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戏剧四种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58年10月北京第一版
ISBN:SH10019-1015
作者:易卜生

内容概要

十九世纪挪威著名戏剧大师易卜生,他的《玩偶之家》家喻户晓,他给近代戏剧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辑:社会支柱

第二辑:玩偶之家

第三辑:群鬼

第四辑:人民公敌


潘家洵 (1896~ )
中国翻译家。易卜生等欧洲近代剧作家作品的译者。江苏苏州人。1920年毕业刊北京大学西语系,1921~1926年留校任讲师,1927~ 1929年在浙江农学院任副教授,1929~1938年在北京大学任副教授。抗战期间,1938~1912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教授,1942~1946年任贵州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授。 1954年起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60年代以后因视力衰退,很少译作。
潘家洵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即从事翻译挪威易卜生、英国王尔德和萧伯纳等人的戏剧作品。1919年他先后翻译了王尔德的《扇误》(一译《少奶奶的扇子》)、易卜生的《群鬼》、萧伯纳的《华伦夫人之职业》,发表在北京大学《新潮》杂志上。
潘家洵的主要译作是易卜生的剧本。1921~192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潘译《易卜生集》2卷,收有易卜生剧作5种。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潘译4卷《易卜生戏剧集》,收入剧本13种。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潘译《易卜生戏剧四种》。
潘家洵所译萧伯纳的《华伦夫人之职业》,最初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9年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萧伯纳戏剧集》。
中国在“五四”运动前即开始翻译介绍易卜生的戏剧作品。易卜生的剧作对中国当年的社会解放运动和其后的新兴话剧运动,都曾发生过很大影响。潘家洵所译易卜生的15部剧本,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译作虽自英文转译,但相当忠实,语言流畅、生动,意味深长,能熟练地运用话剧的语言,从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使易卜生的作品能为中国广大的读者和观众所理解。

自www.tinglan.com


 易卜生戏剧四种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用A Passage to India中的话:...one serious gap in his life was going to be filled. He longed to know everything...his salary, preferences, antecedents, how best one might please him.“生命中的一片重要空白就要给填上了。想知道他的一切……薪水多少,喜好什么,有过什么经历,怎么才能取悦他。"最重要的,他老婆是谁……蛛丝马迹四则(2011.1.3):易卜生做的《群鬼》(有潘家洵君译本,载在《新朝》一卷五号)[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坟》]当时《大一英文》分3个组,A组的陈福田注重美国英文,B组的钱锺书注重英国英文,C组的潘家洵注重中文翻译。在学生中最受欢迎的是潘家洵,很多人在窗子外面听他的课,听他翻译易卜生的作品。