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的错误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6
ISBN:9787504137784
作者: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
页数:251页

章节摘录

为什么要讲这个令人哀叹的故事呢?这个离奇的故事有什么意义?答案很简单。当时,同时期的神经损伤病例都证明脑是语言、知觉和运动功能的基础,并且还都提供了很多结论性的细节信息。而盖奇的故事却表明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在人脑里可能有专门负责推理的系统,尤其是个人和社会领域的推理。即使最基本的智力和语言能力看起来都没有受到损害,脑损伤也可能会导致已习得的社会习俗和道德规则的丧失。不经意间,盖奇的病例表明,人脑中有某个部分专门负责人类特有的特性。这些特性包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未来作出预测并制订相应计划的能力;对自我和他人的责任感;以及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精心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    这个令人不快的故事给人印象最深刻之处是事故前正常的人格结构和事故后邪恶的人格特质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且后者一直伴随盖奇的余生。事故前,盖奇非常清楚什么样的抉择可以让自己过得更好。他具有个人和社会责任感,这表现在他追求自己事业的发展,关心工作的质量,从而赢得了上司和同事的赞赏。他很好地适应了社会习俗,其行为也符合当时的伦理规范。而事故之后,他不再在乎社会习俗,违反道德规范(广义概念上的道德);作决定的时候也不会考虑自己的最大利益。除此之外,他还经常编造谣言,根据哈洛医生的描述,他的谣传“没有任何根据,完全是他自己的虚幻想象”。没有什么迹象显示他会关心自己的未来,并事先作好计划。

前言

如果我们生活在1900年左右,并且碰巧对一些理智问题感兴趣,我们就很可能会认为,已经到了用科学的方法来处理各种与情绪有关的问题,和以明确的方式来回答公众对情绪与日俱增的疑问的时候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已经指出,非人类物种的某些情绪现象是怎样表现出与人类的情绪现象之间存在惊人的相似性;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和卡尔·兰格(Carl Lange)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来解释情绪产生的原因;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把情绪变成他用来探究精神异常状态的关键所在;查尔斯·谢林顿(Chailes Sherrington)已经着手对与情绪有关的脑回路进行神经生理学研究。但是,在当时,对情绪这一主题的研究却没有繁荣地开展开来。相反,随着与心理和脑有关的学科在20世纪的兴起,人们的兴趣也转向了那些被我们今天松散地归为神经科学的一些领域上,而这些领域对于从事情绪研究都相当不屑一顾。确切地说,精神分析学家们从来没有将情绪遗忘,而且还有一些令人敬仰的例外--即那些对心境障碍感兴趣的药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们以及对情感具有兴趣的那些孤独的心理学家和神经病学家们。但是,这些例外只是强调了人们对情绪研究的忽视。我们并没有发现行为主义、认知革命和计算机神经病学曾经以任何令人赞赏的方式减少这种忽视。

后记

诗人的声音不应该仅仅是对人类的记录,它还可以是一种道具,一种支柱来帮助他们坚持和成功。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大约于1950年写下这些文字,它们到今天仍然适用。福克纳希望这首诗的读者是自己的作家同行,但是他很可能也希望,我们这些研究脑和心理的人也成为他的读者:科学家的声音不应该仅仅是对生命的记录;科学知识也可以成为帮助人类坚持和成功的支柱。我写这本书的时候带着这样的信念:普通知识和专门的神经生物学知识在人类命运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只要我们愿意,更多的关于脑和心理的知识将会使我们获得幸福,而对幸福的渴望正是两个世纪前社会进步的跳板,这种渴望将会继续着保罗·艾吕雅①在他的诗歌《自由》(Liber£6)里所描述的那种辉煌自由。

内容概要

美国南加州大学戴维·多恩西弗神经科学与心理学教授、脑和创造力研究中心主任,同时担任索尔克研究院及衣阿华大学兼职教授。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领袖,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曾获得多项荣誉(其中几项与同为神经科学家和神经病学家的妻子汉娜·达马西奥共同获得),其著作《笛卡尔的错误》、《感受发生的一切》(The feeling of what happens)、《寻找斯宾诺莎》(Looking for spinoza)备受赞誉,成为世界各国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必读书目。

书籍目录

导  言(1)    第一编发生在佛蒙特州的不幸事件(9)    菲尼亚斯·P.盖奇/9  盖奇不再是以前的那个盖奇    了/12  为什么要讲菲尼亚斯·盖奇的故事?/15    关于颅相学的插述/18  后见之明/20盖奇的脑所揭示的(23)    问题/23  关于神经系统解剖学的插述/26  解决方    法/31一个现代的菲尼亚斯·盖奇(34)    一个全新的心理状态/38迎接挑战/41  推理和决    策/42还有更冷静的(47)    来自其他前额叶损伤病例的证据/48  来自非前额叶    皮层损伤的证据/54  关于解剖结构和功能的反思/    59  来源/61  来自动物研究的证据/62  来自神经    化学的解释的插述/65  结论/66    第二编组合出一种解释(69)    一种神秘的联合/69有机体、身体和脑/71  有机    体的状态/72  身体和脑相互作用:有机体内部/72    行为和心理/73有机体和环境互相作用:应对外    部世界/75  关于神经系统结构的插述/76  完整心    理由分类活动组成/78  现在的表象,过去的表象和    将来的表象/79  知觉表象的形成/81  表象在记忆    中的存储和形成/82知识以痕迹表征的形式表现出    来/86  思想主要由表象组成/87  关于神经发育的    一些阐述/89生物调节和生存(93)    与生存有关的痕迹表征/93  关于基本调节的更多论    述/96  特里斯坦、伊索尔德和爱情之药/98  超越    内驱力和本能/100情绪和感受(103)    情绪/104  情绪的神经机制的特异性/112  感受/    115  脑被蒙骗了/119  感受的种类/120  身体是    情绪的剧场/124  关注身体/127  感受的过程/    128躯体标识器假设(132)    推理和决策/132  个人和社会范畴的推理和决策/    134工作中的理性/136躯体标识器假设/138    关于利他主义的插述/140  躯体标识器:它们来自    何处?/141躯体标识器的神经网络/144躯体标    识器:剧场是在身体中还是在脑中?/146  隐蔽和公    开的躯体标识器/147  忍冬玫瑰!/147  直觉/149    个人和社会领域以外的推理/150  情绪的作用:    有好有坏/152在躯体标识器的旁边和之外/155    序列的偏向和产生/157    第三编躯体标识器假设的检验(161)    知道却感受不到/161承受风险:赌博实验/165    对未来的短视/169预测未来:生理学方面的关联/    171关注身体的脑(173)    没有身体,就没有心理/173  以身体作为基本参照/    181  神经系统中的自我/182推理的激情(189)    笛卡尔的错误/191后  记(195)    处于冲突中的人类心灵/195  现代神经生物学和医    学观点/196  对于目前神经生物学局限性的一点解    释/198生存的杠杆/200注  释(206)推荐阅读书籍(225)致  谢(229)索  引(231)

