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精神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08078229
作者:[美] 依迪丝·汉密尔顿(Edith Hamilton)
页数:312页

内容概要

依迪丝.汉密尔顿(1867—1963)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古典文学普及家”(不列颠百科全书语)。早年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学,阅读拉丁文和希腊文典籍是她一生的爱好。她在慕尼黑大学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成为在慕尼黑大学求学的第一位女性。她一生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研究和写作。著作有:《希腊精神》(1930)、《罗马精神》(1932)、《以色列的先知们》(1936)、《希腊戏剧三种》(1937,译著)、《希腊文学的伟大时代》(1943)、《神话》(1942,被美国各学校广泛使用)、《真理的见证:基督和他的解释者》(1949)、《上帝的代言人》(1949)和《希腊的回声》(1957)。

作者简介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黎明,也是人类文明最灿烂的时光。在谈论希腊的著作中,《希腊精神》极具吸引力的一本。本书介绍了希腊鼎盛时期的作家,如品达,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如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等等。汉密尔顿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了希腊最辉煌时代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著名学者陈嘉映教授主编并推荐:
依迪丝•汉密尔顿(Edith Hamilton,1867—1963)出身学问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古典教育。成年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55岁退休后开始写作。1930年出版的《希腊精神》(The Greek Way)让她蜚声读书界。此后陆续出版了《罗马精神》(The Roman Way,1932),《以色列的先知》(The Prophets of Israel,1936),《真理的见证:基督及其诠释者》(Witness to the Truth:Christ and HisInterpreters,1949),《神话》(Mythology,1942),《希腊文学的伟大时代》(The Great Age of GreekLiterature,1943),《上帝的代言人》(Spokesmen for God,1949)等。每一部都基于深厚的研究,写作则面对普通读书人,行文流畅易读,让人读后受益甚丰。她还翻译了几部希腊悲剧和柏拉图的对话,也成为希腊经典英译的名篇。汉密尔顿出版最后一部主要著作《希腊的回声》(The Echo of Greece)时,已90高龄,文字仍青春蓬勃。
西方文明主要由希腊、罗马、希伯莱、基督教汇流发展而来。希腊、罗马代表此岸理性,希伯莱、基督教代表信仰。在艺术、文学、哲学、科学等精神领域,希腊人创造了无尽的奇观。在政治组织的艺术方面,在世俗生活的文明方面,罗马则为后世提供了辉煌的典范。汉密尔顿说到希腊、罗马,如数家珍。对希伯莱、基督教传统,汉密尔顿也有深入研究。在《上帝的代言人》序言中,她提到自己是以研究者的身份而非信仰者的身份来写作的。我觉得这也是个优点。宗教首先要求信仰,不过,我们不能什么都信仰,我们早已生活在多种精神传统的融会之中;心怀景慕,从多种精神传统中汲取心的光华与智的能量,是现代人,尤其现代的中国人当行之道。更多了解,更多赏慕,不宥于粗陋框架中的中西之争,岂不善哉!
我在美国读书期间,在旧书摊上买到汉密尔顿的几部书,都是一口气读完,尤喜爱《希腊精神》,读了不止一遍。后来,年轻友人葛海滨有意读一点儿希腊,我就推荐他读这本书作为入门,他读得高兴,就断断续续把它翻译出来,作为翻译练习,有些难译的句子,我也曾与他切磋。现在,华夏出版社又行一桩功德,推出这套“汉密尔顿的古典世界”丛书,包括译文经过修订的《希腊精神》。这些书,博学、明达、丰满、优雅,我相信,必有益于滋养我们的心智,必为读书人所喜。(陈嘉映)


