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染病学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01
ISBN:9787506716741
作者:李家庚
页数:617页

书籍目录

目 录
上篇 总 论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中医传染病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中医传染病学的发展源流
一 中医传染病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二 中医传染病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充实
三 中医传染病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成熟
四 传染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概况
第二章 传染病的病因
第一节 六淫致病
第二节 疫气致病
第三节 室邪致病
第四节 免疫因素
第五节 生物病原体
第六节 其他因素
第三章 传染病的病理
第一节 中医学的认识
一 正盛邪实
二 正虚邪实
三 虚实错杂
第二节 西医学的认识
第四章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第一节 中医学的认识
一 流行因素
二 感染途径
第二节 西医学的认识
一 传染源
二 传播途径
三 易感人群
第五章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季节性与地域性
第二节 潜伏性与免疫性
第三节 病理变化规律性
第四节 临床表现特殊性
第六章 传染病的诊断
第一节 四诊方法
一 望诊
二 闻诊
三 问诊
四 切诊
第二节 西医学诊断方法
一 临床症状诊断
二 流行病学诊断
三 实验室诊断
第三节 常用辨证方法
一 八纲辨证
二 病因辨证
三 六经辨证
四 卫气营血辨证
五 三焦辨证
六 气血津液辨证
七 脏腑辨证
第四节 常见症状鉴别诊断
一 发热
二 汗出
三 斑疹
四 呕吐
五 头痛
六 腹痛
七 泄痢
八 黄疸
九 咳喘
十 出血
十一 痉厥
十二 神志异常
十三 小便异常
十四 大便异常
第七章 传染病的治则治法
第一节 治疗原则
一 治分表里
二 扶正祛邪
三 调整阴阳
四 调理脏腑气血
五 区分标本缓急
六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第二节 常用治法
一 清热泻火
二 清热凉血
三 清热解毒
四 清热化湿
五 和解表里
六 利胆退黄
七 清肠止痢
八 通里攻下
九 熄风定痉
十 开窍醒脑
十一 益气养血
十二 滋阴益肾
十三 回阳固脱
十四 益气养阴
十五 活血化瘀
第三节 现代医学疗法
一 一般疗法
二 病原疗法
三 免疫疗法
四 对症及支持疗法
五 液体疗法
第八章 传染病常用中药
第一节 发散类
一 麻黄
二 桂枝
三 细辛
四 荆芥
五 生姜
六 薄荷
七 桑叶
八 柴胡
九 升麻
十 苍耳子
第二节 清热类
一 黄芩
二 黄连
三 黄柏
四 苦参
五 栀子
六 知母
七 玄参
八 夏枯草
九 龙胆草
十 白茅根
第三节 解毒类
一 牛黄
二 金银花
三 连翘
四 紫草
五 虎杖
六 贯众
七 蚤休
八 拳参
九 �草
十 龙葵
十一 喜树
十二 羚羊角
十三 蒲公英
十四 大青叶
十五 板蓝根
十六 野菊花
十七 鱼腥草
十八 败酱草
十九 马齿苋
二十 白头翁
二十一 半边莲
二十二 半枝莲
二十三 地锦草
二十四 白花蛇舌草
二十五 山豆根
第四节 杀虫类
一 大蒜
二 百部
三 槟榔
四 乌梅
五 常山
六 雷丸
七 鹤草芽
八 使君子
九 南瓜子
十 苦楝皮
十一 蛇床子
十二 鸦胆子
十三 雷公藤
十四 石榴皮
十五 青蒿
十六 仙鹤草
第五节 通利类
一 大黄
二 巴豆
三 芜花
四 麝香
五 木香
六 香附
七 厚利
八 莪术
九 山楂
十 莱菔子
十一 丹参
十二 黄荆
十三 姜黄
十四 茜草
十五 防己
十六 木通
十七 茵陈蒿
十八 金钱草
十九 垂盆草
第六节 补益类
一 人参
二 甘草
三 当归
四 麦冬
五 黄精
六 何首乌
七 冬虫夏草
八 五味子
第七节 其他类
一 马钱子
二 蟾酥
三 斑蝥
四 侧柏叶
五 地榆
六 艾叶
七 苍术
八 秦皮
九 徐长卿
十 老鹳草
十一 僵蚕
第九章 传染病常用方剂
一 桂枝汤
二 银翘散
三 白虎汤
四 清瘟败毒饮
五 犀角地黄汤
六 葛根汤
七 三仁汤
八 香连丸
九 白头翁汤
十 茵陈蒿汤
十一 小柴胡汤
十二 逍遥散
十三 安宫牛黄丸
十四 紫雪丹
十五 生脉散
十六 参附汤
十七 四逆汤
十八 乌梅丸
第十章 传染病的预防
第一节 中医学预防方法
一 避免毒气
二 防治未病
第二节 西医学预防方法
一 控制传染源
二 切断传播途径
三 保护易感人群
下篇 各 论
第一章 呼吸道传染病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
第二节 麻疹
第三节 风疹
第四节 幼儿急疹
第五节 天花
第六节 水痘
第七节 单纯疱疹
第八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九节 支原体肺炎
第十节 猩红热
第十一节 肺结核
第十二节 白喉
第十三节 百日咳
第十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二章 肠道传染病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
第三节 伤寒与副伤寒
第四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第五节 霍乱与副霍乱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
第七节 阿米巴痢疾
第八节 阿米巴肝脓肿
第三章 虫媒传染病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二节 登革热
第三节 回归热
第四节 疟疾
第五节 黑热病
第六节 恙虫病
第四章 动物源性传染病
第一节 流行性出血热
第二节 狂犬病
第三节 布氏杆菌病
第四节 鼠疫
第五节 炭疽病
第六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五章 蠕虫病
第一节 血吸虫病
第二节 蛔虫病
第三节 晓虫病
第四节 绦虫病
第五节 囊虫病
第六节 钩虫病
第七节 丝虫病
第八节 姜片虫病
第六章 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淋病
第二节 梅毒
第三节 艾滋病
第四节 滴虫病
第五节 阴虱
第六节 疥疮
第七节 软下疳
第八节 尖锐湿疹
第九节 传染性软疣
第十节 生殖器疱疹
第十一节 生殖器念珠菌病
第十二节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第十三节 腹股沟肉芽肿
第十四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
第十五节 非特异性阴道炎
第七章 其他传染病症
第一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二节 麻风
第三节 破伤风
第四节 败血症
第五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第六节 感染性休克

作者简介

内 容 提 要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中医防治传染疾病的专著。全书分上、下
两篇。上篇总论,分述中医传染病学的概念、发展源流、病因病
理、流行过程、发病特点、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则治法、中
药方剂及预防方法等。下篇各论,论述各种传染疾病的中医证治。
按传染方式分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动物
源性传染病、蠕虫病、性传播疾病及其他传染病症等七大类,选
编常见传染病60余种。每病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病
因病理、治疗方法、防护措施、研究进展等次第编写。其治疗方
法下,又分中医辨治、西医疗法、单秘验方及其他疗法几个部分。
其他疗法中,又有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气功疗法、外敷药物、理
学疗法、饮食疗法等子目。本篇是全书的重点,而治疗方法、防
护措施、研究进展又是每一个病的重点。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编排新颖,结构合理,可供中医、
西医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进行临床、教学、科研参考使用。


 中医传染病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