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黑鹰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32755158
作者:(美)达希尔・哈米特
页数:280页

内容概要

达希尔•哈米特
Dashiell Hammett 1894-1961
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创始人、代表作家。
出生于马里兰州,13岁辍学,从事过很多社会底层的工作,21岁开始在美国最大的平克顿侦探社做私人侦探。为杂志写过一些短篇小说后,1929-1934年间陆续写出了五部长篇小说。之后再无小说创作。
这五部长篇小说,《血腥的收获》《戴恩家的祸祟》《马耳他黑鹰》《玻璃钥匙》和《瘦子》,都被推为硬汉派侦探小说代表作,并成为后世评价其他作家作品的标准。

书籍目录

目录
译者前记
一斯佩德阿切尔侦探事务所1
二雾中血案10
三三个女人26
四黑鸟35
五黎凡特人51
六矮小的跟踪者59
七空中的G字69
八胡说八道83
九布里姬93
一○贝尔维迪旅馆的长沙发102
一一胖子115
一二走马灯127
一三皇帝的礼物138
一四“鸽子号”150
一五个个都是异想天开161
一六第三条人命174
一七星期六晚上185
一八替死鬼198
一九俄国人的花招215
二○如果他们绞死你236

作者简介

“马耳他黑鹰”——一个长达四世纪曖昧不明的历史秘密,是十六世纪罗德武士(即耶路撒冷圣约翰护卫军团)献给西班牙国王的贡品。这不是一只微不足道的活鸟,而是隻金碧辉煌的鹰,自头至脚装饰著上乘的珠宝。各方人马莫不挖空心思舍命追逐,自阿尔及利亚、西西里至巴黎到君士坦丁堡,一路到了美国的旧金山。于此同时,这长达三百多年的历史秘密也闯入了私家侦探山姆•斯佩德的生活之中,他的合伙人迈尔斯•亚杰也在这场悬疑的追逐之中丧失了性命。
《马尔他之鹰》是达希尔•哈米特在其一连串史贝德侦探系列中最著名的一部推理小说,在短短十年内三度被拍成电影,停在1941年的第三次,是因执导的约翰•休士顿用了亨佛莱•鲍嘉饰演其中的冷硬私家侦探山姆•史贝德,使得这部影片成为侦探小说史上无可撼动的第一名片。美国侦探作家协会曾表示,本电影胜过其余任何推理电影二倍以上,排行二、三名的奥斯卡名片《唐人街》及《沉默的羔羊》,都不及《马尔他之鹰》。


 马耳他黑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类型小说通常进行的是一种眼球的刺激——主要是在双目飞快略过书页追逐情节的过程中使读者额头沁汗、毛孔微张,以各类意想不到的折转带领读者体会暂时忘却时空的梦幻。作为类型小说经典分支之一的侦探小说似乎更理当如此。因为感官往往与形而下相联系,因此许多人觉得这是一件技术高于艺术的事,它像是某种手艺,按照招式套路就能达成。但其实,这并不是件简单的事,能用文字使他人达到感官上的奇妙体验,绝不仅是技巧的胜利,必定在相当程度上具备心理学的造诣。追求将作品书写得更宏大深沉的作者通常还不满足于此。他们要在更普世的意义上推进作品的价值,关于人类全体、社会命运,或者其他类似的东西。他们有更大的写作野心,希望击中的心灵更多,共鸣更响。但如此一来,在读者这边,倒出现了有趣的无意识抵抗。就像稍愿思考的人会暗自防御长驱直入式的抒情与煽动,铺得太开或讲得太满的故事往往没有市场。毕竟是小说,虽然是“阅读之前,没有真相”,但阅读预设里,恐怕就没有被说教的向往。于是又得回落到故事中,回到人物身上去计较新鲜的刺激点。这样的状态下,“每个侦探都有缺陷”与其说这是作家们的集体卖乖,毋宁说是作家们与读者们角力之后的共谋。可类似的把戏玩得多了,彼此都会有些不耐烦。观众们已经不太在乎侦探是谁,他们的眼镜齐刷刷地盯向凶手,盯向那些古怪陆离的杀人动机和手法。窥异癖作祟,谁还管那揭开一切的聪明人是谁。但作者们开始满心不悦。侦探,作为执笔人惯常带入自身特质的分身,是不该被隐形的。古典英式推理里那种“有案子就出现,没案子就不见”的侦探多数已经没那么吸引,凡俗日常里的各位看官,需要一位具备“糟糕的迷人”特质的侦探。于是,终于有一路不再与读者固有期待缠斗的侦探们杀将出来,我管他们叫“爱谁谁派”,而通常的说法是:硬汉派。在历经了诸多博弈后,侦探们总算为自己活了一回。顿时人们发现,推理小说除了机关算尽,更有兴味的部分在于游走其中的那位家伙的生活轨迹。他得潇洒里带着颓废,大踏步地行走于都市街头,和乱七八糟的事件人物都狠狠相撞,又总能挥一挥手:没所谓。他是所有人都羡慕的存在,也是任谁都不想成为的那位。这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很相似,不是么?认清现实的人当然会不屑地说:六便士买不来月亮。但同样,千金也难换哈米特笔下斯佩德的浪浪荡荡。比起推理故事,鲜明的人物更让人想要与其较量一番。很显然,斯佩德这样的侦探,是逸出读者既定思路的,他不是不和你过招,而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因为他太豁得出去,任谁也伤不了。可能是他这号人物太难和俗世勾连的缘故,有的评论认为哈米特的故事已经失去了类型小说的阅读快感。我估计,单一追求快感的读者或许同样不会喜欢美剧《真探》,他们也同样未必明白小津安二郎的那种“以余味定输赢”。在作家不再选择轻简的技巧去虚构人物,而是缴械投降,坦荡直白地将自己放入名为“主角”的容器里时,哈米特选择的,其实是看透了情节斡旋的价值匮乏,转而展现以人物特质为核心的某些困境。哈米特与斯佩德背景的相似度之高,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也就是借由硬汉的困境,他反而遥遥地侧写了普世的背面:不是每一个人都绝对按部就班地生活,那些活在缝隙与阴影里的职业人生,其实如棱镜一般,越细读,越看见习焉不察的自己。你以为是硬汉,其实他任何行事都非完全冷面,总有动机。捧着此类“挂名”侦探小说,实为心理探幽的作品,能不能,或愿不愿意抛却形式上的迷障,看见那些隐秘,就全在你。因此,还有什么胜负需要谈论么?我们应当始终怀抱信心:优秀的读者大于精彩的文本,更大于落笔写下这一切的作者自己。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不亏是硬汉始祖
  •     很有意思,突然想推荐女权主义者们来读读看。
  •     名字如雷贯耳的原因是被拍成电影了。情节却并不有趣,真的是硬汉系列的,这类的小说无趣,只有叙事手法没有心理活动描写,注定逐渐被淘汰。我们更关心的是做出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而不仅仅是看到这样的行为作出。扑簌迷离的现象随时都在发生,但为什么才是我们想探究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