(许渊冲眼中的钱锺书)他[许渊冲]的笔记中,还记有潘家洵先生译联大学生爱打的桥牌Bridge为“不立志”。(吴学昭:吴宓和他的西南联大弟子们)著名翻译家潘家洵从1919年翻译《群鬼》开始一生翻译了若干个易卜生剧本,其中包括易卜生最著名的十二个现代戏剧。潘译的《玩偶之家》曾多次再版,深受读者喜爱。(何成洲:易卜生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私家珍藏 (2011.10.25)潘家洵(介泉)先生也是北大外文系的教授。他是一九一八年推动创办新潮杂志的五位发起人之一(其他四位是傅斯年、顾颉刚、徐彦之和罗家伦。五位当时都是北大的学生),也是新潮的创社社员。潘先生以翻译易卜生和萧伯纳的戏剧作品,知名于文学界;著作有《易卜生研究》等。一九四八年我在北大读书,因胃病经校医批准在教职员饭厅用膳,与潘家洵先生同桌,彼此很谈得来,成为忘年之交。十二月中旬北平被围,潘先生想走,也知道我不愿留下来,但是两人都苦于没有交通工具。那时潘先生的家属都在苏州,他很希望搭机南下,与家人团聚。潘先生并且主动提出,要帮助我离开北平。他告诉我:“每位教师都可以携带家属一同登机。我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北京,一定可以把你当做家属带上飞机,只要接连名单上有我,你就一定能走。”他并且叮嘱我准备好一个小行李箱子,一接到他的电话,马上就带着小箱子去红楼,与他会和同赴机场。但是每次飞机来了,接连名单上都没有潘先生的名字,到了十二月底,接运学人的计划似乎就停办了。潘先生走不成,一定很失望;……我对于潘先生的云天高义,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忽值山河改──马逢华回憶文集, 2006)  潘家洵先生是外文所成立时最老的一位大专家,当时他已经是68岁的老人。  记得1983年挪威政府为我国演出易卜生的话剧《彼尔·英特》而嘉奖译者萧乾。萧乾先生致答谢词时说(大意):我因翻译这一部话剧而受到嘉奖,心中有愧。应当奖励的是潘家洵先生。  潘家洵先生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就开始翻译易卜生的戏剧作品,也译过王尔德和萧伯纳的剧本。他曾随鲁迅先生一度去厦门授课。  潘家洵先生淡泊人生,不争名不争誉。但他在我国翻译、教育和研究事业上的地位,早已写入史册。“文革”期间,潘老虽然没有像其他当权者那样受尽人身侮辱,但作为学术权威,他必须听从造反派的勒令――到单位去看批判他的大字报。  我清清楚楚记得这位身材不高的苏州老人拄着拐杖,步履蹒跚,举着放大镜,把脸几乎贴在板墙上,从后往前,从下往上倒看大字报的场面。可笑、可悲,让人心痛。  潘老漫长的一生没有改变五四时代和抗日战争年代形成的作风和习惯――绝对不购买舶来品,尤其抵制日货。他使用的收音机是国产的,电视机也是国产的,直到老先生仙逝前,不许晚辈为他更换。  潘老迁入昌运宫社科院宿舍后,我们住在一栋楼里,我专门去拜访过老人。那时他的双目已经失明。他默默地坐在椅子上,偶尔说上一两句无关紧要的话。他完成了易卜生大批剧作的译文,似乎与这个世界已没有什么联系了。  潘老活了93岁。(高莽 2004.10.11 外文所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稿)浮出水面 2012.6.17 杨绛 《丙午丁未年纪事· 乌云与金边》二 颠倒过来……三年后,潘家洵太太告诉我:“人家说你收拾的厕所真干净,连水箱的拉链上都没一点灰尘。”这当然是过奖了。不过我确还勤快,不是为了荣誉或“热爱劳动”,我只是怕脏怕臭,而且也没有别的事可做。-------------------------Forster quote, again.Propaganda has passed him by. He has been left where he wished, to his own people, and to the few outsiders who have cared to lift the veil and win an easy and a rich reward. ------------------------------------社会支柱------------------------------------------------------你书看得太多,问题想得太多,这对你没好处。你这人不安分也就为这个。