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植物图鉴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1
ISBN:9787806229958
作者:潘富俊
页数:160页

内容概要

潘富俊
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任林试所森林生物系系主任。所学与植物密切相关,所爱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近年来致力于将台北植物园从教学用园转变成台北市民优质的游憩点。著有《草本》《民俗植物学》等。

书籍目录

如何使用本书
兰(泽兰)
桂(桂花)
橘(橘)
桃(桃)
李(李)
竹(孟宗竹)
萝(松萝)
合昏(合欢)
松(油松)
桑(白桑)
韭(韭菜)
粱(小米)
茅(白茅)
柏(侧柏)
枫(枫香)
薇(野豌豆)
桂(肉桂)
荆(黄荆)
菱(菱)
荇(�菜)
芦(芦苇)
麦(小麦)
荠(荠菜)
芙蓉(荷)
杜(高良姜)
苔(地钱)
槐(槐树)
瓢(葫芦)
柳(垂柳)
蓬(飞蓬)
蒿(茵陈蒿)
梅(梅)
梧桐(梧桐)
大麦(大麦)
枣(枣)
麻(大麻)
白草(白草)
梨(沙梨)
楸(楸)
芭蕉(芭蕉)
支子(栀子)
枥(麻栎)
藓(疣金发藓)
荻(荻)
茶(茶)
苦竹(苦竹)
葡萄(葡萄)
蒺藜(蒺藜)
瓜(甜瓜)
栗(板栗)
蕨(蕨)
杞(枸杞)
白�(田字草)
蒲(香蒲)
棘(酸枣)
棠(棠梨)
紫微(紫薇)
�(树棉)
芋(芋)
黍(黍)
菊(菊)
薜(薜荔)
木兰(木兰)
藜(藜)
槿(木槿)
葵(冬葵)
杉(杉木)
荩(荩草)
藿(大豆)
石榴(安石榴)
郁金(郁金)
红豆(红豆树)
松(华山松)
茱萸(食茱萸)
薰(九层培)
豆蔻(红豆蔻)
红艳(芍药)
索引
附录

编辑推荐

  《唐诗植物图鉴》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唐诗中的植物,让我们更加理解诗意、加深对诗句的感动。

作者简介

《唐诗植物图鉴》选诗以清朝孙洙的选本为主要依据,介绍了唐诗中出现的植物的形态、性状、分布地区,作者从认识其形态、代表的意义提供了一条深入诗人内心世界以及与诗人交流的通道。


