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卡卡伊大街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7532152359
作者:[波]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页数:240页

内容概要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Witold Gombrowicz, 1904-1969),波兰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被米兰•昆德拉誉为“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与卡夫卡、穆齐尔、布鲁赫并称为“中欧四杰”。
贡布罗维奇出生于波兰,曾在华沙大学学习法学,后赴法国深造两年。1939年横渡大西洋到阿根廷后,适逢二战爆发,滞留南美达二十四年之久。1963年获得福特基金会全年奖金,在柏林逗留。1964年,他到法国南部的旺斯定居,1967年获得国际文学奖。1969年7月24日,贡布罗维奇在旺斯辞世。贡布罗维奇用母语写作,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由于他不接受二战后的政治体系,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不得在波兰出版,直到1986年,波兰才出版了他的全集。
《巴卡卡伊大街》是贡布罗维奇唯一一部短篇小说集,1933年首次出版时名为《未成年时期的记忆》;1957年再版时增加了五篇,作者将集子改为现名,这是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住过的一条街道的名字。集子收录的十篇短篇小说都非常完善,不但是贡布罗维奇创作生涯的开端,也是打开其长篇小说的一把钥匙。

书籍目录

检察官克拉伊科夫斯基的舞伴
斯特凡•恰尔涅茨基的回忆
一件臆想杀人案
科特乌巴伊伯爵夫人府上的会饮
清纯少女
遭遇
班伯里号双桅船上的奇异事件
在厨房楼梯上
老鼠
宴会

