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读写丛话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5-04
ISBN:9787101046052
作者:张中行
页数:300页

内容概要

张中行,原名张�,字仲衡。后以名字难认,改今名。1909年1月生于河北香河一农家。1929年毕业于通县师范,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至今。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晚年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自20世纪80年代始,十馀年间,相继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文言常识》《顺生论》《说梦楼谈屑》《流年碎影》《说梦草》《散简集存》等著作行世。其中或记旧人旧事,或谈学论理,或探究人生……钩玄提要,百炼工纯,以其见识之深邃,文笔之独特,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作者简介

本书介绍如何欣赏诗、如何学写诗。大胆写诗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打破拘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问是否合于破题、承题的传统;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不问是否离有大力的时风太远; 三是讲作法,有时难免触及用心和招数,近于泄底,或说杀风景。总之是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期对提到的那些不耻下问的相识,以及他们的同道,舍得花钱买各种诗词选或集来读,并舍得花时间学写,以求搏前月下哼自诌的平平仄仄平的,会有一点点用处。所有这些,有的偏于介绍常识,有的偏于抒发偏见,都分题写,排个次序,算作正文。


 诗词读写丛话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些年乱七八糟看了一点诗词丛话、选本甚至囧话。当我看到某些年轻人歪嘴和尚念经一样的“诗话”,曲解古人作品甚至人格的“大作”都能够热卖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不花巧不炒作、文字浅显而循序渐进的作品是多么难能可贵。这本书便是这样的作品,许多道理和入门方法都深入浅出——然而还是不难看出作者对古典文化(这四个字最近也一样被歪嘴和尚或者书生们念烂了)的尊重……还有一些变通。看了先生的推介,一心想去知道更多。非常感激能和这样的作品结缘。
  •     对于想写旧体诗词的人,看看是有些好处的中行先生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应该就是在所谓“幽微的情意”这个概念上面,基于这个概念而提出的怎么读、怎么写,其中方法,应当可供初学者借鉴。读,应该读哪些,这是最主要的。推崇的还应当是唐以及唐以前的,质朴、自然的风格,如老先生强烈推荐的《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确实好。写,所谓“凑合”,“借力”等等方法,只有自己去体会。不过,毕竟是很多年前写的,有些东西需要更新。比如,说起诗社,老先生说怕是找不到那么多的志同道合者,未料到今日的网络已经方便快捷地集合同道。还有,老先生自有老先生的倔强,比如,用韵,坚持应当用平水韵,反对新韵;比如,坚持应当用古语文言,要有古意。估计老先生对李子之类的创新是不会感冒的。此类问题,也是争论的问题,无标准答案。我以为,倒不如宽容待之。
  •     张先生说,诗词用以发幽微的情意。而我仅仅借这两个字,写些微读后的感受,惜无法用诗词表达。这本《诗词读写从话》,是看第二遍才算勉强看完的。第一遍卡在古今音,和格律的地方,就觉得太难而看不下去了。这个长假,陪父母亲之余,也许是性情也更沉静了,悠悠笃笃地,慢慢也竟算看完了,虽然离读写的境界还十万八千里,好歹于诗词知了个大概,也算大收获之一。像张先生所言,诗词并且柴米油盐为生活必需,而要在这些不必需上下功夫也好,消磨掉一些闲时间也罢,总也要有恰当的态度和节奏配合。早先是一时兴起,急急地就想了解吟诗作对的技巧,这一急,遇着难处便过不去了,而其实格律,押韵,还都是小的难处,大则在坚持不懈的勤。而当时却不能领会,只是将书当作资料、工具来翻。闲话了许多,好歹也写两句正经的评论。作为读写诗词的“工具书”,大约并不算是最详尽的,或许只得三星。然而,作为诗词读写的入门读物,要而不繁,提要钩玄。在“技”方面:押韵、平仄、格律、变通、对偶,条分缕析,讲解得深入浅出。在“法”方面:读则宜选哪些书目,步骤如何;写则又如何起步、如何进步,也尽完备,而实在可以依言行事,非常具有操作性。然而,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作为一本读写诗词的指导书,尽管张先生自己说“这本书的目的微乎其微,不是培养诗人和诗论家,而是让活动于街头巷尾的一般人,如果有幽微的情感,也可以利用这神州的敝帚,或读或写,取得或多或少的境界化。”,但这只是他的自谦。至少对于我来说,获得感受深的,不只在了解了平水韵和格律,而是对于诗词看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尽管并不见得是完全的赞同。比如关于事、理是否可以入诗,历来说法不一,整体而言张先生是持否定的意见的;而我以为只要熔于情,事、理也未尝不可入诗。对于用古音还是今音,何处严,何处宽;对于选诗选词,张先生也都有自己的见解。总得是偏向保守,然而他言之有理、有据,读者可以不同意,却不能不佩服。尽管是入门的读物,却可见张先生治学的严谨,推荐的书目,详细到出版社;某朝某代应重点看何人的作品,其作品中的重点又应在何处,而原因又是什么,都一一给出详尽的说明和解释。这只是举一个小例,整本书从头至尾都以这种精神和治学的原则贯穿,正如张先生自己所言“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 不晓得现在以这种精神治学的还有几人?而在这一点上,评星级是不足以突出其境界之深的。然而,我在评的时候,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给五星,而只给了四星。这却不是书或者人本身的问题,只是自己的偏见罢了。这里也闲话一下。像钱穆先生说的,看书要看到书背后的人,而从这本书里,如果要概括张先生,除了“治学严谨”之外,“谦卑”是我最深的印象。字里行间,可以清楚看到张先生深受王静安的影响,然而两人的文风迥异。张先生的“谦卑”,从上文的自序里也能看到,而全书的用语、用词,无不保持这种风格,留有余地,批评时多用“总是不大应该”之类的婉曲之辞。固然学者大多自谦,而我总觉得张先生自谦太过,隐隐总透出一种沉郁遁世之感,不是我所欣赏的。而看张先生的简介,知有文革下放的经历,又要说一些不合适的话,这样的“革命”对人的精神的摧残迫害真是非常可怕。以上感受均无凭据,属个人的偏见了。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老头会讲俏皮嗑儿
  •     学到很多
  •     肚里有货后,还是要大量的背诵与阅读,越背越多也会越背越快。我对自己写过的东西根本记不住,也没想过要记住,但是背诵过的前人的东西却经常拿出来复习。开始不要去攻哪一家或哪几家,先杂食再择精。当然老杜是绕不过去的,学诗还是要以他做基础做底子。希望对你有些帮助。欢迎切磋讨论。
  •     和文言那本一样,被彻底戳中了~~~~新诗神马的谁要懂啊混蛋!!
  •       这些年乱七八糟看了一点诗词丛话、选本甚至囧话。当我看到某些年轻人歪嘴和尚念经一样的“诗话”,曲解古人作品甚至人格的“大作”都能够热卖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不花巧不炒作、文字浅显而循序渐进的作品是多么难能可贵。
      
