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飘香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4427375X
作者:[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门多萨
页数:176页

内容概要

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 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番石榴飘香》问世。同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4月17日于墨西哥病逝。
P.A. 门多萨(P.A. Mendoza)
加西亚•马尔克斯好友,作家、记者,曾任哥伦比亚驻意大利和葡萄牙大使。

书籍目录

1 渊源
13 家人和亲友
27 谈写作
45 修养
57 读物及影响
67 作品
81 等待
93 《百年孤独》
105 《族长的秋天》
119 今日
129 政治
141 妇女
151 迷信怪癖爱好
161 声誉和盛名

作者简介

快来围观最全面、最真实、最风趣可爱的加博吧!《番石榴飘香》是另一位哥伦比亚作家P.A.门多萨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谈话录,内容涉及马尔克斯人生的各个方面,穿插着门多萨介绍谈话背景的优美散文,被读者誉为“打开马尔克斯世界的钥匙”。《番石榴飘香》可说是最有名、流传最广的马尔克斯访谈录,书中的许多句子后来都成了读者心目中马尔克斯的标志性言论。
莫言、余华等几乎所有一线作家,在谈到自己的文学创作历程时,都会提到这本书。强调一下,《番石榴飘香》并不是一本端庄范的书,正如亲爱的老马并不是一个端庄范的作家,本书的有些篇章,老马的自我爆料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番石榴飘香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百年孤独》的精神之源《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潘石榴飘香》则是马尔克斯与另一位哥伦比亚作家门多萨的谈话集。在这本访谈录中,马尔克斯讲述了自己的生平、创作,也介绍了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作家。在我看来,这也是一本讲述马尔克斯自己以及《百年孤独》精神之源的书。他回忆了魔幻主义是怎样从小就深深扎根于他的脑海之中,也提到了他所欣赏的作家们对他自己写作的意义。马尔克斯从小生活在位于阿拉卡塔卡的外祖父母的家。那个残破的小镇还留着“香蕉热”的余温,没有人能想到它将成为世界文学地图上一个重要的坐标——上演“百年孤独”的马孔多就是以这个小镇为原型的。这8年的生活对马尔克斯的一生都有着深深的影响。吃泥巴的妹妹,酷爱算命的外祖母,许多名字完全相同的奇奇怪怪的亲戚……这些都成为了《百年孤独》的素材。对于《百年孤独》的主题,马尔克斯不赞同评论家的过度解读,他说他只是想艺术地再现童年时的世界,“我要为我童年时代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的文学归宿”。外祖母讲述的故事对马尔克斯影响至深,在外祖母看来,生者与死者之间没什么明确的界限,聊起鬼怪的故事对她来说如同聊家常,她常常叫5岁的马尔克斯坐在椅子上,跟他描述家里走动的游魂来吓唬他。这些充满魔幻色彩的故事对马尔克斯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成年后还常常对夜晚充满恐惧。“白天,外祖母的梦幻世界使我心醉神迷,我感到我就生活在那个世界,它是我的世界。可到了晚上,我又感到恐怖。直到今天,当我独自在世界某地的一个旅馆下榻,我有时还会由于感受到独自待在黑暗之中那种巨大的恐惧而从睡梦中惊醒。”外祖母的“魔幻世界”一直是马尔克斯笔下故事的源头之一,在《百年孤独》中,他将这种魔幻的感觉发挥到了极致。“我正是采用了我外祖母讲故事的方法创作《百年孤独》的。”外祖父也是对马尔克斯的成长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他是我生平理解得最为透彻、交往最为融洽的一个人”,“他把他打仗的故事统统讲给我听,我作品中最重要的那些男性角色身上有很多他的影子”。马尔克斯的第一部作品《枯枝败叶》里的没有姓名的上校,就是以外祖父为原型创作的。而在《百年孤独》中,那个著名的开头“多年以后,面对枪决执行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一定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灵感的源泉也是外祖父。