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书评

出版日期:2014-7-1
ISBN:978711147161X
作者:乌尔里希•森德勒
页数:197页

紧跟时代潮头才能占得先机

关注时代的脉搏,了解科技的前沿,是我们这代人思想进步、视野开阔的基础!我们这代人可能有幸赶上两个工业变革的时代,工业3.0时代和已经形成雏形的工业化4.0时代!工业化1.0时代是以18世纪晚期蒸汽机为主导的机器化时代,工业化2.0时代是19世纪中期以电力为主导的规模化生产时代,工业化3.0时代是20世纪晚期的电子信息化时代,工业化4.0时代的定义是智能化制造为代表的时代,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全面到来。智能机械制造将是这个时代的代名词,社交媒体、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将工业4.0时代的技术基础!以德国为代表的工业化强国将是工业4.0时代的先驱和推手,将会主导工业4.0标准和规则的制定!软件的智能化控制将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工业4.0时代将会带来从生产设计、规划到研发生产、测试到生产制造、组装到销售、物流到最后的服务、维修,整个这条横向产业链的智能化流程控制,内部传递的是双向的数据流。纵向来看制造商、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也会充分共享数据,所以维持横向、纵向组成的整个产品的生态系统依靠的语言就是数据!通过机械、IT、组织共同定义接口实现三者之间的数据传递,通过三者都理解的语义解释内部流通的数据语言。工业4.0不光是空洞的口号和营销概念,工业化4.0时代是在工业化3.0时代信息化技术成熟后历史发展的必然,每个时代的变革都会伴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数倍提升,生产的成本的大幅降低。工业4.0的产品从开发到上市的时间的显著缩短,产品的种类将会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对人才的要求将会从专业转向全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将会彻底颠覆传统制造业,所以发展中国家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必须要有前瞻性,紧跟时代的潮头才能占得先机!

《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目前最火热的技术名词,大数据、云计算大致都看过了,现在自然也轮到了工业4.0,而且另外两个更多的是IT界自己炒作的概念(虽然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看来,大国重器,工业,第二产业,依然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有力的表现。中国的工业化,尚没有完成,中国的真正强大,依然需要在工业上革新。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首先是工业崛起,具备了超过世界竞争对手的强大生产率。英国如此,德国如此,日本如此,美国如此。所以,按照林毅夫的说法,目前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4,也就意味着中国在工业方面还有巨大的可成长空间。谈回这本书,这本书应该是为了响应德国政府工业4.0号召,找了业界的主要发言人,进行相应的解读和阐释,应该说工业4.0更像是个政府驱动,尚不是完全的技术驱动和革新驱动。所攒的各个章节在主题思想上和实现路径上,还有观念不统一、愿景不统一、利益不统一等问题,讲工业4.0依然是盲人摸象。对于工业4.0的概念厘清,除了要靠这本书的叙述,更需要靠自己通过经验和学术背景的合理畅想。