 希腊精神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作为入门书,这本书写得饶有韵味。差不多是两三口气就读完,对其中介绍的一些经典著作,心向往之,比如长征记,必须修昔底德的史书,“过去如此,将来也仍如此”,多么简单但又至真的道理啊,还有那些悲剧或喜剧剧作,真的是认识希腊精神的称职且不止是此的读物。
  •     看到别人读这本书,那个人博学多闻,所以我也想买来读一下。读完发现,这本书真的是很好!希腊是个卓越的地方。按照孙中山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心怦怦然而向往之”。希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似乎能够想象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穿着白色的大褂(?)徜徉在街道上、花园里、广场上和人们侃侃而谈。他们的言语不是高深莫测的,而是在朴实中发现真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知识面前变的是那么渺小。希腊,一个不是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富裕的地方,不是天赐的神地。在希波战争之后,希腊精神像火花一样迸发!很难想象,在那样一个小国寡民的地方,人们可以发自内心的热爱国家、向往真理。我们泱泱大中华,似乎注定是要被统治,人们需要一个首领,一个为我们发声的领头羊。可是希腊人就可以自己为自己发声。真的是匪夷所思。当然他们是有奴隶的。当然他们也根本不认为奴隶是人的。这点还没有希伯来人做的好。希腊人追求的真理,不是比他们晚很多的康德、黑格尔、尼采等人说的那种形而上的真理。他们的著作,我是看不懂的。上次翻看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请恕我直言我不懂他在说什么。但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则完全看得懂!希腊人能把不可见的真理用可见世界里的种种表达出来。知识并不是他们区别阶级的武器,而是人类大同的利器。在德尔菲神殿上有两句铭文,“认识你自己”,“凡事无过度”。很难想象,拥有超高头脑和自由人格的希腊知识分子能够如此节制。我们都知道,知识渊博的人难免有掉书袋的毛病。但苏格拉底却是个谦虚的人。真是难得!他们并不把追求知识当做痛苦,思考、读书对于他们是一种习惯。希腊是个追求理智的地方。众所周知,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都是数学家,柏拉图的什么学园也是“不懂几何者不准入内”。希腊追求数学,但这不是现代科学那种纯粹的科研。他们追求的,似乎更应该叫做“自然哲学”。是对自然的探索,而这种抽象的思维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思考复杂的人类。也就是说,希腊式的理科和文科是互相帮助的。自然哲学和社会科学是齐头并进的。他们崇尚理智,所以几何是验证你是否是个理智的人的手段。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去追求卓越。希腊不是个发明文明的地方,比他们稍早的还有波斯、埃及、印度、巴比伦。但这些地方并没有像希腊那样让人们永远铭记。埃及和古代中国一样,被专制、神权搞昏了头脑。亲爱的法老们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更好地折磨民众了。他们也没有什么心思去“卓越”,祭司们掌握了卓越的定义,一切为了他们亲爱的王服务。印度人倒是一点没变,直到今天也这样。他们是有钱、有地方、有矿产、有头脑的。但一不小心就过了头,思考着的人们沉到思考之中就很难再出来了。他们只追求自己的内心,对于万物,都视而不见。希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内心和世界之间游刃有余的行走着。人,是希腊人喜欢的。他们没有一个统一的神,不像希伯来人的亚卫。这可能是因为后者一直处于逃亡的状态,他们需要一个有号召力的人物告诉他们怎么做。希腊安于本土,只需要保持内心就好。希腊的天神们没一个长翅膀,每个都有七情六欲。这些天神是按照人的形象来创造的。希腊的雕塑和艺术也是如此。他们不喜欢浓墨重彩,只要用事实说话就好。不爱渲染和夸张。他们认为只要诚实地表达出内心就足够。希腊悲剧是很牛逼的。