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心理学2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7510823718
作者:姚尧
页数:320页

内容概要

姚尧,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畅销40万册《重口味心理学》作者。
九型人格中的第五种——观察者。生活在自己内心的城堡中,喜欢站在城堡的窗口观察周围世界,带着出世的心入世。能从自己的精神生活中找到巨大乐趣的简单主义者。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孤独星人——我来自孤独星
“特立独行的孤独星人”
“不聪明那么多,只聪明一点点”——智力发育迟滞
“规矩不能破”——刻板行为
“你说我世上最孤独,我说我世上最神奇”
我们又何尝不是“外星人”呢?
第二篇 “被拿掉支杆的稻草人”——潜意识的神妙世界
潜意识的“马脚”
“没有你我怎么办”
收了潜意识!
第三篇 神奇的九层催眠空间——催眠
被操控的“灵魂”——分离性障碍
催眠九层地宫
潜行者
第四篇 被抑郁精附体的那些年——抑郁症
被“抑郁精”附体
病因盒子
“斩妖利器”
“春天来了,可我却看不见”
第五篇 恐怖的欲望——碎尸杀人狂
“汉尼拔”们的来时路
困惑的浪漫——恋尸癖
心理癌症——反社会人格障碍
第六篇 睡眠那些事儿——睡眠障碍
“马牌需要宝塔”
奔跑着的睡眠小男孩
“发令枪故障”——失眠
“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突发性睡眠症
第七篇 “同志”style——同性恋
什么让你变得“与众不同”?
“我们恋爱吧”
结婚还是不结婚?这是个问题
“同志”style
第八篇 树木人格分析——“画的解析”
“佛说了,你是狗屎,所以你看对方才是狗屎”
画纸的讲究
树的讲究
纸树合一
第九篇 死亡是一生中最大的高潮——临终关怀
真的怕死
死神五部曲
死亡是真理的时刻
第十篇 “失乐园”——那些与性有关的秘密和禁忌
爱之三角
欢迎乘坐“性爱小火车”
“性趣”决定一切
“上帝,赐予我贞操,但别是现在”
眼睁睁地看着你,却无能为力
刀尖上的性
幕后真凶
第十一篇 生不如死——创伤后应激障碍
“我的心真的受伤了”
亲历噩梦
“谁让我心痛?”

作者简介

本书是畅销心理学图书《重口味心理学》唯一正宗续作,讲述心理学中最重口、最好玩、最幽暗的部分,矫正大众对于心理学的种种误解,揭开人类各种怪癖背后隐藏的终极秘密。《重口味心理学2》是一面心理学的照妖镜,在它的照射下,自闭症、潜意识、抑郁症、催眠、同性恋、碎尸杀人狂、性变态、临终关怀等再也没有秘密可言。


 重口味心理学2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2条)

  •     风靡一时的《重口味心理学》终于出了续篇,作为读过前作的读者,自然是要继续关注作者的“重口味”心理学普及之旅的~拿到书大致翻看,发现装帧方面,除了延续第一本的风格外,也有了很大改进,有彩页彩插,印刷也更加精美。看来,拜第一本的畅销所赐,图书公司也开始下功夫打造这个品牌了。说起来,在此之前,我在市面上看到过好几个封面装帧“借鉴”本系列的“心理学读物”,看来销量的成功也带来了模仿者,难怪本书封面上要强调自己是“唯一正统续作”了。那么,本书的内容是不是和装帧一样,能够有所进步呢?翻开书本,一章章读下去:自闭症、催眠、抑郁症、杀人狂、同性恋……一些平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概念,都得到了一一讲解。还有树木人格分析这样可自己实行的心理测试,内容也挺丰富。行文方面,则延续了第一本的风格,一是通俗,所以书中很多例子都是来自影片或文学作品,比如用《盗梦空间》讲解催眠等;二是搞笑(或者说很欢乐),于是我们又看到了弗大爷、荣老头,还有斯大爷(斯金纳)和皮老头(皮亚杰)等大腕的客串。顺带又了解了不少心理学常识,对大众读者来说实在是一次丰富的心理学旅程了。总体来看,第二本虽然并没有超越第一本,但大致也保持相同水平。当然,由于本书前作的定位,在获得几十万本销量肯定的同时,也迎来了不少争议,尤其是在网上。