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戏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7201086537
作者:汪曾祺
页数:207页

内容概要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草木春秋》《故乡的食物》《说戏》《汪曾祺文集》《汪曾祺全集》等。

书籍目录

序言/戏梦人生人间有戏
001/我的“解放”
002/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
009/两栖杂述
017/听遛鸟人谈戏
021/我的“解放”
030/《去年属马》题记
033/戏如人生 人生如戏
035/且说过于执
041/ 苏三监狱
043/ 再谈苏三
045/苏三、宋士杰和穆桂英
047/建文帝的下落
050/杨慎在保山
053/关于《沙家浜》
059/太监念京白
061/打渔杀家
064/ 动人不在高声
065/《一捧雪》前言
066/探皇陵
067/京剧伶人 粉墨人生
069/ 裘盛戎二三事
073/难得最是得从容——《裘盛戎影集》前言
077/名优之死——纪念裘盛戎
080/ 马•谭•张•裘•赵——漫谈他们的演唱艺术
093/谭富英佚事
095/艺术和人品
099/名优逸事
104/关于于会泳
107/晚翠园曲会
115/退役老兵不“退役”
117/浅处见才
119/中国戏曲和小说的血缘关系
123/戏曲和小说杂谈
132/京剧格律的解放
135/从戏剧文学的角度看京剧的危机
141/用韵文想
145/浅处见才——谈写唱词
157/应该争取有思想的年轻一代——关于戏曲问题的冥想
163/动人不在高声
163/读剧小札
167/京剧杞言——兼论荒诞喜剧《歌代啸》
173/笔下处处有人——谈《四进士》
187/川剧
190/戏台天地——《古今戏曲楹联荟萃》
194/《西方人看中国戏剧》读后
198/关于“样板戏”
202/“样板戏”谈往

作者简介

本书所选的都是与戏曲有关的文章,是汪曾祺在做北京市京剧团编剧时,二十多年来与戏曲打交道的见闻与思考,每一篇的篇幅虽然短小,但是每一篇都透着理性、睿智和从容。
内容涵盖“样板戏”的谈往、名人轶事、戏曲与文学的关系、习剧札记等等,这些谈戏文章同他的游记、民俗类散文一样,无不潇洒有致,颇有看头。


 人间有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汪曾祺在年少时期就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据汪老回忆,如果没有早年乡间听戏、唱戏的熏陶,是无法在《大淖记事》等作品中对人物形象有栩栩如生地刻画。这些难得的经历也为其一生的文艺创作奠定了基础。从北京文联到北京市京剧团,汪老从来没有远离过戏剧创作。正是由于改编完成了《范进中举》,才使他得以最终摘掉“右派”的帽子,重新回到戏曲编剧的工作岗位上;在特殊的时代,他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几次三篇地修改完善《芦荡火种》这部戏,也最终为后人奉献了一部不朽的样板戏——《沙家浜》,在样板戏盛行的年代里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跟随汪老的文字,再来回顾这段历史,心中总有说不出的苦楚。诚然,文革十年对戏曲艺术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在汪老看来,“样板戏”同样有可资借鉴的地方:对唱腔、语言、音乐、服饰等细节的苛求,恰恰对形成细致严谨的艺术作风有重要意义。汪老一直致力于将戏曲和小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即“把京剧变成一种现代艺术,可以和现代文学作品放在一起”。这种尝试本身具有开创性。在汪老看来,小说写作和戏剧创作完全可以产生互文效果,是相得益彰的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但就文学创作本身而言,二者又具有相通之处,比如都会利用和制造“矛盾冲突”。只不过汪老那里,“中国戏剧从整体上看,当然是有冲突的,但是各场并不都有冲突”,这也许是汪老作为作家身份不同于一般戏剧创作者的特别之处。传统角度总是过于拔高“唱念做打”在戏剧彰显艺术性中的作用,而往往容易忽视戏剧的“文学性”。