编辑推荐

《笛卡尔的错误》思想富于智慧,文字优美,它改变了我们关于心理和身体两者关系的观点。

作者简介

《笛卡尔的错误》将读者带入一次精彩的科学发现之旅。此次旅程从菲尼亚斯·盖奇的悲剧故事开始,一直延续到现代的脑损伤患者。世界上第一流的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的研究表明:情绪和感受的缺失不仅会影响理性,它甚至可以摧毁理性,使明智的决策变得不再可能。
《笛卡尔的错误》为结束心理和身体两者之间的鸿沟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认为,理性决策并不仅仅是逻辑思维的产物,还需要情绪与感受的支持。此外,他还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情绪的本质进行了诠释:它是对我们身体状态的直接观察,是身体和以生存为目的的身体调节之间的联接,同时还是身体和意识之间的联接。本书思想富于智慧,文字优美,它改变了我们关于心理和身体两者关系的观点。

图书封面


 笛卡尔的错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很幸运,我为这段时间以来的迷思找到了证明和解决方案:Damasio撰写的《笛卡尔的错误》,此书由东南大学外语系毛彩凤老师翻译,并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近一年左右,我一直在思考控制力的问题。最终的结论是,人类不拥有完全意义的自控力。这看上去是一句废话。我对有关控制的研究有相当大的爱好,我的工作也是面向控制系统(嵌入式系统实质就是以接口/传感技术为基础,实现控制任务的一套软硬件机体)。机器臂失控会伤人,而人失控不仅伤人亦更伤己。从个人的直观感觉来说,失去控制力,则失去安全感。作为一个对控制力有如此执著的人,面对人其实先天就自控力缺失(并无法后天健全)这个结论,是极度有挫败感的。大脑是一个完全按照既成机制在运行的组织。我们的所有欲望和感受,感性的理性的生理的心理的,对大脑来说皆是中断,会触发其既有的中断处理程序,类似于水来土掩,这是一个既成的机制。可悲的是,我们所谓的自控力,仅仅是隶属于这个机制的。在这个机制下,自控力跟欲望和感受一样,也是等待机制去处理的对象,甚至是一个中断优先级比较低的对象。机制处理这些中断的结果,形成我们最终的具体行为,各中断之间互相影响,优先级亦动态在变。这种隶属性,决定了自控力的作用有限,并受到上下左右各方制约。以上是我个人的结论。基于此,如何最大化的有效发挥自控力呢?我个人的答案是,要控制自己,除了理性,还需要从各方面对自己实施“坑蒙拐骗”。简单说,就是要把自己当孩子带,对于孩子,有时候你不骗他,他是不会听你的话的。关于「笛卡尔的错误」,其官方简介如下:“《笛卡尔的错误》将读者带入一次精彩的科学发现之旅。此次旅程从菲尼亚斯·盖奇的悲剧故事开始,一直延续到现代的脑损伤患者。世界上第一流的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的研究表明:情绪和感受的缺失不仅会影响理性,它甚至可以摧毁理性,使明智的决策变得不再可能。《笛卡尔的错误》为结束心理和身体两者之间的鸿沟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认为,理性决策并不仅仅是逻辑思维的产物,还需要情绪与感受的支持。此外,他还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情绪的本质进行了诠释:它是对我们身体状态的直接观察,是身体和以生存为目的的身体调节之间的联接,同时还是身体和意识之间的联接。本书思想富于智慧,文字优美,它改变了我们关于心理和身体两者关系的观点。”这本书,实际上是东南大学前校长,教育部前副部长,工程院院士韦钰推动引进的,她本科无线电系毕业,是我的老学长加老校长。她本来答应出版社为这本书作序,后来放弃,声称自己虽然看过四遍但仍未完全理解。她目前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大脑是她的主要工作,她是这个学科的国内创始人(在国外这个学科已有百年历史),以下是她的博客里关于此书的简介:“德国施杜里希教授所著的《世界哲学史》中所叙述的:“20世纪(至少20世纪下半期)的思想特征是对笛卡尔二元论的背离。一本书为《笛卡尔的错误》的书的出版就是这思想转变的标志,这本书的作者是神经病学家达马希奥”(引自吕叔君先生翻译的《世界哲学史》525页)。 ......Damasio撰写的《笛卡尔的错误》一书中明确提出我们的精神的家园是我们的脑以及躯体。Damasio一方面将情绪整合入认知神经科学的范畴,以致我们可以像理解视觉一样理解情绪。,第二他解决了意识的性质(Nature)问题 。他重要的贡献还在于指出脑和躯体,即心智和躯体是不可分割的。情绪引起的植物神经系统作用下产生的躯体标识机制(Somatic marker mechanism),是人内部环境在脑中的写象,它和外部环境经过感知在脑中形成的写象一起,相互协调、相互反馈作用而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情绪引起躯体标识机制是先于我们的高级思维而在进化中形成的,它也许就是我们意识和思维的基础。 可惜,在中国关注这一新的思想特征的学者还不如关心“后现代论”的人多,在处理许多精神领域的问题时,我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笛卡尔两元论的队伍,这是中国目前教育界对待此类问题的主流思潮。我是学工程科学出身的,自然对Damasio的思想容易产生共鸣。尽管两元论和还原论的争论还在进行,远未结束,但是持一种唯物的世界观,一种开放的态度,了解不同观点的态度,了解科学技术新进展的态度总是应该有的吧!”