对其的指责和批评同其所获得的的赞誉推荐相比丝毫不少。对这些指责本身加以分析,大概就可以算一个饶有趣味的心理学话题了吧。从中实在可以反映出当今大众对于心理学的误解之深,以及对“专业”与“普及”的误读。这些批评有哪些呢?比如说,“文笔稚嫩”(说这话的人大概是以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来评判的),或是“浅尝辄止”(一本通俗介绍类的读物会探讨很深刻的问题吗?)。稍微具体点的还有“书里的例子都是电影之类的,不足为信”(说这种话的人实际上连电影到底是什么都没搞懂,以为电影就是无根据的编故事所以都是不足信的,于是说出这种丢人现眼的观点)。而最为搞笑的批评则是本书“不专业”。比如有一位在书评里写道:“作者是个硕士生,没有任何被公认的理论发表,全书从头到尾都是搬套他人的现成理论的话,至少注明出处吧?教科书都会说明,这是马克思说的,这是牛顿说的,这是法拉第发现的。。。那作者的理论呢?是否有据可依?”这位仁兄显然搞错了一件事。这不是一本学术专著,只是一本科普读物而已。难道按照你的逻辑,只有发表了公认理论的牛人才能写科普?还得和论文一样引用出处?还有许多人不去关注书的内容如何,而是执着于作者有没有在网上黑人或者自黑之类的无聊事,为此不惜组团打低分,让人无语之余只能感叹“大概这一人群才是最需要心理学手段干预的吧……”。当然,也许他们更应该去看眼科而不是心理科。从诸多的批评中,可以看出,许多人认为本系列不好,原因只在于“本书与他们印象中的,或说期待的’心理学”读物不一样“。似乎只有理论严密,注解详尽的专业著作,才配得上心理学一词。可问题是,不是我磕碜这种人,真要是专业心理学著作,你会去看吗?于是对这种人来说,普及知识不是其所求,相反,他们大概宁愿心理学保持高高在上的”专业感“,以满足自己莫名的权威崇拜吧。当然,也有一些接触过心理学理论或本身是心理学专业的读者会表现出不屑一顾:”这本书的内容太浅显,读了没什么收获。“这是实话,本书内容的确浅显,不过这难道不是本书的定位吗?如果你觉得本书内容浅,不适合你,那大可去看弗洛伊德、荣格的书,看心理学教材,看耶鲁哈佛的心理学公开课……而不是通过贬损一本通俗读物来显示自己的高明。也许只能说,在这个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社会,心理学离我们其实还很远。要让人们真正了解和认识心理学,需要的是更多像本书一样也许会”饱受争议“的心理学普及读物的面世。
  •     葵子/文《重口味心理学2》为地球人们展开一幅别样的图景:在这个蓝色的美丽星球,有着一个巨大的群体,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孤独星人、同性恋、抑郁症……他们跟我们一起生活,我们却很少进入他们的世界。福纳有一个关于“愚人船”的比喻,在中世纪时,会将一些所谓精神病的群体送上船,判处他们在茫茫大海上永远的流放,他们无法回到尘世中,与我们隔绝在完全不同的时空中。这艘船叫做愚人船,而这本书为我们打开这艘愚人船的窗口,它通过科学的论证、详实的案例让我们可以窥探到这些群体的内心世界。最后,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很多时候也曾经陷入无能为力的悲伤时刻,再灿烂的阳光,也无法温暖我们。我们也曾经产生过宁愿自己呆着,不愿意融入另一个群体的纠结与挣扎。所谓愚人船的世界,其实是照射人性阴暗面的镜子,我们跟他们,竟然会产生微妙的相似。那些黑暗的世界,或许就寄生在每个人的体内。我们善于将阴暗面关进自己都看不到的心灵小黑屋,而生活在愚人船上的人们,却将被隐藏的人性完整的活了出来。我们总认为,他们生活在遥远的荒岛,可看似繁华的世界,对于他们则是另一个荒岛。因此,我想写下一封信,因为不管在哪里生活,看到的都是同样的天空。在此岸和彼岸之间,缺乏的只是一个像《重口味心理学》这样的向导。致遥远星球的孩子:在打开这本《重口味心理学》之前,我并不十分了解,跟我们共同生活在“此岸”,心灵却漂浮于遥远星空的你们,你们生活在人群里,却无法看到“我们眼中的世界”,当人们运用各种手段让你们进入地球人的轨道,从来不理会你们有多么不适应和恐惧。