幸福生活一招手,男人就把亲爱的老朋友抛在脑后了。一切都是白操心。快活的时候,伤心的时候,都没人支持我。说什么配不配,要是我们女人在这上头太认真……------------------------------------玩偶之家------------------------------------------------------阮克 我父亲欠了一笔荒唐帐,逼着我这倒霉冤枉的脊梁骨给他来还债。娜拉 是不是他太喜欢吃芦笋和馅儿饼?阮克 是的,还有香菌。娜拉 不错,还有香菌。还有牡蛎,是不是?阮克 是的,还有牡蛎。娜拉 还有葡萄酒,香槟酒!真可怜,这些好东西都会伤害脊梁骨。此处咱们可爱的介泉加注到:这些好吃的东西当然害不了脊梁骨。林丹太太 像我这样的人活在世上并不为着谁,可是精神老是得那么紧张。人总得活下去,因此我就变得这么自私。林丹太太 我一定得工作,不然活着没意思。现在我回想我一生从来没闲过。工作是我一生唯一最大的快乐。现在我一个人过日子,空空洞洞,孤孤单单,一点儿乐趣都没有。一个人为自己工作没有乐趣。尼尔,给我一个人,给我一件事,让我的工作有个目的。柯洛克斯泰 我不信你这一套话。这不过是女人一股自我牺牲的浪漫热情。林丹太太 你什么时候看见过我有那种浪漫思想?海尔茂 我总是觉得把你搂得不够紧。娜拉,你知道不知道,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事情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娜拉 说不上快活,不过说说笑笑凑个热闹罢了。------------------------------------群鬼-----------------------------------------------------曼德 想在这个世界上求幸福就是反叛精神的表现。咱们有什么权利享受幸福?咱们只能尽自己的义务。你一生吃了固执任性的大亏。你脑子里老是有不服从、不守法的念头。你从来不肯忍受束缚。凡是你应该负担的义务你都肆无忌惮地推开,好像是一副你可以随意推开的担子。阿尔文太太 顾了理想,真理怎么办?曼德 顾了真理,理想怎么办?欧士华 此地的人从小儿就相信工作是遭殃,是罪孽的报应,生活是烦恼,越早摆脱越好。阿尔文太太 不错,这是个“烦恼世界”,我们是在想尽方法给自己找烦恼。------------------------------------社会公敌-------------------------------------------------毕凌 社会就像一条船,人人都该去掌舵。霍斯特 这话在岸上也许说得通,在海里可绝对办不到。霍斯特 我觉得你也太忙了。裴特拉 是,可是我愿意。做完了事累得挺痛快。斯多克芒太太 我知道你是本地最聪明的人,可是你很容易上当。斯多克芒医生 我有结实的多数派支持我!斯多克芒太太 倒霉就在这上头——有这么个讨厌的东西支持你。霍夫斯达 这是为你家里人打算,即使不为别的原因。斯多克芒太太 霍夫斯达先生,请你不必为他家里人打算。--------------------------------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 译者小序 1926年---------------------------六七年前国内的翻译事业真是风起云涌,盛极一时。每逢一种新译品出来,大家总是争先恐后的抢来看。因为自从五四运动发生之后,青年的思想确是受了一个极大的激荡,感觉着自己知识的空乏,急切需要一些新鲜的滋养。后来的情形可就渐渐的不同了。大家对于译品的兴趣一天一天的减少,信仰一天一天的薄弱,到了近来,有许多人听见了翻译的东西就头痛,碰见了翻译的东西常是掩卷不迭。如果有人说近来他在那里翻译些东西,别人听了往往会想到那是他无聊得没有别的事情可做,或是穷得想弄几个钱花的原故。翻译事业一变而为这样的不被人重视,究竟为了什么?照我想起来,是这几年里头读者的程度已经增高而译者的程度没有进步的原故。但是为什么译者的程度没有进步呢?我以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家把翻译看得太容易。因为把翻译看得太容易,所以第一流的人往往不大高兴去做它。因为把翻译看得太容易,所以别的事情做不好的人觉得弄一点翻译无论如何总还可以胜任。宜于翻译的人不高兴翻译,不宜于翻译的人偏要来翻译,于是就产生了进来国内翻译界的现象同大家对它的态度。