马尔克斯回忆说,“有一天,我对他说,我还没见过冰块呢,他就带我去香蕉公司的营地,让人打开一箱冰冻鱼,把我的手按在冰块里。《百年孤独》就是根据这个形象开的头。”马尔克斯最开始是对诗歌感兴趣,他认为《族长的秋天》最能体现出他的诗歌修养。海明威、福克纳、格雷厄姆.格林都是他欣赏的作家。而他写小说的源起是大一时读到的卡夫卡的《变形记》。开头第一句话是“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多年后,马尔克斯仍能记起读到这句话时的心情,他惊异的发现,这跟他外祖母讲故事的方式一模一样。“我恍然大悟,原来在文学领域里,除了我当时背得滚瓜烂熟的中学教科书上那些学究气的教条之外,还另有一番天地。”对马尔克斯影响巨大的作家还有佛吉尼亚•伍尔夫,他说,如果他在二十的时候没有读到《达洛维夫人》中的那段话,人生估计就是另一种样子。那段令马尔克斯心心念念的话是这样的:“但是,毫无疑问,(车子)里面坐着的是个大人物:大人物遮掩着经过邦德街,凡夫俗子们伸手可及;他们可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离英国的君主、国家的不朽象征这么近。等到伦敦沦为一条杂草丛生的道路,这个星期三上午在人行道上匆匆走过的人们全都变成了白骨,几枚婚戒散落其中,还有无数腐烂的牙齿里的黄金填塞物,好奇的文物学家翻检时间的废墟,才能弄清车里的人是谁”。在马尔克斯看来,这句话完全改变了他关于时间的概念。“使我在一瞬间隐约看到了马孔多毁灭的整个过程,预测到了它的最终结局。”马尔克斯的成长和阅读经历对他写作的意义是巨大的,《番石榴飘香》这一书名也颇具深意,马尔克斯在访谈中说,精选素材能加工提炼出番石榴的香味。而他正是一次次回顾自己生命中的人与事,挖掘出一幕幕狂野诱人的片段,成就了《百年孤独》以及一部部传世佳作。
  •     有些人举手投足间就是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感觉有些故事字里行间就是有一种游走内心的回味那些影响我们的故事它的意义不可一说只得身心体会一部完整故事的背后总有被时间长久酿造后的芳香像番石榴一样我们总以为只是个简简单单的故事其实不然在故事之前还有很多可以拿来去聊的故事我们是活生生的人文字是活生生的书写日子是活生生的过语言是活生生的说你喜欢了我的故事你可曾知道在故事的书写中我们都经历了什么还好有访谈让你们知道一些在故事内不懂的事还好有番石榴飘香有内心有味道
  •     每次读作家访谈都会有些意外的收获。上次是读卡尔维诺的,可惜那篇访谈太短。而今天读到了马尔克斯和朋友门多萨的访谈录。谈到的马尔克斯的童年和年轻时光,如何一步步走上写作,以及最重要的,关于写作的一些看法和其文学前辈们。 翻开目录后,我就直接翻到了关于写作那一章。(除了长篇小说和学术著作,我不太按顺序阅读一本书了。)马尔克斯在22岁——也就是我现在的年龄——时,写出了第一部长篇作品《枯枝败叶》。马尔克斯说他年轻时听从了一个前辈的教诲“作家这种职业,他的技巧、他的构思才能,甚至他细腻隐蔽的叙述手法,应该在青年时代就融会贯通。我们作家就跟鹦鹉一样,上了岁数,就学不会说话了。”毫无疑问,马尔克斯对这种观点是认同的,并且在其青年时代就已经做到了。这些技巧都是从他的文学前辈那里学到的。这个列表是由那些伟大的作家构成的。其中,弗吉尼亚·伍尔夫教会了他如何控制时间,让时间根据叙述的需要自由压缩伸展跳跃;格雷厄姆·格林教会了他如何处理材料,将视觉材料合成为小说可以处理的东西;海明威教会了他如何不偏不避地从正面去写以及短篇的冰山原理,写一只猫怎么走过街角;而卡夫卡教会了他不要大惊小怪,要不动声色地写那些可怕的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当然,还有福克纳、乔伊斯、康拉德等,马尔克斯没有细谈的作家。而关于风格,马尔克斯认为“技巧和语言都是工具,它们取决于作品的主题。”关于写作,马尔克斯不但告诉读者他的想法,还给读者指明了一条技巧学习的路径。 马尔克斯还谈到了自己的作品。他的作品真不能算多。14本长篇中篇和短篇集,1本访谈录,1本自传,1本演讲录。当然这会包括做记者时所写的新闻稿、评论以及报告文学之类。至于这部分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就文学作品的量来说,算中等。但是,他自从40岁的样子生活稳定下来后,就每日9-15点6小时地写,而在这之前写得更勤奋。从第一部作品《枯枝败叶》到最后一部作品《苦妓回忆录》,这跨度50年的创作,加上如此勤奋地写作,作品真可谓少。要知道,62岁早逝的卡尔维诺的作品可能会有他的两倍那么多。他谈到,《百年孤独》想了18年,《族长的秋天》想了17年,而《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想了30年。