而两位译者,客观的说,也缺乏对工业界背景的深刻理解,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来自IT界的某些具体应用领域,所以对整个工业链条的啮合也不是很清楚。文中名词都对,但总体读起来,总是像没有上油的齿轮咯吱作响。总体来说,这本书我是浮光掠影般的过了一下,也粗略谈谈我对工业4.0的认识:(1)首先要谈的是工业4.0提出的背景。工业4.0首先是德国政府提出来的概念,德国人没有赶上美国人的信息革命,也看到了中国咄咄逼人的后发优势。为了保住德国在世界制造业上的领先地位,保证未来德国在世界大舞台中的大国地位,从而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其核心是,保住德国企业未来在工业制造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一个小而精悍的企业生态圈内,实现工业制造从需求到管理到制造到反馈的完美闭环,从而实现德国企业对精密制造和按需制造的可控。(2)德国人的这种工业4.0思路,我认为是错的。工业的专业化会不断衍生出新的职业、行业和企业,即使是再智能的工程机械、再完备的工业管理平台,也无法应对人类对于制造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应对这种需求的高度专业化。未来的工业4.0,更像是移动互联网,任何工业制成品更像是多个APP共同运行之后的物理结果。(3)正如书中所说,未来工业制造的最重要资源是数据。特别是来自于人联网和物联网中出现的数据,将极大改变制造的形态。而未来最为重要的企业机会,是来自于对于数据的融合汇聚和解读应用。特别是连接人联网和物联网的数据翻译,把人类信息翻译为机器数据,把机器数据翻译为人类信息。(4)所有希望建设通用智能制造管理平台的尝试,很有可能都只是尝试,而无法实际运营。因为工业太复杂,功能太多样,需求太丰富,专业性太强,但在某些工业流程领域实现模块化标准化,并成功孕育相应平台,还是有相当大可能性的。(5)未来的工业制造,全球只有四个玩家,德国、日本、美国、中国。德国的优势在于标准化,日本的优势是自动化,美国的优势是信息化,中国的优势在于山寨化。这里的山寨化倒不是贬称,是中国要求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所以在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三个方面并没有明显短板,处于第二三名的水平,算是综合实力最强,而且中国有四个国家中最为齐全的工业门类,也具备了最优良的工业人口基础,对于未来的工业裂变,有着较好的生存土壤。(6)我觉得全书当中,写得最好的是第四章。而且是最适合主管科教文卫的副总理、科技部、教育部的相关人员好好研究的内容,未来工业制造,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对于科研来讲,是如何组建强耦合的大规模科研集群的问题。对于教育来讲,是如何加强在职教育培训、如何加强硕士以下级别强融合应用型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20年中国的竞争力,特别是在高技能工业专业技能人员相对短缺时代的中国全球领导力。(7)一定要记住的谈资是四次工业革命的分类。第一次是纺织机和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生产方式,第二次是以辛辛那提屠宰线和福特汽车流水线为代表的流水线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大规模生产,第三次是以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实现了工业制造的自动化。第四次是以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的广泛融合,引发工业制造的信息物理融合革命。

