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毡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49563055
作者:西西
页数:489页

内容概要

西西,原名张彦,广东中山人。1938年生于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毕业于葛量洪教育学院,曾任教职,又专事文学创作与研究,为香港《素叶文学》同人。著作极丰,出版有诗集、散文、长短篇小说等近三十种。1983年,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获联合报第八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1992年,她的长篇小说《哀悼乳房》名列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1999年,长篇小说《我城》被《亚洲周刊》评入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2005年,继王安忆、陈映真之后获世界华文文学奖,获奖作品是长篇小说《飞毡》。2009年,《我的乔治亚》、《看房子》入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2014年获得台湾“全球华文文学奖星云奖之贡献奖”。

作者简介

本书是西西长篇小说代表作,2005年获《星洲日报》世界华文文学奖。全书以花氏家族兴衰作线性的串联,配以魔幻现实主义和童话写实的手法,书写香港(肥土镇)百年世俗生活史。
打开世界地图,真要找肥土镇的话,注定徒劳,不过我提议先找出巨龙国。一片海棠叶般大块陆地,是巨龙国,而在巨龙国南方的边陲,几乎看也看不见,一粒比芝麻还小的针点子地,方是肥土镇。如果把范围集中放大,只看巨龙国的地图,肥土镇就像堂堂大国大门口的一幅蹭鞋毡。那些商旅、行客、从外方来,要上巨龙国去,就在这毡垫上踩踏,抖落鞋上的灰土和沙尘。可是,别看轻这小小的毡垫,长期以来,它保护了许多人的脚,保护了这片土地,它也有自己的光辉岁月,机缘巧合,它竟也飞翔。蹭鞋毡会变成飞毡,岂知飞毡不会变回蹭鞋毡?
——西西


 飞毡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当自己热爱的土地变了模样,熟悉的风景慢慢消逝,你会怎么做?悲愤?淡然?还是呼天抢地?同为香港作家,李碧华以一种沉郁、悲凉的笔触写下了《霸王别姬》和《胭脂扣》,让笔下的程蝶衣选择自杀,让如花和十二少阴阳两隔、有缘无分,以此来表达对不断变“坏”变陌生的香港的失望与逃避。西西却用魔幻主义风格和近乎童话般的笔触,将自己心中的美好,编织成一个亦真亦假的肥土镇;然后让其随着魔法雨和药糖隐去,只将最美的印记留在白纸黑字中,最终形成这本《飞毡》,供人随时翻阅缅怀。正如王安忆给她颁奖时的评价,“西西其实是替香港做梦,是给这个太过结实的地方添一些虚无的魅影”,她是当之无愧的“香港的说梦人”。西西的《飞毡》,以花式家族的兴衰为线索,讲述了“肥土镇”百年风貌的变迁,颇有一点《百年孤独》的史诗即视感。但在文风上,却和后者有很大差异。如果说《百年孤独》是恢弘庄重的黄钟大吕;《飞毡》则是跳脱欢快的民间小调,充满了生机、活力,和难得的意趣。在这本书里,西西的语气一会儿像童话,一会儿像科普书;一会儿是跟你讲一千零一夜里飞毯故事的语调,一会儿又以科学考据论述的口吻,一本正经科普“毡”和“毯”的区别。叙事线索看起来也没有章法,一会儿是花家,一会儿是叶家,一会儿是胡家,一会儿又是李健一家,可一点不显得杂乱。语言虽然不精细,却有种活泼流畅的文气。单个句子拎出来,并不觉得有多么精妙,可是一旦连着起来读,一气呵成,就自有一种坦坦荡荡的文气在,读着十分迷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妥帖。就像看八九十年代的香港老电影、电视剧,有一种氤氲之美,耐人咀嚼。