世上就四个伟大而悲剧家,希腊一下子占了三个。最后一个莎士比亚,很难说没有受希腊的影响。希腊的悲剧总是代表了一种命运,这个命运是人们不能反抗的,我想在穷愁潦倒时对于不能解释的事情,人们肯定会找到什么超自热的东西去解释一下,所以命运也不难理解。亚里士多德说悲剧引起了人们的怜悯和恐惧。我想这是一种“睁着眼睛走向悬崖并没有退路”的感觉。当人们去欣赏悲剧的时候,在情绪达到巅峰时,一瞬间人们各自的痛苦升华成了统一的、高贵的情感。希腊喜欢整体。帕特农神庙是一座都是柱子的建筑,它完美的和周围的建筑混在一起,单看一个庙似乎没什么大不了,但当它和周围浑然天成时,他们有了一种共同的美感。中世纪的教堂是伟大的,个个都是。科隆的那座大教堂,鬼斧神工。难以想象古人有那样伟岸的创造力,经历了几百年,给我们留下这样宝贵的财富。但一一两百米的教堂,不管怎样,都不可能和周围的建筑们融在一起,当然人家也没想融合。也就是说,希腊之后的建筑考虑的不是整体的美了,而是个体的美。希腊是个神奇的地方。他在爱琴海悠然的呆着,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虽然希望能一直让他存活,但历史是不会这么宽容大度的。太过美好就会毁灭,从自身、从外面。罗马来结束了一切。但,光荣属于希腊。
  •     希腊精神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是生的快乐,理性,简洁,自由。一、生的快乐虽然古希腊属于古代,但是它的精神是现代的。古埃及和古印度,都是君主专制。人命如草芥,百姓生活悲惨至极。所以他们将现世的快乐建立在对来世的期待上。因为现世没有任何可以迷恋,所以他们歌颂死亡。埃及金字塔就是一个巨大的坟墓,当死亡成为一个国家最关注的主题,那么国民当然会否定生的力量和意义。当埃及衰亡后,印度传承了这种思想,因为现实太过痛苦,他们必须去找寻一种遁逃的方法。那就是否定一切外物,只相信心中的神灵。所以印度的神灵都是超现实的,各种动物和人体的结合,人体的变异等等,因为他们不相信神灵应该和现实中的人类外表一样,他们的艺术是象征主义,很多手臂代表着力量,很多乳房代表着滋养。而我们看希腊的神明,他们都是正常人的模样,虽然神是超人的,但不是超现实的。所以在希腊,首先和东方封建君主制社会不同的一点是,生的快乐得以体现。希腊人是最先开始游戏的人,而且他们的游戏还有相当大的规模。不仅有体育比赛,还有音乐比赛,舞蹈比赛,名目繁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展现人体的美妙和动态和谐的美好。而一个奥林匹克决胜者的奖品是什么呢?是用野橄榄枝编成的花冠和悲剧家为他写的诗歌。就是这么简单又无用的东西,却让获胜者比凯旋的将士还要光荣。“快乐地生活、认识到世界的美好和生于其中的无限的乐趣,是希腊迥然不同于以前所有的社会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至关重要。希腊留给我们的所有事物中都铭刻着生的快乐。忽视了这一点,就忽视了理解希腊如何在古代社会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个问题的最重要的方面。”希腊为什么没有古代君主制的影子呢?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地形条件。希腊是三面环海,山地多,平原少,但同时,有深山可以给反叛者退路,峻岭迫使人们过着危险的生活,所以希腊人推崇坚强的体魄和独立的精神。而埃及地势低缓,气候温暖。尼罗河缓缓流向远方,极目之地是无尽的沙漠,人们也无处可逃。所以绝对屈服于君主的奴隶理论在埃及盛行了千年,而希腊崇山峻岭的寒风从未孕育出一个暴君。即使历史上有短暂的僭主时期,但也很快被推翻了。二、理性希腊人信仰神灵,当然也会举办他们的宗教仪式。位于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庙至今都是希腊建筑的典范。但是希腊的祭祀,和埃及的法老,印度的僧侣比起来,影响力差得不是一倍两倍,他们充其量就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司仪,一场仪式的主持人罢了。当时希腊的宗教中心是在德尔菲。人们会去那里求神谕。而祭祀给到的话语从来都是客观的或者是中立的,不会因为进贡的礼物厚薄来决定答案的好听或难听。可在德尔菲的神殿的格言只有两句话,这两句话在高中时我就听过——“认识你自己”和“凡事无过度”——毫无宗教色彩,完全是哲理。我们看到希腊雕塑,比如维纳斯,虽然是残缺的,但是她很真实,庄严,给人以沉静的美。希腊人的艺术是现实,理性的艺术,他们描绘自己看到的东西。