他领域,他一直热衷于节能,致力于研制电动汽车;他成立电影公司,也做过电影以及电影音乐;他关注生态环境,将大自然奉为他的宗教,所以发起“农场救援”慈善音乐会;他还参与研制玩具火车的电子系统;但是我最敬佩的还是推出了数字音乐播放器Pono,旨在为乐迷提供更鲜活、更真实的乐声,这不仅是出于一个摇滚歌星的本意,也是真正忠于乐声的爱乐者做出的伟大努力。他同时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人,幼年的时候他得过多种严重疾病,成年后受癫痫困扰,他的儿子得了脑瘫,父亲则患上老年痴呆症,他还曾一度被颅内动脉瘤所困扰,病痛一直陪伴着他,他的生活远不是一帆风顺,但这本书中老杨提到最多的字样却是“感谢”、“幸运”、“谢谢”,这些感恩的字眼充斥着每一节,看得出作者真心的感激自己遇到的一切。我想这就是岁月与痛苦在他身上磨出的痕迹吧,让他更乐于享受快乐并感恩快乐。同时这本书也让我们更爱摇滚乐,因为那代表了一种对于生命本初的热爱和对于激情的追求向往,那些肆无忌惮的日子,那些想要发出的声音,那些能够体验到无尽激情的乐声,都让人沉迷不已,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自传,同样也是一趟美好的音乐之旅!岁月流逝,老杨今年已经69岁了,却依然在路上,感动于他的坚持与执着,对于音乐的热爱,我想他与科特•柯本代表着摇滚乐的两极,一个纵情燃烧,一个屹立不倒,但是都是我们人生风景中最美的一道。他的存在就像那句“老兵不死,只是慢慢消失”一样,摇滚永远不死,每次回头,他和青春都在。刊于20150310 唐山劳动日报http://szb.huanbohainews.com.cn/tsldrb/html/2015-03/10/content_16185.htm
  •     2015年发在《外滩画报》纸版上的书评,现在他们已经没有纸板了。。。如有转载,请一定注明并告知本人。你们给这本书打四星五星的,一定是真爱!-----------------------------------------------------------------上世纪60、70年代的摇滚老英雄,若没有因酗酒、嗑药、车祸这些破事儿亡故,现在差不多都到了回顾人生的阶段。自2011年Eric Clapton出中文版自传《天堂十字路口》(陈震译)以来,这几年国内陆续引进了不少中文版自传,如Patti Smith的《只是孩子》(2012年),Keith Richards的《滚吧,生活》(董楠译,2013年),最新的Rod Stewart的《浪人情歌》(2015年),老一辈Miles Davis的《迈尔斯·戴维斯自传》(2014年),甚至更早的Woody Guthrie的《荣光之路》(2014年)……诚然,从传记文学的角度而言,撇开枪手加老炮自述这种不知是谁文笔好的模式不谈,有的自传还算生动有趣,比如Stewart幽默自如得引人入胜,Patti Smith的文字具有细腻朴素的诗意,Guthrie好似在写角色繁多的虚构小说……也有内容颇絮叨、不成体系的。很遗憾,我手边这本Neil Young的《摇滚不死》(陈震译)就这样,尽管我对他近70岁还能写出《Storytone》这样动人又动听的双碟专辑心怀敬意和仰慕,对他近五十年不断推出不同风格的唱片并不停巡演的强大精力感到震惊,也恋慕他那堪称一件乐器的独特嗓音。被乐迷亲切称为老杨的Neil,写得一手好歌词,还有位身为体育作家的父亲,于是他对写作这本自传自信满满。他在书中如此描述自己写歌的过程:“一旦脑海里有什么在盘旋,或是内心被什么击中后,我就会抓起吉他,漫不经心地弹起来。我的很多歌曲就是这么来的。你只管弹,不能想。思考是写歌之大忌。你只管弹,新动机会跳出来。……弹着弹着,和弦和旋律就自然而然地来了,如同天赐的礼物。”但是,用这种歌曲创作方式来写回忆录就坏事了。回忆从老杨在妻儿陪伴下拆开莱昂纳尔牌调车机车模型开始,我们也从一开始就忍受老杨滔滔不绝、痴迷不已地讲述他那些火车模型和老爷车的来历、型号,再陪他坐在他的“好感觉”车库里继续讲述书中会屡屡出现的Pure Tone数字音乐播放器计划——此乃老英雄“从音质的退化中拯救音乐”的计划。到本书临近结束,Pure Tone已被迫改名为Pono,前途未卜却又不乏希望。这也反映出老杨是位活在当下的老大爷,若不是脚趾意外骨折,令“永动机”不得不停演,他根本不可能有时间精力写自传。但洋溢的生命热力不加控制——他拒绝影子写手模式——他容易任凭思绪在读者不感兴趣的细节上信马由缰,写得散乱,枯燥,琐碎,他的思绪是链接式的,“我不大能控制自己的思维。”同时,读者想理出一条老杨成长时间线的念头随着阅读的深入也将被迫放弃。此书是一本时序跳跃的散文集。也许最好的阅读方式,是把他当做在小酒馆邂逅的长辈,听他兴致勃勃地聊天,要是他讲了个完全不好笑的少年傻事,或者又扯到火车模型,你就微笑着翻到下一页……不过,每位摇滚乐迷都能找到感兴趣的故事片段。比如我这个涅槃死忠粉,会关心他如何看待把<My My, Hey Hey>中那句“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引入自杀遗书的Kurt Cobain。老杨不仅解释了这首歌从创作到演变的历史,还袒露了他对Cobain的尊敬和惋惜。