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导论》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 纪录片导论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7106024215
作者:比尔·尼科尔斯
页数:234页

《纪录片导论》的笔记-诗意模式 - 诗意模式

诗意模式紧随着现代主义而出现,它作为一种表现现实的手段,偏爱片段组合、主观印象、非连贯动作和松散的关联结构。这些特征的产生通常与工业化的转变有关,尤其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对传统的叙事和现实主义而言,这种现代主义似乎不再制造意义,也不再具有意义。现代派打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观念,代之以多重视角的时空建构;否定从无意识进发的多重个性之间的一致性;拒绝对无法克服的问题提供解决办法;即使它创作出的作品实际上晦涩难懂,含糊其词,但是这些主张还是使得现代主义的探索显得十分真诚,体现了创作者真正的“自我”意识。即便有些影片探索了作为秩序感、整体感和和谐感的源泉的经典诗意理念,但是现代主义对于碎片化和含糊性的强化,仍然是许多诗意性纪录片的突出特征。

《纪录片导论》的笔记-“声音”的特质 - “声音”的特质

影片的组织逻辑的体现。
1.何时切换或剪辑,把什么内容并置在一起;
2.怎样结构或组织镜头(特写还是远景,低机位还是高机位,人工照明还是自然光,彩色还是黑白,是否要用摇镜头,放大(拉开)还是缩小(推
进),用轨道还是保持固定机位,等等);
3.是否要边摄影边录音,是否要加入另外的音响(比如拍摄完成后的画外音翻译、配音对话、音乐、音效或者解说词);
4.为了支持某个观点,是否应该坚持根据精确的历史事实进行表现,还是对事件的发展进行重新安排;
5.是否使用档案资料或者他人的影像素材和照片,还是只采用制作者当场拍摄的影像内容;
6.借助哪种再现模式(说明模式、诗意模式、观察模式、参与模式、反身模式或述行模式)来组织影片。

《纪录片导论》的笔记-寻找共同点:定义纪录片 - 寻找共同点:定义纪录片

1.纪录片谈论真实的情境或事件,以及众所周知的事实;它们不涉及新的、无法证实的事情。它们直接讨论现实世界,而不用寓言的方式。2.纪录片观照不扮演或表演角色的真实人物。相反,他们“扮演”或表现自己。他们凭借先前的经验和习惯在镜头面前呈现自己。3.就纪录片讲故事而言,故事应该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可靠的再现,而不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想象性的阐释。纪录电影谈论与真实人物(社会演员)相关的环境和事件。真实人物在故事中按照他们的本来面貌向我们现身说法,对影片所描写的生活、环境和事件表达令人信服的主张或看法。电影制作者独特的视点将故事整合成一种
直接观察世界的方式,而不是一个虚构的寓言。

《纪录片导论》的笔记-“声音”的特质 - “声音”的特质

如果说故事片的风格描写一种独特的想象世界,那么纪录片的声音则表现电影制作者如何介入现实世界本身。

《纪录片导论》的笔记-“声音”的特质 - “声音”的特质

纪录片表现真实的世界,直接“观照”现实世界而不是“塑造”虚构的寓言,是一种视听综合的直观世界的方式。

《纪录片导论》的笔记-构思 - 构思

修辞学和纪录电影表现的是人类经验和体验中某些无法用科学证据进行证实的方面。所谓“证明”,往往服从于社会规范和惯例,而不是诸如科学方法之类的无可置疑的标准。

《纪录片导论》的笔记-观察模式 - 观察模式

最终完成的影片往往让人联想起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作品。我们在观影的过程中审视着真实的生活。社会演员与社会演员之间进行着交流互动,全然不顾旁边的影片拍摄者。这些人总是陷入燃眉之急和危机中,必须集中精力应付,无暇去顾及拍摄团队的存在。与故事片一样,这些影片的场景也全方位展现着人物的个性。我们在观察和全神凝听的基础上,对人物的行为进行推断并得出结论。拍摄者退到了观察者的位置,这就要求观众以更积极的态度对人物言行的意义做出判断。

