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工团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32148400
作者:王安忆
页数:26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阿兴说,住我宿舍吧。大林这回真地变了脸,脸色很阴沉,他不再多话,只是在座位上折腾他的腿还有他的腰,使得旁边的旅客对他侧目而视。后来,在代表山口琼和团长谈判的时候,条件层层加码,个中缘由大约就是在此造成的。大林活动着腰腿,脸上渐渐退了怒气。甚至有了三分喜色,这使人怀疑的迹象完全不为阿兴注意。厄兆重重,阿兴却沉入了甜蜜的梦乡,像个孩童一样天真地张了嘴,打起轻轻的鼾声。这时候,火车到站了,灯光和喧嚣扑面而来,火车激烈地震荡了一下,使所有站起来的人重新坐下去,所有坐着的人全都站起来,车停了。 站台的灯光使得没有灯光的夜更黑暗了,大林觉得上海已经在地平线下面冥灭了。他心里忽然之间涌上一股悲悯的情感,他想:当年,他将许多上海的男孩和女孩的命运引入这样的夜色很黑的内地小城市里。他回想着当年是怎样与我们团联络上的,是谁把我们团的招生干部带进他的琴房?他依稀记起这是一个从地方戏剧团发展起来的歌舞团,乐队的编制七零八落,来找他的是一名舞美灯光人员,还有一名组织人事干部,他还带来一个拉手风琴的小姑娘,这小姑娘是他们文化局长的战友的朋友的孩子,在贫困的淮北农村插队落户。小姑娘有一个大大的脑袋和窄窄的肩膀,她背上沉重的一百二十贝司的手风琴,必须请人帮助用手绢在背后将皮带系住。她手指的技巧不错,乐感也还凑合,可是缺乏力度,音色软弱虚浮,风箱总是带着喘息的嘶嘶的杂音。这样的手风琴,可在上海的街上找到一支军队。可是小姑娘背后那一个系住皮带的花手绢,却使大林动了恻隐之心,他说:不错,不错。还开了句玩笑:回去多吃点饭,长长力气。人们都笑了,小姑娘兴奋得红了脸,如释重负。后来,大林和那小姑娘成了亲密的朋友,别人都“大林大林”地叫他,只有她叫他大林老师,每次她回上海探亲,总要带一些那地方的特产:花生,芝麻,一种沁甜如蜜的蜂糕。大林是拒不收礼的,尤其是这样的菲薄的礼物,可是对这小姑娘,大林破了例。后来,这小姑娘长大成人,做了一名作家,这小姑娘就是我。那是我第一次去大林的琴房,惴惴不安,战战兢兢,香烟的烟雾模糊了我的眼睛,我数不清屋里有多少人。我自卑到了极点,觉得所有的人都比我高明,都是我的老师和审判官。一曲终了,我听见唧唧哝哝的议论如潮声一般四下里涌起。我感觉到我的命运就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间。在这一天里,有两个孩子的命运被决定,一个是我,另一个是阿兴。大林就是在这一天,向我们团推荐了阿兴。要说阿兴的单簧管到我们团来,是可惜了,可是多次碰壁已使他自信心大大受挫。碰壁的原因有多种,有家庭成分方面的,也有户口方面的。他的外表变得有些萎缩,尽管大林将他描绘成一个天才,我们团仍对他抱着怀疑的态度。而且黑龙江是那样遥不可及的地方,我们团的招生干部想,有什么必要,去到那样遥远的地方招一个单簧管,单簧管在他们看来,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于是大林在向他们推荐阿兴的同时,还为他们上了交响乐普及的一课,内容关于木管的功能。大林现在走在内地小城市夜色下的石块路上,满心狐疑地想道:这样的地方,怎么会有交响乐?这样的地方,难道真地要来一名日本歌星? 大林是那种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从来没有离开过上海的孩子。他们生活在上海繁华的街市的背后,通往街市的道路阡陌交错。

内容概要

王安忆
生于1954年,1969年初中毕业,1970年赴安徽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在《儿童时代》社任编辑。1980年参加中国作协第五期文学讲习所学习,同年年底学习结束回原单位。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2004年调入复旦大学任中文系教授至今。

书籍目录

尾声
歌星日本来
文工团
妙妙

编辑推荐

《王安忆中篇小说系列:文工团》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迄今为止最全的王安忆中篇小说系列
王安忆中篇小说系列由著名作家王安忆亲自编选。该系列按照故事内容和背景的不同共集结为八卷,分别为:《文工团》《“文革”轶事》《大刘庄》《岗上的世纪》《弟兄们》《悲恸之地》《香港的情与爱》《爱向虚空茫然中》,时间跨度长达30年,完整收录王安忆创作至今的中篇小说近40部,包括其经典名作“三恋”、《叔叔的故事》、《骄傲的皮匠》、《我爱比尔》、《小鲍庄》、《乌托邦诗篇》、《妹头》、《月色撩人》等,是迄今为止最全的王安忆中篇小说集。
《文工团》一书收入《尾声》《歌星日本来》《文工团》《妙妙》4部。


 文工团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这些中篇又有点像散文,像自述,有点傻傻分不清。
  •     妙妙挺好看
  •     对这个题目特别感兴趣,文艺作为生活的出路,舞台作为一道再现的窄门。但还是不太喜欢离直接的自我经验太近的王安忆,小说化不足。觉得第一篇《尾声》最好,时空穿插的叙事动力,适时用感受来点缀;中间两篇形式上几乎是自述,内容当然有虚构,但这个自我实在不迷人;最后一篇《妙妙》也是主观叙事太多,相比莱辛《祖母》里写女性的悲歌,后者显然更像一篇小说,但王安忆对社会政治、历史变迁的敏感还是非常细密的。
  •     王安忆的小说中,有一类和她个人的经验离得很近,近到很难说到底是散文还是小说,那就是和文工团有关的小说。但在她关于文工团的作品中,最打动我的却是让虚构回到了现实的散文《魏庄》,切身的,才是最让人感动的。关于本书,《妙妙》里妙妙说的一句话,让人痛心。这句话是妙妙经历了一系列失意和挫折之后说的:像我这样没本事的人,要想做出出格的事,就是把自己毁了。我们从来都强调要做自我,可是,做自我是艰难的,代价是高昂的,不是谁人都可以做得、做到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难法呢?同一本书中,《歌星日本来》就讲到了这艰难,这也是一个让人痛心的小说。
  •     特别喜欢王安忆这个主题的小说
  •     故事从三个角度写起,由时间之河的上游回忆,时而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丰富又无边,时而站在后来力图全面地反思,好像是经历了这一切后的一代人的共同所思所想,细节滴水不漏,也留下伏笔断线供人揣测。这是写自己的故事,一群人对时代的力不从心,也是由读者写自己的故事,不论是否真的经历过。
  •     王安忆的作品从《长恨歌》至《姐妹行》到《发廊情话》一直都在阅读,且歌且行,自有人间辛酸.不知《文工团》能否再续精彩........
  •     太现实。太理想。
  •     只读了第一篇,讲一个快要没落的文工团。为介绍诸多人物角色的故事,跳跃性比较大。篇幅比较小,结局有点草率。
  •     絮絮叨叨的 白描手法 并没有所谓的“文工团逸事” 而是最普遍的生存问题 蛮写实的
  •     看完四篇就一句话跳出来了:他没有冒险精神,他只有在全民所有的分配制度下才可安心从事音乐。大概王安忆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深谙此道,写的理直气壮的作家,脱离了语境,就只剩干瘪的小女儿情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