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学校毕业生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67506025
作者:Hussein Lucas

书籍目录

夏山和尼尔 001
伊丽莎白•帕斯卡尔 004
布赖恩•安斯库姆 022
罗伯特•汤森 028
迈克•贝尔纳 046
罗伯特•马勒 060
海尔妲•西姆斯 084
雷纳德•拉萨尔 102
弗里尔•斯普雷克利 114
伊桑•埃姆斯 134
戴恩•古德曼 157
卢西恩•克罗夫茨 176
克莱尔•哈维 195
罗达•古多尔 208
馆小路童 221
阿比盖尔•泰勒 232
夏山大事年表 248
夏山术语 251
附录 254

作者简介

一所提倡“尊重孩子、自由发展”的另类学校,到底教出了什么样的孩子?
“他们平和稳重、体贴周到,最重要的是,诚实。
他们知道,无论自己赞同与否,其他人的观点是重要的。
他们对世界无所畏惧,进退有度。不怕失败,不怕尝试。”
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威廉•莫里斯的乌有之乡一样,夏山学校是一个以小寓大的所在。不同之处在于,夏山学校真实存在,而且已经存在了近一个世纪。
在全国统一课程和官方成绩排名等措施之下,当今的教育已经失却理想,退化成消费主义的又一代表。在这个失落了教育理想的年代,夏山学校成了一盏希望之灯。
夏山学校九十年的独特经验中,最关键、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如果让我回答,我会说,是真正的无所畏惧:不畏惧失败,不畏惧权威,不畏惧排挤,不畏惧生活。哪怕会有挫折,也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夏山学校毕业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我是先读完《夏山学校毕业生》,才读《夏山学校》的。比较起来,“毕业生”这本书相对浅显,作者采访了十几位夏山毕业生,大家讲述了自己在夏山的时光、离校后的人生,回顾了夏山时光对自己人生的影响。毕业生们的年龄跨度比较大,从上世纪20年代的夏山第一批学生,到上世纪90年代就读于夏山的学生。总的来说,这些毕业生的回忆比较客观,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既谈到夏山的美好一面,也聊到夏山的不足,没有过分夸大夏山的作用。从这些回忆来看,尽管毕业生们的人生不一定多么光鲜,但是他们发现自己离校后普遍比同龄人成熟,因为在夏山没有受到管制和压抑,所以他们在夏山已经度过了叛逆期,比较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不容易随波逐流。夏山的毕业生们表现出独立、遵从内心、真实的特质,虽然一些人人生有过低谷,但是书里的毕业生回顾起自己的人生,基本上都觉得幸福。他们表现出比较强的自我分析力,在乎幸福的感受,甚于物质生活。
  •     作者:吴琪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全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Tc5MTU3NTYyMQ==&mid=401307700&idx=1&sn=106411f719a9b2f726bb4318149b65c0&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最自由的学校如果你的孩子进入了一所从不要求学生读书、孩子们可以漫山遍野乱跑、满口脏话也没人制止的学校,你会变成一个更为焦虑的父母吗?这样的学校不仅真的存在,而且存在了快100年。到了今天,虽然当初创办人提倡的尊重孩子的很多理念在欧美学校已经实施,但是十七八岁少年可以大字不识而毕业的夏山学校,在今天仍然是一所另类学校。A.S.尼尔在1921年创办夏山学校时,这位有着不愉快童年、成年后又在传统学校当了多年老师的英国男人,希望给予孩子们真正的自由。他希望建立一所乐园般的学校,“因为我情愿看到学校教出个快乐的清洁工,也不愿看到它培养出一个神经不正常的学者”。在夏山学校,学生们全凭自愿而上课,如果一个孩子不愿意识字,哪怕他呆了十来年而不上一次课,也不会有任何老师给他一丁点儿压力。孩子们不上课时,这所郊野里的寄宿学校可以玩的项目很多,爬树、挖土、骑车、乱疯乱跑、自己动手做玩具枪“打打杀杀”……尼尔发现,孩子们不愿意上课的持续时间,与他们对以前学校的反感程度成正比。在他创办夏山学校40多年后总结道:从纪录上来看,一个从教会学校出来的女孩游荡了三年之久。