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花、叶、胡、李等家庭平淡温馨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但随着岁月的变迁,技术的进步,西洋玩意儿的进入,原本封闭传统的肥土镇渐渐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负责救火的水车馆和斧头党人:“经过电工的接驳,水车馆安装了警铃,通到斧头党人家中,一旦发生火警,警铃就会响起来”,于是,“水车馆再也没有了锣声”,“不再用锣来召集斧头党人”。曾经意气风发的斧头党人就这样渐渐落寞起来。所以,当原是斧头党人的花初三从海外归来时,他们才会那么激动、雀跃;从他们的往日豪情里,能感觉到流金岁月里的一丝怅惘。受西洋家具和百货卖场冲击的荣华家具店,叶、胡两家父母对女儿出去工作的态度变化,更是香港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叶重生、胡嘉未出嫁时,自作主张去百货公司上了半天班,就被家人揪回去;但随着岁月逝去,肥土镇风土人情大变,叶重生为了养家去工厂做工,父母反对也无可奈何。正是通过这些琐碎而平淡的日常变化,西西在尽情缅怀故去的香港,感叹被岁月改写的香港风貌。“红尘孽债皆自惹,何必留痕?互相拖欠,三生也还不完。回不去。也罢。不如了断。死亡才是永恒的高潮。”这是李碧华对回不去的过往的决绝。而西西,用花一花二的药糖和魔法雨,将自己心中最美又独特的“肥土镇”隐去,隐匿成一个自成一体的世界。同样是缅怀故去的香港,前者选择了“毁灭”,后者选择了再造,以期让这个越来越物质的城市,留下一点有温度的念想。香港一梦,说得,还是说不得,还真是全看内心放得下放不下。
  •     地球没有了人类会不会有一些孤独阿。特别是有一些人,为了书籍、戏剧、科学原理、时空和起源,为了归纳、探索、无意识的呆迷喜欢和思想实验,常常漂浮在高级的语言、流动的逻辑、和闪闪发光的音律中,就无法在深深的夜晚停止活动进入睡眠;若不是站在清白露台的长窗前看一顶托着古代女子飞过的地毡,也必是躺在轮廓明亮的黑暗中做抗拒睡眠的平行飞行,撞在梦的造物和现实哲学的边边角角上。飞毯并非很少,能飞皆是因为日积月累的稀奇个性,流苏飘摇、平稳能干。国家中的地方、大大小小性格,也都有上升飞翔的流行机会,其中一些就成为精挑细选的一流城市。西西写了一个优美儒雅、市井学富的家族作为视觉的重心,加以摄影奇幻历史、廊庑花园、政治飞毯、地产经纪、建筑家居、旱涝火斧、饮食移民、狐仙南音、宗教外番、精英百货、工商金融、昆虫地质,像是将每一帧时间转变为具体的空间、按一个一个空间收藏起来的博物家,常常一页就是几年的变化和冲击,气氛里却总营造起温柔应对的必要,正是由于许多人脱离了温饱的经验、对立并减弱了贫乏的伤害,才使丰富和多彩得以实现。城市飞翔的能力不易保存,到最后谁也看不清他了。但人类为什么要制造地毡呢?国家为什么会建造城市阿?西西说:除了波斯人把地毡当作移动的花园外(为了喜欢花园的美丽),几乎所有的答案都是说保护自己,因为地毡可以御寒、隔潮和护肤,但是不,地毡制造的原意不是这样的,而是保护大地,人类编织地毡,然后在上面坐卧,使泥土不致流失,使身上的汗水不致酸化泥土,使空中的杂尘不要落到大地的脸上,人类敬爱大地,所以为它编织最美丽的衣裳。一切都是因为爱他、感谢他非常美丽,又慷慨给予。但人们总是把初衷忘记了,自己做新的判断,这判断常常是不可爱的,又以为自己是被动接受的这聪明的判断,告给别人听要大家都相信,所有人恐慌不安,忘记了创造、平静、和抒情。但凡书评都要依据作者的生平来言论,其实应当反过来,因为温柔坦白的人、他的社会身份和职业、故事通常是一个不小心、十分随机地发生和确定下来的,只有其作品是稳固的、累积的、可以因凭着了解他的真实材料。同时,应《飞毡》书末那句:效果常常出乎努力创造的人意料之外。书的效果,又超越了书的组合材料,生成了自己的性格,在作者、出版家和读者身上可是施了许多大不相同的神奇生命的魔法哩。