 唐诗植物图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其实作为图鉴,它没有什么特别……推荐是因为它终于让我知道唐诗中的那些植物究竟是什么样子了……另外,从知识普及的图鉴的角度来说,编撰者可谓用心在编辑,且成了系列,推荐有机会在图书馆看到它的人,可以一读……
  •     来到香港竟也有半个多月了。我租住的房子在西环,最能依稀寻见昔日老香港的影子。回想刚来时的那个傍晚,满目密密匝匝的半新不旧的高楼,霓虹闪烁的街道上车流如织,间或双层电车“叮叮”作响地穿过。若说感受,确实会觉得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却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它的嘈杂、逼仄与陌生,非是吾乡。而开学之后,接受新的学习模式是件颇费神而进度缓慢的事。还有许多旁的事,七七八八地堆在心上,有时会觉得苦闷。我的住处离石塘咀公共图书馆很近,那儿自然成了常日盘桓的地方。有一次去书架上寻一本和课程有关的书,明明搜索到书号显示“正在架上”,却转来转去地找不着。目光在一本本书脊上掠过,忽然意外地瞥到这本《唐诗植物图鉴》——我一直想读它,只是已经买不到,却在这里以这样的方式遇见它,实在是意外的好事。我便从图书馆借来它,带回家塞在枕头下面,每晚临睡前翻上几页,了解四五种植物的长相和秉性,倦了便阖眼入睡。到昨晚翻看完整本书,也快有半月光景。细细体会这半个多月的心境,竟是每晚睡前那十来分钟最为宁和愉悦。  读这本书,每每看到自己已经识得的、或虽然叫不上名儿却眼熟得很的、抑或晓得名字却对应不上形状的植物时,总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感。譬如“李”,看到插图中芳姿清馥的花枝,脑海里便浮现出本科所念大学的文苑群楼后边那条不宽不窄的道路,花期正盛时如流云堆雪一般的景致。中意花花草草的好颜色,更在于它们身上牵连着许多往事,寄托着许多怀念。譬如“竹”,书中简介道:“……文人爱竹,则因竹具有‘固’、‘直’、‘心空’、‘节贞’等君子品格。”这话却叫我想起一则笑谈:微博上有人推崇“食物有形,吃什么形状的食物就补相应形状的人体器官”的观点,比如核桃长得像脑子,所以吃核桃补脑,而葡萄酒像深红的血液,所以常饮葡萄酒促进血液循环。《博物杂志》的官博君在辟谣时嘲讽道:“建议原博主吃竹子,古人认为竹子有节,代表节操。”譬如“合昏”,即“合欢”,这种象征欢情姻缘的植物,常能在诗文中看到作者借它表意抒情,一直想像不出它的形貌。原来我已经见过它的样子,只是不自知——我和M先生在苏州游玩时,曾在悠悠然的平江路上看到傍河而生的连绵的花枝。正巧六月是花期,细小的叶连缀成青绿的羽扇,枝头则生着大簇大簇淡红绒状的花丝,远远望着,“如小山覆锦被”,看得我俩相互称奇。譬如古文中常见的“粱”,原来指的是今人所说的小米。我家乡的主食是大米饭,而我家的口味偏好叫我连面食都很少吃,所以离家读书前的十八年里,小米也是我只在书上见过的名词。但我记得,读大学时吃的第一顿晚餐,是小米粥配肉夹馍。而那时坐在我对面、同样对着一碗浅黄色淡粥和浸出油来的装着馍馍的纸袋的人,是后来与我相伴四年的西安妹子。如今天各一方,我很想念她。譬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蒹葭”,亦即更为人所熟知的“芦苇”,互通的名称之间尚有这样的区分:“……芦苇初生者成为‘葭’,未开花前称为‘芦’,成长后开花者称为‘苇’。”M先生曾替我折过一枝芦苇把玩,挺直的茎杆很长,顶端的长穗披拂而下,形状十分优美。譬如惯常连用的“苔藓”二字,其实包含苔类与藓类两大类植物,前者的形态是“叶状体扁平,多回二歧分叉”,后者的形态是“植物体小型直立”。只是在中文里二者混用,想要厘清分别指称的对象已然困难。苔藓的意象,总叫人觉得有一种人迹罕至、黯然幽秘的氛围。想起我曾在另一本书里看到的日本西芳寺(亦名“苔寺”,真是易懂好记的名字),荒废的庭院长出一百多种苔藓类植物,而成为游人向往的景点。经过特殊的申请,缴纳高额的费用后,每天只有十五名游客能入寺参观满庭幽碧的景致。因为苔藓实在是属性孤僻寂寞的植物,人气太旺,体温的影响会叫苔藓长不出来了。譬如“蓬”,因其秋风起时会连根拔起、随风滚动而被称为“飞蓬”。立时想起游戏《仙剑奇侠传三》里神将飞蓬的形象,神勇善战,冷峻孤高,活在女神夕瑶永恒的思念中。他名字所来源的植物,却是枝叶散生的野草,开着淡紫红色的丛丛小花。只是秋凉时遇风则飞的习性,颇有沉浮难定的苍凉意味在其中,与这角色孤独转徙的境遇颇为相符。譬如“支子”,更为人熟识的名称是“栀子”,洁白的花朵芬芳馥郁,五月到来时带上两束回家,便是初至的夏天对我们香气袭人的问候。“栀子”之名的来源在于果实的形状肖于酒杯(古称“卮”),而那般叫人动心的清芬,会不会比美酒更醉人。譬如“芋”,口感细腻粉润、甚为可口的芋头,名字的来历实在可爱:“……中原人第一次见到芋的大叶子时,惊呼出声‘吁’,所以才称这种植物为‘芋’。”阔大的芋叶被亭亭的长柄支着,如伞如盖,有一种“英豪阔达宽宏量”的美。譬如“红艳”,即是“芍药”的别称,因李白赞语杨贵妃的旖旎佳句“一枝红艳露凝香”而成为象征宠妃的花卉,《甄嬛传》里艳极一时、宠冠群芳的华妃也会用它自比。芍药的花瓣色泽美艳、质地轻薄柔软,花盘硕大,黄蕊亦明丽夺目,盛放于枝头时,兼具华丽与娇柔两份动人风韵。但较之富丽堂皇的牡丹,仍失于轻薄,不及牡丹端庄大气。  古人吟咏诗句,大多是由景入情,起笔描摹景致事物,将满怀情感寄托其上。这本书的写作方式,是通过引用诗文引出诗句中包含的植物,再细细作解。徐徐翻看那些山水田园,南北景致的诗文,心也渐渐静下来。这篇笔记的末尾,便以书中引用的一首《感遇》作结甚好: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合昏者,落叶乔木,羽状叶白天展开,黄昏时闭合,因此名为”合昏”.”其青叶对生,昼开夜合,交欢如一.”亦称为"合欢".