一般来说,孩子从怕上课到愿意上课平均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愿意上课的孩子可以只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剩下来的大部分时间可以花在其他兴趣上——木工、铁工、画图、看小说、演戏、做白日梦、听爵士乐等。夏山不要求学生们读书,是因为尼尔相信,孩子们需要自由发展。夏山在校学生们从5岁到17、18岁不等,而多数孩子会在14岁左右开始用功读书,经过3年学习后参加全国统一的考试。“我们的学生在夏山已经过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那一段梦幻时期,当他们成为青年时,便能面对现实的生活,而不再向往儿童时期的游戏”。B.尼尔认为老师和家长们应该“静等花开”,孩子愿意玩就让他们玩个够,愿意谈论大小便或性就谈论个够,如果厌烦学习就给机会他们彻底厌烦,因为一旦孩子习惯了没人管制,这些自由的孩子们不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用说谎,不会试图模仿权威,也没有侵略性。他们无所畏惧,不因为其他人的要求而做事情,所以等到他们愿意学习或做事情的时候,这种发自内心的动力很少枯竭。“我学会了如何等待和观察一个没有进步,或是进步很小的小孩,我从不怀疑,如果不被摧残或伤害的话,他终有成功的一天。”而他也发现,“那些自由发展和玩够了的孩子,好像不大会变成热心群众的一分子。”在尼尔看来,这种表面的放纵之下,实际上是认同和自由在治疗一切。夏山特别强调把人和事分开,即使孩子做错了事情,也要让他感觉到,大家是爱他的,永远站在他那边。要说夏山是所自由学校,恐怕没有人会有疑议。但是如果浏览一下夏山的各种校规,人们往往又会让人对其规章之详细感到吃惊。尼尔的主张是,自由不等于放纵,而评判准则是——一个人的自由是否妨碍了他人。不上课不妨碍他人,因而是学生的自由;但是拔掉园子里的菜苗妨碍了其他人,因此受到约束。学校会把毒药锁在实验室的柜子里,禁止在消防梯上游戏,会因学生打破玻璃而要求他们用零花钱来赔偿等等。尼尔的夏山学校虽然因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受到关注,但是夏山几乎总是面临着经济上的困难,因为“只有极少数父母会有耐心和信心,把他们的小孩送到一个以游戏代替书本的学校”。有一些家长对夏山表现出兴趣,但是尼尔发现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给予孩子自由的含义,他会拒收这样的学生。尼尔不想花半辈子给家长解释自由是什么而家长却不会相信,这种结果对孩子是毁灭性的,“因为学生将面对一个可怕的疑虑,谁是对的,家长还是学校?”尼尔在寻找真正相信儿童自由的人作为夏山的家长。尼尔的思想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显得很另类,即使是提倡人性的欧美教育,家长和教师仍然是那时孩子们必须面对的绝对权威。1973年尼尔去世后,先是由他的遗孀管理学校,他的女儿左伊则至今是夏山的管理者。英国政府和社会对夏山的态度褒贬兼有,政府会派督学每五年出具一份报告,这些报告有时候对夏山予以肯定,有时候又和媒体一起掀起对夏山强烈的质疑。在将近100年的学校历史中,夏山的学生群体也有着和时代相呼应的变化。早期的学生们不少被传统学校定义为“问题儿童”,家长们走投无路将孩子送进夏山。随着尼尔的影响力扩大,一部分学生来自自由主义或是左翼家庭。“二战”期间,学校多了不少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避难家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夏山出现了近三分之一的日韩学生,富裕后的日本韩国社会中,开始有了一批尼尔思想的追随者。到了2011年,中国大陆开始有家庭将孩子送到夏山。夏山的毕业生们为讲述这所学校提供了另一个宝贵的视角。一位叫侯赛因.卢卡斯的作者采访了15位夏山的毕业生,他们的在校时间从1921年到1995年不等,跨度相当大。从这些毕业生的回忆来看,尼尔的教育理念在夏山一以贯之,即使是在他逝世之后,夏山的宗旨也没有发生变化。倒是这些年夏山外部的社会氛围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一般学校不再体罚学生,儿童权利意识增强,儿童心理更受关注。在学生们看来,尼尔在学校非常低调,他总是在孩子们身边,但是从不发号施令,也不会特别亲近某些学生。当参观者提到“校长”这个词时,孩子们往往要愣上一会,“原来说的是尼尔呀”。尼尔比较特别的方式是会跟一些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他在平时不动声色地观察学生之后,会找那些需要心理治疗的孩子们单独谈话,如果学生主动要求单独谈话,他也会回应。正是这些谈话,治愈了不少孩子隐秘的心结。