书的后段太接近面前生活了,有一些不爱看,看了伤心,但书的前段真是如广播时间传来的空中小说一般动人,写美人时平平静静,年轻男女的爱情又文质彬彬,亲情和和美美慢慢失落,友情时时照应,父亲的教育偶然发生、孩子都尊敬,商业理论也不是急功近利而是正派的学问知识,丈夫和太太齐心协力,成家立业皆是循序渐进事出有因,成功都来得淳朴、智巧、温良,谁也不急于放弃什么、得到什么,也不苦于成为什么,运气来来去去,时势走走停停,女孩做了母亲,谁都有挂念的事和人也要常常和他们走得近,谁也没有要改变别人的个性、往往是顺便照顾,狐仙的情感也要怜惜,西西笔下,就是一个竖琴也有美,一个汤罐也有美,一个鹅颈椅、一个沙龙椅、一个摩登的荷兰水瓶、木头的重量、蜂蜡的技艺、金属的名称、与彗星媲美的昆虫衣鱼、客途秋恨、坚强和勇气、财富和快乐、清洁和好运。然而我们是活在书的后段和后段的未来之中,总是不能把握住真相而失去了甜美的命运个性,读这本书就能恢复一些,“心灵不致失落”。这很香港。
  •       1999年,西西的长篇小说《我城》,被《亚洲周刊》评入二十文学小说一百强。  《我城》是写香港的小说,最初在报纸上连载,每日一千字,配一幅西西自己画的插图。西西说,这本小说像一棵树,初生时,在原地生长,却又想突破限定。经过季节变换,落了一些叶子,又滋长出另外一些,回头一看,茁壮地连自己回过头来也吃一惊。  《我城》写作手法很独特,讲一座城的故事,结构却松散,一个点讲完,再讲下一个点。用作家何福仁的话来说,像是中国古典长卷绘画,视点是移动的。恍如著名长卷“清明上河图”,“拿一个放大镜来,可以一厘米一厘米地仔细看画里的船钉、席纹、水绉、叠瓦……”  几年以后,西西又以书写年世俗生活史的小说《飞毡》,获得《星洲日报》世界华文文学奖。  《我城》写一座城市(香港)的现在。  《飞毡》写的则是一座城市(香港)的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  书开篇,西西用很大篇幅去解释“飞毡”的意思,从古到今,引经据典,最后说,这本书讲的是巨龙国肥土镇的故事,巨龙国是一片海棠叶般大块陆地,上面一粒比芝麻还小的针点地,是肥土镇。肥土镇像巨龙国大门口的一幅蹭鞋毡,要上巨龙国,就要在毡垫上踩踏,抖落鞋上的灰土和沙尘。  充满象征及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正文故事中,像《我城》一样,“结构还是松散”的,视点还是移动的。作者东一笔西一笔,细细讲述肥土镇的事情:肥土镇上有些什么人,肥土镇上有些什么花、什么草、什么虫,肥土镇的人爱水的原因,肥土镇的斧头党,肥土镇的茶楼,肥土镇的照相馆,肥土镇的乳娘管家……  每一个单独章节,都充满了趣味性,表达形式灵动多变。  故事开篇是“睡眠与飞行”,作者从《齐物论》讲到庄周梦蝶,再讲到人类为什么睡眠,睡眠时会有什么表现。最后,作者写道:庄周梦蝶,这寓言,寄托了人类抗拒睡眠的无意识。  接着,作者写飞毯的异类飞行,写地毯的种类,每一章都像完全在叙述不相干的东西。但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开始写肥土镇的荷兰水,写荷兰水店家花氏,看起来是以花氏为串线,来讲肥土镇的生活,茶楼、照相馆、家具行、斧头党……  一串看下来,肥土镇是怎么发展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地域有什么特点,等等,一目了然。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写一个家族的盛衰,也写出了马孔多的变迁。结构复杂、人物形象突出。  《红楼梦》写一个家族的变迁,文采飞扬,故事复杂到繁复,  长久以来,华语作家的“史诗”类写作,比如贾平凹的《秦腔》,阎连科的《炸裂志》,都充满了乡土气息,蕴含对土地的眷恋,对家乡浓重深沉的情感。但对于香港来说,这些显然是不适合的。作为现代著名的商业交易地,那里的人只做生意不种地,那么这块土地的故事,究竟该怎么写?  西西采用的依然是她熟悉的“中国古典长卷绘画”式的写法,仿佛是用放大镜,一个一个来放大香港城市无数坐标中的点,讲它的昨天、今天、明天。  西西的笔法细腻,每一个点都能讲出一个小故事,无数的小故事,串成“飞毡”这个大故事。  为了深刻展现香港的传奇性,西西除了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用象征来表现城市,行文中还采用质朴言辞来表现故事,读来颇有几分童话色彩,齿颊留香。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好像一口一口吃历史小点心
