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洞墓地三燕文化居民人骨研究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030367914
作者:陈山
页数:25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副颏孔出现率在18个对比组中,喇嘛洞组出现率稍偏低。姜家梁组最低的出现率是数据的原因造成,因为姜家梁组在观察标本时没有记录这一项,按照1/4N计算所得;除了姜家梁组不准确的出现率,该项目对比的17组中,华北组的出现率是最低的;最高的出现率在哈萨克组中。 髁后管通畅在陶家寨组中出现的最低谷是因为在本书中我们将它作为0来处理的,因为在张敬雷博士的论文中没有发表这个项目的数据,一般情况是将缺项数据用1/4N来代替,就像副颏孔项目中的姜家梁组,在曲线图中确实曲线起伏不大,但同时也不醒目,在观察中可能忘记替补数据的问题,作为0来处理在观察曲线图时更容易剔除这个替补数据。这样,髁后管通畅项目在17个对比组中差异不是很大,喇嘛洞组与太原组、布里亚特组和现代日本组出现率相接近,与其余各组有不等的距离。在该项目上爱斯基摩组出现率最高,北亚谱系古代组出现率最低。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在18个对比组中,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在人字点小骨、下颌舌骨沟骨桥、鼓板开裂和颧横缝痕迹项目中出现率较低,而在枕乳缝间骨、髁前结节和额中缝项目上具有较高的出现率。 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在人字点小骨、髁前结节、鼓板开裂、额中缝、枕横缝残存、副眶下孔和颏孔等的项目上与陶家寨组较为相似,在颧横缝痕迹、眶上神经孔、星点小骨和人字点小骨诸项目上与华北组出现率颇为相似,反映了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在这些非连续性观察项目上的相似趋势,与其他比较组相比,喇嘛洞三燕文化组与陶家寨组和太原组更为相似。 为了更为直接的表现本书所选各个对比组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根据表3.2的数据计算18个对比组之间的平均差异度值(mean measure of divergence),并据此作出聚类图。 平均差异度(MMD)是目前非测量性状研究中最常用的统计学方法,用以计算人群之间亲缘关系(生物距离系数)。此种方法与常用的欧氏距离系数的主要差别在于,欧氏距离系数用于计算由计算定量数据代表的人群间的亲缘关系,即颅骨测量值;而平均差异度适用于由频率数据来计算群体之间的生物学距离,即非测量性状的出现率。

书籍目录

序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喇嘛洞墓地的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喇嘛洞墓地的考古学背景 第三节本书的研究目的及相关说明 第二章性别、年龄鉴定及人口学研究 第一节性别和死亡年龄的鉴定 第二节性别和死亡年龄的统计 第三节人口平均死亡年龄和平均寿命研究 第四节与其他古代居民的比较 第五节小结 第三章颅骨非测量性状的研究 第一节连续性形态特征的观察 第二节非连续性形态特征的观察 第三节小结 第四章颅骨测量性状的研究 第一节颅骨测量数据统计及形态特征分析 第二节种系关系讨论和种系纯度检验 第三节小结 第五章种族类型的研究 第一节种族类型的初步分析 第二节与亚洲蒙古人种各近代组之间的比较 第三节与相关古代居民之间的比较 第四节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体质特征来源 第五节小结 第六章身高的研究 第一节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身高的推算 第二节与其他古代组的比较 第三节小结 第七章古病理学的研究 第一节骨骼损伤 第二节骨骼疾病 第三节牙齿疾病与畸形 第四节其他病理现象 第五节小结 第八章相关问题的讨论 第一节关于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的族属 第二节关于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社会角色的讨论 第三节其他一些问题的讨论 第九章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一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人骨·性别和年龄鉴定表 附表二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成年男性个体颅骨测量表 附表三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成年女性个体颅骨测量表 Abstract 后记

编辑推荐

《喇嘛洞墓地三燕文化居民人骨研究》可供考古学、人类学及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及高校学生参考。

作者简介

《喇嘛洞墓地三燕文化居民人骨研究》是对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北票喇嘛洞墓地的三燕文化人骨进行体质人类学分析的研究报告,分别对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的性别、年龄及人口学方面、颅骨非测量性状方面、颅骨测量性状方面、种族类型方面、身高方面、古病理学方面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研究,为更全面地了解喇嘛洞墓地居民提供了详细的资料,并结合对于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的体质方面的认识,讨论了其族属的可能性、社会角色及生活方面的问题,并为喇嘛洞墓葬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人类学的信息。 
《喇嘛洞墓地三燕文化居民人骨研究》可供考古学、人类学及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及高校学生参考。


 喇嘛洞墓地三燕文化居民人骨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