很多孩子在来到夏山之前,有着不愉快的学校或家庭经历,但是尼尔从来不向其他人提及孩子的过去,在夏山,每个人都平等地开始新生活。夏山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从日常家具、玩具、机械工具到缝纫,孩子们基本是自己动手做。每周看一次电影、有一场戏剧表演,这些都与学校大会一样,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人回忆起在学校时参与的戏剧演出和即兴表演,觉得激发了自己对艺术的强烈兴趣。刚刚离开夏山的青年,往往会觉得社会上的同龄人幼稚,那些从中学教育中解禁的年轻人还在乐于偷偷谈论性事,而夏山的孩子们觉得自己早已过了这样偷偷摸摸的阶段,他们更了解自我,更敢于面对自我。夏山的毕业生们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比例较高,也有人成为学者、工程师、教育者,或者一辈子换了好几个行当。虽然尼尔是抱着宁愿培养快乐的清洁工的目标出发的,家长中也有人给夏山“付学费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免受教育”,但是夏山独立的学生个体早已学会了思考人生的意义,体会到了爱与情感的重要性,而不是只被填满知识的竞争机器。毕业生们在采访时都提到了学校大会,他们认为夏山的民主精神影响了自己一辈子的行事方式。即使在离开学校后,每个人的人生各有起伏,接受采访的毕业生们说,他们这一辈子从来没有害怕过权威,从来不认为应该有权威,也不会试图把自己树立为孩子的权威。夏山的教育并非完美,这种宽松的教育方式并非适合所有人。有的毕业生觉得如果老师能够给学生一些压力,她自己就会更早投入学习。当她终于对学习感兴趣了,却发现夏山的课程不够系统化,因为老师们薪水很低,所以有时候流动性较大,有些课程较随意。1921年-1923年就读于夏山的伊丽莎白.帕斯卡尔认为,“对于类似的学校,最有可能出问题的是学校的教职员。很多人都有自己的问题需要解决。要记住的是,自由学校的教师并不自由。相反,他们应该比一般的教师更自律”。也有毕业生认为,夏山首先是一个治疗性社区,而不是一所学校,这主要是应对不良的家庭教育的结果。走向社会之后,在某些方面,夏山人非常成熟,但是另外一些方面,夏山人天真得难以置信。“似乎无论哪一代的夏山人,都容易觉得自己卓尔不群,却不能真正理解与他们不同的人”。一位夏山毕业生说,“有时,社会需要非常强硬的人,而这正是夏山缺乏的部分”。不过当这些成年人回忆起童年和青年时期在夏山无拘无束的时光时,他们饱含情感。夏山给了他们爱的能力、终生发自内心的自信、以及时时能体会到的人生幸福感。或许这也正是教育最本质的含义。
  •     建伟 2015.10.5评价:★★★★★重要提示:假如你没有看过《夏山学校》,这本书你可以不用看了。我忘了是什么时候看到《夏山学校》这本书的,只知道看到这书时的震撼和强烈的认同感。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心中对夏山的认同不仅没有丝毫减弱,夏山思想还如同病毒一般侵我入骨髓,以至于我在处理生活、工作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夏山对我的影响。此后我像需要渴望阳光的植物一般开始搜集有关夏山的一切,才发现原来夏山在中国仍然是小众的。只凭夏山创始人尼尔的一本书当然是不足以使我完全相信夏山这个教育神话,此后我读了受夏山影响而生的《窗边的小豆豆》中校长小林宗作建立的小学和在夏山上学的日本孩子的妈妈根据真实经历写成的《飞吧孩子》,后一本书让我心中对夏山的拼图逐渐增加。此后再淘到一本《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通过搜索还得知中国武汉有一位学生到夏山求学。我很想知道夏山学校的毕业生们会是什么样子,一个日本毕业生的特例并不能证明这所学校的成功,虽然我内心已经将夏山模式奉为圭臬。遗憾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再没有接触过夏山学校的新东西。因缘际会,上个月让我得知了《夏山学校毕业生》。一看出版时间是2015年6月,怪不得以前没发现。算是新书。我觉得这是一本很适合对夏山感兴趣和心怀疑问的人阅读的书。全书只有14万字小巧可爱,书页、字体印刷都很不错,采访了从夏山学校前身建立起到21世纪初的15位夏山学校毕业生。简单介绍了前几本书所没有透露的关于尼尔和夏山的一些事情。这15为毕业生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性别不同时期的,立体地对夏山的教育进行了一次全景描述。以前,夏山在我心中是完美的存在,但这本书将夏山完美的外表剥下给我展现了一个更真实也更亲切的面貌。