      这本书便是这样的作品,许多道理和入门方法都深入浅出——然而还是不难看出作者对古典文化(这四个字最近也一样被歪嘴和尚或者书生们念烂了)的尊重……还有一些变通。看了先生的推介,一心想去知道更多。非常感激能和这样的作品结缘。
  •     帮我推荐几本入门的书吧O(∩_∩)O~
  •     看别人也凑诗,很安慰。。
  •       太感人了
  •     押韵, 平仄, 黏对, 还是要专门学一下 ;但这些都不难。基本的平仄黏对都有规律可寻;拗救一开始记几种常用的,其余先放过,以后再补课。押韵和平仄要靠勤奋,多查多用心记,不建议去背韵表,背诗和写诗的时候慢慢融汇贯通就行了。刚开始以及后面的很长一段时间还是用词用字最难,起初还是要尽量用古人用过的词,不能拿现代汉语入诗,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与提高。先用心背律诗和绝句,大概200首在肚子里,就可以试着去写。写出来后最好找人请教,开始的路数不能歪,否则以后会走得累。
  •     我觉得只读是不够的,还是要背诵。
  •     大致读过
  •     当真是入门,格调还是低了点。以之入门则可,以之为圭臬则万不可。
  •     读诗章节给出了很多建议,可以按图索骥。格律部分虽然声称是抄王力老师,但是细节看得出谦虚,譬如仄韵与古体的关系上,看法更趋开明。
  •     这个老头太有趣。
  •     实用的读写入门指导~
  •     2008.06.03
  •     还行吧,有一些帮助
  •     《诗论》还未拜读,大抵揣测,朱先生应该是偏重从美学得角度来对诗进行探讨吧。
    想要认真看诗也是刚刚开始的事,
    感谢楼上的推荐,回过头一定找来好好看看。
  •       张先生说,诗词用以发幽微的情意。而我仅仅借这两个字,写些微读后的感受,惜无法用诗词表达。
      
      这本《诗词读写从话》,是看第二遍才算勉强看完的。第一遍卡在古今音,和格律的地方,就觉得太难而看不下去了。
      
      这个长假,陪父母亲之余,也许是性情也更沉静了,悠悠笃笃地,慢慢也竟算看完了,虽然离读写的境界还十万八千里,好歹于诗词知了个大概,也算大收获之一。
      
      像张先生所言,诗词并且柴米油盐为生活必需,而要在这些不必需上下功夫也好,消磨掉一些闲时间也罢,总也要有恰当的态度和节奏配合。早先是一时兴起,急急地就想了解吟诗作对的技巧,这一急,遇着难处便过不去了,而其实格律,押韵,还都是小的难处,大则在坚持不懈的勤。而当时却不能领会,只是将书当作资料、工具来翻。
      