《纪录片导论》的笔记-寻找共同点:定义纪录片 - 寻找共同点:定义纪录片

《北方的纳努克》被划分为纪录片的原因。
(1)弗拉哈迪讲述的故事忠实于因纽特人生活方式的程度,即使这些方式属于过去;(2)扮演纳努克的阿拉卡里亚拉克体现的精神和感受,非常符合因纽特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西方世界对它的认识。这部影片既是对因纽特人生活的忠实呈现,也是弗拉哈迪对这种生活的独特想象。
既是对因纽特人生活的忠实呈现,也是弗拉哈迪对这种生活的独特想象。

《纪录片导论》的笔记-反身模式 - 反身模式

在纪录片的表现模式中,反身模式的自我意识最强、自省程度也最高。再现世界的现实主义手段、向观众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对确凿无疑的证据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指示性影像与对象之间存在的明确唯一的指代性关系一—所有这些概念都遭到反身模式的怀疑。“上述概念会造成观众的盲目迷信”,这一观点敦促反身型纪录片对这种信仰的本质进行考察,而不是去求证观众的信任对象是否合理。从形式的角度看,反身模式让我们更加注意反思认知的假定性前提以及我们自己的期待心理,即对于纪录片形式本身的设想和期待。从政治的角度看,反身模式指向了我们对于周围世界想当然的假设以及建立的期望值,而不是电影的形式。

《纪录片导论》的笔记-参与模式 - 参与模式

作为“电影真理”,它强调:这是关于一种冲突的真相,而不是绝对的或未经篡改的真实。我们看到制作者和影片主体如何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另一方的行为如何做出反应,何种形式的动力和控制力在起作用,以及通过这种冲突的特殊形式揭示了多少真相(或产生了怎样的和谐)。真理电影揭露的是人和摄影机在场相互交流时发生的真实情况。如果真的存在真实,那就是一种相互交流形式的真实。如果没有摄影机,这种真实也将不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与观察模式纪录片的前提刚好相反,即我们看到的是我们身处拍摄现场时看到的。在参与模式纪录片中,我们所看到的是由摄影机(或电影制作者)代替我们在现场看到的。让-吕克·戈达尔曾经声称:电影是每秒24次的真实。参与模式纪录片印证了他的话。