用这么长的时间想清楚了,然后再用几年的时间去写和改,《没人写信给他的上校》写了7次。而除了年轻时会一口气写成一篇外,后来往往是几天才写下一行。所以,作品才会这么少。当然,他也不求多的。 他还谈到,他的文学素养是诗歌的。他年少时大量阅读诗歌,也尝试过写诗歌。后来在读到卡夫卡的《变形记》时,才使其转向小说的。关于小说背后的修养与诗歌的关系,第一次是看阿城在《闲话闲说》中,谈中国小说时提到的。阿城讲,中国传统文学的核心是士大夫的诗歌。而中国的小说起源,是士大夫所不齿的民间传说、话本。(这些都在鲁迅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中国小说史略》中有讲。)民间的,是世俗的,与诗意无涉的。而后来的明清世情小说,写得好的就是把诗意融入到了世俗的故事中去了,比如《红楼梦》。西方的小说,很大程度来说也是这样的。小说从来不只是讲故事而已。马尔克斯也提到了那些对他有影响的诗歌。我也是于此意识到,《百年孤独》中那些优美诗意的描写,是由此而来的。这无疑在暗示有志于写作的年轻人,要向诗歌寻求的教养。 除了写作和作品,还谈到了他的年少时光和修养。对他影响至深的曾经参加过内战的外祖父和迷信的总是给他讲各种怪异鬼神故事的外祖母。他和他们一起在一个名叫阿拉卡塔卡的地方度过了自己的年少时光。这是在加勒比地区的沿海。这部分经历和记忆,成了后来他创作的源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他所有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一个叫马孔多的地方,那里既是个小镇(阿拉卡塔卡),又是城市(巴兰基亚)。就像福克纳宿命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无疑他是从福克纳那里得到了启示。后来在安第斯山脉环绕着的潮湿波哥大,他下定决心专事写作,从学校辍学不修边幅地流连酒吧妓院,白天夜晚地写,依靠给报纸写稿的稿费勉强过活。当时,应母亲要求和母亲一起回到阿拉卡塔卡卖掉外祖父的旧宅时,入目的苍凉与今是昨非之感,让他由此写出了第一部后来发表了的中篇《枯枝败叶》。(《枯枝败叶》当然不可能是他写的第一部小说,我相信,在此之前他为了学习小说技巧,曾写过不少永远不能也不会发表的小说。)从此,阿拉卡塔卡就成了故事的背景和发生地。 曾经拿起武器反对保守政权的外祖父是自由党,他总是和其曾经的战友聊到内战的时候,也给年幼的马尔克斯讲内战。在其影响下,马尔克斯成了自由左派。他有其坚持自由平等民主的政治主张,并积极地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他对政治的热心和参与是我没有料到的,却是可以理解的。他曾说,如果他是出生在欧洲那样的好一些的政治环境中,他也许就不会关心政治。是拉美残酷的现实使得他不得不关心和参与政治,以期其改善。拉美作家这种普遍地政治参与,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拉美的作家,记者之类都普遍地参与政治。还有不止一个作家参选并当上了总统。)而马尔克斯的出身也算中下层,他应该是了解底层人民普遍的悲惨处境的。所以后来,在其成名后,总是在积极利用其影响力争取人权的保证,和在政治冲突中进行斡旋。在政治这一点上,我是真敬服他的。(卡尔维诺也是自由左派,年轻时曾经参加过意大利共产党,参加游击战,在报纸发表言论。后来,在文学创作赢得声誉后,就淡出政治了。)知识分子一般是动脑子的,提出意见、主张、批评,但很少亲自去参与实施的,这在我国尤甚。而其文学成就有因此而减损吗?所谓“为人生为艺术”根本就不是个问题,无论哪一种主张,最终还是得看作品的——Talk is cheap,show me your works! 外祖母于年幼的马尔克斯而言,是个跨越了生死界限一般的人。她白天给他讲各种神啊鬼啊的故事,某个死掉的姑母,有出现在屋子里了。到了夜晚,他总是陷入恐惧中。(每天讲鬼故事吓孩子的家长,想想还是有点怕呢。)他发现,家里姑姨给自己织墓袋。问,这是干嘛。答,我要死了,先织好。然后织好就死了。这些魔幻的事物、夸张的手法,就像日常生活一样。还有种种加勒比的传统和迷信,马尔克斯由此习得了一种对超自然现象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经验地认识事物。他坦言对于西方文化中绝对理性主义的反感,他认为有许多超自然的事物和现象是理性无法认识和解释的,绝对的理性主义是对世界的误解。由此,他对理性主义的开创者的笛卡尔没什么亲近感。不是他是否是因此而同法国文学保持距离的。他的文学修养主要是来自英美,以及西语传统和拉美传统。我正是在读到此处时,意识到我看待农村的种种传统和习俗的方式的问题——我是从绝对理性主义的去看那些事物的,对不符合理性主义的部分就不遗余力地进行批判排斥。