希腊的神明,头上没有光环,没有其他附加的东西来表明他的力量。雅典娜神庙是为没有翅膀的胜利女神造的。在希腊衰亡后,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艺术,在其本质上更具有希腊的特点。在人们耗费时间花在研究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的时候,他们重新发现了现实世界的美。是意大利的画家首先发现了透视法则。仅仅是因为这批艺术家极力去描绘他们亲眼看到的世界,而非天堂的幻影。生的力量在学习上是如何得以体现的呢?我们现在的school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闲暇。就是说一有空就去学习。(还有一种解释是说,只有闲暇的人才有空去学习)不管怎样,闲暇和求知联系在了一起。还有哲学一词,philosophy,意为爱知识。为什么physician是内科医生,希腊语physis=nature,就是说懂得自然的道理的人,可以帮人们解决问题,这是科学在希腊的自然发展。爱思考是希腊人的特色,说苏格拉底一走进年轻人中间,就会被团团围住。但是他从不轻易给到一个结论,总是试图告诉提问者思考的方法。在柏拉图的《会饮篇》里,我们看到一个个优雅,闲适,受过良好教育的哲学家聚在一起畅谈,即使互相观点不同也很和气地交换看法。就像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那样的氛围。苏格拉底确实是个有魅力的大叔,在其他人早早醉得不省人事的时候,他还保持清醒,把人家安顿好,然后离开主人的家,回去洗了个澡正常地度过一天。苏格拉底参与过伯罗奔尼撒战争,其集哲学家,教师,战士于一身的身份,再加上天性潇洒温和的气质放在今天想必也很会受年轻人喜欢。而他本身也很喜欢俊美的男孩子,所以才会和当时特别聪明优秀的年轻人亚西比德成为情侣。虽然这也成为了他被处死的原因之一。在日本江湖时代,人们也特别喜欢,追捧这种潇洒漂亮,通晓人情世故的气质,如果有人能被形容为“粋”,那在当时算很高端的一个赞誉了。在希腊,可能很多人都可以拥有粋的气质,当时杰出的剧作家,哲学家,雕塑家,都是十项全能选手。上能骑战马,下能写史书。埃斯库罗斯不仅是个剧作家,同时也创造了戏剧这一表演形式。他还是演员,化妆师,剧务负责人,他设计了所有希腊戏剧演员的服装,还更新了舞台布景和舞台布置,他为雅典的戏剧定下了规矩。这样一看现在那些自导自演的明星和埃斯库罗斯比起来,还是小学生。此外,他还是一个马拉松勇士,这个称号只授予当时对抗波斯的极少的一部分战士。希罗多德,古希腊的第一位旅行家,可能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位旅行者,将他的所见所闻客观记录下来,积累成《历史》这一鸿篇巨著;修昔底德曾经是雅典的一名将军,同时也是写就《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历史学家;色诺芬是一名战士,同时将万人雇佣军大撤退的故事写成了《长征记》。希腊人的那种能文能武,多才多艺,正是出自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不断探寻和永不泯灭的好奇心。这种生生不息的力量才使这个时代成为经典。伯利克里说:“每一个雅典人都具备适应许多种不同工作的能力,而且能够做到多才多艺,优美典雅。”这个“适应许多种不同工作的能力”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更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发展的。与人沟通交际的能力,专业知识,独立思考,保持学习的态度,勇于尝试的精神,坚持做一件事的专注,这些应该是各种工作共通的,也是我们需要向希腊人学习的地方。当时的人们热爱知识,喜欢去剧院看Aristophone的旧喜剧,看他挖苦,讽刺一些哲学家,社会名流,看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皮得斯的悲剧,去感受那种生的不安分,和命运的抗争力量引发灵魂的震颤,在胸腔里涌起澎湃的共鸣。虽然说是戏剧,但是当时的舞台效果肯定不能和现代的多媒体效果同日而语,主要还是大段的对话和歌词。观众坐在露天的剧场里观看,一般这种环形剧场能容纳一万多人,所以要说他们每个人都能看清舞台上的演员还真不一定。其实即使如此,人们还能津津有味地看上几个小时,而且里面的内容充斥着辩论,批驳等需要深入理解的东西。可以说,当时的希腊人的艺术修养是非常高的。当时的戏剧是一种普通大众的消遣,而如今的歌剧则被视为高雅人士陶冶情操的娱乐活动。快餐式的视频和电视剧才是普通人的心头好。