了解工业4.0的一本好书

工业4.0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了,不仅制造业各行各业都需要了解工业4.0的发展方向。所以,强力推荐这本书!!!!这本书是费尔达芬工业峰会——系统领导2030年的配套用书,它的主题思想是:从经济和科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工业怎样才能使中欧工业到2030年仍能保持一个成功的全球生产基地的地位。到2030年,互联网和其他服务联网的系统将使所有行业实现智能化,并取代传统的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产品。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哪些领域,通过哪些产品和什么样的服务,可以使我们取得成功以及如何才能够做到这一点。本书试图为这些问题给出一个答案。除了主编的介绍章节之外,在这里,您还会看到在本届工业峰会上引起重大反响的发起人或小组成员的个人论文。在第一发起人鲁思沃教授的论文“软件:工业的未来”之后,小组成员的论文按照名字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列。成员中不仅有虚拟产品开发和计算机科学院系的代表,而且还有自动化工业、电子、中型机械工程、汽车业和软件业等各行业的代表。每个章节都从非常特殊的角度表达了对工业4.0的独特看法。所有这些观点综合在一起可以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目前工业产业发展所处岔路口的情形。

互联网和制造业的磨合,会像恋爱结婚一样漫长

其实就是讲了一件事情,如何通过软件(互联网)来提高生产力(效率)、加强节能高效、提高生产灵活性,以适应制造业发展的趋势。2025年制造业产值将减少1/5,降至29%。研发环节的产值将从目前的60%降至47%,而这其中设计服务领域产值反而从9%增值17%。产业链各个环节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甚至产业链本身也将发生变化。可以预见,终端客户将更多参与到设计中,跨企业的数据交换。软件的作用会被提升到无限高的位置,是基于软件(互联网)的制造而非“为制造服务的软件”。这个过程就像谈恋爱然后结婚一样,需要很久的磨合。毫无疑问,这些概念在中国已经被科普了一遍又一遍,对中国商业圈而言没什么新鲜的了。重要的事,怎么在制造业复杂的研发、制造、供应链流程中,无缝地嵌入互联网化的玩法。目前这种开发、实验、生产规划、制造、服务相分离的局面?原来关注的是零部件之间的优化协作,而现在功能的重要性越来越大,硬件成为了一个壳,产品生产前、交付后、甚至使用后,功能还必须能够经常改变。这绝对会让那些制造型企业痛到肉里去,因为这实在改变制造业过去一百年赖以生存的习惯。目前稍有一些成果的方式C2B,主要是将原本标准化的流程变成更加细、更加小的环节,像一间房子被拆成了原材料一样,可以随意拼接,但是这些原材料本身仍然是标准化的,只是比较小,因此在最后成型的产品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定制程度非常高的个性化产品。这个模式应该说是很先进的,但时下应用的是只有服装、家装等工艺流程比较简单的制造行业,什么时候能够应用到汽车、机械设备、航空等复杂、高精度的行业中,那么4.0算是基本实现了。

【这篇书评是转载的】不能淹没在工业4.0概念的炒作中

  “工业4.0”最早于2011年4月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如今已经上升为德国的国家战略,成为了德国面向2020年高科技战略的十大目标之一。它是指以蒸汽机、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和电气自动化为标志的前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其特点是通过充分利用嵌入式控制系统,即物理信息融合系统,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现在,到处都在热议“工业4.0”,但对于它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及其实现的路径等问题,还有待在广泛的讨论中逐步形成共识。论文集《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是展开这样一种讨论的尝试。书中各篇文章的作者大多既是德国大学的教授,又是德国知名企业的研发高管,他们分别从各自的行业和技术角度呈现了对工业4.0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已有的创新实践。但正如该书的主编乌尔里希·森德勒所指出的,本书的目的恰恰在于尝试表述未来即将面临的问题,而不是给出解答。  这个目的设定是非常现实的,因为工业4.0的实现绝不仅仅是论文集中重点阐述的技术可能性的问题,而是它还将带来许多其他层面的问题,数据保护和数据安全就是其中之一。沿着整个价值创造链的全面的数据交换虽然可以提高生产的灵活性,但是,供应商和顾客之间过于紧密的联系以及企业过程的公开也会带来极其敏感的企业内部战略数据外泄的风险,从而最终危及企业在竞争中的续存。  另外一个与此相关的是组织方面的问题,整个价值创造链上迅捷而又高效的数据交换是以各种基础设施、过程和接口的普遍标准化为前提条件的,如果无法建立统一的标准,就会使各个价值创造链之间相互锁闭,转换和集成要么经济上无法实现,要么耗费极其高昂。由此可见,工业4.0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不是单单依靠德国乃至欧洲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各国在全球层面上的合作与协同。  在这个意义上,中德两国之间加强工业4.0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在2014年10月10日中德双方共同发表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中,工业4.0合作已经被作为一项重要议题纳入其中。  德国在工业4.0的理念思考和创新实践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与德国在这个领域建立对话和合作,能使我们直面工业4.0的机遇与挑战,跟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继而确保我国在未来全球制造业更高水准的竞争格局中能占据有利地位。  正如《工业4.0》一书的副标题所指出的,工业4.0即将来袭,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尽早行动起来。但是,在工业4.0成为众人口中的时髦词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一份冷静,毕竟从目前来看,工业4.0的发展和实现还是一个愿景,还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进程里也还会遇到各种阻力。我们既不能淹没在工业4.0概念的喧嚣炒作中,也不能在工业4.0未来发展的各个岔路口迷失方向。