  •     对其中提到的案例很感兴趣,一个人如果有很强的思维计算能力,很好的体力,很棒的记忆力,那他会是怎样的人,之前一直认为这样的人会成为领袖,但是事实却并不一定如此,他还可能成为社会的遗弃者,因为他缺少了情感的控制力,就好像一个人记住了许多单词但是说话写文章却一团浆糊,他控制不住自己和其他人之间的信息处理,必然是迷茫不知所措。
  •     【002】情緒和感受是生物調節機制的明顯表達,如果沒有生物調節機制的引導,那麼,無論是在進化過程,還是對人格獨立個體而言,人來的推理策略都不可能發展起來。此外,即使推理策略在早期發育階段被建立起來,其有效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可能還要依賴之後發展出的感受能力。在最好的狀態時,感受可以為我們指出正確的方向,引領我們形成適當的決策……都面臨著不確定性。對不定的將來作出預測並制訂相應的行動計劃是一項令人心存畏懼的人物,而情緒和感受及其背後隱藏的生理機制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協助我們。情緒、感受和生物調節在人類推理過程中都扮演著一定角色。我們有機體的低序運作處於高級推理的過程之中。【003】……高級推理對低級腦結構的依賴並不會將高級推理變為低級推理。……感受的本質可能並不是關於某個客體的艱澀難懂的心理特性,而是對身體的某種特定狀態的直接知覺。【004】與傳統科學觀點相反,感受和其他知覺一樣具有認知性。它們是一種很神奇的生理安排的結果,這種安排將腦變為身體的忠實聽眾。本身還有第三個相關主題:在腦中所表徵的身體,可能組成了我們體驗為心理的神經過程的必不可少的參照框架;正是我們的有機體而不是其他什麽絕對的外部現實成為我們構建周圍世界的基本參照,成為那個時刻存在的、構建自我經驗主要部份的主觀感的參照……【004-005】心理存在於一個整合的有機體之中,並因為這一有機體的存在而存在;如果沒有身體和腦在進化過程中、個體發展以及當前狀況下的相互作用,我們的心理就不會成為現在的樣子。……心理首先必須是與身體相關聯的,只有在身體持續提供的基本參考基礎上,心理才有可能與其他很多真實或想像的食物有關聯。【005】我認為,對於腦來說,身體不僅僅提供了支持和調節的功能,它還為腦的表徵提供了一個基本的主題。【016】蓋奇的故事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墮落的人格和諸如注意、知覺、記憶、語言和智力等幾種心理功能的完好無損之間的矛盾。這種現像在神經心理學中被稱為分離(dissociation),即一個大的運轉框架下一種或幾種表現與行為分離開來。一個陣營認為,語言或記憶等心理功能絕不可能與腦中的某個特定區域有什麽關聯。即使他們很不情願地接受了腦產生心理這一現象,他們也認為腦也是由各個腦區整體協同作業,而不是一個由具有不同功能的腦區組成的聯合體。相反,另一個陣營則認為,腦確實存在功能化的腦區,這些腦區形成各自獨立的心理功能。這兩大陣營的分歧說明了當時腦科學研究還處在初期階段。【017】“當我的手指向遠方,要看著我指向何處,而不是看著我的手指。”……要理解蓋奇的行為改變就意味著要接受正常的社會行為都需要相應的腦區這一觀點,而與運動、感覺甚至語言也需要特定的腦區這樣的觀點比起來,這個觀點太令人難以接受了。【018】最重要的是,決定某個腦區對其所屬系統的運轉貢獻的,不僅是這個腦區的結構,還有其在系統中的位置。【037】我們可以說,他的自由意志已經被損壞了。【038】但是從腦傷可能造成的後果來說,受損腦區的數量通常並不重要。腦並不等同於一大團無論所處部位如何卻都職責相同的神經元集合……對“腦”疾病和“心理”疾病進行區分,對“神經”疾病和“心理”或“精神”疾病進行區分是在社會和醫學界廣泛流傳的一種可悲的文化繼承,它反映了對腦和心理之間最基本關係的無知。【041】我忽略了許多最基本的證據:埃利奧特可以用超然的態度敘述自己的生活悲劇,超然得與事件的嚴重性極不相符。他總是很冷靜,總是像一名平靜的、毫不相關的旁觀者一樣進行描述。【042】試想,你凝視著自己喜歡的一幅畫或聆聽著自己喜歡的一段樂曲卻感覺不到任何愉悅;試想自己被永遠剝奪了那種能力,但是卻還能意識到視覺或音樂刺激的理智內容,而且還意識到那些內容曾經讓你感到愉悅。我們或許可以把埃利奧特的困境歸結為知道但沒有感受到。【045】現實生活場景的那種持續進行、無窮無盡、不確定的發展變化在實驗室任務中消失了。【050】他的全部情感用“淺”這個字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青少年時期出現損傷的話)不僅他的社會發展終止了,他的社會行為也出現了退化。【057】對很多功能來說,單側腦半球的結構必須要有優勢,這些結構就被成為優勢結構。【062】與人們之前想像的相反,她的心理並不是被禁錮在靜止狀態中,相反,她似乎曾經根本就沒有多少心理,沒有真正的思想或推理。