因为懒惰和无知,地球人总是很难接受你们的存在,也不愿意去理解你们的欢乐和悲伤,你们也厌恶跟自以为是的地球人进行肢体触碰,哪怕是简单的牵手,你们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你们绝非不能去爱,只是地球人对于你们来说,实在太陌生。因此在小盆友们拼命撒娇、淘气时,你们宁愿去观察每颗沙子的不同形状,或者在阳光的投影里看着掌心的纹路,每个瞬间都在织成不同的图景,你们有偏执的癖好,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你们停留在一个静止的时空里。你们逃离整个世界,留下自己面对黑暗,可是由于在黑暗中无法看清自我的存在,你们同样感到恐惧。你们用沉默告诉大家,正如杜拉斯所说:“我总想保留一个地方,让我独立呆在那儿,让我可以在那里爱。”你们有一个好听的名称“孤独星人”,也就是所谓的自闭症。孤独症定义?所谓孤独症者,就像被困在机器人里的灵魂,一生都呆在陌生的星球。在纪录片中有过统计,每150名新生儿中,就会有一个孤独症者,有6700万人过着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的人生。这个数字超过了癌症病人、糖尿病人各自的总和,而且在持续的增加中当我看到《重口味心理学2》封面的图画时,我就被你们震撼了。孤独症孩子芝芝的画中有安眠在花丛中的美人,蓝色的船,在天空中漂浮的花朵,抱着双腿的自己。画面中呈现出动人的情绪,她的内心世界里有光芒、美丽和感动。查过资料后,我发现有人把孤独症患者的画,称作“天真者绘画”,因为这些孩子就算以后长大,也不可逃避的被禁锢在童年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是永恒的淳朴、天真和直观。孤独症孩子没有能力说谎,所以他们的作品拥有艺术作品最重要的品质——真实。正如书中所说,“上天夺去一些人的人生,却又给他们开了一扇神奇的窗户。”有的孤独症孩子能在音乐里面看到颜色,他们的画面里面会充满乐章和节奏感。你们对爱好的执着总是超乎我们的想象,你们轻而易举就能进入心无旁骛的创作状态,所以在画中可以呈现出很强的结构,大胆的构图。你们对色彩拥有超乎寻常的敏感,所以能画出抓人的色彩。我知道,你们正在承受的困难,是与生俱来的。正如周迅和陈坤在纪录片中说的,你们既害怕人群,又害怕孤单,这天平的两端,你们都需要去面对。你们一边要高度忍受,一边要努力学习适应。因为这个世界从不像你们那么简单。但无论多么不同,你们都需要被世界了解,你们与平凡人一样,也是组成世界的一块拼图。你们只是需要一个好导游,能帮助你们理解和认识这个星球的生活规则。黑暗是无处可以逃避的,只有与之拥抱,才能为黑暗注入阳光。只有知道,还有人不能体验到爱与被爱,我们才能更深刻的懂得,原来悲伤和欢乐也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珍贵体验。只有在完全认识到黑暗面的真相,我们才能发现蕴藏在黑暗中的巨大宝藏。(转载请豆油我)
  •     读完《重口味心理学二》感觉比第一部好看,第一本稍显泛泛而谈,而这一本里的“重口味”的讲解要深入多了。孤独星球,让人想到《自闭历程》这部电影。潜意识的神妙世界,除了展示潜意识的冰山水面以下,还仔细分析了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的不同与作用。原来“睁眼瞎”确实存在,只因为这个人有一个完整的视觉系统,却完全被破坏的视皮质。----也就是说,他看得到,可是处理这些看到信息的后台系统崩溃了。包括“脸肓”症原来是因为人的大脑里有一个独立的区域用来分析脸(梭状回面孔区)。再进一步理顺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潜意识是复合系统,意识是单一系统;潜意识是马上解决,意识是事后再说;潜意识是着眼当下,意识是长远考虑;潜意识是自动档,意识是手动档。而所谓的罗森塔尔效应,也是只有对方或者自己真正信服暗示的内容时,暗示才能发挥作用。而正是所有的励志、成功学、身心灵修炼者们所说的,“你期望什么,你最终就会得到什么,你期望变成什么样,你就会变成怎么样”,正面暗示吧,更多正能量吧。催眠一章,也颇多神奇,原来人们有时在痛苦时“携灵魂私逃”,然后呈现“分离性障碍”;原来受伤的灵魂走时会安排个替身,这就形成了多重人格;还有分离性漫游等情况。