如果理性主义主义本身就是成问题的,那么这种视角还能站得住吗?也许,我应该试着像马尔克斯看待他生活的加勒比小镇小城那样去看待我曾经生活的农村和小镇。在许多时候,我们还是无法排斥经验,而纯粹用理性去看待和解决问题。 当然,书中谈到的内容并不止这些。还有关于亲人、婚姻、朋友、妇女、声誉等的讨论。而我关注的重点是他的写作和作品。访谈中,他的真诚让我觉得惊异。好的不好的,他都大胆承认。有人说马尔克斯有点“笨”,我想也许是的。但我和许多别的人一样喜欢这种“笨”。马尔克斯那段二三十岁的时光常常都是在穷困潦倒中度过的。没钱吃饭,欠着房租,熬夜写作,一支支地抽烟。后来在《百年孤独》取得巨大成功后,才有了好的环境。他保持着正常地生活节奏,以利于写作。并尽力避开与虚名有关的事物。他像博尔赫斯说的的那样——像个书写者那样写,而不是时代!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The connection had taken place long before you began loving him.于是我发现,喜爱一个作者的原因 早先于开始喜爱他 已存在。 “(我喜爱的作家)他们平静地描绘现实,使其诗意盎然,有时候可能有点儿俗气。” “告诉你,我喜欢某些书不见得就是认为它写得好,而是由于种种并不总是很好解释的原因。it did knock me out...
  •     看马尔克斯谈论自己的作品及生活。有趣,好看。
  •     原来百年孤独 霍乱时期的爱情 秋天的族长等等都是来源于老马童年时期的记忆。对于老马的粉来说,这本很有助于理解他的作品。他说他写的不叫魔幻现实主义,在拉丁美洲那些不可思议的事很多,只是我们都没有见过诶。
  •     馬爾克斯的確牛逼,可也無法抵消我對談話錄的反感⋯⋯中間插的幾篇敘文權作安慰
  •     啊好多言简意赅的回答。马尔克斯真是作家中少有的平和性格,三观正。
  •     马尔克斯与门多萨的谈话录与门多萨撰写的马尔克斯生平有诸多重复的地方,甚至文字方面也出现一些前后不一致的点。主要详细读了“谈写作”与“作品”两大部分,对写作概念有所收获而不是方式。“打字错误或涂改都是写作风格的失误。”我甘愿从作品中去了解作家,或了解作品就足够了。
  •     我的孤独大概就是每周唯一的假期都在书店度过。
  •     访谈集,还挺好看。因为是两个老朋友,所以对话很放松,不尖锐,但也不含糊。又因为是两个男人,所以难免透露出一点对女性一厢情愿的看法,不管是伟大的还是肤浅的。另外迷信还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啊,我想黄色可能就是一种幸运的颜色,至少很愉快。“下午三点钟从牙买加眺望到的加勒比海的那种黄色”
  •     文作命名只服马尔克斯
  •     很好的一本了解大文豪马尔克斯的访谈书
  •     kindle在旅途中丢了,现在只有看为数不多的纸质书。但没想到真好看,十年前在大学的时候读过,现在仍然觉得很有味道。
  •     老头太可爱了,他根本就不是魔幻现实主义,就是生活在魔幻现实里,所以啊太可爱了
  •     "我要为我的童年时代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的文学体验"_____马尔克斯
  •     这本书真的应该好好读一下,本以为没看过多少加西亚作品应该会读不来,但是看完这本后更有冲动读一读其中谈到的作品。且这本书通过多种侧面来让人更加了解作者其人,越发觉得加西亚是个充满魅力的人,他的各种观点不论是关于政治还是妇女都及其充满智慧,即使不是加西亚的读者读来也颇具趣味
  •     看哭了,
  •      一个有趣又相当聪明的老人,不单通透文学,更透析人生
  •     封面好像一个大洋葱。
  •     “我在这种放任兜风的旅途中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读诗,读诗,读诗!在城里坐一个街段的有轨电车,我可能就读一个街段的诗,直到夜雨霏霏,华灯初上的时刻。”
  •     文字的镜头感和现实人物的拼凑再现,想到百年孤独里的上校靠在树上死了、史前巨蛋、父亲带儿子去见识冰块的画面总感觉想哭...大师,实至名归,而且又是一个书虫潇洒放弃学业,我要有这种魄力就好了
  •     都说这系列拆得太厉害骗钱,实际上这么小的一本本一下就看完了,多痛快。
  •     勾起了对拉美历史的兴趣
  •     马尔克斯就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二流作家。
  •     最近太爱马尔克斯。。。。。。
  •     马尔克斯的谈话录! 外祖母对他的影响真的好大!以及妻子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棒!