她的面部和身體的平靜恰恰就是其心理缺乏活力的表現。(弗朗西斯·克利克已經吸納了我的意見,認為此類損傷的病人的意志被替代了,他還討論了自由意志的神經基礎。)在T夫人的心理中似乎不存在各種正常的思想和推理過程,因而也沒有決策可以作出,更談不上得到執行了。【064】……前額葉受損造成的缺陷卻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個人和社會行為嚴重受損。但是前額葉受傷之後,黑猩猩就無法再執行這個任務了。一旦刺激不在視野之內,也就似乎不在心理之內了。【066】(與推理過程有關的這些系統,在情緒加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074】並非所有受控於腦命令的動作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才產生的。相反,我們認為有這樣一種合理假設:在客觀世界中那一刹那的瞬間,大多數所謂由腦產生的動作根本就沒有事先經過仔細的思考。它們僅僅是單純的反應……雖然腦可以對傳導刺激和反應的回路有很多介入,但如果腦沒有滿足一個必要條件,即具備在心理上顯示表像和在我們稱之為思想的過程中將這些表像進行排序的能力,腦就仍然不具備心理。所以,我的觀點就是:具有心理就意味著有機體形成了神經表徵,這種表徵可以形成表像,可以在一個被稱為思想的過程中進行操作,最終通過協助預測未來、制訂相應的計劃,以及確定下一部行動來影響行為。在我看來,神經生物學的核心就在這裡:它是一個過程,一個神經表徵成為我們心理表像的過程,而神經表徵由神經元回路理的學習產生的生物變化組成;在這個過程中,神經元回路中(細胞體、樹突和軸突,以及突觸)那些肉眼不可見的微觀結構的變化形成了一個神經表徵,這個表徵又形成一個表像,我們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感受這個表像。根據第一種近似的解釋,腦的整體功能就表示對身體其他部份的運行情況和它自身的運行情況要有很好的瞭解,以及對有機體周圍環境的情況有很好的瞭解,以便在有機體和環境之間作出恰當的、有利於生存的調節。從進化的角度看,逆向的進化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身體,也就不會有腦。【078】……我們找不到這樣一個單一的腦區,所有的這些獨立的感覺表像都可以精確投射到的這個腦區。事實上,少數會聚區域……可以接收到兩的多種模式的信號。但是這些腦區利用這些信號產生的這種集合,不可能成為完整心理的基礎。那些高級會聚區域的損傷……根本無法影響到“心理”的完整性。……我們對心理整體性的強烈感覺,源自在各個大型神經系統的共同合作下,不同腦區裡同步進行的各種神經活動,實際上是各種神經活動發生的時間差異所引起的錯覺。即使活動發生在解剖結構獨立的幾個腦區,但如果發生在大致相同的時間段中,仍然有可能將感受到的場景背後的部份(即各種感覺)聯繫起來,從而產生它們都發生在同一腦區的錯覺。【079】(續上)這絕不是要解釋時間是如何而連接起來的,而是要表明,時間差異是該機制的重要組成部份。主要的風險就是時間彙集(time binding)不對。……時間彙集的相關基本問題是,需要在不同腦部位將相關活動的時間維持得儘量長以產生有意義的組合以及推理和決策。換句話說,時間彙集需要強大而有效的注意和工作記憶機制……【080】那些還沒有發生、或是事實上可能永遠不會發生的事件的表像,在本質上同已發生的事件的表像沒有任何區別。如果我們有機體被設計得結構不同,那麼我們所形成的關於周圍世界的構造也將會不同。我們現在還不知道,而且我們將來也不可能知道,“絕對的”現實到底是什麼樣的。【083】(有一種嘗試性的回答)這些心理表像是瞬間生成的構造物,是努力對已經體驗過的模式的複製。在這個過程中,完全精確複製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是根據表像被學習和記憶的環境的不同,大體複製的可能性可高可低。這些被回憶的表像在意識中稍縱即逝,雖然它們好像是精確的複製品,但是它們經常都是不精確、不完整的。【085】大腦皮層具有這樣的表徵並不意味著就可以意識到這一表徵……這是必要的條件,但不是充分的條件。……痕跡表徵是指一種蓄勢的神經發放潛能,當神經元以某種模式、某種速度,在一定的時間段內產生衝動並且其靶器官碰巧是另一組神經元時,這種潛能就開始活躍起來。【086】我們的全部知識都由痕跡表徵組成……但是總的來說,它們(?)不會成為心理中的表像。【087】……如果不首先形成一個拓撲性質的映射知覺表徵,你永遠都不會形成痕跡表徵:根據解剖學的分析,複雜的感覺信息如果不首先停留在早期感覺皮層裡的話,它們似乎就無法進入那些支持痕跡表徵的聯合皮層。【088】我們在回憶時所重構的表像與因外部刺激而產生的表像是一起出現的。與外部刺激所產生的表像相比,來自腦內部的重組表像沒有那麼生動。……但雖然如此,這兩者都是表像。【089-090】我們這些腦區的特性與許多其他物種都相同。這些腦區結構的主要功能就是在不借助心理和推理的情況下,調節基本的生命過程。這些回路中的神經元的先天內容或活動不會產生表像……調節著有機體的體內平衡機制,沒有這個機制,有機體就無法生存。【090】對於現在進化腦區來說,很有可能基因組幫助設置了一個大致的系統和回路安排,而非精確的安排。……(精確的安排)源於環境因素的影響,源於與生物調節有關的先天精確設置的那些回路的補充和約束下的環境因素的影響。