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与中国建筑史学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112146758
作者:赖德霖
页数:160页

内容概要

赖德霖,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以及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美术史专业博士,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美术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建筑与城市。曾主编《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2006),并著有《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2007)、《解读建筑》(2009)、《中国建筑革命》(中国台湾版,2011)(2012年中国大陆版改名为《民国礼制建筑与中山纪念》)、《走进建筑走进建筑史――赖德霖自选集》(2012)。

书籍目录

开篇:中国建筑史学的现代兴起
第1章 经学、营造学和新史学:乐嘉藻与朱启钤
内篇I:新范式的确立
第2章 民族主义与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建筑史写作
第3章 中国建筑史叙述与世界的对话:林徽因的文化宣言
第4章 学院派来源与梁思成的“文法一词汇”表述
第5章 话语与实践:梁思成与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设计
内篇Ⅱ:范式的转变
第6章 马克思主义对刘敦桢中国建筑史观的影响
外篇:主流之外
第7章 世界主义、无政府主义与童窖的外国建筑史和
中国传统园林史研究
附篇
1 鲍希曼对中国近代建筑之影响试论
2 梁思成《中国雕塑史》与喜龙仁
3 中国营造学社之后的中国建筑史研究综述
4 亚洲视野下的中国建筑研究
正文人名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历史研究的图片不仅取决于新材料的发现,还取决于研究方法的创新。史学史研究就有助于提高学者们方法论方面的自觉。国内建筑界以往比较重视的是历史研究,而对史学史的反思还比较少,《中国近代思想史与建筑史学史》正弥补了此方面的空白。
《中国近代思想史与建筑史学史》由七篇文章构成,分别分析了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三位近代杰出的中国建筑史研究者所著的文章、设计的作品、持有的观点等背后的背景、目的、方法、动机等。
本书是一项建筑史学史研究。不同于以历史遗物和历史过往为基础研究材料的建筑史,也不同于围绕着一部史书的编纂过程对相关人和事的记述,建筑史学史关注的是“史学”,即包括历史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等问题在内的历史认知模式的发展历史。史学史的基本研究对象是历史的书写或文本,建筑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即是建筑历史叙述本身的建构方式及其背后的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历史关联和历史过程。如果说建筑史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建筑的本体论问题,那么建筑史学史研究的则是建筑的认识论问题。
读者对象:建筑院校师生,建筑理论研究人员,建筑文化爱好者


 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与中国建筑史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不是建筑学相关专业,对一些涉及专业知识的部分只能无奈地囫囵吞枣。不过对于从业者来说,我觉得建筑史学史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掌握脉络,充实积淀,才能真正设计出具有“实用、坚固、美观”这三大建筑基本特性的作品吧。阅读此书过程中,看到第一代中国建筑史学的前辈的思考与对后人的期望,再联系现代某些瞩目的、被捧为城市象征的建筑,真是差得还远。期望后人再接再厉吧……
  •     四星半。对近代第一批建筑大师的思想脉络进行了梳理,有自己的观点,材料的选取不求大而全,而是有主动的取舍。看完对童寯有了更大的兴趣
  •     结合思想史读建筑,思路新颖,内容扎实,是本好书。
  •     赖德霖是学者。这本书很好,特别是从建筑史研究的角度写近代建筑创作的部分;赖以前有这样的视角,这本更充分。我的想写梁思成创作与建筑史研究关系的文章,说了9年了(从2008年夏到现在)都没动笔,但这个思路赖已经充分揭示了。所以有想法还是应该及早写,毕竟这是科学研究。
  •     太棒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