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男根的亚当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09
ISBN:9787805872278
作者:杨志军
页数:374页

内容概要

杨志军,河南孟津人。1981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青海日报》记者、文艺部编辑,现任山东省青岛市新闻出版局《青岛财经日报》副编审。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大悲原》、《失去男根的亚当》、《江河源隐秘春秋》、《海昨天退去》、《半个世纪的爱情》、《环湖崩溃》、《天荒》、《中国书商》、《随心所欲》;中篇小说《大湖断裂》、《罅隙》、《阔界》、《永远的浪漫》、《苍茫唐古特》、《天冕之王》、《美丽孕妇》、《望麻了一对大眼睛》;小说文集《杨志军荒原系列》(7卷);长篇纪实文学:《喜玛拉牙之谜》、《无人部落》、《大祈祷》、《亡命行迹》;另有诗歌、散文若干等。
长篇小说《海昨天退去》获“全国文学新人奖”;长篇小说《环湖崩溃》获《当代》文学奖;长篇纪实文学《喜马拉雅之谜》获人民文学奖。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藏獒》,一经上市,即成为销售热点,目前印数已达数十万册。

作者简介

悲壮的突围——《失去男根的亚当》印象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杨志军的作品即因冷峻、犀利以及饱满的激情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十年以后,毋庸讳言,当时的关注未能上升成一种关怀,在中国文坛,杨志军的知名度和他为小说艺术所做的努力仍不成比例。这个现实虽和公正合理相悖,但亦不难解释,一方面浮躁的读者不愿或无法进入他用悲凉和孤寂营造的语言世界——我不想再提造就这些读者的那种种力量——猥琐的人们害怕天火一般的激情彻底烧毁他们对生活仅存的一丝念想。他们更愿意相信杨志军作品中动荡的情愫是对过去的回忆或者是对未来的期待,甚至他们自作聪明地将其与媚俗的流行作品相提并论,他们拒不承认杨志军的小说在哲学和艺术的层次上对生活、对生命有着现实的、深刻的关照;另一方面,杨志军安坐高原、守望自己的生命和孤寂,他深居简出,生活俭朴,他只关心他的小说是否表现了世纪末迷茫的情绪、纷乱的理想,他只关心他的哲学在多大程度上歌唱了生活,打击了生活。我们需要这种从容不迫的思想,需要这种从容不迫的作家。
近读“荒原系列”第一卷《失去男根的亚当》,我更增强了对他和他作品的信心。应该说,这部作品滚动的结构,充盈的激情,恢弘的气势,深邃的用意全方位地震荡着四平八稳的传统小说读者一成不变的审美观念和价值系统。这种发生在一部书内、一夜之间的震惊失语和重新建构对于必然要走向世界的中国小说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对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读者最有价值也最根本的问题是:在政治就是一切的时代里,为什么竟有这种类型的人?是什么因素或者什么契机造就了主人公这样的人?只要沿着这两个问题所指示的方向前进,杨志军创作该小说的寓意就愈来愈明朗:他关怀主人公人性的形成、发展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首先是主人公杨哥和包括苍家人、苍狗和森林在内的大自然的关系。如果说杨志军的小说写到城市时目空一切,那么,他在写到大自然时始终怀着敬畏的心情。主人公将终生感激苍娘的救命之恩;苍女西乐赠予他的纯粹情爱;苍朴赠予他的手足深情;同时,森林焕发的巨大生命力,苍族原始的质朴,古老的仪式,英勇的献身,简洁而有力的信仰无不深深地吸引着他。但他永远是一个异族人,苍家人和森林中看不见却发挥着作用的阴郁力量,苍族生活中那些他无法理解却神秘地存在着的形而上使他深感迷惑和恐惧。他和伙伴误入一场灾难,误入森林,误入苍家部落,现在战胜这种错误的唯一选择就是离开苍家人,走出森林,回返自己的家园和文化氛围,这样,他们全部的生命和奋斗才不致被湮没无闻。于是,他在同化中异化,在容纳中拒绝,最后,悲壮的突围开始了。正像当初他们走进森林时经受了种种严峻的考验,他们走出苍家人的世界亦要历尽艰难。老河接受了苍家人的温情,鬼不养兵娃被苍家人误杀,这是他们这次突围付出的代价。
这样主人公就不可避免地走进了他和尘世的关系。在森林边缘,他看到了自己的墓碑,那冷漠、冰凉的石头宣判他早已死亡。这时,他不愿承认自己的第二次突围业已惨遭失败,他抱着侥幸的心理回到了城市。但故乡和城市对他的态度一如墓碑:蔑视他的肉体生命,他只能是被死亡封住了口齿的烈士,而不能是历史活着的见证,青春和斗争活着的见证。谎言和阴谋绝对笼罩着一切,他日夜悬望着的、深深眷顾着的山外世界对他来说,意味着无休止的审判、逼供、监禁和奴化教育。命运在一百多位战友中选择了他,厚待了他,但他深爱着的同胞的尘世却不容忍他栖身,除非他改变信仰,改变记忆,让那永生难忘的变故和一生一世的疼痛腐烂在心中。这时,他必然获得回忆父亲的机会,那是一位平凡地、善良地生活着的人,却因一封情书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最后死于重新获得生命的片刻。正是谎言和欺骗割断了他与父亲的联系。这样,他和尘世的关系剑拔弩张,不可调和,但被虚伪残酷的空气笼罩着的尘世是强大的,是个人无法战胜的,这样,主人公在绝望中开始了自戕,同时又开始了类似报复性的突围,他选择了倾向不很分明的女人和性。