不得不说,是有点波兹曼说的娱乐至死的味道。说到悲剧,作者认为希腊非凡的特点正是从悲剧中体现出来的。如果希腊没有给后世留下悲剧,那我们就不会知道他们的思想到达了怎样一个高度。什么样的戏剧叫做悲剧呢?如果一个女人失去了自己的女儿,她只能说是悲惨,不能称之为悲剧。只有在人性和命运做斗争,碰撞出激烈的火花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悲剧。比如普罗米修斯,承受日复一日被鹰琢食肝脏的痛苦,只要他说一句屈服宙斯的话语,便可解脱,但他却对前来劝说的赫尔墨斯说:你白同我纠缠,如同劝说无情的波浪一样。对于生活中的不可抗力,剧中人以昂扬的精神来对待,让我们的内心感到震颤,从而产生一种被净化的感情。悲剧是希腊首创的,因为随着人们对生活越来越深入的考虑,不禁发觉生活很多时候都是黑暗的,但是,人们发现世界即使有无可救药的邪恶,但仍然能用诗的力量去发现其真实的美。于是悲剧便诞生了。黑格尔说悲剧的唯一主题是精神的斗争。如果一个戏剧是展现人性的卑微,毫无尊严,那么它便不是悲剧。悲剧关注的中心是忍受苦难。人的尊严和意义就是根据每个人能忍受苦难的程度来确定的。黑暗的生活不是悲剧,无辜的人受困难不是悲剧,死亡本身也不是悲剧,只有能忍受巨大苦难的灵魂在忍受着苦难,才是悲剧。为什么普通人的死会促使我们转身走开,而英雄的死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鲜活的生命带来的温暖感?司各特爵士说:“永远不要对我说勇敢者的血白流了,他们向未来所有的人提出了庄严的挑战。”一部悲剧结束的时候也向我们提出了同样的挑战。伟大的心灵在遭受痛苦和死亡的时候将痛苦和死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古希腊的悲剧是通过展示痛苦给人以快乐的感受。这种痛苦是人类普遍的痛苦,而不放弃不妥协的精神是人类最伟大的力量。希腊的悲剧家显然已经能感受到人类灵魂的伟大之处,并将这种引发强烈共鸣的感受力富有张力地传达出来。这个,是希腊文学到达的高度。它的理性精神让后世叫绝。三、简洁希腊雕塑是简洁的。现在素描课上的石膏人像,都是以希腊雕塑为基础。就是因为这些雕塑的五官,面容已经能够很好地让画着看到光影的变化,从而掌握画人像的基础。希腊人很好地实践了神庙上的那句“凡事勿过度”。他们的建筑不是装饰,希腊柱就这么简简单单的造型。为什么现代政府机关的大楼都喜欢参考这个样式建造。我国的人民大会堂也是借鉴了帕台农神庙。就是因为这个造型简洁有力量,庄严而典雅。希腊人是把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考虑的,神庙健在山巅,仰望苍穹,俯瞰大海,象征了人类的幸福家园,神性通过人性得以体现。哥特风格的教堂装饰繁复,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为了让人的灵魂更加接近天空,接近神所以把屋顶越造越尖。表现了人类对上帝的臣服和畏惧。印度的寺庙也是由各种装饰物堆砌起来的,其纷繁复杂让人眼花缭乱。他们的信念是:每个精雕细刻的地方都有某种神秘的意义。埃及的庙宇,则是巨大的花岗岩石料创造出来的,是一种让人不得不倒吸一口气的力量。令人感到自己的卑微。埃及的建筑师被可怕的、主宰一切的、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所震慑,在作品中没有考虑过要表达人性。除了建筑之外,希腊的文学作品上的简洁表现得最为明显。和艺术家们专注于眼睛看到的一样,希腊的文学家也是朴实得让人吃惊。不管是喜剧作家还是悲剧作家还是历史学家,他们的描写一般都是白描的手法。作为理性的人去观察他们周边的事物,然后如实描绘他们的感受,这感受不脱离现实,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这就是他们的文学的特色。这一点和他们认为现实就是美的这种审美观是不可剥离的。修昔底德在《历史》中描述西西里远征时,一句话道尽了这一群杰出的年轻人悲惨的命运——做了人能做的事,受了人该受的苦。当克吕泰涅斯特拉得知她的儿子在追杀他,她用一句话表达尽了她所有的感情:我站在苦难的巅峰。(埃斯库罗斯《阿伽门农》)莎士比亚擅长律诗,他用华美的文字,生动的描写把整个悲剧都摆到观众面前,让观众超越自我,就好像看商业大片一样酣畅淋漓。但是希腊的诗人只是掀起帷幕的一角,观众只能窥见一斑,自己去猜想之后的一切。品达把一对情侣带到门前,然后却不再去管他们了:“留下秘密是最聪明的办法,可以让人发现爱情中的神圣。”这和莎士比亚处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方法很不一样。