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精神状况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32761371
作者:[德] 卡尔·雅斯贝斯
页数:249页

内容概要

卡尔·雅斯贝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奠基人之一。他主张哲学是对存在的主观解释, 认为哲学应当为人的自由而呼吁, 应当注重人的生存, 并以此作为一切现实的核心。《时代的精神状况》是其重要著作。
王德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书籍目录

英译本重印前言
导言
第一篇 生活秩序的界限
第一章 技术和机器成为群众生活的决定因素
第二章 群众统治
第三章 技术性的群俗秩序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张力
第四章 稳定不变的生活秩序的不可能性
第五章 企图证明被当做绝对而表述的生活秩序能够建立的种种尝试(现代诡辩)
第六章 当代生活秩序的危机状况
第二篇 整体中的意志
第一章 国家
第二章 教育
第三章 整体的不可理解性
第三篇 精神的衰亡与可能性
第一章 教化
第二章 精神的创造
第四篇 当代关于人的实存的观念
第一章 关于人的科学
第二章 实存哲学
第五篇 人类可能的未来
第一章 无名的力量
第二章 个体自我在当代状况中的维持
第三章 沉思的预见和能动的预见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高屋建瓴地回顾了西方人‘时代意识’的起源,分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原则,讨论了科技进步的文化前提及其对社会形态变迁的作用,讨论了民主政治与贵族理想之间的对立。全书以实存哲学式的反思作底线,描画了与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精神文化的巨大震撼以及这种震撼留给当代西方人的困境。凡此种种,均探及西方文化的精神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在冲突。”
“该书虽然写于1930年,但是它对西方人在当代的精神状况及其所由形成的历史根源与广阔的现实社会生活背景所作的深刻而又生动入微的演述,至今仍未过时。”
“全书以实存哲学式的反思作底线,描画了与西方社会化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精神文化的巨大震撼以及这种震撼留给当代西方人的困境。这一切虽然谈的都是西方人的‘家务事’,但是,对于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来说,却是不可不拿来研究一番的。”


 时代的精神状况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关于作者 雅斯贝斯作者的时代是上个世纪初的纳粹时代,亲历了德国沦陷于国家主义的那段历史。纳粹崛起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如果我们翻阅更早以前的历史,如果我们弄清中世纪唯名论与唯识论之争的结果是人本主义的觉醒,是人的意识存在高于上帝实体,你便知道,世界已经开始彻底改变。这种改变,显现在中世纪正统基督教的裂教(即新教诞生),自然神论脱颖而出,认识论、怀疑论成为史上最受重视的哲学领域。启蒙运动的发展,付诸行动的事件例如法国大革命及其延续的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等。而与此同时,正统基督教神学、哲学对此的反思亦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存在主义哲学发端于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关于存在主义哲学当哲学宣判上帝已死,人就已经死去。人是怎样的一个存在?诸如此类的叩问成为时代巨轮碾压下人所不得不去思考、不能直接跨越的问题。人是时代的产物?亦或人之所以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可以说,存在主义面临最大的困境是如何帮助我们自己逃离虚无。人将要找回生存的意义。关于对现实的思考当叙利亚难民的3岁儿童的尸体惊现沙滩,整个西方世界的良心在愧疚。自此,叙利亚难民通往欧洲的路径被打开。不过这也引起诸多冲突,一些是我们所知道的,一些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尤其伴随着难民的到来,IS的威胁在欧洲无处不在。暴力与文明的冲突只是表层,最深层次的原因必须在人的心灵深处寻找。而自18、19世纪的所谓进步时代的到来,人正在失落其心灵。当宗教的、传统的东西荡然无存,人变成无家可归,孤独无依。因为人在自我异化之中,割裂了我们与造物主的关系。人看不到自身的有限性,憧憬一个在地上建立的天国。那些以默西亚的角色带来救世许诺的所谓“英雄”,无一不是在自我造神中欺骗世界,也欺骗自己。然而整个人类群体为此付出过沉痛的代价。我们现在看到的“和平”(至少在中国是如此),不过是年轻一代在贪图娱乐至死。时代的病症是,不正常反倒成了正常,正常反倒显得分外突兀。一些严肃的人问:我们如何实现自救?我说,我们自救不了。我们需要祂救。关于延伸阅读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萨特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智力快感,反复训练
  •     很契合当下的中国
  •     找回读书的感觉
  •     嘛,其实我想给三点五星╮(╯▽╰)╭@dis@卿酱,说好的书评还木有我错了。。
  •     存在/生活秩序/虚无
  •     个人与整体,束缚与反抗的希望。
  •     对体育运动那一节很有共鸣
  •     当代精神状况表征。
  •     不愿进入现代的精神贵族,卡尔·雅斯贝斯。
  •     百年之后时代的精神状况日趋恶劣了!