作者简介

贡布罗维奇是二十世纪最具独创性和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的位置处于山峰的最顶端,在他的旁边,是与他志趣相投的卡夫卡和塞利纳。这个故事集对他的作品可起到精彩导言的作用。
——《华盛顿邮报》
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米兰•昆德拉
一位滑稽模仿的语言大师,心理谋算 的行家,最深刻的后期现代派作家之一。
——约翰•厄普代克
贡布罗维奇是博尔赫斯的对立面,是波拉尼奥的教父。谁会想到一个波兰移民会成为一位如此卓越的拉美作家呢?
——依兰•斯塔文斯(拉美文学教授)
波兰最重要的现代派小说家
与卡夫卡、穆齐尔、布鲁赫并称“中欧四杰”
这是贡布罗维奇创作生涯中唯一一部短篇小说集。巴卡卡伊大街是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住过的一条街道的名字,收录的十篇短篇小说都非常完善。贡布罗维奇在多年之后重读自己这些早期作品,依然为之赞叹,而不是悔其少作。这些短篇小说也被评论家认为是读者进入贡布罗维奇长篇作品的极佳导言。
今天,当我重读这些相距遥远的短篇小说,我对自己说:嘿!挺丰盈的啊,它颤动着让人惊奇的“短路”,以及出乎意外的景象,仿佛噼里啪啦串响着诙谐和游戏!……这是为了使诗意显出高贵,为了在荒诞中抵达神圣的无知。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写作就是艺术家为了自己的个性和荣誉跟大众进行的一场战斗。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巴卡卡伊大街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虽然还有三篇没看完,但实在忍不住想把这种总是让我联系到太宰治的奇怪的相似感写出来。贡布罗维奇被一位著名的拉美文学教授视为波拉尼奥的导师,我实在是无法接受这个定义。波拉尼奥和贡布罗维奇,相似之处是有的,但太微妙,或者说这种相似是在太广的命题上,而非风格的相似。可能我知识太浅薄,认识也不深刻。但是我读一本书,映像最深刻的一定是风格化的东西,而不是内涵、故事情节。比如个人风格很强烈的彼得汉德克就深得我心。所以在此,我想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贡布罗维奇是太宰治的另一个自我。这个想法主要是来源于《巴卡卡伊大街》的前几篇文章。《检察官克拉依柯夫斯基的舞伴》(以下简称《检察官》)讲述的是不久将于人世的癫痫症患者“我”,在一次插队的时候被一位衣冠楚楚的检察官撵了出去。从此,“我”偏执地被检察官吸引住,做出很多不可理喻的事情:整体跟踪,帮他付账,给他追求的女人写恐吓信...当检察官发现并痛斥了“我”时,“我”却认为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甚至跑到他面前“悄无声息地,献上了我的脊背。”这篇文章如果是太宰治来写,我猜差不多会是这样的(原谅我文笔不好):“ 我看着他仪表堂堂地走出我的视线,心中蓦然同情起自己来。我下贱、无耻,为了获取一点可怜的存在感而不断来到剧院看同一部歌剧,为了看同一部歌剧而插队。秩序,文明...那都是上层人的生活,我只是个恶心的下等人,在疾病和贫穷中苟延残喘。” 接下来,太宰治的“我”故作轻松地用讽刺、挖苦的声调说:“您可够友好的啊,先生?”在得到了呵斥之后,他会细心而悲哀地描写内心的纠结与害怕:“他看穿了我的表演,因为在他眼里我只是个荒唐可笑的下等人。” 然后,“如果我不能像他一样举止得体,像个上等人一样,那么我只祈求他早日死去。” 接下来就是跟踪,模仿,自怜和病态的崇拜。但是太宰治的 “我”,不会像贡布罗维奇的“我”如此明目张胆,太宰治会塑造一个内向偏执的人,而贡布罗维奇的偏执更加大胆放肆,像暴风雨。但即使如此,他俩还是有着相似的精神状态,这也就导致主人公同样的内心活动和相似的行动模式,即偏执、疯狂而悲伤。这种个人心理是会完完全全地表现在文本上的(即前文提到的”风格“)。那么换做波拉尼奥呢,我认为他会用非常隐喻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心理,也就是说重点并不放在内心活动和行为模式上,而是放在一件件看似无关的事情的细节上面。他的表现力体现在对荒诞的事件描写(极少出现人物心理),与前两位是不同的。第二篇《斯特凡·恰尔涅茨基的回忆》(以下简称《回忆》)更加加深了我对贡布罗维奇和太宰治的相似的感觉。《回忆》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太宰治的名篇《人间失格》。两个“我”,都在压抑、扭曲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中成长为一个敏感而怪异的流氓:“...只要感觉到神秘莫测的感情---无论对美德还是对家族,对信仰还是对祖国---都要做出卑鄙无耻的勾当。这是我自己的奥秘,我将它强加于生命巨大的谜团。” 对整个社会的无法适从感,是这两位的共同之处。只不过从这一点出发,他们要所选择的路(要表达的意义)不同。太宰治着重于个人,在我看来太宰治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而贡布罗维奇则往前走了一步,他想要通过个人的怪异来表现社会的疯狂,他比太宰治更加“入世”一些。抛开这个思想上的分歧不谈的话,我还是想谈谈风格的相似。难道在读《回忆》的时候,我们不会感到深深地悲伤吗?表面癫狂无理,实则是深深的绝望.....根植于内心的,无法排除掉的绝望,就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是掩饰不了的。太宰治也一样,最后他甚至绝望地自杀了。(用日语表达的话就是“心中”,我觉得这个词很凄美,很恐怖)。后面几篇我就不赘述了,因为自己文笔拙劣,很难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那种漂浮不定的相似感。《回忆》中的这句话,或许能做个结尾,很好的表明两位作家的相似吧:“我无法心平气和地从一对幸福的夫妇,从一对快乐的母子,或者从一位值得敬重的老人身边走过。可是有时候,我的心里充满悲伤,为你,母亲和亲爱的父亲,为你,哦,我那圣徒似地童年。”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语言的滑稽狂欢。