现在中国一般人的思想何等的混乱而浅薄,要医治这两桩毛病,最要紧的是切切实实的读几本好的外国书。不过能够直接读外国书而真正了解的人究竟是少数,所以翻译实在是一桩不可缺少的事业,它负的责任非常之重大。要是它老像现在这样的没出息下去,因此堵塞了一道医治同滋养我们的思想的源泉,那是叫人多么寒心的一桩事情!这两年来翻译的骂可以说是挨够了,它的霉亦可以说是倒足了,有些人对于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有了一种觉悟。我们的生机将来或者就在这一点上头发生亦未可知。我敢说,中国的翻译事业表面上现在好像是到了末路,其实它的光明前程还没有发轫呢。万事都在人为,只看大家怎么努力罢。说到这个剧本,七年前沈性仁女士在《新青年》上头登过它的译文。同时我亦曾把它译登《新潮》。两年前《东方杂志》又登载过洪深先生的改译本,各处剧团同学校用了洪先生的本子排演过多次,并且上海还演过原剧的电影片子。这个剧本在国内既有这样丰富的历史,所以在这里我觉得没有详细介绍之必要。我想说的只有底下这一点意思,就是,有许多人以为Wilde的长处只是会说漂亮俏皮话,读他的剧本亦只是学说漂亮俏皮话,这个观念我以为是了解Wilde一个大障碍。至于我重译这个剧本的用意是因为我前次的译文疏忽草率得很,现在重新译过一遍,似乎觉得比从前的好些,这里头含着一点补过的意思。还有一层,我对于译书,不但一向没有那种“海内同志幸勿重译”的主张,并且以为只要自己感觉着有需要或者兴趣,就是一个人把同样的一本书重译一次,或者甚至于几次,亦不是完全没有意思的事情。------------------------------------叶圣陶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序 ---------------------------这是潘家洵君第二次翻译的本子。第二次翻译,觉得有点怪吧?他的第一次翻译的本子刊载在民国八年的《新潮》上,篇名与现在不同,是类似传奇剧目“扇误”两字,语句也同现在大不一样,现在这个本子差不多是另起炉灶的,并不是改正几个排错的字,再来出版一次。有些时候,在几位当编辑先生的桌子上,看到执笔从事文艺的先生们投寄作品的信札,里面往往有这样的话:“我的一篇东西写完了,不妥的地方当然有,可是再没有心思把它重看一遍,动笔修改。现在寄给先生看,就请你先生斧削一下,然后把它发表了吧。”一边是自己的作品,写了一遍就没有心思看第二遍;另一边是别人的东西,却翻译了一遍再翻译一遍;似乎潘君太好事了,或者太没事做了。然而潘君的序文里这样说了:我对于译书,不但一向没有那种“海内同志幸勿重译”的主张,并且以为只要自己感觉着有需要或者兴趣,就是一个人把同样的一本书重译一次,或者甚至于几次,亦不是完全没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听了他的话,该说他太好事呢,还是说他太没事做呢?现在创作的和翻译的剧本仿佛有一个共同的情形,就是念起来是“白话文”,不像“说话”。是剧本呢,要用来登台表演的,不像“说话”怎么行?潘君具有语言的天才,又从小住在北京,说得一口极好的普通话。所以就是他第一次的译本,已经比别人的东西不“白话文”得多了。但是把他的两个译本来对比,有些地方又觉得第一本是“白话文”了。随便举一个例:遏林夫人 不错,我又要到别处去啦。英国的天气我不惯。我的——心在此地也不得安宁。我宁可住在南边。伦敦城里满处都是烟雾障天——和正经人,温爵爷。有了烟雾才有这些正经人呢,还是有了这些正经人才有烟雾的,我却说不出。不过这些事使我头脑永远不得安逸。所以我今天下午乘火车就走。(第一本)遏林夫人 是的,我又要到外国去住了。英国的气候,跟我不相宜。在这儿住着,我的——心不舒服,我不愿意这么样。宁可住在南方,伦敦多的是迷雾跟——跟正经人,温德米尔爵爷。我不知道究竟是迷雾多了所以正经人多呢,还是正经人多了所以迷雾多,不过总之闹得我有点头昏脑胀,所以我预备今天下午坐俱乐部的火车动身。(第二本)换一个说法,就是第二本更有力量,更传神了。原来他的工作是十分仔细的,有一句觉得不妥贴,这样说了又那样说,在他旁边的人就是他的顾问。直到大家满意了,才把这商定的一句写下来。这样的努力会得不到报酬的么?这就来了现在这本《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除了潘君的两本外,这本书还有沈性仁女士的译本,刊载在民国七年八年的《新青年》上。又有洪深君的改译本,刊载在民国十三年的《东方杂志》上。