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

出版日期:2016-10
ISBN:9787020118089
作者:葛亮
页数:380页

内容概要

葛亮, 原籍南京,现居香港,任教于高校。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作品出版于两岸三地,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谜鸦》《浣熊》《戏年》,文化随笔《绘色》,学术论著《此心安处亦吾乡》等。部分作品译为英、法、俄、日、韩等国文字。
曾获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作品被收入“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入选2008、2009、2015年“中国小说排行榜”和“2015年度诚品中文选书”。长篇小说《朱雀》获选“《亚洲周刊》全球华文十大小说”。2016年以新作《北鸢》再获此荣誉。
作者电子邮箱:age307@yahoo.com

书籍目录

序言      归去未见朱雀航
第一章 格拉斯哥V.西市
第二章 大兴的拉斯维加
第三章 古典主义大萝卜
第四章 她与她的罗曼司
第五章 无情最是台城柳
第六章 基督保佑着城池
第七章 雅可或着裤的云
第八章 布拉吉与中山装
第九章 阿尔巴尼亚年代
第十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
第十一章 依旧烟笼十里堤
第十二章 母亲与一个丧礼
第十三章 龙一郎的图画夹
第十四章 错落的五月八日
第十五章 洛将军守卫墓园
第十六章 归去未见朱雀航
后记 我们的城池

作者简介

▶以良善和体面,直面命运横逆,如朱雀身覆火焰,终生不熄!
▶两届《亚洲周刊》十大小说奖得主、被海外评论界誉为“当代最具大师潜力、最会说故事的小说家”──葛亮在纸上留下南京,惊艳文坛之作,重构民国丰饶人文版图!
▶莫言、苏童、麦家、毕飞宇、陈冠中、朱天心、李昂、董启章等海 内外文学名家联袂力荐!
▶莫言评说《朱雀》,“是兼有人文地理和灵魂拷问的新型小说。他像写自家的家园一样写出了一个他的南京,他像写自己的亲朋一样写出了众多的人物。”
▶《朱雀》之于葛亮正如“红高粱家族”之于莫言,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专文作序推荐!
——————————————【内容介绍】——————————————
苏格兰华裔青年许廷迈回到父亲的家乡南京留学,在秦淮河畔邂逅了经营古玩铺和地下赌场的神秘女子程囡。
故事以二人感情经历为经,对金陵古都的观照为纬,回溯家族渊源,纵横中日战争、“反右”、“文革”等历史关隘,交织出三个世代的传奇。
金饰朱雀在三代母女间流传,个人的爱恨痴嗔历经时势的动荡、人性的温暖与伤害。她们选择以良善和体面,直面历史横逆,死而后已。神鸟朱雀是城市和人物的本命,身覆火焰,终生不熄。
——————————————【名人推荐】——————————————
《谜鸦》到《朱雀》,短短几年的成绩令人惊艳。徘徊在南京的史话和南京的神话之间,《朱雀》展现的气派为葛亮同辈作家所少见。
——哈佛大学教授、旅美文学评论家王德威
**
葛亮是具有超人禀赋和良好训练的青年才俊,《朱雀》是兼有人文地理和灵魂拷问的新型小说。他像写自家的家园一样写出了一个他的南京,他像写自己的亲朋一样写出了众多的人物。
——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
《朱雀》是属于“鸿篇巨制”的大作品。葛亮目前才三十出头,却展示出非凡的创作力,写出雄浑大气、关于六朝古都南京的近代史诗。使人联想到五十年代生人的莫言。在八十年代初捧出“红高粱家族”。
——香港《亚洲周刊》
**
葛亮的故事里没有历史的笨重感,也没有走火入魔的实验手法,他以一条清亮嗓音,三十岁不到的年龄,别辟蹊径,重新回归说故事的趣味。他的语言,干净洗炼,节奏迅疾,有三月阳春的飒爽与清奇,冬雪落在地上般鲜明的印子,带领着读者步步寻向不可知的径外人世。
——台湾文学评论家张瑞芬
**
整体而言,慈悲的质量以及节制的书写,构成葛亮作品里最动人的质素。他的文字极有叙事魅力,每每能逗引读者的阅读兴味;而作为一名聪慧的创作者,葛亮亦擅于在故事的结尾力求平淡收敛,是高潮以后刻意的低调。
——台湾国立师范大学教授石晓枫
**
葛亮作品的重要价值,在于把文字转化成一种衡器,用以衡量时空变迁中人的心灵变化,并将此作为一种指标体系,互为因果地评价时空纬度对人的影响。这仿佛科学研究一样的方法,令他的写作充满了历史感。
——香港作家、批评家马季
**
葛亮的语言不属于一针见血,力透纸背、掷地有声的那种。往往是剥茧抽丝、纡徐回环,有时甚至是“顾左右而言他”,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太极推手中,读者已经被浑然不觉地“套牢”、“俘获”了。
——《大家》杂志
**
《朱雀》25万字,葛亮写了5年,从民国写到千喜年。书中描写的是一位欧洲华裔青年来南京寻根的故事。他说:“我希望看到一种时代记忆的南京。”年轻的葛亮容易让人觉得这个年纪的人缺乏掌故,但是,通过《朱雀》就能看出他的功力。
——《新京报》