  •     节制的情感和叙述,片段但不碎片化的故事,仿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生长一般,不牵强,不抗争,不扭捏,有些超脱,但并不单单来自那些许魔幻色彩。
  •     (2017年11本)正如梁文道所说,西西这本描述香港百年历史的小说,没有其他“史诗小说”的那种沧桑沉重,却有一种近乎童话般的轻盈质感,每个人物都是真实的,却又有一丝不真实的痴傻可爱之态。虽说是百年历史,但行文中却并不是严格按照时间线来推进,而是不断围绕一点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张和延展,最终形成这幅跨越时间之河的包罗万象的画卷。
  •     能扛得住瞌睡的书
  •     我读西西的第一部作品,刚刚看完,发现知乎上讨论甚少,还是来豆瓣吧。不得不承认,西西是我喜欢的作家,她的作品我会一一看完。
  •     天文地理、典故童话、啰啰嗦嗦、絮絮叨叨的讲述一个叫肥土镇的地方,肥土镇(可以看得出来是隐喻香港)常住居民、过往商客的生活碎片、人生百态,拼成了一幅肥土镇近百年的历史画卷。几乎不表达观点、立场,仅仅是叙述,叙述中掺杂着一些神鬼故事,一些离奇人生,细碎、有趣、随意,东拉西扯的就把一个肥土镇这么扯没了。
  •     读之前就感觉会喜欢西西,读过后确实如此!
  •     叶重生把花初三的眼睛鼻子嘴巴的相片剪成碎片分门别类地放到床下的每一个抽屉里 就是我看过的最简单也最完美的魔幻叙事和召唤结构 太喜欢故事的中前段了 后续的索然和乏味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     希望从来没有醒来过,就像花一和花二
  •     历史也可以轻盈起来,西西眼中看不见的城市
  •     感觉作者很有野心,部分章节也确实写得不错,但整体而言,不算一部好长篇小说。太柔情。
  •     读者如同在读一个童话故事一般,慢慢地进入时间的魔咒之中,如同一块飞毡飘起。百年沧桑,尽于书中。
  •     童话。
  •     美丽的肥土镇,美丽的香港。
  •     独立的小故事好像连续不断的日子,随着时间流逝拼凑起的是肥土镇的历史和日常。
  •     用童话的方式写时代变迁,语言又笨拙又俏皮。但因为文风“散漫”,过于在意美丽的意象和氛围,人物、故事就显得太轻薄抽象了。
  •     真有趣。ps,哎,想起咖啡店里一只患癫痫病名叫阿花的馋嘴大肥猫。。
  •     如果我会画画,我会为这本书配上插画。充满童趣,适合当作睡前故事。读了三个月还没读完,那意味着肥土镇的故事不会终结。就像1988,我也没有看完,既然知道结局就没必要再往下追了。飞毡中尤其爱叶重生与花初三躺在床上望星星那段,就像童话故事一样温馨浪漫。
  •     一部美好的描写香港的小说、童话、寓言。回看了介绍它的《一千零一夜》,节目里将这本书比作清明上河图,实在太贴切。小说结尾作者现身告诉大家书里所有人物都隐形了,让读者我眼前一亮同时产生伸手却又抓不住的失落。
  •     西西写得好温柔呀像一个童话
  •     四星扣一星给校对错误,影响阅读体验
  •     有点《天香》的意思,不过比它好。
  •     写出《飞毡》的西西,真是太棒了!
  •     一部记录消逝了的肥土镇的历史,与兴趣盎然的科普读物
  •     博学又可爱的西西,轻盈又宏大的西西。最喜欢的是叶重生花艳颜两代小姐童话梦,那个能看见星星的玻璃天窗屋顶就这么在烈焰中陨灭
  •     很有意思的现实童话,很特别的唯一。
  •     书里的人物挺喜欢的,也喜欢书里魔幻色彩的部分情节。有一天能去香港街头走走
  •     一部关于香港发展的小说,描绘了整个社会人心态的变化,财富的变化,观念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非常的好。《飞毡》应该是梦想吧!