对此,汪老一直试图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传统的理念。戏剧的形式美固然重要,但如若忽视了内涵美,则缺乏戏剧作为文艺载体的张力,就会失去生命力。正是基于这种全新的戏剧观,才会诞生诸如“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这样的经典唱词。只有怀着对戏剧的由衷敬意和作为知识分子的理论自觉,才会对戏曲唱词进行精雕细琢般地修饰。本书所摘选的关于戏剧创作经历和感悟的文章,向读者完整地展示了汪老先生的试图融合戏曲和小说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全新戏剧观。戏曲与小说本就有难以割舍的联系。正是将近三十年来戏剧创作的特殊经历,造就了汪老特殊的写作习惯——构思文章框架之后,并不着急动笔。待到打好腹稿之后,“凝神定气、一气呵成”,完成小说创作。这也是由戏曲创作较为注重“整体性”特点所决定的。这种写作方式,容易避免出现逻辑混乱、首尾不一的局面。这点感悟,对于指导新手写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长期以来,汪曾祺老先生多以散文家、小说家闻名于世,尤其是他所创作的小品文、散文随笔,更是自成一家,颇有味道。但是作为戏剧创作者的汪曾祺,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总归有些“陌生”。我们熟知《沙家浜》,但鲜有人了解该剧的创作经历。汪老与戏剧结缘,也许可以用“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概括。他对传统戏剧观的重构,对京剧剧种的反思,无疑给后人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       我出生在81年,自然没有赶上样板戏风风火火的年代,但是样板戏的唱段还是会唱一点儿,比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还是会唱一点儿。所以才会对汪曾祺先生写的“关于‘样板戏’”。  “关于‘样板戏’”这篇文章被收录在了《人间有戏》之中。汪曾祺先生曾经写过几部样板戏,比如《沙家浜》、《杜鹃山》等等,在这篇文章中,汪先生首先便对一种说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之前,无论从网络上了解,还是从父母的了解里都知道,样板戏跟文革有联系,是江青主抓的项目。文革后关于样板戏有一种说法,就是江青与样板戏没有什么关系。汪先生的这篇文章也是以此开题的。样板戏是在文革中所产生的一种文艺形式,文革结束了,样板戏的热潮也逐渐消退了。样板戏的前身是现代京剧,我记得家里的集邮册里还有《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等样板戏的邮票,喜欢《红灯记》的那段“每个人都有颗红亮的心”。  汪先生在阐述完江青与样板戏的关系后,便进一步阐述了样板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文革时期的很多东西大概都是一分为二的去看待对与错,样板戏在我看来就是树立了很多英雄形象,还有很多传奇的故事。从样板戏里知道了杨子荣,知道了李铁梅,知道了阿庆嫂;也从样板戏里知道了吴琼花、喜儿的故事。样板戏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虽然不了解样板戏的构成,但我还是蛮喜欢这些特殊背景下的特殊戏剧。  文革时期的样板戏已经成为了中国现代京剧的代表,否则中国京剧都是传统的各种唱段。样板戏兴起于文革,结束于文革。汪先生参与过样板戏的过程,对于样板戏十分了解。在文章中,汪先生除了介绍样板戏之外,对于样板戏也有自己的态度。  没个艺术表现形式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虽然是那个扭曲年代下的产物,但不得不认同在那个时代下对于国人心理的影响与地位。直到现在,我的父辈们还在回忆着那些样板戏的经典唱段,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还活跃在舞台上。  样板戏对于中国戏曲史的地位就好像汪先生说的那样,“不提它,是不行的。中国现代戏曲史这十年不能是一页白纸。”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对生活一定要怀抱热情