沈女士的译本也能不“白话文”,但觉力量较差,未能十分入神。洪君的改译本是完全可以上口的,并且传达神情很妙,还有他自出心裁的一些漂亮俏皮的话。前年在上海表演的时候,打动了不少人的心,《少奶奶的扇子》成为风流而且时髦的流行语。但是如果有人要读不曾改动的王尔德这一篇的贴切的译本,或者要如王尔德原方式在中国舞台上表演而选择适用的脚本,那就该轮到潘君这个第二次的译本了。前年上海表演《少奶奶的扇子》的时候,颇听到有人称赏这本戏,因为它劝人为善。更有些人则极端赞颂它的漂亮俏皮话。潘君的序文对于“劝人为善”一层不曾说什么,对于“漂亮俏皮话”却说了一句:有许多人以为Wilde的长处才是会说漂亮俏皮话,读他的剧本才是学说漂亮俏皮话,这个观念我以为是了Wilde的一个大障碍。这一句也许是读者欢喜听的,值得听的,所以把它抄在这里。1926年8月作原载1926年9月《一般》月刊诞生号--------------------------2012.6.25战后北大西语系的教员名单:http://www.pkue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6[原来距离Empson也真的只有6个人的距离而已。]1946年复校时:(据“国立北京大学文学院西方语文学系三十五年度聘任人员清单”,三十五年八月十九日汤用彤报)教授:袁家骅、冯承植、闻家驷(以上系上年度在职者)、朱光潜、潘家洵、燕卜荪(Empson)、马德良(Meleavy?)、王云槐、谢文通、陈世骧(本年不来但请发聘书)、蒯淑平、俞大缜(以上系新聘)副教授:钱学熙(上年度在职者)、尤桐、王岷源(以上系新返国)、陈占元(新聘)专任讲师:常镂青、赵荣普、赵隆勷、俞铭传、蒋炳贤、严倚云、王金钟(以上均新聘)教员:颜锡嘏、李鲸石(以上系新聘)助教:赵全章(上年度在职者)、金隄、夏志清、卢坤缇、吴镇海(保留不发)、袁可嘉(以上系新聘)1946年底:(据《国立北京大学在校教员名册》,三十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秘书处制)教授:朱光潜、潘家洵、冯承植、闻家驷、谢文通、蒯淑平、王云槐、袁家骅、俞大缜、卫德明、○燕卜荪、○尤桐、*直立人副教授:陈占元、钱学熙、○王岷源讲师:常凤瑑(即常镂青)、赵荣普、赵隆勷、俞铭传、蒋炳贤、严倚云、王金钟、江光群、左明彻、朱炳修、张秉礼、叶维、崔金戌、海斯乐讲员:颜锡嘏、李鲸石、张祥保、王还、夏济安、⊕谭纫就研究助教:许鲁嘉助教:徐世诏、夏志清、金隄、赵全章、殷美姑、林书闵、卢坤缇、袁可嘉、李丽棠、朱章苏兼任讲师:张谷若(○为已发聘书尚未到校者,⊕为已发聘书至今仍未到校,似未应聘而未退回聘书者,*为补自“1946学年度教员发聘名册”)1948年:(据《国立北京大学三十六年度教职员录》,三十七年五月制)教授:朱光潜、尤桐(尚未到)、王云槐、金守拙(George A. Kennedy)、俞大缜、袁家骅、冯承植、闻家驷、蒯淑平、潘家洵、燕卜荪副教授:王岷源、陈占元、傅汉斯(Hans Hermannt Frankel)、钱学熙兼任讲师:左明彻、吴鸿猷、沈宝基、周连墀、柯安喜(Anne Cockran)、张汝良、张奠亚、张谷若、邓临尔(Paul Denlinger)、顾福宁(美)、罗越、卜兰德(俄)、王金钟、朱炳修、李宜燮、周珊凤、林筠因、海斯乐(英)、俞铭传、陈淑贞、常凤瑑、叶维、赵隆 勷、赵荣普、韩礼德(M. A. K. Halliday)、严倚云讲员:李鲸石、徐世诏、夏济安、张祥保、邓懿、颜锡嘏助教:朱章苏、金隄、林书闵、施松卿、袁可嘉、殷美姑、赵全章、齐声乔、卢坤缇教员:卫德明(Hellmut Wilhelm)
  •     易卜生,昔日的戏剧大师,在我们这个国度似乎已经不再辉煌。不过,看到这本书还是不由眼睛一亮。本书包括易卜生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剧四种:《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四部戏剧恰好形成一条线,淋漓的呈现出易卜生对社会问题的激情:在《社会支柱》中,易卜生以四幕剧形式揭露了博尼克为代表的社会支柱们的真实嘴脸,《玩偶之家》则对当时家庭关系中夫妇关系问题予以有力的揭露,《群鬼》从一个循规蹈矩的女性的悲剧再次有力的鞭笞了社会的家庭道德观,《人民公敌》更是充满愤怒,对自由派、对多数派发起猛烈的攻击。