  •     西西的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1996年初版,以童真之心,记录了港英时代香港这座的难民之城种种,影像感强烈,且是彩色的,像超长篇港剧,多角度刻画每一人,平民众生态跃然纸上。我们可以看到烟火人家,岁月静好;亦能体会故国情怀,海棠血泪。语言晓畅易读,接续明清小说之衣钵——光影变幻,转换视角,构成艺术的动态,绘成艺术的行迹,读来颇为消受。
  •     如此轻盈
  •     谁说香港无文学?感觉大陆很多人对港台的文学误会很深。西西这篇绝对是卡尔维诺所说的“轻盈”的文学的典范,文字熨帖。
  •     断断续续看了小半年。有些作家的文字会让人混淆了创作者的年纪。比如西西永远是一派天真的少女口吻,读揽渊博却无傲慢,难得。
  •     一段歷史的變遷原來還可以這樣寫。。。
  •     必得先认识香港 再读此书 方能会心一笑
  •     虽然不能和百年孤独同日而语,但西西这想象力也不是盖的,就是如果隐喻可以再隐一点魔幻多一点现实少一点就更好了。#2017年看完的第31本#
  •     对香港史的文学再现!写法细腻,不废宏大!
  •     想再去香港看看!
  •     和我去过的香港看来,有确实存在与清晰的景象,但又不仅仅如此,喜欢西西眼里的香港、人物的一颦一笑与时间的斗转星移很巧妙的发生着“化学反应”,在花一花二的红房子里,也在花初三、花里耶神秘色彩的经历里。他们渐渐走出笔者的故事,又活生生的继续发生在以他们自己为主角的精彩人生里!默默为他们加油!
  •     不能把它当成是香港的历史来看,但是却是从香港出发,一个看香港的窗口,有些童话连成人也许也不一定明白,似有深意,可回头看却像是喝了隐形药的小说各类人物一扬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趟回味无穷的旅行,我去了土肥镇去了梦里西西的香港。
  •     迷人的肥土镇~结尾尤其有魅力
  •     《飞毡》说的是肥土镇的故事,而肥土镇却是香港的代名词。因为化名,故事多了一份童真气息。花顺家,叶家,胡家。是这个故事的线索,三个家族代表着三个不同领域,三家的联结交织,在时代变迁中的变化,也就成了香港近现代发展的缩影。从番人、番物来到肥土镇这个传统的小镇,自此故事展开了篇章,诉说着近代西方文化流入对香港本土文化的冲击和改良。从木头房、落后、愚昧到后来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电灯、自来水、教会学校、高楼等的出现,在物质上改变肥土镇的物质,也改变着他们的观念。叶太太与胡太太的对比,有传统中国妇女依赖夫家,也有现代女性自强自立。女权之变,在经济上是先导,也是近代之缩影之一。不断涌入的人口,不断的开发改造,让肥土镇繁华的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许多温情。贫穷、压抑、为生计奔波、而肥土镇也在传统与现代中融合。
  •     西西太可爱了
  •     一部發展史
  •     果然是有点儿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呢。一部城市的历史我以为总逃不过描写战争涂炭人世变迁大喜大悲,但这些略显矫情的情节在肥土镇完全看不见恢宏的大场面,平平淡淡,时代中的人们在这座奇妙的肥土镇沉沉浮浮却安之若素,人的情绪被缩小妙趣被放大,那些奇妙的蜜蜂、紫苜蓿、自障叶、莲心茶铺午夜的阁楼、以及最神奇的飞毡等,莫不是这片土地上所特有的生灵,时间在推移,而伴随着物外的变化,肥土镇的人们仿佛一幅被定格的画面,在那个世界安安稳稳地生活着。或许你踏上现在的香港,依稀能找到些往日的影子。
  •     故事性比不上南美大师们,手法上感觉有点散,由此感觉世界华文奖水了点。但是西西老师的语感真的好!
  •     最近读的最像童话的一本书。
  •     无感
  •     举重若轻挺好的,飞起来的历史变迁,自由也随和。再来一杯荷兰水吧。
  •     个人书单年度最佳。
  •     女作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