15位夏山学校各有看法,有人希望将来有能力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夏山,有人则认为夏山模式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但他们都无一例外表示夏山对自己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尼尔所说夏山培养的是未被恐惧摧毁的孩子。不管在夏山是否上课,走出去的夏山毕业生大多有着比常人更自信的人生态度,他们的工作也在不断变换知道找到一个自己更为喜欢的。夏山最大程度地给了学生自由,在普通学校看来仅仅是允许学生不上课就已经是无法想象的。在夏山学校,学习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他们学习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尼尔主张“不教授任何东西,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我内心已经被这种思想占据,但在中国的再普通不过的一所公立学校任教,我不知该处理教与不教矛盾。我觉得让我拥有夏山思想却在一所中国学校任教是一种极大的痛苦,我时刻都在面临抉择和煎熬,而完全中式思想的同事们则完全没有这种道德苦恼。夏山不是万能的。毕业生伊丽莎白认为在夏山学校没有让自己学会专注。“我觉得自愿上课的方式,适用于那些被过度压抑,或被严厉管教管坏了的孩子。但如果老师确实优秀,孩子会喜欢听他的课。事实上,我并没有十足的信心,说授课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教条主义是不对的,我觉得尼尔就有点教条,这正是我和他存在分歧的地方。”我对于夏山学校自由上课推崇备至,可是,该怎么样最大限度将夏山思想接入中国教育我仍然毫无想法。毕业生迈克确信,夏山是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学校大会培养了夏山人用民主方式解决问题的观念,虽然开会只占校园生活一个很小的比例,但这种观念影响深远。”发挥重要作用的还有舞台表演和即兴表演。夏山还有很多手工活动室,大多学生对木工、陶艺等也很感兴趣。这些游戏和手工可能对毕业生们起了没有人意识到的重要作用。在我的班级管理中,也许会借鉴夏山的学校大会。我很想向所有人介绍夏山,可我又担心我的热心“推销”会使人们本能地对夏山产生戒备。所以,我想最简单的办法还是希望所有愿意读书的人去读一读夏山。如果要读夏山,我建议的顺序是:《窗边的小豆豆》、《夏山学校》、《飞吧孩子》《夏山学校毕业生》。我真想提醒所有人,强迫使人失去学习的兴趣。请尽量少地对他人的生活指手画脚,即使这个人是自己的孩子。在我心中,夏山用的根本方法是对孩子的信任和爱。这可能正式我们所缺乏的。所以,还是去读书吧。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让孩子自由成长,自己探索与人相处的模式,自信包容,学校大会(民主典范)
  •     Follow the child
  •     许久之后再见到关于夏山的书,一样的感动和启发以及治愈,这本书让你更立体得认识夏山
  •     因为我还没读过<夏山学校>,所以可能只能从毕业生的口中了解夏山。 看这本书我更大的收获是, 里面的人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人真的有很多种可能,人的一生真的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不会因为你高考好不好,大学读什么专业,你毕业第一份工作就决定了你的一…… 人生很长,死前有点闲,到处看看。
  •     从头到尾就怀着一种“好羡慕啊”的心情读下来
  •     很喜欢这样的学校,很喜欢里面的管理制度,看完后把这本书送给了自己的老板……然后,就没然后了
  •     战乱年代成型的“替代性”教育系统,家长的构成具有鲜明的左派色彩,实验的假设似乎是人性集体越过某个文明临界点后所呈现出的不同的色泽。算是对《蝇王》的反驳?可惜访谈并不深入,对于理想化的孩子融入世俗社会后的适应过程往往只以“文化冲击”泛泛带过。
  •     一所以孩子为本的学校,现实版“窗边的小豆豆”长大以后的故事
  •     一般吧,对夏山学校介绍较少,要想了解夏山学校的话,这本书不适合,但是有一点好处是不同的毕业生对夏山的弊端或多或少有所指出,也算是侧面客观吧
  •     羡慕
  •     夏山的故事,这一本还不全面
  •     好像看到了学校官网的“毕业生评价”部分
  •     整体而言,夏山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是正面的,通过最后几个人的叙述得知,夏山学校在尼尔先生走后感觉还是有遇到些问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