  •     骄傲的灭亡。
  •     存在主义。40%。
  •     雅斯贝尔斯不同于海德格尔,他不主张用体系化、概念化的研讨方式来界定和论述属于非理性场域的人的实存。这让本书显得既好读(不需扎实哲学基础与严密逻辑推演)又难读,雅氏力图给我们标出界限与边缘区域,提出问题与可能的方向,以促使我们唤醒自己,主动去领悟自我的价值与使命,达到对实存的一种澄明。王德峰老师的翻译可读性很强。
  •     个体的时代局限性说白了还是个体自身的局限性。反正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多读书,建立知和识的优势总是没错的。就算没什么卵用,智商碾压的快感也是那群低智分子一辈子理解不了的。
  •     译文十分晓畅。
  •     读不太懂。了解了一些人在机器社会中如何存在的矛盾,人何为人,人怎么打破压在身上的枷锁。
  •     等车等人一天翻完(其实只翻了四分之三)真的很“高屋建瓴”,亚斯贝尔斯是不是也算一个愤青。早些年自己应该会很爱看,但现在觉得critics is not equal enough to diagnosis.
  •     我读书很少回头读几遍,这本书值得我读十遍。
  •     存在主义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虽然雅斯贝尔斯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欧洲民众的精神状况,但书中描述的那种商业主义横行和现代理性“祛魅”所带来的虚无主义漫延至全社会的境况,直到今天也仍然没有过时。人作为主体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也就仍然有大力弘扬和彰显的意义。
  •     以前给我买过海德格尔《林中路》的朋友前不久送我的这本书。同为存在主义哲学,不知是否翻译问题(译后记也有写译者认为翻译是“遗憾的劳作”),读起来仍然相当吃力。不过虽然雅斯贝尔斯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欧洲民众的精神状况,但书中描述的那种商业主义横行和现代理性“祛魅”所带来的虚无主义漫延至全社会的境况,直到今天也仍然没有过时。人作为主体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也就仍然有大力弘扬和彰显的意义。
  •     这本书看了好久,恨。tag有存在主义哲学,事实上更接近于社会学一点。讲的不是新东西,优点在于翔实而全。可以看出来王德峰老师翻译的功底还不错……
  •     这本书出版于1930年代。但是其思考的世界和我们今天的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
  •     Είμαι γιος της Γης και του έναστρου Ουρανού.
  •     细致而深刻,只不过德文翻译过来确实读起来头疼啊
  •     现在算是知道海德格尔写存在与时间开头要唠叨一大段关于存在/存在者的话了
  •     需要反复咀嚼,不愧是大师,字字珠玑,过早的洞察与预见
  •     真是无比神奇的雅思贝斯!书中探讨的问题简直为当下的中国量身定制一般!此外,萨特的<存在与虚无>看的云里雾里,读了这本书之后突然之前的很多问题瞬间秒懂!