  •     小说是现实生活的诗意表达,番石榴飘香是在看过百年、族长、没有人给上校、一个、凶杀案等以后看的,更好的了解了马尔克斯和他的作品
  •     马尔克斯自己谈自己的作品,比较真实的写作意图,比一些评论家臆测要好得多。
  •     “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行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
  •     当看完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再回过来看门多萨的采访录,竟觉得脱离小说后加西亚马尔克斯特别真实可爱。
  •     很高兴认识了新朋友,加西亚.马尔克斯。
  •     一本访谈,我最大的感触是门:在你所认识的人里,谁是举世罕见的人物?加:我的妻子梅塞德斯。
  •     对族长的秋天,理解得更深了。
  •     慕名而去杭州钟书阁买的一本火车上消遣的书,马尔克斯的作品只看过百年孤独,看完这本想全部读完马尔克斯的作品,不可思议的是马尔克斯真的是一个很讲直觉的人,很羡慕他对妻子的爱,她们家庭之间的和谐美好。这是一本不错的小书。
  •     访谈录跟小说一样精彩。接下来看马的《族长的秋天》和《恶时辰》
  •     读过本书,就能更深入的了解马尔克斯,了解他的创作历程,也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真是有趣极了
  •     清晰之书
  •     我挺喜欢这本书,看母鸡是怎么下蛋的,获益良多,更能理解他的作品。文学是对现实艺术的再现。短篇小说的冰山理论(海明威)。抓住互不相干但在主观意识中有着微妙而真实联系的材料来提炼(格林厄姆)。作家的技巧、构思才能、叙述手法应该在青年时代融会贯通(胡安·博什)。灵感是作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精湛的技巧同他们所要表达的主题达成的一种和解,小说是现实的诗意再现。
  •     我对它再也不感兴趣了,它是一头死去的狮子了。
  •     两个画面。一个,马尔克斯一手拿着白兰地,一手给世界各地的朋友打电话聊天。天价的账单靠打字机一个个打出来的收益。一个,马尔克斯和卡斯特罗聊到凌晨四点,给了卡斯特罗一本书,十二点,卡斯特罗说读完了。另,马尔克斯爱小王子。这让我更爱他
  •     在我看来,这本书应该是喜欢读马尔克斯小说的人一定不要错过地一本书。买的时候以为是一本小说,读的时候才知道是马尔克斯与门多萨的谈话录。书中涉及了他的很多作品,许多当时没读懂的情节在这里能找到一些答案,当时觉得很魔幻的人设在这里也能找到原型。马尔克斯被称为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和很多人一样,曾经的我也一直把重点放在魔幻二字上,但读完这本书,越来越觉得他就是一个纯粹的现实主义作家。
  •     像和他聊了会儿天。
  •     对于看过大部分马尔克斯的作品的读者,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和提升
  •     浓浓的《百年孤独》味儿
  •     觉知与否,童年的影响是贯穿一个人生命的始终的,少年奠定了一部分基调。
  •     了解老马的有效途径之一,谈话录是一手资料了。
  •     最喜欢的颜色是下午三点钟从牙买加眺望到的加勒比海的那种黄色 最喜欢的鸟类是橘黄色的鸭子 几乎热泪盈眶的感动是你属于我热爱的那个世界
  •     啊,这本太好玩了~幼年与外祖父母的生活经历给后来的小说提供了素材;喜欢福克纳、伍尔夫、卡夫卡、乔伊斯,受《变形记》和《黛洛维夫人》的影响;觉得《家长的没落》(《族长的秋天》)是最重要的作品,《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最好;讨厌评论家,因为“他们总是俨然摆出一副主教大人的臭架子,居然不怕冒大放厥词的危险,竟敢承担解释《百年孤独》一书之谜的全部责任”,Against Interpretation(?)嘛; 与格雷厄姆·格林协助官方和游击队谈判,营救被绑架的银行家,竟然被怀疑是游击队同伙;谈及巴黎的那次Crush,“让卡洛斯·富恩特斯给编了个短篇小说”,好奇ing;“穿着袜子做爱也不行。准坏事儿。准没有什么好结果”,有点可爱;“在你所认识的人里,谁是举世罕见的人物?”“我的妻子梅塞德斯”,甜~:-D
  •     不尽然是我想象中的马尔克斯,不过我也确实没怎么想象过这个男人。
  •     可以从中明白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前的作品的更多
  •     學到東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