那些玄幻小说里的透视、修仙等神奇的秘术在这里原来都有现实的呈现与说法,只是这些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特异人士,难道是人类基因突变或混乱的结果吗?对抑郁症的解说,也让我看到常规的抑郁症的说辞之外,更深刻简洁的解释。四方格:内控/外控;稳定性/不稳定性;能力,任务难度,努力,运气。当遇到事时,抑郁症的归因风格在于两个模式:成功时归因于“外控----不稳定性”(运气);而失败时则归因于“内容----稳定性”(能力)。所有的成绩皆因运气,但凡犯了错,自然是自己天生愚笨,不可饶恕。----如此,如何不抑郁。所以,勿自我苛责,建立成功时“内控---稳定”(能力);失败时,“外控----不稳定性”(运气)减少挫败。附:成功时成就感 强弱和归因模式表:强 “内控---稳定”(能力)↓ “内控---不稳定”(努力,勤能补拙)↓ “外控---稳定”(任务难度)弱 “外控---不稳定”(运气)失败时挫败感 强弱和归因模式表:强 “内控---稳定”(能力差→自信丧失)↓ “内控---不稳定”(努力不够)↓ “外控---稳定”(任务难)弱 “外控---不稳定”(运气不好)很显然这种提法非常简时地指出抑郁的心理病因,再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就可能药到病除了。如果有“春天来了,我却看不见”的想法,不如转变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此外,还有碎尸杀人案、睡眠障碍、同性恋、临终关怀、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内容的有趣分析。而我最感兴趣的是树木人格分析,虽然画的树木貌似还在九宫格里,但别开生面的画的解析也让人大感过瘾。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由于之前看的《对伪心理学说不》先入为主,所以对书中过多出现的弗洛伊德有些反感。但看了一些知乎的回答,确实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不能一棒子打死。
  •     一般,随便翻翻还行,看过就不会有印象了。
  •     大家都有病系列
  •     用一天中的零碎时间读完,快餐读物,普及读物,给外行看个热闹的。俗了点,深度不够,重点在表象,对于解决方法探索不够
  •     一般般。
  •     未读觉烂系列
  •     就算科普读物吧。不能较真看。
  •     通俗易懂
  •     嗯,真的重口的心理现象……
  •     比上一本沉重了。感觉个别的精神分析(例如A4纸画树)有点言过其实。
  •     感觉是为了第二部而第二部,没有第一部有意思……
  •     我当入门看的,不知道深入没有,挺浅出的
  •     纯粹当猎奇读物
  •     内容还是蛮丰富的,画树分析心理的篇幅太大,有些内容蛮重复的,看到后面直接跳过了。要说重口味,其实只是一些比较猎奇一点的心理疾病,困惑的浪漫恋尸癖啊,性方面的两种极端,抑郁症之类。文笔还是挺生动的,当然有些内容我觉得就止于表面了。不过外行人也不指望看一本书就懂得分析人的心理了,懂一点皮毛算不错了。
  •     继续听
  •     这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学兴趣引导类图书,科普性较强。不过对于同性恋、死亡的肢解略扯,对性的章节又刻写不够详细,故事占60%可读性很强,专业性知识也不少,还是推荐哈
  •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算是比较“容易看”的一系列书,较之基础心理学这种课程化专业化的书,这算得上对我这种门外汉的口味
  •     浅显地了解还挺好
  •     作为入门级科普读物,这本在知识性方面比第一本弱了很多
  •     作者越来越娴熟
  •     打发时间2.0
  •     世界之大 无奇不有
  •     我记得我标了啊
  •     案例比讲学的好听
  •     每个有心理疾病的人 都像患了一场伤风感冒。不过 催眠师太酷!!