【090-091】爲什麽這些回路(先天回路)要參與那些與表徵我們的習得經驗相關的更加現代及具有可塑性的腦區的形成呢?……如果對這些經驗的記錄和反應要具有適應性,就必須接受一組基本的、對生存至關重要的有機體偏好的評估,並按照這一偏好來形成。【091】因此,在我們從幼年發育到成年的過程中,腦回路設計表徵著我們不斷發育的身體及其與這個世界交互作用。【091-092】……在某些特定系統中,突觸的強弱在人的一生中可以不斷發生變化,反映不同的個體經驗,從而腦回路的設計也不斷變化。這些回路不僅會受到第一次經驗的影響,還會受到以後經驗的影響而不斷進行修改。【092】在那些神經發放強度如水銀般不停變化的回路和那些雖然並非完全一成不變、但變化很小的回路之間,腦需要形成一種平衡。今天,使得我們在鏡子前可以辨認出自己面孔的那些回路,很自然地,已經悄悄地發生了改變以適應歲月賦予臉龐的結構變化。【093-094】總的來說,內驅力和本能發揮作用的方式有:或者通過直接產生某種特定行為;或者通過誘導某些生理狀態,使得個體有意或無意地按照特定方式產生行為。……情緒和感受是內驅力和本能的有力體現,是其運轉的主要組成部份……(本能使得可以間接地感受到身體的調節機制。)【096】於是,我們對外部世界的持續感覺就被理解為神經系統空間內的一種修正調整,即身體和腦在其中進行互相作用的神經系統空間的一種修正調整。心理和腦分離的說法是一種臆斷,而心理和身體分離的說法則可能亦然。從心理的完整意義來說,心理在整個身體中都有所體現,而不是僅僅在腦中有所體現。【097】既存在明確的腦/身體的交互作用,可能還有不是那麼清晰的心理/身體的交互作用。【100】只依賴內驅力和本能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證有機體的存活,似乎依賴於環境的複雜程度和相關有機體的複雜程度。……顯然,我們也必須依賴基於基因的高度進化的生物機制以及一些在社會中發展起來的超越本能的生存策略,這些生存策略依靠文化傳遞,需要意識、理性思考和意志的參與……笛卡爾在《論靈魂的激情》中論述到,通過思想、推理和意志來控制動物性的慾望是的我們之所以成為人。我同意他的這一說法。但除了一點,他提出通過非物質的執行者來達成控制,而我則將其看成存在於人類有機體內部的一種生物運轉過程。與其他過程比較起來,這一過程同樣的複雜、精彩、令人崇敬。(要討論社會現象與生物現象的緊密聯繫)【101】對於大多數的倫理規範和社會傳統來說,不管其目的有多麼高尚,我認為我們都可以將其與某個更簡單的目的聯繫起來,與內驅力和本能聯繫起來。……雖然實現或不實現某個高尚社會目標的後果可能是間接的,卻都與生存或生存的質量有著緊密的聯繫(或者被認為有緊密的聯繫)。認識到這些偉大人類行為背後還隱藏著生物機制,並不代表它們就簡單地退化成具體的神經生物學知識。(自由意志、利他主義、愛情、友誼、同情)【102】……一個有機體具有了自動生存機制,具有了生命,在此基礎上,教育和文化適應賦予了有機體一套為社會所允許和希望的決策策略;同時,這套策略又可以促進生存,極大地提高生存質量,成為人之所以成為人的基礎。……由於這種雙重約束(主司生物內驅力的機制和社會的干預),超本能生存策略(支持超本能策略的神經機制)產生了一些可能是人類所持有的東西:某種在必要時可以超越目前群體、甚至種群的利益的道德觀。【103】有人可能會將反應選擇看成決策能力的一種基本形式,但我認為,作出決定的顯然並不是一個有意識的自我,而是一個神經回路。【104】如果沒有了被傳統觀點視為位於皮層下結構的生物調節的參與,被傳統觀點視為位於新皮層的理性機制似乎就無法工作。在建造理性機制時,自然似乎不僅將其高高置於生物調節機制的頂端,同時也將前者建立在後者的基礎之上,並將兩者建立在一起。我認為,內驅力和本能之外的行為機制同時使用了樓上和樓下的腦區:新皮層與舊腦一起參與進來,而理性思維是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威廉·詹姆斯)如果我們對某種強烈的情緒進行想像,然後試圖從我們的相關意識中去除這種情緒的身體癥狀方面的感受,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身體裡什麽都沒剩下,沒有構成情緒所需要的“心理物質”,剩下的只有冰冷的中性的理性知覺。【106】我相信一種可能性,當客觀世界或我們身體內部的刺激的某些特徵單獨或整體地被我們感知到的時候,我們就會以預組織的方式產生某種情緒反應。(不需要認出熊、蛇、鷹,杏仁核也能產生恐懼;與意識不同的是,這種情緒反應是應對突發事件的,不能對危險進行規避)【108】簡而言之,感受到自己的情緒狀態,或者說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可以使你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獨特歷史的基礎上作出更加靈活的反應。【111】前額葉損傷病人所受損的情緒加工類型應該屬於次級類型。這類患者不能根據某種情境和刺激所產生的表像生成相應的情緒,所以也無法產生隨後的感受。……但是,同樣的前額葉受損病人可以產生基本情緒,這也是爲什麽乍看之下他們的感情似乎是正常的。……而與之相反,那些在邊緣系統,特別杏仁核或前扣帶回有損傷的病人,則出現了包括基本情緒和次級情緒在內的更為廣泛的情緒障礙,所以他們的情感表現顯然更為遲鈍。