浅谈工业4.0

工业4.0就是以互联网思维去重新定义新型工业。嵌入式(传感器)、大数据、物联网、系统生命周期系统是全书论述的关键,工业4.0看上去很美,但对于“即将来袭”我并不乐观,原因如下:1.相比于工业3.0的PLC、DCS时代,工业4.0主要通过增加数据信息维度(多元信息融合)来实现需求分析和预判段,而数据信息量的指数级增长(数据的耦合,模型的动态辨识等)对计算机处理能力是极大的挑战;2.工业4.0对于数据信息的实时性要求过高,现有通讯协议和网络带宽很难满足。例如:Google的无人汽车计划遇到的最大瓶颈是现有网络带宽很难顺畅传送和接收汽车运行时所产生的大约1Gb/s的数据流,而这且是汽车用低于40km/h的速度行驶于并不拥挤的路面。3.多元信息的引入,大数据流的上传下载对整个流程工业的稳定性是极大考验,对工业生产而言稳定生产是第一要义;综上,工业4.0需要以晶体管和光电革命为基础,且从科技概念到真正商用势必需要一定的转化时间。本书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为工业4.0的形态提供了一种思路,至于工业4.0于何时以何形借何势而来,我们拭目以待!最后,就这本书谈谈我的看法,8篇论文学术成分较高,对于非专业人士读起来较晦涩,不接地气,章节编排缺乏逻辑关系,翻译更是云里雾里。总体而言,内容有干货,但算不上一本合格的科普类书籍。

工业4.0的通识读物

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初期的书籍一般都搭建一个基础理论框架。这本书较新,只看到“骨头”,没有看到太多“血”和“肉”也实属正常。个人理解梳理下:1、什么工业4.0?第二章里给了个大致说法:通过充分利用嵌入式控制系统,实现创新交互式生产技术的联网,相互通信,即物理信息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2、工业4.0涉及几个层面(1)体系结构----基础要实现工业4.0目标,最基础的就是体系结构的建立。它定义了系统的功能性和逻辑性。它必须使尽可能抽象和简化的,以确保灵活性和延展性。(2)模块化----内容工业向4.0迈进,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它将整个工业系统纳入到一个体系结构里,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标准不一致所导致的重复劳动。将工业和产品涉及的每个领域建立模型,各个模块既是独立的又是可以灵活组合的。每个模块的参与者(不同的制造商和用户)都可以参与进来。(3)标准和范式----方法为了保证所有参与者的充分参与,必须统一沟通媒介。这里边媒介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工具的统一。信息技术和软件是实现工业4.0这一宏大远景的工具,通过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必须人人读懂,就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另一方面流程的统一。要将整个工业统一到一个体系结构内,必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今后的产品开发也是在需求定义和实施之间快速迭代的过程,需要打通各个学科之间的专业术语壁垒才能实现。工业4.0的基础创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系统集成……)不赘述了,看第三章。各个具体方面的书也不少。3、技术变革与社会变革----附带思考题纵观人类文明史,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都会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深刻变革。通常技术变革的速度远远大于社会变革的速率。此书第一章有提及“对企业组织的挑战”,工业3.0模式下,企业的各个部门是专业化、相互分离的。对企业组织来说,如何才能改变目前这种开发、实验、生产规划、制造和服务相分离的局面?P52里提出“这种转变的前提由技术创新所决定,而它的成功实现则取决于整个企业、工业和经济区位的转型”。在人类社会普遍联系的工业4.0时代,等级观念终将不复存在,人的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社会组织形式将由金字塔状变为网状。工业4.0下,我们是不是可以期待这一次的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齐头并进?

新鲜上架

http://cietc.org/article.asp?id=5592工信部网站下的全篇翻译文章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7. 前景  德国有潜力成为工业4.0时代全球领先的市场和供应商。为此,除了攻克技术难关,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员工要携手合作,共同造就发展。工业4.0平台是确保工业4.0的创新潜力能够被各行各业充分利用的重要一步。  实现工业4.0的美好愿景需要渐进式的发展,发展的速度在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公司不尽相同。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示范项目,尽快向市场推出新产品。  落实愿景应采取双轨战略。现有的基础技术和经验需根据制造工程的需要进行调整,并迅速大范围推广。同时,还要为新制造地点和新市场研发创新方案。如果双轨战略能够成功实现,德国将会成为工业4.0的领先供应商。打造全球领先的市场还将使德国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制造地点,保护国内制造业。  2011年初,产学研究联盟(Industry-Science Research Alliance)提出了工业4.0战略。预计2013年4月,BITKOM、VDMA和ZVEI等制造工程行业协会,将与企业、专家和公民社会一道,共同确保工业4.0战略的渐进发展和连贯落实。  用系统的办法让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其中、互相交流技术和社会创新将为这一领域的成功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工业4.0到物联网