  •     天才
  •     《一件臆想杀人案》好看,很陀氏。还有《会饮》那篇
  •     神经质,神经官能症,妄想受虐狂,堕落混乱,有病,贡布罗维奇。
  •     描述得很细,细到心坎,可惜是利刃,容易流血。天啊,我再说什么。
  •     嗳脑洞真是鬼马得不得了。
  •     14.9.20
  •     EVERYBODY IS HYSTERICALLY CRAZY! ★★★★
  •     似懂非懂…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锅,明明是第一人称,完全从“我”的视点出发,看的时候却有一种游离之外的感觉?神经质感不是很强烈…?
  •     神经病大游行啊!荒诞和滑稽层出不穷。大概真可看做长篇的铺垫。(果然中欧的短篇比较有趣么)
  •     !
  •     蛇精病。。。
  •     真·作死大王
  •     怪诞,读着让人不舒服却又放不下。难怪作者多年之后重读却不悔少作。
  •     P126 遭遇
  •     满疯的,很多黑色幽默到不可思议,语言风格也是有点不太习惯,看到一些对宗教文化礼仪人性的嘲讽。不知道长篇是什么样的风格。
  •     非常之棒!!!!尤其是清纯少女那篇!哈哈太久没有读到这么令我兴奋的作品了!越读越觉得贡布罗维奇脑洞大开!
  •     怪诞 惊奇 打破写小说新脉络的感觉~ 很惊喜
  •     不是很顺畅。可能1:需要费神仔细阅读,而非简单扫过;可能2:翻译当中交代不明的问题。
  •     逗比乃深黑
  •     如此妙趣横生的猥琐下流变态神经病 爱死贡布罗维奇了
  •     我亲爱的偏执狂
  •     受社交羞辱后一个癫痫患者的复仇;战场上的垂死尖笑使他必须往情人衣服里塞蛤蟆;一次臆想审判与对尸体的谋杀;贵族食人盛宴;被剖开的阶级另一面与精神受虐少女;洋流徘徊酷刑,深海探针酷刑,气球婚姻和黄海麻风岛;丢失眼球的航船逐渐怪奇失控;主仆畸变对抗;凶汉难驯服,情人口中鼠;王宫盛宴的重复,丑态变意志,逃奔化冲锋……故事都很不错,但那种人性扭曲变态的揭露感很不舒服。另外,这套短篇小说集的翻译一直都挺糟糕的
  •     构思精妙的短篇集 把人的贱夸张的表现出来 前铺后垫讽刺意味深长
  •     贡品布罗维奇的作品确实有卡夫卡的影子,怪诞、荒谬、黑色,充斥着奇妙的想象力带来的扭曲世界。不过,感觉贡布罗维奇对中国元素很感兴趣,但是在了解不深入的情况下略有偏见。
  •     贡布太妙:耳朵比鼻子更清纯,而比耳朵更怡人的是下垂的肩膀,大拇指不如食指 喜欢贡布是透过他的视野 感受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意思是beyond我的观察独立于其他我喜爱的作者 )relatively accessible的是清纯少女 斯特凡的回忆 而情绪上又能达到共振:我会在彻底的无耻中失控,在孔雀羽毛和温暖的光线里失控 真drone真绚烂
  •     这类文字太需要更好的译者了
  •     读了一半。需要读得比较仔细,不过确实超有趣,尤其是在情感的表达上,有点阴阳怪气但又十分爽快的赶脚
  •     好
  •     波兰
  •     本来想给四星,看在讽刺上层社会的份儿上,但转眼就妖魔化中国,你是共产主义资本主义都不想混了么。
  •     不如啃骨,清纯少女不如啃骨。首篇就神经病得让我在地铁上兴奋起来。贡布罗维奇简直带着一股邪恶的趣味。
  •     偏执狂的世界
  •     奇观式滑稽,讽刺成了配菜。
  •     “卡夫卡”式错乱
  •     失望
  •     略微失衡,第一篇仿佛在看M级同人文
  •     囫囵吞枣看完。我大概只热爱欧美(美英法文学)及日本作家的文字。太狭隘了。
  •     包头新华书店。充斥着荒诞的文本迷宫,卡夫卡式的东欧气质。
  •     前面一两篇还挺好,越读下去越觉得疲倦……决定听从朋友之前的某一次劝诫:不能带来阅读快感的书就不必硬撑着读下去了。故,我选择放弃。
  •     虽然风格很奇特,但是也太扭曲了。
  •     或因译者的水平不同,语言节奏和流畅度在不同篇幅里差别较大,部分地影响阅读效果。但从整体的情节经营来看,贡布罗维奇的想象力非常怪诞而生猛,几乎每个故事的结局都令人惊骇,在部分篇目中甚至笼罩着一层原始的神话色彩。
  •     怪诞
  •     妙趣横生。
  •     镜子,颠倒的自我。现实是一面镜子,书是一面镜子,想象也是一面镜子,借助这诸多的镜子,我们照见自身。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比卡夫卡更加怪诞,达到了一种癫狂的地步
  •     有些读不下去。
  •     没怎么看懂
  •     贡布罗维奇的荒诞张狂生猛和想象力
  •     真无聊,什么破玩意
  •     完全没看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