【111-112】自然界,像補鍋匠一樣出於經濟的考慮,並沒有為基本情緒和次級情緒的表達選擇各自獨立的機制,而是讓已經存在的表達基本情緒的那一個通道同時表達次級情緒。情緒的本質就是身體狀態的變化的總和。【114】(面對鏡頭時難以笑得自然是因為與情緒相關的運動序列的運動控制和自發動作的運動控制並不在同一個腦區,所以很難笑得自然。)(眼輪匝肌只能不隨意運動,無法主觀地使它運動,只有在真實笑容中運動;主顴肌既可以不隨意運動,也可以通過意志控制,產生禮貌性微笑。)【116】這裡只有變化,永不停息的變化。……當前的身體表徵並不是產生在某個嚴格的皮層映射裡,不是像僅用幾十個人的腦圖譜就草率得出的結論所說的那樣。相反,它們以動態的、不斷更新的、“在線”的方式表達出身體當前正在發生的狀況。【117】如果說情緒是與激活某個特定腦系統的某些特定心理表像有關的身體狀態的所有變化的總和,那麼感受某種情緒的本質就是對這些變化以及引發這一過程的心理表像的體驗。……身體的表像是在“其他的”表像形成並生效之後才出現的……兩者在神經過程上是相互獨立的。也就是說,這是一種“組合”而非“混合”。【118】“抑鬱就像一種令人倍感折磨的痛苦……很像溺水或窒息的感受——即使這些比喻也不太准確”。……“在這種情況下,我的頭腦裡通常就沒有理性思維了,結果就是神情恍惚。就是這個詞,我沒有更合適的詞來形容這種狀態,那是一種絕望無助的麻木,認知被那種‘積極主動的痛苦’所替代。”【119】……某種情緒狀態所特有的身體狀態的片段就足以產生相應的感受,或者這些片段隨後觸發了身體狀態的其他部份,引起了感受。……(但是)刻意的微笑和發自內心的微笑所產生的腦波模式不同。【121】背景感受未被情緒影響時,它就是我們對自己身體狀態的表像。我認為,沒有了背景感受,我們的自我表徵的核心部份就是不完整的。【122】……由於來自被截肢體的“在線”信號輸入的缺失,來自被截肢體的痕跡表徵的在線信號輸入就佔據了主導地位;也就是說,通過對之前已獲得記憶的回憶進行重建。背景身體感覺是持續存在的,但我們通常並沒有感受到它們的存在,因為它們表達的不是身體某一特定部位的感受,而是身體裡大多數部份的一個整體狀態。(如果背景狀態消失了)有人問你感覺如何,你卻發現對自己的背景狀態一無所知;你的腿受傷了,不得不彆扭地拖著腿走路,這種暫時的不適只是你頭腦中的一種孤立的知覺。【124】(疾病失認癥患者)由於無法在以身體作為基本參考的基礎上構建當前的身體信號,這些病人的自我因而不再是完整的。……對旁觀者和患者所處的時間而言,這些患者所構建的關於自己和他人心理的理論總是令人可悲和無可救藥地陳舊過時。但是,我也認為在很多情況下,腦學會了利用某種“情緒性”身體狀態的較弱的表像,而不必在身體中再次將其激活。(替代裝置)……有些神經裝置使得我們“好像”感覺到自己產生了某種情緒狀態,好像身體被激活和調整了。……只在腦裡就產生感受的替代物。【127】我認為感受具有真正絕對的特權。……感受在發育過程中首先出現,保持著重要位置,並且逐漸遍佈我們的心理。因為腦是身體的忠實聽眾,感受戰勝了其他機制,成為勝利者。既然先到者為後來者提供了參考框架,那麼感受在其他的腦區和認知應該如何運轉上就具有更大的發言權。【129】……持續而恰當地得到調整的身體表徵是如何變得具有主觀性的,如何成為其所隸屬的自我的一部份……爲了使我們對某個人或事件產生具體的感受,腦必須以某種方式表徵這個人或事件與身體之間的因果關係,而且最好是以某種確定的方式。(而且不想弄錯聯繫)會聚區的活動在身體信號和引發情緒的實體的相關信號之間起到一個雙方代理人的作用,我們對精確因果的感覺可能就產生於此。【134】令人吸引的是,儘管這些例子顯著不同,根據所屬範疇和複雜程度的不同分屬於明顯不同的類別,但是卻有一種共同的神經生物核心將他們串聯起來。【137】(純理性運算會導致太多的選擇項;軀體標識器能夠幫助刪選)埃利奧特等病人的經歷告訴我們,康德等人所提出的冷靜策略與前額葉損傷患者的決策方式的緊密關係遠遠大於與正常人決策方式的關係。【138】(軀體標識器假設)這個警報信號能夠讓你立即放棄可能導致負面結果的反應選擇,而從其他的反應中作出選擇。……軀體標識器就是次級情緒所產生的感受的特例。【142】適應性軀體標識器的形成要求同時具備正常的腦和正常的文化環境。相對於將其歸因為成年期發生的肉眼可見的大面積鈍性損傷,發展性反社會損傷更可能源於發育早期出現的神經回路或化學信號傳導的異常。【146】……隨著我們逐漸成熟,並將重複的場景加以歸類,每次決策時,我們對於軀體狀態的依賴就會減少,而另一種較為經濟的自動過程則發展起來。【150】總體看來,發明者就如同一個複審的考官一樣,他只需對通過初試的報考者進行詢問即可。“產生科學突破的能力並不是來自於對現有知識的邏輯演算,使得科學得以不斷進步的創造過程建立在下意識的水平之上。”(直覺)【151】自然進化的過程既經濟節省又目標明確。它賦予芸芸眾生的頭腦以決策機制,這些機制在它們各自的生態環境中已經被證明是成功有效的。隨著環境中一些偶然事件的增加,以及新的決定策略的產生,出於經濟的考慮,這些支持新的決定策略的腦結構應該與既已存在的腦結構保持功能上的聯繫。(情緒的作用有好有壞)【158】理性可能是由身體信號塑造和調控的,即使是在理性表現出它最極端的特性並做出相應行動的時候也是如此。【171】這種隱藏的、無意識的推理手段的神經表達就是偏向性軀體狀態,而這樣的過程似乎並沒有發生在額葉損傷患者的身上。【174】如果沒有這些調節(身體的),你能看見的東西實際上並不多。