《纪录片导论》的笔记-第12页

P12 《北方的纳努克》中,为配合影片拍摄而聚集起来的核心家庭的强调,不顾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大多数爱斯基摩人已经不再依靠片中描述的那种传统技术生活的事实,对纳努克作为猎手的个人技术强调,使它成为了一部达成心愿的影片:它是一部像弗拉哈迪这样的人希望能从世界上发现关于这个民族和文化的故事片。
P23 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使纪录片的形式接近于日记、散文,以及先前锋或实验电影和电视的面貌。其重点从使观众确信某个特定的意见或某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转移到对事物有鲜明的自我观点,更富个性的表述,也就从劝说变成了表达。
得到表达的影片体现了制作者对于事物的独特的个人观点,但依然保持了与再现给观众的历史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样的影片才是一部纪录片。
P24 纪录片属于一种刻板的讲述或体系。纪录片制作者们都有这种独特的专业技能,以公众的普通成员或是特殊分子的身份向我们诉说。作为观众,我们非常典型地与表述的行为和表述的主题这两者相隔离。
P25 修辞是一种说话的方式,用于说服使得人们相信对某个尚无清晰、明确答案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大多数纪录片都属于这一类。
例如,在乔治 弗朗绪的《兽血》,运用讽刺和超现实主义的比喻手法,展示了20世纪40年代法国那些宰牛的奇妙场景。而怀斯曼的《肉》则相当客观地呈现了20世纪70年等待美国中西部地区屠宰场的情况,让我们看到了工人和管理者,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自然本性。怀斯曼的重点是劳动问题,而弗朗绪则强调风俗。怀斯曼把工人看做在一个劳动管理语境中的典型的或者有代表的领薪者,弗朗绪则把工人看做是表演惊人绝技的神话形象。在上述两部影片中,独特的风格和对不同修辞手法的选择,通过不同的独特方式激活了我们对影片的接受感和参与感。
P28 纪录片的定义经常表现为一种相关性的或者是相对而言的解释。正如“爱”所呈现的是与“冷漠”和“恨”相对的含义,“文化”呈现的是与“野蛮”或“混沌”相对的含义,纪录片的含义体现在它与故事片、实验电影或先锋派电影的相对性中。
P28 纪录片是不是现实的复制品?这类问题一点都不深刻、甚至没有什么价值。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我们得到的就只是一件对早已存在的事物的复制品或拷贝。但是纪录片并不是现实的复制品,他是对我们共有的世界的再现;它代表一种在此之前我们可能从来没有遭遇过的——即使它所曾先的世界的面貌,我们其实非常熟悉——对世界的独特的见解。我们评价一件复制品的方法是将它与原作进行比较——相似的大小、相似的动作、还有与原件相同的功能。而我们评价某种再现时,更多的是依据它所提供的愉悦的本质、见解或知识的价值、主张或倾向性所具备的意义、以及它所灌输的基调或直角等等。我们对于再现的要求要比复制品来的更高。
P29 谁发现得最多,谁就把更多的真实更真实地呈现出来。
P33 格里尔逊关于纪录片的著名定义,创造性地对待现实。
P37 事实上,与故事片相比,纪录片往往会展示更多的完全不同的镜头和场景,表现的范围可能比故事片还要宽广。在安排一组镜头和场景时,很少会围绕一个中心人物来进行叙事上的组织,而是较多范围地围绕一种主导性逻辑或者观点来展开修辞上的组织。人物(或社会演员)可能回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不断地提供信息,发表声明或者出示证据。为了支持影片的观点或主张,一些相关的地点和事件可能会穿插其中。通过一种暗示性的逻辑将人和人、地点和地点之间的转换串联起来。
P39 证据式的剪辑的镜头组合,不是为了在某个场景中营造出我们可以跟随影片的重要人物在一个单一的一元时空进行活动的感觉,而是为了传达对于由某种逻辑所支持的单一可信的观点的印象,而把镜头组合起来的方式。
纪录片的几种表达方式:例如造船,纪录片有潜在的选择。1、用有诗意或者仅仅按照年代顺序方法描述一个发展过程,比如造船业的变迁。2、提出一个关于造船业的论点。例如,二战期间,妇女们被极力要求工作,而战争结束后,却又被阻止继续工作。3、强调电影制作者对于造船业的看法,它可以表现工业技术惊人的成就,也可以表现充满危险与艰辛的噩梦。4、讲述一个特别的或者典型的造船工厂的故事,这个故事要有在更大层面上的寓意。在每个选择中,剪辑均起着提供证据的作用。
P43 纪录片的几种模式
1、诗歌模式(Poetic Mode)强调视觉联想、节奏描述性的细节和规范的组织,与实验电影、个人电影或先锋派电影制作模式很接近。
2、说明模式(Expository Mode)强调结束词的用词和某种评论性逻辑。类似于电视新闻节目。大多数人认为这是纪录片的基本模式。