当年,听闻儿时英雄猫王去世,老杨感叹摇滚明星的命运——“当你的生命在燃烧得最炽烈时化为灰烬,世人记住的就是你最纵情燃烧时的样子,你将永远停留在最鼎盛的时期、最巅峰的状态。”于是用木吉他写下最初的原声版本。他与涅槃的缘分,则始于Cobain老友、Sonic Youth的Thurston Moore向他大力推荐涅槃。在Cobain被批评缠身、状态低迷时,老杨甚至试图通过自己人带给他鼓励的话。“他不只是艺人,他是艺术家,是词曲作者。”这位后辈自尽后,老杨内心震撼,愤懑不已,“用音乐记录下这种情绪,完成了《Sleeps with Angels》。”这也是老杨多年战友大卫·布里格斯生前为他制作的最后一张专辑。“大卫也与天使共眠。”老杨如是说。老杨缅怀了一个个逝去的老友,比如制片人拍档拉里·约翰逊。想不到老杨与电影如此有缘:贾木许为老杨和“疯马”的巡演拍过一部《马年》;老杨最爱的导演是让-吕克·戈达尔,“最爱用长镜头说故事”;老杨自导自演了仍在打磨中的《人性公路》,还拍了差评实验电影《穿越过去之旅》……书中不乏真诚的艺人心声。老杨用五个排比句形容,演出若有半点差错,“你会上YouTube”。“我热爱演奏,如果以下三个要素齐备的话——对路的音效、投入的观众、确当的音乐。这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一个你就完蛋,你就是在慢性自杀。”他不喜欢演出时“前排那些打手机的阔佬分散我的注意力”,于是每场必设撤掉椅子的“站位区”,哪怕要失去“最贵的座位”收入。真乃有骨气的老艺术家。袒露的还有私事。老杨不仅时不时赞美他携手36年的妻子佩吉(尽管成书不久后他便申请离婚),还写到他母亲离婚后一直无法原谅他父亲。所以再听到Low-Fi专辑《A Letter Home》开场中老杨请求妈妈去看爸爸,我们立刻看到他内心那个18岁小杨,正开着妈妈帮买的别名“莫特”的灵车,载满器材,去安大略的“火烈鸟”俱乐部第一次演出。
  •     內容,沒有安裝時間的順序寫而是某輛車開始書名,英文名 Waging Heavy Peace: A Hippie Dream《沒有硝煙的戰爭》? 嬉皮夢Neil Young 對工作是個柯克的人,比如,他辦演唱會,要求,前排可以有真正的歌迷,先佔位,而不是高價票賣給有大把錢,但不太熱愛他音樂的人,有時候,演出快舉辦了,才發現主辦方沒有按照他的要求,Neil Young 寧願修改整個合同,來爲歌迷留站位。Neil Young 小時得過小兒麻痹症,成年後偶爾有癲癇。這些都影響到了他的作品。Neil Young 我聽得不多,但那首 Out on the Weekend 印象深刻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摇滚不死,每次回头它与青春都在。
  •     不明白这书居然有这么高分。完全就是“写着玩”的最佳范本啊。太流水,随意了。还卖得那么贵。我还是安心听歌吧。这书建议豆友别买浪费钱,更别看,浪费生命。
  •     我给老杨五星都不够。
  •     看完最后一行的时候,意犹未尽。像是在畅游一个从未到达过的世界,老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生的无限可能都在于自己创造。疾病、贫穷、任何困难都阻止不了前行的脚步,不停地走下去。
  •     没死+1,感谢尼尔!写了这么本生动有趣不乏味的书,只看了2个月就看完了呢~那本科恩的传记足足看了5、6个晚上呢~
  •     搜肠刮肚后还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老杨的伟大
  •     翻译能不翻译作品名吗
  •     人生就是一次大考验,太努力你就输了。不是很努力但过得开心,或许就是成功。——Neil Young
  •     Will to Love.其实可以又名:我的音乐、收藏的豪车及其他。哈哈
  •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摇滚的一个注脚,生俩孩子却都是脑瘫,自己跟妻子都做脑部手术,好友动不动就死于艾滋死于嗑药……要是这一切都没有钱来做底线,还真是挺悲剧的人生。文字功底还是不错的,看传记期间找来了尼尔杨的歌来听,用他最讨厌的MP3的格式。
  •     性情中人
  •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
  •     写的很一般,没什么实际内容,就是撒娇卖萌,这点和他这几年的专辑很像。译者很像翻译成平易近人的口语唠嗑风,结果弄巧成拙
  •     书皮上这些hippie dream,老杨的经历大概就是该词的诠释吧。音乐,汽车,妹子,心随身动。爱自由,更需要毅力与坚韧吧。118
  •     流水账应付事儿,写完赏您根儿麻烟儿抽
  •     老杨还是有写作意识的,但也几乎仅此而已。。ps.我挺排斥这么夸张的开本(为了圈钱?)而且内封,内封!背面居然有一整面的评(捧)语,无语了
  •     不管死不死 飞起来就行
  •     就爱听这老头逼逼叨
  •     译者依旧用心...没听过他作品的读者绝逼认为尼尔杨是一种新音频格式播放器的开发者...的的确确是没代笔,不了解他作品的读者在各个年代里意识流般玩穿越,光靠乘坐作品里无处不在的玩具火车是不够的...