工业4.0正从概念变为现实。去年去海尔集团参观接受采访的时候只谈了对他们企业文化强大的认识。参观了他们的生产线,他们已经开始借助大数据,对用户的需求实现私人订制,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是一个过度。未来实现工业4.0可能是这样一个场景,你脑子里想到一个产品,然后大数据分析后得到了这个需求,工厂迅速响应,快速研发生产,当你产生购买欲望的时候,他们已经将这个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呈现在你的面前,,,犹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工业4.0所需要的不过是时间,就像网购,五年前的步履维艰到今天的尽人皆知,只是时间而已,,,

8篇小论文的大杂烩

还不如google一篇介绍看看。自己作者:Ulrich Sendler 德国1. 什么是工业4.0?前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是:第一次的蒸汽机革命,第二次的电力革命,第三次的电气自动化。工业4.0指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2. 什么是工业4.0的核心?通过系统生命周期管理(SysLM)控制工业的复杂性。在现代生产中,物理世界中的生产过程中的所有信息都通过传感器与信息系统连接,使得所有的数据都被融合到控制中。因此,软件是核心。用到的技术包括:移动计算、社会化媒体、物联网、大数据和分析与优化/预测。3. 如何实现?基于模型的软件与系统开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生产与产品的数字可视化。目前的工业生产状况是PLM,EMS,SCM,DF,ERP等都是数据孤岛,即之间的数据连接有限,且代价昂贵。未来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完整性和无缝集成,将可以提高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思考:以前的工业革命都是集中在如何提高生产的效率,但这还不够,因为:1) 制造的复杂性提高,精密度提高,品种增多,管理的复杂性提高;2) 竞争要求产品质量好,成本低,更新快3) 生产过程与通用的管理过程的融合,将使得制造工厂的生产进程与销售更贴近,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数据将可以自动地来指导生产,而生产过程中的每个部件得到了很好地管理,既可以实现定制化又降低了测试费用,从纵向和横向都提高了效率。最后,实际上还是将移动计算、移动互联、传感器技术将生产与管理,产品与消费者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工业,软件与网络

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不难记住工业4.0的含义,“工业”、“软件”和“网络”,这三者相遇后产生的奇妙反应与变革。在我看来,这种变革有两个层面。第一是狭义的工业4.0。制造工业在其产品需求、设计、加工、运行、回收等全生命周期中,利用软件(尤其是嵌入式软件)、网络互连,提高整个流程的自动化与可视化程度,从而企业可以控制更为复杂的生产流程,生产出功能更丰富、更具个性化的产品。第二是广义的工业4.0。基于每个制造企业都在不断优化产品服务的设计生产周期,那么每个企业对自身的上下游组织也会产生新的影响和要求。而从,这会打破信息数据孤岛,催生出更多、更广泛的合作。纵观工业4.0的变革,汇聚了目前人类科技领域里大量的精华,比如机械技术、电子制造、计算机科学与软件、通讯技术、服务产业等。这种跨学科的集成不仅改变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狭义的),也影响着从制造商、到OEM、消费者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参与者。对于整个价值链的最上游的消费者来说,工业4.0无疑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这本书带来冲击最大的是第一章,很精确地概述了工业4.0的内涵和外延。后续的章节可以认为是对第一章的内容应用于不同领域的补充,而且内容的深度质量也参差不齐。总的来说不失为一本了解地球上最牛的工业国家的最先进制造理念的书。五星,全部给“工业4.0”,以及它将带给人们的更好的生活。

言之无物,语句不通

读完整本书,很怀疑译者的水平,言之无物,语句不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也许是值得炫耀的一种手段。整本书并没有表述清楚,工业4.0的特征在哪里?是什么驱动工业4.0?甚至让我们一度无法理解,这本书是在表述工业4.0吗? 面对艰涩、不通的句子,如坠云山雾海,只想说一句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工业4.0