  •     犀利深刻,但似乎有点偏激。。。值得一读。。。
  •     沉醉于过往,想象着如何超越存在。一盘大杂烩的结果就是读了好像没读过
  •     如此深刻而有如此平凡,一流的思想产生一流的文笔。
  •     1930年实体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哇,作者将无名的力量与知识做了关联,并将诡辩者的表现描述出来(这点还挺不存在主义的),有些儒家似的偏见。作者很困惑于“实在”,为了大众的愚昧而感到绝望。可以看看
  •     琐碎又庞杂
  •     你好,雅斯贝尔斯,我的同时代人。
  •     相对于《存在与时间》的艰涩,雅氏的这本确实易懂顺畅,思及其中提到西方现代文明面对的精神困境,或许会是我们终将面临的,这应该就是卓越思想的预言性。
  •     补高中课,唉 “凝固为特定知识形态的真理往往在社会生活中异化为排斥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秩序”和无形的律令,但是,真理,作为在人的历史实践中生发出来的现实的观念力量,依然是每个个人必须追求和分有的人类总体性的精神财富。”
  •     在人类事务的这一领域,盲目的意志、强烈的愤慨、按捺不住的占有欲都是毫无意义的。能起作用的仅仅是耐心、远见、克制而坚定地为慎重干预所作的准备、全面的知识,以及对于下列事实的意识,即在强制性的当下现实之外,可能性的无限王国始终是敞开着的。
  •     人自己成为什么样子,取决于他如何阐释当代精神状况所强加给他的认识,人面对这样的问题,他是命定了要服从那些似乎取决了一切所发生事物的强大力量的统治,还是终究会找到他能够自由迈进的道路。人的生活,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一般共同体来说,都只可能是历史的命运,只可能是技术成就,经济事业和政治法令的难以预测的过程。雅斯贝斯认为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这三种思潮与他们时代的普遍情绪相一致,在旧事物移去新事物未形成,这精神的空白期需要用实存来填充。实存之阐明并不指向任何目的,不会导致任何结果。几千年历史已向人类显示的关于超越存在的内容,一旦被容纳到改变了的形式中,将会再次变得清楚起来。
  •     以下是我对雅斯贝斯有关“实存哲学”的一点理解:人类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建立了许许多多的学科/学说。这诸多的学科/学说就像一个个开向人类自身,乃至世界的窗口,不同的窗口建立在不同的框架上,对应着不同的视角,指向不同的部分。也就是说,人类不论通过哪个学科/学说来认知世界,实质上都被局限于某种被框定的模式内,哪怕其知识体系是宏大且相对完善的。因此,每个指向性明确,并试图具象地解释人类的存在的学科/学说都可以被视作对人类达到真实的自我的一种限制。实存哲学则是试图超越该限制的一种存在——”它不指向任何目的,不导致任何结果“,”它只作出阐明,并不在某一点上固定下来“。
  •     很悲观,也因悲观而犀利。要是能提出更多实际行动层面上的建议更好。
  •     格局宏大 语言简练 逐渐明晰了自己的目标(???)
  •     人是精神。
  •     科技的进步强化了人的理性与社会性,亦使人物化成为生活机器的一个部件,使人之所谓人的自我性与差异性日渐被群体秩序打磨的趋于一致。人变得愈发依赖于社会关系,当人缺乏显著性与重要性随时可能被代替,人便易于盲从、内心空虚。“那平静而朴实地从事活动的岁月似乎已经一去不返。你必须让你自己始终为众人所瞩目。你必须演讲、发言、追求轰动效果。但是,群众机器缺乏真正崇高的象征,缺乏庄严。”
  •     畅快淋漓
  •     “从16世纪起,就有一根不间断的链条,伴随着世代的接续而一环接一环地将时代意识代代相传。这一连续的过程起始于对人的生活有意识的世俗化。”
  •     当一切外在的依托全都逝去,我们唯一能够依托的,唯有人本身
  •     雅斯贝斯在20世纪30年代论述的的由技术与群众构成的现代社会,现在读起来竟像是对当代社会精神状况的活解剖。你可以看到类似微信公号的喧哗与骚动、人民群众的狂热与无知,都是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不分地域不分时间亘古长存。但同时也印证了这么一点,每个时代的精神状况不管有多糟糕,这个世界都不至于走向预言家们危言耸听式的毁灭,你看,距离雅斯贝斯成书已经将近八十年,这个世界还是好好的呢。
  •     六星
  •     关于当代个体虚无精神状况的绝佳分析,指引了一条走向人的实存的道路。绝对的好书,推荐给了不少同学。
  •     读完后总觉得似懂非懂,作者所憧憬的战场在今天还存在吗?
  •     尊崇可以说是个体自我的基础;职业的活动是个体自我在这个世界中的可能的实现;个人专一的爱,或对这种爱无条件的愿望,是个体自我精神的诚挚。没有这种精神,我们就将陷入无法对付的兽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