  •     口味一点不重,图一乐呵
  •     看完蛮有意思,没有想象中那么吓人,文章对各种心理疾病举出例子并加以解释,让读者大哥明白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看完以后明白,童年很重要,欲望取向很重要,幻想方向很重要。其中自闭症患者对于奇数独有情钟让我映象特别深刻,压郁症形成是不是因为多巴胺缺失?很多疑问在心中形成,这也是阅读一大乐趣所在。现时社会重压下,人人都无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我们不应该逃避而是应该找合适方法去排除这些“病毒”。不然堆积在心中,渐渐就算出现一些心理疾病。所以感觉心理出现问题去看下心理医生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本书也算是让我明白很多心理冷知识,让我对心理学有了大概了解。总体而言这本书算是心理学入门知识,饭后消遣读物。
  •     有几章直接跳过,都听说过了。
  •     怎么说呢,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涉及到怎样自我治疗的东西很少,不是理论性的知识就是各种案例.不过还是挺有意思的,比那种正经八百的心理学书要好理解多了.看过之后还是能有所收获的,对于生活和各种情绪的看法也是有所改变的.挺不错的,不过图书馆借不到3,还是挺郁闷的
  •     所有的存在都不应该被轻视,所有的差异都应该被理解。缺陷、不适和疾病,未必就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他们会产生出另一些发展、进化与生命的形态,激发出我们远不能预料的创造力。
  •     有点看不下去。
  •     满足猎奇心理
  •     没有第一本惊艳了。
  •     很有意思。
  •     娱乐派的我就不读了于是标记一下。
  •     作者的文风简直就是精分,尤其是动不动把弗洛伊德叫弗大爷…妈的智障,是觉得自己很幽默吗…比起第一部的神叨叨有所进步,但字里行间还是透露出第一部中那些莫名其妙的幽默感,讲理论的时候不像第一部直接复制百度百科那样生硬,但是一到其他部分,就完全不想让人阅读,尤其是关于同性恋这一部分的理论。怀疑作者的专业性。
  •     喜欢嬉皮士的说话风格,把晦涩的专业知识讲得浅显易懂,要是当老师的是这样就好了Y(^o^)Y
  •     还可以,通俗易懂
  •     用太多感叹号,看得很不舒服,还是有点内容的。
  •     只能用作打发时间,非专业。白话部分无比拗口,可读性并不好。
  •     你说我世上最孤独,我说我世上最神奇
  •     依旧是一本快餐一样的书,连着重口味心理学一起读下来的,已经不记得用多长时间看完的了,也不记得有什么详细内容了,只记得文中提到的重口味心理真正的接近“重口味”了,单纯的寓教于乐,不想更多评价。
  •     读完第一本发现原来还有第二部 个人感觉比较易懂 通过这本书了解复杂的心理学 作为一个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人足够啦~
  •     可算小科普文啦,只是没有完全耐心去学习那个根据画画判断性格的~
  •     比第一部更加接近生活,语言更容易理解!
  •     2017,22 较第一本理论要多了一些,虽然依然是浅显的但对于一个外行作为一个入门的诱饵已经够了
  •     大众心理学的通俗读物 写的很幽默 不错
  •     好看好看,期待第四本
  •     一般。
  •     垃圾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