英国式的方法是让头脑充满美,而希腊式的方法则是让头脑转动起来。 伯利克里说:“我们热爱经济的美。应该像节省其他东西一样节省文字。”这种留白的艺术,也是他们的简洁的精神体现。在两千多年前希腊人就发现了简洁的美,并流传至今。可谓是现代的断舍离,性冷淡风的鼻祖。其实中国的水墨画又何尝不是简洁美的典范。留白的禅意,带给人心灵的愉悦和启迪,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四、自由对于希腊人来说,自由是他们的灵魂。我们可以再整理一下希腊的历史:公元前6世纪初期,雅典诞生,起初是一个由贵族统治的城邦国家。梭伦创造了宪法,为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国家奠定了基础。公元前490年,波希战争爆发,当时波斯军力强盛,有十万人,而雅典军队只有一万人。雅典人向斯巴达求助,但是斯巴达人告知他们不到月圆不发兵。雅典必须决定是臣服于波斯,还是为自由而战,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两军在马拉松平原激战,雅典人为保卫祖国自由而冲锋陷阵,而波斯军则在军官的皮鞭下才走向战场。二者在士气上便不可同日而语,最后波斯军被赶到海边,登舰后仓皇而逃。此次战役为历史上罕见的以少胜多的例子。顺便值得一提的是,后世的马拉松也是由此而来。为了把胜利喜讯迅速告诉雅典人,米太亚得将军派士兵斐力庇第斯去完成任务,当他以最快速度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中央广场,对着盼望的人们说了一声:“大家欢乐吧,我们胜利了”之后就倒在地上牺牲了。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的胜利和表彰斐力庇第斯的功绩,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增加了马拉松赛跑项目,以此来纪念为马拉松战果传递的英雄。十年后,波斯人再次进犯雅典,斯巴达人派人守卫波斯人的必经之地温泉关,可最后仍以失败告终。当时波斯人的首领薛西斯看着尸横遍野的场景,叫过他随从中一个被流放的希腊人,问:“你告诉我,怎样才能征服这些人?”可是没有人能够回答他。雅典人在德尔菲女祭司的指令下弃城入海,来到萨拉米斯岛。所有其余的希腊人都聚集在那里。雅典因为实力最强盛,所以被推举为联盟的领导者。但是他们觉得重要的是拯救希腊,所以他们将领导的位子谦让给对手斯巴达人。最后希腊人还是在雅典人的带领下赢得了萨拉米斯战役的胜利。而在作战的时候,士兵们口中高呼的,是“为了自由”。480BC,雅典被推举为提洛联盟的领袖。既然雅典确实是在波希战争中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那么雅典人民自然应该受到更多的优待,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任何一个政治家都无法抵抗公民的这种情绪。因此它自然不可能做到平等对待所有联盟国家。雅典是独特的,通过对其他国家重征赋税变得越来越富裕,而越是时间长,越是不可能改变这样的状况。431BC,雅典已成为希腊最强的海上力量。唯一能与其一较高下的是斯巴达的陆军。两个国家都无法抗拒对更大的权利的渴望, 于是在431BC终究免不了爆发一场战争,那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了近30年,直到404BC,提洛联盟解散,雅典被斯巴达所统治,出现了僭主政治(斯巴达建立的傀儡政府)。1年后,雅典的民主派卷土重来,雅典人民重新夺回了自治权。可以看出雅典人在任何时候都将自由视作最高。要他们苟且偷生,那他们会选择为了自由而战斗至死。希腊人一生都追求生的快乐,他们热爱思考,充满理性,又因为热爱生活,在艺术上给人类留下了无数瑰宝。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罗多德,修昔底德,阿里斯托芬……这一个个名字能够震古烁今也都是因为希腊那种自由的氛围,让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追求美,表达美。而表达的方式无疑都是简洁的。虽然如今的希腊已不是那个希腊,但是它蓝白相间的建筑特色已经成为了它享誉世界的名片。这种简洁的美,又何尝不是一种殊途同归呢。

精彩短评 (总计47条)

  •     人生来就不是为了享受天堂般的安宁,生活的充实正在于生活中充满了艰难险阻。即使人生再不济,在我们身上至少还有某种东西,可能反败为胜~
  •     希腊人控制世界,完美无缺!