 朱雀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朱雀“之于葛亮正如“红高粱家族”之于莫言,这评价也未免太高了。莫言的描写细腻入微,我在看红高粱的时候,总不禁唏嘘自己语文没学好。目前,我就觉得这本小说,就是饭后消遣罢了。看过,也就看过了。不过当电视剧本翻拍还是有可能的,毕竟是存在抗日题材。。。
  •     很多因素促使我喜爱这本小说 先入为主的 我最迷恋的地方是南京 这本书这版的设计简洁大气 可以说是有眼缘吧 葛亮的文字是这个时代的文字 读起来很流畅 很干净 不过 剧情实在是太狗血啦 有可以为剧情而剧情的感觉。
  •     读罢《朱雀》,好像一阵滚滚的车轮裹夹着历史的云涌山呼海啸般从身体里疾驰而过。葛亮,兼具女性的精致细腻与男性的磅礴气势,以清雅而厚重的文笔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递进跳跃的伏笔线索揉进了六朝烟水浸染过的古都,把一座城的沧桑百年与三代人的跌宕宿命融入历史的烟尘中,并为每一个人物的命运找到属于自己的皈依。回首来时路,我们就像许廷迈与程囡一见钟情在夫子庙的西市街口,在那个夕阳跌落于远街的下午,目睹一只朱雀缓缓地飞走。
  •     断断续续的一个月的,终于在今天一天看完了整本《朱雀》。也许是没有渐入佳境的前半段看的实在是零零散散,所以有可能的草灰蛇线我也并不能体会的更深。如果说书中没有值得我动容的地方那是有事偏颇的。无论主角是程囡还是华裔苏格兰青年,我始终认为,牵着我走下去的是程云和。她才是整个南京的缩影,因为经历过战乱所以慈悲、柔软也不阿。坚强又柔弱,隐忍又抗争的过完整个人生。然而,实话实说,对照之前的序言,我实在是没有看懂雅可存在的意义,也不明白朱雀真是的涵义。相反到是南京的标志我倒想再重新走一遭。也许会二刷,看看是不是之前漏掉了细节,但一刷的感动和震撼和序言相比,有点差池……
  •     以良善和体面,直面命运横逆,如朱雀身覆火焰,终生不熄!赞
  •     狗血
  •     朱雀饰品和后文的洛将军有何联系 洛将军与叶小姐又有何联系 似乎并没有交代清楚?还翻到一篇相关论文 看来大家都没发现是怎么回事啊囧…这么一个核心物件交代得有些潦草 还不如直接叫“三个女人的xx”呢…适合拍电影的小说 程忆楚和程云和的故事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教堂一段有些像《十三钗》~
  •     过于工巧,匠气十足。太夸大金陵本身的城市气质,哪座城没点小脾小性,哪个时代没几个痴男怨女。
  •     开头极好,可惜为了朱雀这个意象把整个故事赔了进去,为了串起三代人,硬是插入了抗日战争、大跃进、文革、南联盟使馆被炸这样太过高潮迭起的情节,导致故事在中后期开始变得狗血。而写南京,也只有前面有南京味道,后期南京成了单薄的陪衬。另外可以看出故事有早期创作的影子,比如南联盟和毒品。
  •     程云和母女的故事无疑是让人动情的 可是全书跟我的预期真的差太多了
  •     《朱雀》是我读过的葛亮作品中最喜欢的一部。历史跨度、情节构思,以及叙事的精细都是匠心独运,结尾处略显拖沓,杂乱。