……最後,當對所見風景的記憶形成的時候,這個記憶就是對上述很多有機體變化的一種神經記錄。這些變化有的發生在腦裡(為外部世界所建立的表像),有的發生在身體裡。有機體主動地自我調節,這樣與環境的互動就可以盡可能完善地進行。身體本身並不是被動的。【175】準確地說,我要表達的意思是心理來源於神經回路的活動,但是很多回路在進化過程中由有機體必需的功能回路塑造而成。只有當這些回路包含了有機體的基本表徵並且繼續監控有機體的運轉狀態時,一個正常的心理才會產生。(受到物理和社會文化影響)……如果這些表徵的基本內容不是固著於身體裡的有機體,那麼我們可能就具有了某些形式的心理,但我不認為那是我們真正的心理。我並不是說心理位於身體裡。我要表達的是,身體對於正常心理的運作,其作用遠不僅僅只是生命的支持和調節的效果。身體為正常腦的工作提供了一種內容。(自我)建立在你整個有機體活動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身體本身和腦的活動的基礎之上。【175-176】自我是一種反復地重新構建的生物裝態……【176】但是那個賦予我們的經驗以主觀性的自我,並不是對發生在我們心理中的一切都瞭如指掌的最高知情者和檢查者。要使自我的生物狀態產生,很多腦系統就必須全速運轉,很多身體系統也是如此。如果將腦信號傳遞到身體的所有神經都切斷,你的身體狀態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接著你的心理也會同樣如此。如果只把從身體傳遞到腦的信號切斷,你的心理也會發生變化。即使腦—身體通路的一部份阻塞,就像那些脊椎受傷的病人一樣,也可以引起心理狀態的改變。桶中之腦:……但是,這個更為精密複雜的實驗可以做到的是建立一個身體替代品,從而確認對一個正常的心理腦來說,“身體類型的輸入”(body-type inputs)是必需的。【176-177】【177】簡而言之,你的腦所構建的用來描述某個場景的表徵,以及對這個場景作出反應所採取的動作,都依賴於腦和身體的互動。隨著身體在化學和神經影響下變化,腦也構建著身體的不斷變化的表徵。這些表徵的一部份仍是無意識的,而有些已經到達了意識。同時,來自腦的信號繼續傳到身體,有些是刻意的,有些是自動的,這些發出信號的腦區的活動從來都沒有在意識中直接得到表徵。結果,身體再次發生變化,而相應的表像也隨之發生變化。當心理事件成為腦神經元活動的結果時,神經元必須表徵的一個早期而關鍵的部份就是身體的圖式和運作。(先有身體本身的表徵;然後才出現與外部世界相關的表徵)心理源自有機體而不是虛無縹緲的腦……如果沒有對其解剖和生理結構的基本和當前細節的表徵,腦就無法調節和保護有機體。發展一個心理,實際上就是發展表徵。【179】來自外界的信號有兩套。【181】……我的觀點認為,身體狀態的表像處在背景之中,通常不受注意,但隨時準備表現出來。而且,我的觀點的重點在於腦/心理過程的發展歷史,而不在於當前時刻。我相信,身體狀態的表像對於當前所存在的一切就像建築磚塊和腳手架一樣必不可少。懷疑論的另一個來源是認為:身體確實與腦進化過程有關,但是卻在腦組織中如此全面永久地被“符號化”,以至於身體無需再“存在於回路裡”。……但是……身體仍然留存“在回路裡”。身體本身在活動中的原始表徵會提供一個空間和時間框架,這可以作為其他表徵生成的參照。【183】我對完全性疾病失認癥的解釋是,他們所受的腦損傷已經部份地損壞了神經自我的基礎。因此,由於他們加工當前身體狀態的能力受到了損傷,他們所能夠構建的自我狀態就極少了。他們的構建依賴於舊信息,而舊信息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來越陳舊。……自我和自我所產生的主觀性對於整體意識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而並非僅僅對自我意識來說如此。【184】我認為這種視角位於一個相對穩定的、不斷重複的生物狀態裡。這種穩定性源自於有機體恒定不變的結構和運作,以及有機體一生中緩慢變化的生物數據。【185】簡而言之,我們關於自我的更新表像(舊事記憶和規劃未來記憶的結合)的持續再激活組成了我所認為的自我狀態的很大一部份。每時每刻,自我狀態都從基礎開始構建。它是一種隨時消失的參考狀態,一直在持續一致地重構,以至於其擁有者永遠都不知道它正在重構,除非重構過程出現了故障。……我們永遠都比意識晚了一步,沒有辦法改變。【186】(一種可能性)首先,腦具有第三組神經結構,這組結構既不是支持客體表像的結構,也不是支持自我表像的結構,而是和兩者都相互聯繫的結構。……當有機體對一個客體產生反應時,這個第三類集合也在改變的過程中構建著自我的痕跡表徵。【188】(與傑拉爾德·埃德爾曼的相同點)對一種充滿價值的生物自我的承認。(不同點)但是,埃德爾曼將這個生物自我限定在了皮層下的體內平衡系統裡(而我則將之限定在了真實存在的、基於皮層的系統裡,並且還認為它們活動的產物就成為感受)。【191】(笛卡爾的錯誤)我們先存在,然後我們再思考,我們之所以思考是因為我們存在,因為思考確實是由生命的結構和運轉引起的。【196-197】醫學院確實會提供一些關於心理疾病的病態心理的研究,但令人震驚的是,學生在學習心理病理學之前卻甚至連正常人的心理學都沒有學過。這種現象背後有幾個原因,我認為大多數原因都源於笛卡爾式的人性觀。在過去的3個世紀裡,生物學研究和醫學的目的都是爲了理解有關身體的生理學和病理學,而心理則被排除在外,主要留作宗教和哲學關注的對象……(摸了笛卡爾。)