肯定有人认为,杨志军在描写性现实时显得极端化。但我敢于肯定,中国都市开放的性观念、性泛滥足以淹没一个在此方面想以求一逞的突围者。小说的主人公无可救药地沉入了更黑暗的深渊,从这时开始,他成为欲望甚至邪恶的化身。而突围路上处处出现的悖论使他为自己的堕落找到了充分的根据:死去的情人红红到头来却活着;清高的高柳却一直和朋友的丈夫通奸;贞洁的小敏却是彻头彻尾的荡妇;小敏和主人公妻子相濡以沫的实质在于互相利用,互相残杀;家中忧郁的妻子是阿尼玛卿大街上的妓女;面馆里自称患性病的女子原来却是贞女;虚假的绳索一条一条,欺骗的圈套一环一环,冷漠的石柱一根一根,把突围者结结实实地捆绑起来,使他彻底地迷茫疯狂,使他彻底地绝望,这黑沉沉的迷茫和绝望,宣告他一生的突围以可耻的失败告终。
在我看来,苍狗獒拉始终是接近于理想的象征。它代表着大自然的力量。小说的结局,由苍狗来毁灭男根,与其说主人公被曾经背叛了的理想所惩罚,无如说作家的良心使自己的人物选择了自戕赎罪的道路。杨志军曾在1992年写道:“我相信人类正是在惩罚自然也惩罚自己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我不知道,他的这部小说的结局是否隐含着这样的寓意:在自然面前,在尘世面前,个人的找寻、奋斗和抗争,必将显得苍白无力以至全面失败,我们怎样才能胜利?
毫无疑问,这部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只是一些摆设,而且是毫无光彩的摆设。灰色的背景却有效地衬托了主人公的形象,即使主人公的只言片语,一举一动都收到了独奏的效果。一个自暴自弃、乐于堕落的人,一个处心积虑、不遗余力、无耻追求肉欲的人,一个极端的狂人形象耸立在我们面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沉思。读者们在多大程度、多大范围内能够承认这个形象的现实性呢?让我们想想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我们无法在生活里找到这个具体的人,但“套子式”的思想和行动却常常控制着人们的生活,同样,我很难把现实中的某人指称为阿Q,但谁的意识里没有一点“精神胜利法”呢?我也不认为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是一部写真的书,可我们在世纪末的迷茫中,不难找到淫欲的人,无耻的人,妄想的人,不难找到被生活毁了的人,不难找到梦幻破灭、灵魂里呈现玻璃废墟的人。我们在承认别里科夫、阿Q是光辉的艺术形象,承认《洛丽塔》是一部杰作的同时,必然要承认杨志军的小说和他的人物。
我们还必须承认,这部小说主人公所遭遇的时代是存在过的,阴谋、陷害、审讯、禁闭、欺骗、蔑视、无耻、疯狂普遍地存在,在权威和权势的铁蹄下,一个人的存在形同蝼蚁,灭顶之灾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降临,当一个有过梦幻,有过尊严的人被褫夺得一干二净时,他的选择便异常简单,要么让肉体毁灭,要么让精神死亡,杨志军此小说的人物选择了后者,他选择丧失了高尚精神的人来提醒我们回顾历史,记住历史。约翰·奥利弗·吉林斯指出:“作家的天职是说出真情,而不管这样做是多么痛苦。”他在同一篇文章的结尾说:“可是归根到底,人民应当不抱任何幻想地回顾自己的历史这样,才能战胜历史。”而这部小说在此意义上为我们战胜历史提供了资料。
我不敢断定,美术史上产生过专画魔鬼的大师,但我敢断定,文学史上,法兰西的波特莱尔,英格兰的劳伦斯,美利坚的纳博科夫,就是这样的大师,文学的道德法庭曾义正辞严地宣判过他们,但他们最终被证明是伟大的,因为他们揭示的正是时代没有勇气承认而事实上的确存在过的现实。我想用上述的例子说明,杨志军用自己的笔切中的正是时代疼痛难忍的痈疽,当世界焕然一新时,人们会感激他默默无闻的创造以及对艺术良知坚忍不拔的忠诚。
1995年3月 西宁
引自《青海之书——马海轶BLOG》


 失去男根的亚当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男根的亚当,失去的是男人的锋芒。。。。
  •     这玩意儿我真的读过,小学的时候,在一个亲戚家发现的。假装写作业,如饥似渴地当黄书一口气看完,生怕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印象是看不出情节(也可能是全跳过去了)、语言诡异——唯一确切记得的几个字是”芳香的阴毛“,现在想想这几个字很漂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