  •     有点矫情,花了一下午看完,觉得有些细枝末节无需过度描写否则太刻意了。 三代女人的脾性让人憎恨,好的是通过一个黄皮白心华人角度描述有些旁观者的感觉。 比起《北鸢》,这本书还是稍显稚嫩。
  •     当爱情撞上了战争,当爱情被正义意识数番轻薄,当爱情被命运肆意掷弃,无非是在硝烟中平添一抹血色浪漫。此题材为我所甚恶,然何为,唏嘘唏嘘,甚恶其粘稠浑浊。 #撑不起历史的疲软之作
  •     后面部分略显疲软,前面利用多个历史大事件造了个很大的势。讲的好像也就是三代人的各自虐恋纠葛,只不过时间点以及南京这座城给故事赋予了风情。这种绕了一大圈,所有人物都绕成了一个圈的故事看起来很假很空。对于后部分,冯雅可把针筒注射进许手心,程囡和冯作爱,程给许发邮件这三个行为都没理解。不过刚刚突然想到,怀孕的程和使用过共同注射器的许都有可能感染HIV,这就是发邮件的原因?还是觉得本书很青春文学啊……吸毒,乱伦,婚外情……不喜欢在特定条件下探讨人性,这本身就是站在制高点俯视众生!
  •     #7thB#看过北鸢再来看朱雀,发现葛亮的功力在这两本书里提升了很多。喜欢他讲的故事,让人惦记
  •     南京的宿命/ 初看有点意思 特别是从第五章开始渐入佳境 从叶毓芝到程忆楚这一段很精彩 作者对于云和的刻画很饱满 最大程度上反射了城市的光彩 至于程囡这条线比较无感 总体来讲想要表达的太过宏大 高开低走 十二章之后早草草了事 芥川和洛将军的故事线接的莫名其妙 还是不错的故事 期待读北鸢...
  •     一本还可以的小说,祖孙三代女人的爱情,只不过乱世的错爱,注定了是轰轰烈烈的悲剧,凋零了本应灿烂的花朵。
  •     最近迷恋民国文、家族史,搜来这部书看,起承转合有些出乎意料,后头有些残忍……时代,时代
  •     2016026 国庆假期第四天读完。想表达的太宏大,有的枝节就显得疲软。然而就故事本身的曲折性而言还是不错的。南京的三代女人,历史在流动,始终难逃宿命的因果纠缠。
  •     有点矫情
  •     叙述方式混乱不堪,将一个个简单的故事变得如此狗血,为了故事硬生生拉入一个大的历史背景,很多地方有种余华活着的感觉,但又只是为写作而写作,比起后面的北鸢大背景叙述差的太远,太过于简单。朱雀的意象也没有表达出来,不知道写了这么多,作者要表达个什么。
  •     近百年的历史跌宕、三代人的命运纠葛、一座城的烟雨风尘,且作者完稿时只值而立,可见葛亮野心之大。不过正因为如此,才稍微可以对这个漫长故事的高开低走不那么耿耿于怀,更何况故事的发生地是南京… 金陵自古帝王州,六朝烟水,朱雀夕阳,华裔苏格兰青年许廷迈来到这里留学,在夫子庙与女孩程囡一见钟情,引出了程囡、母亲程忆楚以及外婆叶毓芝三代人爱恨交织的悲剧故事,更折射出的是这个古老的城市艰难走过的20世纪… 葛亮在这个故事中安排了众多的人物,关系复杂,递进跳跃,不认真梳理多数会搞混。其中忆楚的养母程云和无疑是最打动我的人,她的经历几乎可以说是关于这座城的缩影,甚至可以说她就是“朱雀”。正如赵海纳所说“我受的苦,你们都知道;但是她受到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     有些人读出了时间的宿命,有些人读出了空间的传承