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的封面,是一只由各种中国制造的产品所组成的巨龙。通过这只龙,《经济学人》这本杂志其实是想告诉我们,尽管中国的制造业等面临着成本危机等不利因素,但是它仍然是最有竞争力的——该杂志的一个解释说,是的,相比于印度等国,中国的劳动力的确涨价了,但是,未来的工业也许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年轻人了。平心而论,这是一种极为乐观的说法,但未尝不可能,想想最近大家都在谈论的工业4.0吧,如果真的工业4.0得以实现,而中国又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那么,中国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竞争力,恐怕绝不会比现在差。关于工业4.0我们已经听得太多了,但至于它的本质是什么,则恐怕并非一般人所理解。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这个概念本身是工业概念,与日常相关性较差,另外一方面,则也少不了很多人在其中做了添油加醋的演说,令一个本来具有重大意义的概念变得像是一个小丑。这样的事儿,这样的词儿我们遇到的着实不少,比如大数据,云计算……此处省略几百字。所以,就像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多少要摆脱中学课本,了解这样的概念,起码也要看看德国人的著作,至少,工业4.0是他们提出的概念。因此,这本叫做《工业4.0》的书虽然不完美,但也提供了很多原始性的洞见。简单而言,工业4.0可以看做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计算机时代语言表达。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当然是因为已经有三次革命在前:瓦特发明蒸汽机带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流水线作业的第二次革命,工业自动化的第三次革命,以及此次以工业互联网化为主线的第四次革命。对于普通读者而言,理解前两次革命比较简单,但若要分清第三和第四则有些困难,毕竟工业的自动化并非心事,而这也是很多人质疑工业4.0是炒作的依据之一。不过,在我看来,所有的工业革命其实都并非孤立的,它们之间本身就有继承与发扬的关系,而第三次与第四次联系紧密也并不意外,它们只能说明,工业以及人类的进步速度变得更快了。具体而言,第三次革命的核心在于机器本身的自动化,而如今的革命,则超出了机器本身,更在于机器与人的连接,而实现人与机器的连接的,就是互联网。以最简单的汽车工业为例(手机的例子太明显就不说了),如果说第三次的工业革命是让汽车生产变得自动化,减少了人员的使用,那么,未来汽车工业更多的是让汽车生产直接与上游的原料采购与终端购车者产生联系。这里包括很多的可能性,比如,所有原材料的采购实现互联网化,制造商使用大数据,改进汽车的性能,而作为购车者的你,不但可以在家里就订购甚至参与设计一部自己喜欢的汽车,可以直接与你的汽车修理师建立联系,甚至可以用手机检测你的汽车的充电情况,可以通过互联网让汽车飞起来……人与机器的连接更表现在机器人的使用会更加频繁,而机器人作为产品的制造者,也会更多的实现与人的互动。通过与人的沟通,机器人可以更好的执行人的命令,从而令生产更加智能化。这听起来像是《超能陆战队》里的故事,但这就是一个可以想象的未来。这些听起来比较虚,比较实在的是,通过人对机器运转的更好的理解与操控,产品生产的不良率可以大大下降,而这就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升与成本的降低。在未来,互联网在工业上的运用会更加广泛,囿于专业限制与背景知识,我们对此的描述无法更具体,因为你只是知道,通讯设备生产的互联网化肯定和机械设备有所不同,但如何不同,这就是一个专业问题。当然,未来也不排除有很好的统一标准,即所有的互联网工业产品都可能实现互通互联。这又是一个可以实现但尚未实现的未来。当然,就像任何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一样,新的技术总会引发人们的恐慌:失业是否出现?隐私怎么处理?安全性是否有保障?人与机器是否会出现伦理问题?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争论。但是从大处着眼的话,任何一次工业革命最终都是提高了整个人类的福祉,所以我们似乎没有必要怀疑工业4.0的更多的正面意义。


 工业4.0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