  •     倒不是说汪老这本写的不好,只是不太对我胃口,为何不对胃口,主要还是兴趣不在这里罢了。也许过个几年,经历多了,再看这本书可能又会是别样的体验了,谁知道呢。这回就暂时先搁这里吧。
  •     强烈建议对戏曲略知一二的再去看这书,基本不懂的我看得有点吃力,尤其是有大量汪老个人对各种戏曲的分析,看得云里雾里。
  •     文人去了北京京剧院当编剧,看起来ms都是文艺圈,其实反差不小,角色满独特的。当然 汪曾祺自己没这么说 他没太写自己感受;而是以爱戏人的角度写演戏人的故事,主要是行当流派剧目等的传承演变,大腕儿们的拿手绝活和各种故事,绘声绘色很好玩,我最喜欢的是写传统戏的几篇,从小处写开去,说戏浅显但很透、毫不故弄玄虚,冲淡从容。 文章有些回忆录性质、却都是零篇、并无体系,所以颇多絮叨,特别是回忆样板戏及江青,真是翻来覆去XD;不过ms还挺客观,难得。但是——汪曾祺说自己不知道议大礼 我怎么想都不敢信。。。
  •     文字细腻暖心,之前刚看完卢思浩的鸡汤文,读老先生的书真是一种享受! 读到裘盛戎,内心受到极大震撼!那一大滴眼泪还有病中的录音.....这么优秀的人还在使劲努力,而我还在做什么?到后面有些文章,有些看不懂。专业名词太多。11月4日读完。
  •     读全集的意义在于看见类似编书就会冒一句,看过诶。
  •     重复多了些,文笔舒缓温和
  •     太多重复
  •     一如既往地喜欢。但是好多重复。
  •     提着影戏人儿上场 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
  •     提到老舍先生在枕边放诗词,我也可以学习。以了我想读却苦于没时间读书的遗憾。
  •     虽然看到有关戏曲专业篇目的时候会懵,但还是推荐这本书,尤其是推荐年轻人来读,另外,就是书中重复的地方有些多。
  •     谈戏,谈人,散淡温和的文字。前后重复的内容有些多。
  •     还是有些意思的 汪曾祺写的都不觉得枯燥 单讲一部戏和由来尤其是特殊时期的文字都有些严肃
  •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     汪曾祺的文字总是那么熨贴舒服,读不厌,感觉才过没多久半本就翻过去了。以往对戏曲没什么兴趣,哪怕在理论上明白中国戏曲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但还是嫌咿咿呀呀的太吵吵嚷嚷了,读了此书后竟然想着下次爷爷再第n遍看《玉堂春》的时候留在边上陪他一起看完。回想起来从小到大学校的艺术节都有曲艺比赛,但永远是最冷门的项目,不知道现在是有没有这个项目,不知道这些戏曲究竟还能传承多久。
  •     汪老的文字可读性特别高,即使从来不看戏曲,也不妨事。
  •     选的不好,翻篇儿就是重复的,多不好意思!但文章当然写的还是很好,胸无城府,一派天真,胸怀美好。把我乐的。
  •     重复的太多了。
  •     买了汪老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选本,一团污糟中不得不夸一下这本,徐城北的序好,娓娓道来,不温不火,汪老的文字不用提,重要的是用纸极讲究,相当良心,雪白干净,手掌摩挲的那种温润感爱不释手,夜深临睡,一盏台灯,读这些清新可喜的文字,实为莫大享受
  •     最喜欢这个老爷爷
  •     奉劝那些对戏曲(特别是京剧)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的读者 读此书前要恶补下 看下 四进士 和 玉堂春 大概了解下样板戏 如果做不到 硬着头皮看 大约只会浪费时间 对京剧唱词和唱腔的评述 汪先生还是很有见地 对京剧存亡 也是符合现实走向的 他说的要进博物馆 恐怕是已经做了的(音配像)对样板戏 他讲了些一手资料和一些看法 稍减我对其(包括毛诗)的厌恶而已
  •     乱七八糟的汪曾祺选集太多,这一本主要辑的是汪老关于戏曲方面的文章。有些篇章涉及到戏曲知识,读不明白。重复的篇幅较多。印象深的,提到陶重华倾慕张充和,客死台北街头嘱咐人将遗诗交给了她。也说到样板戏,江青直接领导,脱离实际、胡编乱造、集体写作、三结合。说到江青架子大,“老子”不断。我果然更喜欢看八卦。