  •     那些大时代篇章尤其虚弱
  •     佳作,以一个朱雀贯穿全文,不论是在一伟脖子上的翻腾还是最后那个红宝石的包铜,都是妙处
  •     相比《北鸢》,显得有些小家子气,结尾也很悲戚。三个时代朱雀之城的女子,都有敢爱敢恨的特性,其实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个人意志是微不足道的,但因为这些女子,再沉重的历史也变得多情和温柔。虽只去过一次南京,和我印象不同的是,葛亮笔下的南京是有些颓废、悲剧式的,但这吊诡的城市气质,更让人为之吸引。
  •     一天看完,跟《北鸢》半斤八两。而且这本太…太狗血了,一句话归纳就是这一家的女人没一个善茬儿,瀑布汗。后记匆匆一览,觉得葛亮也许不适合写小说。
  •     读这本书满脑子都是一句“山雨欲来风满楼”,三个女人三段故事,裹挟着历史洪流向我滚滚而来,最后绕了一大圈又绕回到最初。本来很反感作者一直用“信马由缰”这个词,看到最后反而觉得这个词就是指她们三代的命运吧,性格使然,时也运也命也。
  •     文笔做作拖拉,硬写历史,凑出那些自己根本不熟悉的场景,人物也淡薄,不动人。挺适合拍烂电视剧的,刻意的颠沛流离,动荡不安
  •     越后面越扯,前半部分好感很强!
  •     很少读一本书读一点儿就弃的。读了六七十页实在无法继续下去了。字里行间没有一点六朝古都的美感,让人匪夷所思。慢慢悠悠却无法切入主题,情节过于拖沓。另外,开场的故事太俗,甚至不如一些年轻作家的非主流爱情故事。
  •     时代的变迁,与人物命运的纠缠。三代女人的命运,见证了每个时代的苦痛。这座城的沧桑,也是历史的沧桑。深刻,永恒。
  •     文字太漂亮了,语言清雅精致,又大气厚实。兼有女性作家的细腻和男性作家的宽阔。行文非常流畅,读起来特别有感觉,跟看风景似的!
  •     没剧情。情节错乱。语言有时候有一点民国风吧。看了四分之一就看不下去搁置了。可惜我竟然买了这本书。不知道北鸢如何。庆幸没一起买。
  •     眼睛明澈,敢爱敢恨,生如烈火,又隐忍的女孩真是让人无法抵挡呐
  •     刻意、矫情、卖弄、行文时好时坏,过誉。
  •     有施蛰存有叶兆言有钟晓阳,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多过往的阅读经验都闪现出来。南京谜一样的宿命像朱雀开了眼。阅读始终与生活相关,17年的这个年头,我也寄希望于浴火重生,也似乎感到自己有惹火烧身的颓嘆。【201702】
  •     靠巧合来串联,看着就不爽。文字表达加一星。
  •     力有不逮。 不喜欢那份阴郁颓靡 也不喜欢竖子式不管不顾
  •     因为最后一部分,减了一星。
  •     先出现的男人不一定是男主
  •     北鸢,还没有。买了本朱雀读读。20170106翻完一遍。不是连续读的,有点乱。巧合挺多的,朱雀串联,三代女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