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流光

出版日期:2015-9
ISBN:9787229098637
作者:汪兆骞
页数:320页

内容概要

汪兆骞,196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历任编辑、编审、《当代》副主编兼《文学故事报》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记忆飘逝》《当代优秀小说选析》《张骞传》《侃爷王朔》《春明门内客》等小说、评论集、散文、传记等。
主编过的文集包括:“金蔷薇散文名家新作文库”(新华出版社,刘心武、张炜、蒋子龙、铁凝、张抗抗等名家);“中国当代文学大家随笔文丛”(中国海关出版社,蒋子龙、张贤亮、张抗抗、刘心武、邵燕祥、柯云路等名家);“当代著名作家美文书系”(中国文史出版社,莫言、蒋子龙、周大新、柯云路、肖复兴等名家)。

书籍目录

目 录
浓淡难与君说
——古华和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芙蓉镇》/001
捍卫作品的灵魂
——莫应丰和冒死写出的《将军吟》/011
恰如灯下故人
——李国文和他的反思小说《冬天里的春天》/019
载不动许多愁
——张炜与命运多蹇的《古船》/031
浩歌惊世俗
——张贤亮与引起争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047
独自掩卷默无声
——陈忠实违心修改又再度复原《白鹿原》/065
挟笔端风云,抒胸中丘壑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开启改革文学大潮/079
嗟咏国家之忧乐
——柯云路的《新星》让他名满天下/097
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人
——两种语言间流浪的阿来与《尘埃落定》/111
老去诗篇浑漫与
——王蒙和他的“季节系列”长篇/127
聆听宇宙的歌唱
——从高密《红高粱》地里走出来的莫言/155
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严肃作家王朔/169
笔阵独扫千人军
——邓贤与他的《大国之魂》、《中国知青梦》/199
心游万仞,岂在官场春秋
——被误读的王跃文与《国画》/215
剪得春光入卷来
——张抗抗与爱情文学风暴《情爱画廊》、《作女》/233
青云不及白云高
——江南名士陆文夫的茶道、酒趣与《美食家》/251
心源为炉,笔端为炭
——冯骥才与《一百个人的十年》/267
洛水嵩云恣意看
——铁凝从《哦,香雪》到《玫瑰门》/281
热肠倚枕写文章
——聂绀弩的文人风骨与沉浮人生/295
羁旅文学,看到的风景(代跋)/305

作者简介

本书讲述了作者在其编辑生涯中与陈忠实、阿来、张炜、古华、莫应丰、李国文(此六位均获茅盾文学奖)、王蒙、蒋子龙、柯云路、张贤亮、莫言、王朔、王跃文、张抗抗、邓贤、陆文夫、冯骥才、铁凝、聂绀弩等文学大家的相识、相知及个人交往,同时讲述了这些中国当代文学大家们的成名作的诞生故事。作者呈现了作家在给中国文学奉献厚重文学画卷其间创作悲欢的点点滴滴,以及他们在透视世道人心、探索人的灵魂时所表现的文心与人格。