  •     不是文学体裁,美得怦然心动处较少,但能看到实质性的更多东西;看得很快,不费神;像看完《打渔杀家》一样,又爱上传统戏曲,有了深刻认识;看戏除了审美一招一式,剧本,人物,还可以看见民族心理的病灶,引起反思;名优才人,老派名角,真的做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日常生活细节高雅得之于其奇崛的艺术修养;越是有真功夫,越是兢兢业业,下足了功夫,琢磨透彻,毫不含糊;无争无妒,与人为善,生命扑在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上;这么多令人打心底里尊敬的好人,还是经历了文革,心里不舒服,像是珍视的宝贝被糟蹋,让人不忍;但从侧面又加深了对他们的认识,更加喜爱;可以学习老舍在枕边总放那么几本诗词,睡前看看,我虽不是为了写作,但可以此克服许久以来想读却拖延的毛病;汪曾祺小说中的积极是有缘由的,沈从文也告诫他要始终热爱生活。
  •     对京剧、戏剧、戏曲文化有考究的文艺青年推荐一看 很文艺的作品 偏艺术美学化
  •     都是戏曲相关的内容,由于对这方面一窍不通,理解力变低了不少,不过他能把我完全不了解的东西写得如此通俗好读,也是不容易。汪曾祺给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包括“作家的口味应该杂一点,什么都可以看一看,尝一尝”。
  •     虽然从小神烦各类戏曲…扬剧京剧越剧 不过看老人家娓娓道来还是蛮有趣的 摆事实讲道理 不以人废言
  •     我倒觉得很有意思,要是书能配上一张唱片就太完美了
  •     1.如果没有文革,现在的中国是不是不会这么乱?2.真喜欢汪老先生。3.书中有很多内容是重复的,不过可以理解。4.读完的汪老先生的第一本书,很多专业的戏剧知识还是跳过了,非常向往联大那时的大学生活。5.赞叹书中“马·谭·张·裘·赵”,非常感动。6.好好看书,这学期第一本书[LLC你真的很烦!!]
  •     汪曾祺真写得很棒,像我这种不太懂京剧的人都能饶有兴趣的读下去。令人敬佩的一位老人,强调的文风是:对生活一定要怀抱热情。书后面的内容有些重复,所以减掉一星
  •     每天中午抽出时间读,终于读完了 后半部比较精彩 最喜欢四状士部分的描写,激起了看戏曲的兴趣,打开一扇大门,最先想关注的是川剧。
  •     為什麼那麼多重複的地方。。
  •     干干净净的句子
  •     像是很多不同场合和时期文章的合集,有一些重复的内容。关于戏曲剧本创作的内容比较专业,作为外行人就当看个热闹了~比较喜欢看关于伶人以及京剧个例的那些部分~
  •     文章都是小短篇,记录的内容都是曾经过往的回忆。但是不同的短篇,有很多内容引用的完全一样(同样内容,最多的引用了三遍),这一点缺憾实在是不该。
  •     选题大多与京剧有关,再加汪老的随和的文风,增加了不少的见识。
  •     原来样板戏里也有汪的作品,好厉害的
  •      对于外行人来说,看热闹就是要看了收获一个心情,不能说看了就对这一行了解了!此书重复的内容太多了,而涉及的戏曲就那几个,相对来说内容不够丰富,显得很单薄,而太多的反复,观点没有什么更新,就反衬出内容的苍白了。这书看看,作为对戏曲的初步了解,有点概念就好。而汪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担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用心了。这也是未辜负给他的评价“人文作家”。
  •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     算是京剧艺术的科普文。写得简明易懂,汪老对京戏和那些“角”是有深刻的认知和真感情的,加上文字的功力,这书里的文章随便拿一篇都能打五星,就是很多篇的内容重复得厉害,扣掉一星。
  •     万万没想到老爷子觉得范进中举的剧本只能算游戏之作啊
  •     蛮有意思,能让我一个不懂戏的人看完
  •     选的文章还是有些杂,不过对江青的描绘还是挺见微知著的。
  •     戏曲方面我不是很懂。但汪曾祺老先生的文字真的温暖人心。
  •     推荐给爱戏 写戏的人 普通路人只是觉得很多创作理念是对的 但不懂戏啊
  •     对戏曲有了更多的了解。还因此去找了汪老推荐的几出戏,需要静下来听一听。
  •     汪老确实赤子之心! 可是编辑能不能有点取舍,太多重复段落。
  •     京戏的外行人也就看看热闹了,不过文字很喜欢,还有那些用平淡的口吻叙述那些文革时期的故事。不过书编的不好,很多重复内容,而且没有连贯性
  •     是什么样的人生观可以让人生活的有滋有味,好奇汪曾祺。
  •     我喜欢的文风 简单朴实却又意味深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