  •     老扬本人不喜欢八卦,所以也没什么猛料,都是些回忆的片段和感受,平铺直叙的,比他的歌词差太远
  •     随性自然 敬畏和接受 摇滚之后
  •     汽车发烧友,音质龟毛处女座,不飞不行帝,装修爱好者,身残志坚典型,录音狂魔,电影玩票家,唐氏儿老爹,潜在的老年痴呆症患者...
  •     这人姓年轻,人称老杨,一直年轻的老杨是个坚强的嬉皮,敢做敢为的梦想家,最近几年才戒掉叶子,祝鸡年身体倍儿棒。
  •     我爱尼尔杨,但写书的话……结构也太散乱了
  •     Neil Young 本人的经历太坎坷了,和他相比任何人的意志力都像根稻草
  •     尽管很爱老杨的音乐,书是蛮有意思的,他的歌词那么好,我想他还能写得更好。毕竟不是专业的,跟迪伦差距很大。
  •     向劳模致敬!
  •     Not your typical rock star's biography.
  •     脚后跟疼,走姿的问题!
  •     老杨这本书也太碎片了
  •     老杨也是真的准备burn out till he dies了 演出 新能源汽车 高音质播放器 还有一个小点就是他书上写到听到了肥伦的模仿说多谢他老杨可以不用上电视了 结果后来还和肥伦一起在台上唱歌了hhhhh 希望老了之后和他一样是个热情满满的老炮 哦对他竟然和查尔斯曼森一起唱过歌
  •     跟著老楊和鄉紳水牛春田以及瘋馬開著各種老爺車上路吧。my my hey hey
  •     赤子尼尔扬先生,又是这么些年过去了,你是否找到了不用“飞”却能写出歌曲的方法?你说写歌的时候切记不要思考,拿起琴来不停的弹,一首歌就慢慢出来了。是的,不停地弹,不停地弹,不停地弹……
  •     唯真永生
  •     Neil真爱格子衫
  •     1
  •      刚开始读不进去,拉家常一样的自白散乱无味,但读到后面越来越入迷。老杨同志的人生确太精彩了!一生跌宕起伏既有功成名就之时也有大大小小的变故和奇遇,甚至觉得他倒霉。看后半部时一边听着那首柔情的《淘金热后》,一边看这个有着《金子心》的《老人》如数家珍的回忆,虽然沧桑无尽但却无限美好
  •     故事非常刺激精彩,但是老杨真不适合写书啊,读几页就看不下去了。然而老杨这一辈子的经历给几万颗星都不够。如果是老杨别喝酒边跟你讲这些故事一定会特别好玩。
  •     这不是编年体般的自传,老杨想到哪便写到哪,随性而为,十分好读!另外,翻译也很流畅朴实,喜欢老杨喜欢音乐的都该读读它。
  •     癫痫与音乐
  •     老杨真不是写作这块料,但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结构混乱。多一星给翻译陈老师,他扯七拉八的文字一定很难译,还有spinal tap“up to eleven”这种一看就是内行的超强注释。
  •     不死
  •     音乐不同于其他,它是感官的风暴狂潮、灵魂的阴晴云雨,更为深邃,更加宽广。它不只是你所看到或听到的。它是你心灵的感受。
  •      好看,喜欢这一类摇滚书!
  •     老杨我爱你!
  •     Neil Young在不喝酒、不抽大麻情况下写下来的自传,全篇非线性,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再现了很多经典场景,也让我多了一些关于他、那个年代的了解。
  •     Just so so
  •     因人而异
  •     还是专注于你的音乐,没人在乎你的其他东西,朋友劝告他
  •     老杨叨逼叨的一本随笔集子,想到哪就写到哪儿。年轻与逝去,读起来也让人唏嘘。和老杨的歌曲相比,他的写作功力着实一般,但是谁又在乎这个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