其分布于华北,华南,华北,西南等地区之山谷及平原,常栽为行道树.<古今注>云:”欲忘人之忧,则赠以丹棘;欲捐人之忿,则赠以青赏.”青裳即合欢,意谓若要忘掉烦忧可赠以丹棘, 丹棘即忘忧草,若要防他人之怨忿则相送之合欢. 杜甫曾云<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足收骨肉.世情恶衰竭,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桑者,落叶乔木或灌木,有果曰椹,味甜美.原产华北与华中,现布生世界各地.古时栽桑养蚕是重要的农业活动,<白虎通>说:”王者所以亲耕,后亲蚕,所以率天下农蚕也”.另桑木可做弓,桑弧可做箭,朱熹也曾诗云:”岂知男子桑蓬志,万里东西不作难.”李白诗云:”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萝者,由名松萝,长松萝.全株呈灰绿色,长丝状,全长10-14厘米或50-100厘米.常自树梢悬垂或生长于沟谷岩壁上.其分布与中国大部分地区.<诗经>,<楚辞>以及唐诗皆可见萝,青萝,翠萝,松萝等语.孟浩然亦云:”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薇者,今名野豌豆,小巢菜.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柔有荚果.产与西北西南省区之山坡或林缘草丛处.<史记/伯夷列传>说伯夷忠于商朝,不愿接受周朝俸禄,因而”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三秦记>更云,伯夷,叔齐只吃野豌豆,不食其他五谷,居然”三年颜色不异”.王维诗云:”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君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麦者,小麦也.一年或越年生草本,秆直立,丛生,高60-100厘米.叶长披针形.育果俗称麦粒.全球广泛栽培,已是人类主要食物.周代之前,麦都指大麦.后小麦引进中国后,方有大麦,小麦之分.据<群芳谱>所载:”小麦之名始见与<名医别录>.”另外,麦秆可编织草帽或制纸,其草帽色泽黄且素美.王维又诗云:”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豆蔻者,曰红豆蔻,白豆蔻,草豆蔻.多年生草本,茎丛生,高可达3米.密生多花,蒴果长圆形,长1-1.5厘米,成熟时为棕红色或枣红色.产与两广及云南等地森林之中.需提一句,供作香料用的肉豆蔻仅产于印尼的班达岛,非中国文学作品中所提之豆蔻.杜牧之<赠别>云:”娉娉嫋嫋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合昏,桑,萝,薇,麦,豆蔻皆植物也.在旧时的农耕时代,人与它们应常见常相伴吧.如今,农耕依然在,却非昔日之山水.不去感慨,不去责谴,更非复古,只是你看,它们竟是如此拥有着岁月,甚至永恒的美丽.或万物同种,或皆从自然.这一切,俱往矣,就学一点点吧,我怎么就能忘记了呢?小小的台灯,丢失与遗忘的钢笔,匆忙或缓慢的脚印.它们也是植物,一如我们的生命,不管别人在不在乎,它们都在的.(另注:本文大多文字皆摘选自<唐诗植物图鉴>一书,作者:潘富俊)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没有诗经那本好
  •     匆匆扫过《唐诗植物图鉴》《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各种不明觉厉啊,缺常识基本都不认识掩面泪奔,特别是诗经和楚辞......! 努力学习,日后再观!
  •     不过,读之后,有一种幻灭的感觉...... 原来文中那么多适宜的花木名字,其实就是小时候路边常见的野草
  •     漂亮的书!!但是注解有问题!
  •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书还蛮不错的,唐诗没记几首,但把书中提到的植物全记下来了,神奇的是昨天ll逗我“第50页是什么?”答曰“我想想……是荠菜!”——翻看图书,果真是荠,激动的有些忘乎所以~~
  •     被我BS了
  •     好玩又好看。唐诗植物里大部分还是见过的。松萝真是一种缠绵的植物。原来路边一直看见的白色花瓣黄色花蕊的小花就是蓬。我无知了,还一直叫它太阳花。 下次可以做个专题玩玩。
  •     求纸质版!
  •     I207.22/B61 # 2012-7-30
  •     赋予唐诗新生命,使唐诗中的文字都活起来了。好书,值得珍藏。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这书有点草率,才不信唐诗里就写到这么几种植物。
  •     没读完。。
  •     没读完就超期还回去了
  •     韻文、植物,皆吾平生所鍾愛!
  •     想像落实,认识的皆是儿时乡间常见的,这才发现自己已经与这些花花草草隔阂了很多年。
  •     @Findirien @guardiansays 真的不考虑编一下《阿尔达植物图鉴》吗=v=
  •     和以前对于兰、桂、荆、苔、杨、麻、郁金的理解都不一样,荼原来是曲麻菜,狗娃花是蓬的一种也很新鲜,芋头原来来自“吁,好大,好吓人”。
  •     涨姿势系列。
  •     扫描真是个技术活,诗文出处那里字都糊了,还怎么看(摔
  •     我曾经忽视,如今也在忽视着它们.
  •     电子版不太清晰,没怎么仔细看。
  •     资料留存,无需多言。。。
  •     同一系列体例的著作,对我而言,吸引力稍逊诗经楚辞的图鉴,但仍然很喜欢!
  •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