这一切的背后,显示出易卜生对社会的关注,对美好人生的热爱,充满激情。社会在发展,这些作品距我们当下已经过去近150年,不过,现在再看这些戏剧,似乎我们还停留在昨天,群鬼依然还在。只不过我们已经少有愤怒的诗人,已经少有易卜生的激情。根据豆瓣搜索结果,除单行本外,49年之后出版的易卜生作品集值得关注的计有:人民文学1958年版《易卜生戏剧四种》(后有网格本、企鹅经典改名《易卜生戏剧选》)人民文学1959年版《易卜生戏剧集》(4卷本)人民文学1995版《易卜生文集》(八卷本)人民文学1997版世界名著文库《易卜生戏剧选》(内容与58年版有差别,增加《培尔·金特》、《皇帝与加利利人》,减少《社会支柱》、《人民公敌》)人民文学2006版《易卜生戏剧集》(三卷本)在这些版本中,除人民文学1958年版《易卜生戏剧四种》几经重印,存世量巨大,价格较低外,其余各个版本在孔网均已价格高昂。特此推荐大家看看这本《易卜生戏剧四种》。
  •     这本书是我在旧书摊上买到的,戏剧大师的经典作品加上上佳的翻译,阅读起来还是很舒服的。不知为何,我偏好旧版书这种简洁的封面设计。书的内容就不多说了,基本是易卜生最有代表性的四部戏剧,读完顺带可以猜测为什么今天的斯堪的纳维亚社会如此“社会主义”。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玩偶之家读了几遍都不厌
  •     在西门口杂市书摊里看到 开价5元 砍后3元 1978年出版 用透明胶捆了几圈 未读 已想象读过这本书的人们
  •     四部现实主义戏剧,有其思想脉络的连续性,并形成了人物谱系。但缺陷也比较明显,《社会支柱》的结局生硬牵强,《人民公敌》的宣言太多、失于浅露,《群鬼》似乎也没有太多动人之处,最喜欢的还是《玩偶之家》,娜拉出走之前的形象活泼可爱,故事的发展与人物的转变也符合逻辑。
  •     这本书的牛逼之处就是让我见识了各色伪君子。
  •     图书馆看到这么老的版本,难得
  •     高中的时候只看过《玩偶之家》,这次算是补习另外三出。易卜生的思想就和他这些戏剧里所有的主人公的性格一样,热烈、直率、简单又轻狂。不是我喜欢的风格。《社会支柱》,不看最后一幕的话算得上是好剧本啊!可是最后那个急转而上的结局是怎么回事?《群鬼》绝对是雷雨前身。最棒还是《
  •     译得很好!
  •     潘家洵58年翻译的第一版,78年才付诸印刷,其中的内涵值得琢磨。鲁迅问:娜拉出走后怎么办?我答:俺接着。喜欢娜拉这样的独立女性,比那些成天把爱情如何如何挂在嘴边的女人不是强一点半点。
  •     只看了《玩偶之家》和《人民公敌》,原来娜拉的故事是这样的……
  •     并没有强化戏剧性戏剧效果。百年前的批判意义现在看还是很一针见血
  •     2007年北兵马司
  •     全世界人民都是黨派的奴隸。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多數人從來都是錯誤的,多數人擁有的只有數量。這些話教材上怎麼不敢說?哈哈,愚蠢的非北大人。
  •     这么说来,一个人的灵魂是可以凄惨地回到那虚无缥缈的灰色烟雾里去的。可爱的地球,不要因为我白白在你上面踩了这么一辈子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而生我的气吧。可爱的太阳,你浪费了你的光辉,你那么灿烂的光辉徒然照耀在一间空屋子上。屋子的主人走了,没有人来享受你给的舒适和温暖。可爱的地球,可爱的大地,你们浪费了温暖和营养白白孕育了我。精神界有多么吝啬,自然界却有多么慷慨。一个人为了生存下来,一辈子得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啊。我要攀登顶峰的顶峰,我要再一次看日出,我要把上帝许下的那块福地一次看过够,看到眼睛疲倦了为止。然后,让雪把我埋起来,在我的坟墓上写着:这里没有埋葬什么人。人生真是个古怪的勾当。有人说,生命是在跟我们玩把游戏,你想一下子把它抓住,它却一溜烟地跑掉了。你得到的总不是你所期望的——或者干脆一无所得。
  •     传说中的社会问题剧,对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学生的冲击力极大。看完了这四部戏剧剧本,我的评价是:它们在艺术上不能算特别出色,但是长于思想上的煽动,人格上的感染,因而特别匹配五四时期青年人热血沸腾想反抗传统观念束缚同时又多少有些顾影自怜的心理。一代人的激情燃烧过后,只有那位刻薄的鲁迅先生冷冷地说,娜拉走后怎样?要么堕落,要么还得回来。这简直击中了易卜生作品的要害,所以我只重视其影响而无法对其评价太高。