3、观察模式(Observational Mode)强调与影片主题生活的直接接触,摄影机的存在不会对影片的主体造成干扰。原生态纪录片。
4、参与模式(Participatory Mode)强调制作者和影片被摄主题的互动交流。这种拍摄方法是通过采访或其他更为直接的交互方式进行的。这类影片往往会结合过去的影像资料以考察历史性问题。
5、反身模式(Reflexive Mode)关注那些对纪录片制作起支撑作用的假设与管理,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影片 呈现现实的构建方式。《持摄影机的人》
6、表现模式(Performative Mode)强调制作者个人和影片主题的接触和交流中主观的或富于表现的方面,以及观众对于这种交流的反响。属于这种模式的影片都有这样的共性:试验性、个人化、先锋派,但是他们更侧重于强调影片对于受众在情感上和社会上得影响。
P48 纪录片铺陈事实,然后将这些事实用来构建它们自己的观点或论述,表达他们对世界诗歌般得活修辞性的回应。
P87 隐喻有助于我们根据事物的外在形象或给人的感觉,对其自身进行定义或理解,他们建立了某种相似性,其中包括我们自己对于某种情境的身体上和经验上的体会,而不是我们所知道的该情境在字典上的标准定义。隐喻采用诸如人对物理方位之类的个人体验的基本形式,将价值观赋予各种社会概念。例如,成功可以被表现为认为地位提高到一个更高的位置,人们转移到一个海拔更高的地方,用比喻的方法表现出来。
P 88 我们是否接受纪录片所提出的观点或论证,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影片的风格和修辞是否具有说服力。
在纪录片中我们所谈论的主题内容就是生活中那些最富有感情色彩而分歧也是最大的主题。
P95 他们的兴趣并不在于描绘一条清晰而明确的纪录片传统的发展轨迹,而事实上这条轨迹也不存在。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在于打破电影的原有的限制,发现新的可能性和未经尝试的制作形式。
P96 电影往往给人们这种印象:我们是从外部、以自己处于现实世界的优越视角,看一个隐秘的或不同寻常的世界;而纪录片给人的印象是:我们从自己的角落向外看,观察同一个世界的其他部分。
P97 电影工作者所怀有的要记录真实的热情与记录影像工具所拥有的精确还原性相结合,是的纪录电影制作运动获得一种纯粹的表现。
传统套路的纪录片曾达到两个高峰,一是叙事的高峰,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把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搬上银幕,体现了游刃有余的叙事能力,另一个高峰是市场运作方面的,约翰 格里尔逊为纪录片简历了一套成熟的制作体系,到20世纪20年代为止,这套体系已经名满天下。
P98作为科学研究的纪录片,要求导演和摄影师保持沉默。当纪录片获得属于自己的“嗓音”时,它才开始进入发展的繁荣期。制作精良的档案记录或证据,没有给予纪录片属于自己的“嗓音”事实上这样反而会背道而驰,纪录片要摆脱这些束缚。
P 101 早期的纪录片注重吸引力,从冲浪到建筑,无所不包的“探险旅行影片”和“风光旅行影片”,它们直接向我们呈现镜头前的奇观。
无论是强调炫耀的“吸引力电影”还是重视证据采集的“科研或档案电影”,这样的电影都不足以成为纪录片的根基。正是在对这两种倾向的扬弃过程中,纪录片获得了自我发展的“支点”。
P 187 有些纪录片打算向我们解释世界的各种面貌,它们不厌其烦地分析问题,自以为是地提出解决方案;它们总是试图通过自己的各种表达方式向我们说明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他们希望能动员我们支持某种立场而不是另一种立场。另一些纪录片则鼓励我们对这个世界进行全面的理解。它们观察、描述或富有诗意地再现某些情境和互动状态;它们试图通过自己的表现来充实我们对于历史世界的理解。它们利用复杂的状态或对事物的怀疑来削弱它们的确定性,揭示事物复杂的一面,从而使我们的立场变得摇摆不定。

《纪录片导论》的笔记-纪录片与演说者的声音 - 纪录片与演说者的声音

由于影片制作者以自己最为了解的生活一一个人经历——作为创作的起点,并由此展开叙述,因而这种结合本身就有助于建立作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同时由于制作者抱着极大的热情去探索他或她自己的生活状态,自身与生活之间存在的张力使得作品同样具备了引人注目的特质。这种创作形式形成一种坦率、亲密的氛围,与传统纪录片所标榜的超然的客观性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主观性本身之所以博得人们的信任是因为我们不需要一种超然真实的氛围,而是需要一种坦诚的态度来表达一些虽然略显偏颇但是意味深长、虽然略显狭隘但是充满激情的见解。


 纪录片导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