  •     我爱希腊
  •     作为专研古典文学的西方学者,作者在书中精心刻画出了一个卓然独立于人类历史的古希腊文明,不仅前所未有,而且迄今难以企及,只能令人叹为观止。纵然某些针对中国在内的东方世界的评价有失偏颇,书中对于古希腊文学艺术各领域的辉煌成就叙述甚详,无可辩驳,尤其是拥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古希腊悲剧更是其文学的巅峰。仅仅是作者随处引用的一些例子就可以使读者窥见戏剧艺术的精华,对于未入其门者是很好的启发。
  •     书总体三星,最后两章再加一星
  •     我记得当时读作者的《罗马精神》的时候边读心里边暗叹妙极,但是我读《希腊精神》却没有这种感觉
  •     有趣1希雅典人和罗马人对人的看法巨大差距,2 idiot源于希腊人对公共事务不负责任的人 ;3 点燃我了解古代希腊的热情,伯利克里时代,伯罗奔尼撒战争,4 希腊悲剧很有很有意思
  •     作者太为希腊和欧洲文明骄傲了
  •     虽然作者的角度已经很偏“粉丝型”会有些不太客观、多有辩护的感觉,但这本书依然值得五星。古希腊的历史作者、悲剧作者、生活方式、宗教,用她的理解方式呈现出来,崇敬惋惜。“我们无法再重新把握希腊人的观点……时间的巨轮从来不向后转动,不过幸好如此。”最后一章作者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生长的时代,“个人概念深入人心”,有了“现代科学”“看到了希腊人所无法企及的、更具概括性的真理”……简单来说,她希望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得更远……
  •     对事实保持敏感,太多时候会被头脑里的想象冲昏来去,面对真相殊不易。一个古希腊人可以是将军、诗人、剧作者,重新发现并继承希腊精神的西方人却越来越多地求于印度文化的静观和中国老子的无欲无求中去了。老子认为技术这种东东太过发展就奇技淫巧了,够人生活就好,更多发展带来更多不满足。我想,古希腊那时的技术、理性刚刚开始发展,人逐渐从自然中逆来顺受的状态摆脱出来,感受到自内勃发的生命力,享受到蒙照的人们在各个领域都能有所突破,只要他努力便可以得心应手,人们对知识满怀爱意,柏拉图是大众的男神。而现代各领域的技术愈加尖端,人们不得不专精,人感到自身是撕裂、是孤寂、是不完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理性并不意味着幸福。古希腊是人类发展必经却不能重复的历程,若它一直存在必将没有我们。很想看看印度的艺术品。
  •     就是太贵了
  •     对希腊文学有一个初步了解,很不错的一本入门书。
  •     希腊的将领会在大战前夜颂诗形容侍酒少年侧脸的轮廓,人们会在梧桐树下对话灵魂,在散步时讨论信仰,在经过一道门廊时陷入沉思,热爱智慧、理性与思辨,重视全才,对于学识的渴求如同今时今日我们关注iPhone,这就是2000年前的希腊人。好想体验那样一个年代。
  •     通俗,内容略欠。
  •     原以为是立论严谨的学术著作,实际却是太过主观化的介绍性读物。如果确如书所言,希腊是一个奇迹,今日之奥运会对她会是多么大的讽刺。
  •     陈嘉映推荐的希腊入门读物。书很不错,古希腊的意境很美妙,宛如乌托邦;再看看希腊现在的样子,唉……
  •     希腊精神是明亮的感觉 为自己能努力的事情努力 至于卓越
  •     看修昔底德那一章的时候看的心潮澎湃,看到后面三大悲剧作家的时候被作者or翻译的满篇溢美之词弄晕了,直犯困……
  •     “诗的真理和科学的真理都是真理。” 希腊的”奇迹“源自于理智和精神的平衡,然而或许现代西方社会之病恰在于这种”平衡“的丧失,任何片面发展的一方都最终都会遭到自身的反噬,”欧洲科学危机“和”世界之夜“就是再明显不过的证据。希腊虽然永远不可挽回地逝去了,但庆幸的是人类曾有过希腊。
  •     “东方人能够舍弃画框从而放弃斗争。可是我们西方人是理智的仆从,我们不可能那样做”,sorry,东方人不等于印度人,我们从未弃疗。
  •     果然,我是爱希腊的。简单的卓越。
  •     《希腊精神》实是好书,常令人眼前一亮,葛海滨的翻译也恰如其分,毫无外文转译时的违和感。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只有在希腊精神的背景下,经由与埃及和印度的对比,才更显饱满。后者在精神世界的追逐中背弃了现世,而前者对万物真理的不断穷索恰是人性的回归——快乐是希腊的标志,快乐背后是对当下生活的全然接受——诚如作者所说,希腊的艺术形象中,没有任何附加的东西表明他是一个神,他的头上没有光环,奥林匹克的赫耳墨斯神像就是一个形象完美的人,他身上不比凡人多什么,也不少什么。