  •     好不容易看的爽了,他突然就鸡汤地结尾了……
  •     人民先鋒報真是“媚眾”的最佳解釋
  •     文庙5块淘的一本,排版有点问题,字有大有小的。
  •     极度不喜社会支柱的结局,玩偶之家和人民公敌较好。
  •     玩偶之家很好,唯一糟糕的就是在此之前我已经看过太多廉价的复制品。
  •     绝对的经典。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     社会问题剧
  •     社会支柱的资本主义者却是张伪善的嘴脸,害怕丑闻舆论,却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玩偶并不是玩偶,她逃离了虚伪平和的婚姻表象,挣脱了社会的舆论,腐朽的教条。群鬼的影子始终纠缠着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道貌岸然的妇道,容忍等于慢性自杀。人民公敌却是个执着真理的人,不畏那些大多数被舆论的党派,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往往是最孤立的人,那些为利益谋生的人终究被自己亲手掩埋自己的尸骨。如今的中国,环境问题的其实根本就是利益。只有图书馆里才能找到这本空气般存在的泛黄旧书。
  •     原作及翻译俱佳
  •     这四套剧,每个人都应该看看…
  •     drop
  •     9.16-9.24 1978.4吉林第一次印刷 感觉戏剧比小说易读...
  •     戏剧启蒙
  •     (《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易卜生「社会问题剧」代表作)极怀疑当时作《雷雨》时曹禺看了《群鬼》,相似点颇多。易卜生剧作四个阶段之作品风格路数皆大相径庭而全部登峰造极,这得是多大的才华啊。
  •     现在读来,娜拉故事的重点不再是女性独立,而是关于幻灭
  •     雖然我喜歡的文字是抒情,單對於這個現實風格的劇本還是很喜歡的。。。
  •     先看了群鬼,感觉一般。
  •     玩偶之家自是经典。人民公敌给我的印象很深,社会支柱和群鬼已经忘记了。。
  •     要不是《社会支柱》的大团圆结局,还有《群鬼》最后一幕有些混乱,这书是五星标准。《玩偶之家》娜拉的出走大快人心;《人民公敌》则更加曲折深刻,甚至让我觉得阶级的说法其实是子虚乌有。人类应该以人性为基础,道德准则为纽带,而不同的身份只是角色不同、分工不同,不应该有高低之分,也就更谈不上统治被统治的阶级之说。不同经济条件、阅历、角色的人当然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社会应该由这些群体有足够道德感的代表来共同管理。好的制度有时也未必是最有效的,比如迫于舆论全民公投出一个黑白颠倒的领导人,制度又能奈何?
  •     《人民公敌》是那种会让人从默读到出声到忍不住表演起来的好戏。
  •     小品即视感。不过在那个年代应该很有超前意识了
  •     不太喜欢当中自然主义的部分
  •     削习一个。娜拉老公真肉麻
  •     太伟大
  •     四大问题剧
  •     北大5元淘得
  •     社会支柱和人民公敌在学校发的剧本选里没有,还好能买到这本
  •     热热闹闹的开场,总预示一个巨大的转折
  •     最早传入中国的作品果然不虚,因为胡适《易卜生主义》一文而观《傀儡之家》,愈发有兴致,涉略多一些
  •     嗯 看的是这个版本。
  •     ……好……无……聊…………
  •     文本细读有多重要,我算是见识到了。
  •     终于明白民国那批人为什么那么喜欢易卜生,批判味儿太浓。不过,《玩偶之家》确实太赞!!
  •     偶然淘到的惊喜。
  •     人民公敌 看后很震撼
  •     在1978年的老书上看1879年的故事。(以前的一位借阅者在全书范围划掉了所有的“老婆”,并把译者潘家洵先生的名字划掉写上“修养低”。有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