精彩短评 (总计58条)

  •     还可以!很好!这书很专业!
  •     有点恐怖
  •     非专业人看起来还是有点难消化
  •     终于读完了,断断续续半个多月,假设的东西多了些。写的人累,译的人累,读的人更累!
  •     翻译太差
  •     前男神推荐的书,我记得我看的似懂非懂的,我只记得作者一直在强调情绪的重要性!
  •     达马西奥把一个精妙绝伦的伟大洞见藏在了一部繁琐抽象的作品里,完美展现了现代认知神经科学在零散间接的实验证据上建立宇宙级YY的惊人能力 Ps: 读过此书后我下定决心,今后坚决不看2000年后翻译的任何学术著作
  •     背后戳着的是人类始祖
  •     emotion and cognition brain damaged discretion between perception and feeling
  •     情绪心理学大师的作品,不是很难读,如果你对人的情绪有疑问,这能给你一些新的路径,走走看。认知这种问题绝对太重要了
  •     情绪和感受的缺失不仅会影响理性,它甚至可以摧毁理性,使明智的决策变得不再可能。
  •     基本是保持着接近大众的文字风格,但在逻辑分析中不得不加入大量脑科学术语,虽然用box都解释了,但连贯起来看对于非专业人士还是有点障碍。慢慢读还不错,别以为它真通俗到一本科幻小说的程度。作者是脑科学方面的著名学者,索尔克研究员。
  •     从神经生理角度论述情绪在认知中所扮演角色的一本佳作!
  •     !!!
  •     2016第65本,1 笛卡尔的错误,将身、脑分离的二元论,脑中住着小侏儒观看心灵剧场,但是小侏儒是否也是身、脑分离的呢?2 【自动身体标识器】即卡尼曼所述【双过程中的快过程】3 连贯心理体验,由基本注意和、短期工作记忆组成、自动躯体状态构成 4 脑所构建用来描述某个场景的表征,以及对这个场景做出反应所采取的动作,都依赖于脑和身体的互动
  •     本来就是受学心理的基友的推荐买的... 也不指望能全看懂w恩 很高端的样子
  •     粗读
  •     之前一直对控制系统中神经网络的效果存疑,这本书阐述的人体的“躯体标志器”的效果充分证明了神经网络的控制有效性。面临抉择时,传统的“高级推理”和“躯体标志器假设”的分析很有意思。再冷静的判断还是离开不了情绪。
  •     睿智!
  •     雖然是這麼個標題但內容是神經科學領域的,很有趣的一本,光是看案例就能腦補出一堆懸疑故事。實驗跟解釋做得如何外行人也不好判定,至於身心二元嘛……反正現在有的是人在努力修補裂縫(。
  •     不知道哪里可以找到英文原版,求告诉。
  •     脑科学与神经科学完美结合
  •     一本外国人写的书,逻辑性很强,对我非常有启发
  •     还行
  •     值得反复推敲的好书。开启了一扇门,1脑损伤了还是别救的好;2乐观情绪对身体良好运作的重要作用是有科学依据的,人体内部好比化工厂,时刻进行着复杂的化学反应。通过某种自我调控心理暗示能产生有益身心的化学反应。改变自身;3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其实就在脑子里,更精确的说我认为是前额叶,天庭饱
  •     其实还蛮好看的。。但不通俗易懂
  •     达达达达达达~~~马西奥~~~嗷嗷嗷哦~~好棒啊~~~让人想唱首歌来~~~~赞颂他~~~~~~
  •     啊 好喜欢这个人…………
  •     反反复复需要看很多遍,才能有所收获,不错!
  •     : B842.6/3371
  •     脑神经系统很复杂~
  •     有错字。感觉翻译不太靠谱,像sense/sensibility/mood/emotion这种词英文就很容易搞混,再乱翻一翻,迷惑了。
  •     达马西奥似乎努力地想写一本有趣的科普,事实证明他在这方面实在缺乏才能。但瑕不能掩盖本书在判断决策与情绪的关联、躯体标识器理论方面的深刻洞见,值得克服艰涩死板的语言而仔细研读。
  •     毕业论文相关
  •     这书是。。俺的学术道路上看的。。从科学的角度,挺有意思的。。情绪不是理性的副产品。如果没有情绪,理性会fail……不过fail了又怎么样呢,反正他们也不感到悲伤……他们仅仅是在别人眼里不适合这个地球了而已……
  •     很多看不懂,但还是看完了,因为有意思
  •     现在看起来没多么大惊小怪了
  •     本年度看完的最后一本书,思想受到了深刻冲击,已经开始重读。Damasio是当今情绪神经科学领域的泰山,如果LeDoux是北斗的话,哈哈。20150106补记:年前赶着把Damasio的《笛卡尔的错误》读完,其颠覆性观点扑面而来,让我感觉还没回过神。这几天重读,边读边琢磨,翻译不清之处对照原文,读到后面发现我在此中产生的思考与作者的叙述越来越合拍,有几段文字看到会心一笑,恨不得高亮点赞。这是一本构思严谨逻辑清晰阐述自己的革命性科学假设的佳作!
  •     慕作者之名而来,光看书名的话让人感觉是讲哲学。后半段对我来说有些晦涩,但确是一本好书。可能的话应该会再拜读一次
  •     理性并不能完全脱离于情感而独立存在。
  •     思维 与 情感
  •     我不知道知识的衰退周期应该是多少,但是这本书中的内容已经相对陈旧了,现在的人读起来大概不会像10年以前的人读起来那么有震撼感。不过你要是没有读过此书还是建议你快速的翻一遍。我想接触到这本书的人大概会有两类:1你是通过神经专业了解到的此书,那么大概会对笛卡尔哪错了产生困惑,建议是了解一下笛卡尔。尽管书中的部分内容你也许在别人引用的时候已经读过了,但是如果没有神经方面专业知识想要把这本书读的轻松也不容易。2如果你是从哲学书的附录里看到引用的此书,那么我的看法是:经常有人说‘科学已经走在了哲学的前面,尤其在现代科学面前哲学更显无力’但是我觉的笛卡尔在意识上的影响只会更深远吧。毕竟我还是信奉自由意志的哈哈。
  •     据陈RX姐姐说,这本书里面达马西奥把很多例子都往符合其理论的方向上阐释。Anyhow,重读很有必要!
  •     看不下去系列。不就是大脑功能模块化么?笛卡尔的错误就是将身体与心理相隔离,这本书只不过反驳了这一点而已,支持”我在故我思”。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牛逼?翻译差评。
  •     我五岁那年从秋千上掉下来,左侧额头磕了一个小拇指可以伸进去的洞,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我今天脾气大的原因。哈哈。这本书不好,一本脑神经科学的科普读物,但是课题本身不具有科普性,写的也一般,读着没意思。如果不是特别有兴趣,建议想读这本书的人还是暂时别读了,因为通篇只是想强调一个问题,情绪(心理)和理智(生理)是二位一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我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
  •     如何把学术性的书写得好看一些,哪怕是神经科学。其实不光是笛卡尔,康德,柏拉图等很多仙人们都被牵扯其中。
  •     好多地方看不懂,淡定地飘过......能看懂的部分有所收获,让我好奇更多。
  •     给我弄明白了情绪对理性的正负面影响,如同身体感觉上的快乐(鼓励)和痛(保护)一样。
  •     set your mind free/
  •     断断续续看了一个多月才把这本书看完。因为我的背景知识太少了,所以看得十分吃力。到最后才仿佛明白了一点。笛卡尔把心身分离了,现在的人都觉得这是错误的观念。但是心理学的研究仿佛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不研究神经机制,只研究所谓的心理过程,似乎永远也达不到成功的彼岸。所以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心理学和生理学再度结合。必须这样吗?
  •     一年半以后接着读这本,才发现额叶,边缘系统等等关键字。序言很有文化,强调情绪与推理,大脑与身体,个人与环境的结合而不是二分。1994年的书啊这是,上次看的时候完全无头绪,力荐
  •     翻译腔太重,读起来总觉得怪怪的
  •     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清楚明白而且很详细的介绍了各项研究之间的关系。对老年人的幸福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有关心理学,看看还挺不错的。买回来,书的质量蛮好。
  •     虽然我崇尚理性与自由意志,认为两者构建成“自我”的基础,而“自我”往往会给本体以连续一致的幻觉,并且实际上“自我”常常被情绪和本能劫持
  •     书相当好,翻译减一星
  •     不知道是翻译差还是原文比较生涩,再加上很多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专业术语,感觉读起来很吃力。不过读完后还算是对身体状态、情绪、推理、心理等有了更多的理解。
  •     专业性太强,最大的科研贡献就是证明了肉体和灵魂的一体不可分割性,以及所谓的情绪对于理性判断基础的贡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