  •     浅。不过我挺喜欢粉丝向的普及书,只要能解毒,蛮振作的。
  •     不能不说人类文明在这里达到的高度是过后两千年都难以媲美的
  •     很好的了解希腊思维的通俗读物,希腊人看世界的方式值得学习。
  •     90+硕士导师推荐普及的,当时没货
  •     太多主观色彩。
  •     美。
  •     理智与精神达到平衡的古希腊创造出人类史上伟大的奇迹。
  •     一本真正智慧的結晶
  •     不知道读不读的下去。口吻让我觉得恶心。一方面不断给古希腊文化舔跪,另一方面在舔跪的同时而贬低印度文明,东亚文明。另外翻译的文笔和流畅性也有待提高。
  •     一口气看完 对真正的文明向往不已。作为入门 很好的一本书。之后要读相关经典。 翻译很不错。陈老的序言喜欢 感到他是一个敢言真实的人。
  •     希腊入门
  •     文笔优美,叙事精倒,再读读看。
  •     好看。可媲美古希腊文学小史、思想小史。
  •     对理智的论述很深刻,一些观点也很棒。对希腊精神的展示较为全面。但少了关于历史的论据,以及缺少对希腊和希腊周围世界的宏观描述,让这本书处于一般的水平。同时作者的思想有些狭隘和过于主观。总体来说值得一读。
  •     译文非常美。
  •     依次介绍经典作者(其中戏剧家、诗人都作希腊英国比较解读)讲希腊人之精神状态。此外,有专门章节谈东方西方、 理智精神、东西方艺术、希腊宗教、人的行为等等。作者夸赞希腊人的精神(内在不可见之世界)与理智(观察事实)之间平衡,文明之兴盛,而西方之后来不能如此;谈行为一节,讲述了建筑、悲剧几个例子,不大好理解希腊人观察时候的不甚关注个性而是关注整体这个观点。而希腊人不是那么地自我怀疑、情绪丰富(作者谈的很开,讲到希腊人在万事万物中的平衡,难以理解作者意思);其他论述有与东方(埃及、波斯)对照之自由希腊,希腊的冥想与现实恰当结合之艺术,希腊宗教以雕塑、诗人之语言以表达,希腊人驱逐了巫术魔法、其他若卓越与永恒及无限等概念。不算好读,需要有更好的文本知识以及对西方古典学的了解。
  •     虽然作者满篇“粉丝式”的溢美之词,但也许那个时代真的配得上这样的赞美,理性的开明、对个人人格的尊重、思辨和求真的爱好、对身体美的热爱、无穷的探索精神……活力,而非活着。
  •     展现了一段灿烂的文明,加深对了对希腊的认识
  •     很喜欢的书,虽然全书都充满了对希腊无条件的崇拜,但这份溢美还是让人甘之如饴。读这本书最多的时段是出差和睡前,封面都已经有了磨损的痕迹。翻译的文字也很优美,大段大段忍不住想做摘抄。一共17个章节,每个章节从一个侧面切入对希腊的精神和文化做出介绍,整体上以文学为主线条。知识点都比较浅显,属于略深入的科普读物,五星推荐。
  •     喜欢这个封面。翻开来发现是希腊控写的书,满纸都在跪拜。读到一半,几次想放弃。除去恶心的口吻,内容相当好,主要讲古希腊精神和它的堕落。作者拿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进行比较,也把当时的事情和现在的事儿放在一起讲,这样一来希腊精神可以说是清晰可见。而它堕落的过程和原因,呃,肿么跟“一场青春”过后我那几个朋友和我自己经历的变化看起来差不太多。。。
  •     精神与理智的平衡,人性
  •     速读读完,希腊精神的体现在作者眼中,就是这些伟岸的名字和其流传的作品,文字也好,戏剧也罢,展露的是希腊人对于理智,哲学的思考和追求。
  •     我喜欢的作者,一套五本终于都看完了。这一本主要讲述希腊的艺术理念、宗教精神,分述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戏剧家,仍然是汉密尔顿的随笔风格,理性而不学术,感性而不浮夸,既有文采也有知识,信息量多又很好读,感情掌控也刚刚好。恰好合乎我的口味啊。
  •     读这本书时心里充满惊奇。那是人类历史上最奇迹最璀璨的时代,那时的雅典人热爱美和事实,讲究理性,具有自由的信念、质疑的精神、求知的诚意和无尽的生命力。他们的艺术和文学简明、智性而朴素,他们创造悲剧并将其发展到了顶峰,他们的人精致优雅、多才多艺。理智和精神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奇迹的平衡。
  •     一本关于古希腊精神内涵的书,希腊人在理智和精神上的平衡将人类文明推上迄今为止仍无法企及的高峰,在我看来作者不仅是在史实基础上描述古希腊的辉煌灿烂,其中也不勉带入作者内心对人类文明该往何处去的向往,内容丰富,文笔流畅,颇值一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