 往事 流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时至今日,关于民国文人的研究已经颇有成果,对于胡适、徐志摩、鲁迅等等名人大家的生平琐闻、性情癖好,极尽探幽掘隐之能事。而当代人写当代人,就难免碰到为尊者讳的问题,要么是各种不靠谱的吹捧,要么是借用后现代概念,冷淡的疏离式的评介。于是,对于这些生存于同一天空之下土地之上的人们,我们对其的了解,竟不及做古了几十年的先人。 所以,汪兆骞先生的这本书就有格外的意义,他为我们保留了这些新时代有名文人的史料,尤其是他们尚未成名或正当成名时的种种情态。若无此书,这些见闻或许就彻底湮灭了。 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阿来、王朔、陆文夫、王跃文、张贤亮这几位新老人物。这里反用钱老先生的清言:鸡蛋有味,自然就想看看下蛋的老母鸡。
  •     当我用一周的时间捧读完全书后,我想作者汪兆骞先生可以“欢呼雀跃了”。因为这本书的确是让我这样一个晚生后辈的“读者与这些值得结识而并不相识的人变为有一面之识”了。汪先生与文坛大家朋友们的相知相交很是让人羡慕。羡慕之余又非常感谢汪先生的著述——将这些珍贵的经历记录下来,一方面让我等晚辈可以一睹大家的风采,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当代文学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读到此书的我,是何等幸哉!幸运的事情不单如此。文中十九位文学大家的写作经历,本就是极好的文学写作教程。爱好文学,爱好写作的读者还等什么,赶紧跟着大家学将起来!文学是一种创作,需要保持一定的创作产出密度。这是莫言老师教给我们的。每天坚持写一万字。莫言老师的这个习惯从没有电脑的纯手工写作时代就开始了。一万字啊,一万字。即使在网络迅达如今天的我们,又有几人能做到呢?单纯地录入一万字的文本就要花去不少时间,何况创作还是一件极耗心血与精力的事情。日复一日,每天都这样做。这需要极大的恒心与毅力。诺贝尔文学奖就是这样一万字一万字写出来的。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不要贵远贱近。这是王跃文老师的谆谆教诲。被誉为“中国官场小说第一人”的王跃文老师说,“我之所以仍把我要写的人物放在我熟悉的环境里行走,也许只是为了驾轻就熟。我是一个想象力极其有限的人,如果涉笔陌生的环境,可能很费神。”想象力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更容易创造、进入到文学环境里去。这就好比只有真正在辽阔草原生活过的人才能唱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民歌,也只有亲历过战乱的杜甫才能吟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苍凉诗句。切身的体会是最宝贵的创作素材。文化与写作是一脉传承,是相通的。这是美食作家陆文夫先生的经验之谈。陆文夫先生认为“小说小说,其实就是在小处说说。”所以,他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虽然没有史诗般的恢宏壮丽,却有陈年老酒的别样滋味。生在苏州、长在苏州的陆文夫先生,深谙苏州的饮食精髓。他将这种精髓化入小说,为中国文学贡献了“美食家”一词。何止是饮食,分明是一整套的文人雅士生活之道。陆文夫先生在这种文化中浸润了一辈子,不可避免的,他的文字自然浸染了深深的文化气息。写作是一件很苦的事情,要熬得住。这是王朔老师的亲身体会。王朔老师的写作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屡遭退稿之后,他开始发愤,开始奋起。在没有稿费的日子里,日子过得艰难,最糟糕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好在,王朔老师以北京爷们的强势姿态度过了写作的漫漫寒冬,成为文坛的一代宗师。伟大都是熬出来的。理性与良知,是文学的基本态度。这是冯骥才老师一直在做的事情。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记忆方式。冯老师用手中的笔,“为中国历史上最不幸的一代人,记载他们心灵的历史”,为读者创造一种“充满正义与良知的阅读立场”。道义与良知,已经无需多言。在写作之余,冯老师还积极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这是理性思考促成的智慧之举。学好外语,有助于写作。这是阿来老师的特殊体会。会讲藏、汉两种语言的阿来老师,用诗人的语言形容自己“是在两种语言中流浪的孩子”,很是浪漫。掌握藏语的阿来老师,将藏族历史的神秘、波澜壮阔以磅礴大气的汉语表述出来,为世人提供一场丰盛的阅读之旅。犹太人说,多掌握一门语言,上帝就会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这句话用在写作上是合适的。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跟着文坛大家学习写作,才能更快、更好地进入文学的圣地。书中还有很多关于写作的方法,余不一一,请大家继续发现。往事流光,流光岁月。乳白色的封皮上留有镂空的圆洞。透过圆洞,封面上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智慧跳将起来,点点耀人眼。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这本书挺值得看的,为什么读过的人这么少
  •     文坛八卦——编辑的宿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