      闲话了许多,好歹也写两句正经的评论。
      
      作为读写诗词的“工具书”,大约并不算是最详尽的,或许只得三星。然而,作为诗词读写的入门读物,要而不繁,提要钩玄。在“技”方面:押韵、平仄、格律、变通、对偶,条分缕析,讲解得深入浅出。在“法”方面:读则宜选哪些书目,步骤如何;写则又如何起步、如何进步,也尽完备,而实在可以依言行事,非常具有操作性。
      
      然而,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作为一本读写诗词的指导书,尽管张先生自己说“这本书的目的微乎其微,不是培养诗人和诗论家,而是让活动于街头巷尾的一般人,如果有幽微的情感,也可以利用这神州的敝帚,或读或写,取得或多或少的境界化。”,但这只是他的自谦。
      
      至少对于我来说,获得感受深的,不只在了解了平水韵和格律,而是对于诗词看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尽管并不见得是完全的赞同。比如关于事、理是否可以入诗,历来说法不一,整体而言张先生是持否定的意见的;而我以为只要熔于情,事、理也未尝不可入诗。
      对于用古音还是今音,何处严,何处宽;对于选诗选词,张先生也都有自己的见解。总得是偏向保守,然而他言之有理、有据,读者可以不同意,却不能不佩服。
      
      尽管是入门的读物,却可见张先生治学的严谨,推荐的书目,详细到出版社;某朝某代应重点看何人的作品,其作品中的重点又应在何处,而原因又是什么,都一一给出详尽的说明和解释。这只是举一个小例,整本书从头至尾都以这种精神和治学的原则贯穿,正如张先生自己所言“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 不晓得现在以这种精神治学的还有几人?而在这一点上,评星级是不足以突出其境界之深的。
      
      然而,我在评的时候,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给五星,而只给了四星。这却不是书或者人本身的问题,只是自己的偏见罢了。这里也闲话一下。像钱穆先生说的,看书要看到书背后的人,而从这本书里,如果要概括张先生,除了“治学严谨”之外,“谦卑”是我最深的印象。字里行间,可以清楚看到张先生深受王静安的影响,然而两人的文风迥异。
      
      张先生的“谦卑”,从上文的自序里也能看到,而全书的用语、用词,无不保持这种风格,留有余地,批评时多用“总是不大应该”之类的婉曲之辞。固然学者大多自谦,而我总觉得张先生自谦太过,隐隐总透出一种沉郁遁世之感,不是我所欣赏的。而看张先生的简介,知有文革下放的经历,又要说一些不合适的话,这样的“革命”对人的精神的摧残迫害真是非常可怕。以上感受均无凭据,属个人的偏见了。
  •     多谢指教。
  •      继续
  •     入门不错
  •     背完后呢?押韵什么的没有学过。
  •     我的读后感有些地方真可算是一通胡诹
    但这本书是极推荐的
    对于 作诗、治学、做人
    都是极好的教材
    感谢你的留言
  •     其实我看的是今年重印的版本…… 此书入门可矣,要深入研究的话就不够了
  •     老先生说起俏皮话也很好玩呐
  •       话不多说,直入山门。
      
      1 语言略嫌冗余,许多事情完全可以用一句或两句话说明白,张先生却要打比喻说闲话,不知道是不是存了为初学者指路的心思,若是如此,也无可厚非。不过本书其实并不适合初学,此处后谈。
      
      2 诗词之道,如何略窥门径,如何登堂入室,如何妙手偶得?本书说了方法,“要多读多写”,不过我认为话说得太客气,且强调得也不够。以愚浅见,学诗首先就是背诵,不可畏难。先背三百首律诗,再背一百首七绝,几十首古风,才是真底子。非如此不能言之有物,下笔有词。笔下无词是初学者最大的障碍。
      
      3 张先生说宜从七绝入手,我很不同意。七绝神骏飘逸,似易实难。第三句转得不好,不仅末句像断了线的风筝,整首诗也变得不知所云或寡然无味。我的观点(非我创见源自多位前辈)作诗宜始于五律。首先律诗的间架在,这首诗就不会写得乱到哪里去。应牢记诗也是一篇文章,起承转合需存乎一心。其次五律比七律虽只少两个字,可是难度却降低了不少。七律的那两个字决不是随便加的,不然只能说是注水的五律,绝称不上好的七律。另外写律诗,可以培养对偶、炼字以及拆句的能力,这是基本功,最好从头练起。
      
      4 本书其实不适合初学者。初学者读此书,如身入宝山,不知取舍。囫囵吞枣反而终无所得。最好的方法是背了几百首,自己也开始写的时候,再回头来看。良莠粗细,方可察之。
      
      5 张先生用了很多话来解释为什么要写诗词,说的很好。借叶嘉莹的一句话和之:“诗词让人心不死。”
      
      6 我很欣赏张先生对用韵以及格律近于执拗的态度。为诗便当如此,否则何苦学诗。
  •     正准备读张老先生的书,听君一席后论,看来于我这书能当工具书,呵呵,谢谢!
  •     这样的书作为入门书,似乎还是有一些匠气过重。我还是喜欢周振甫先生的古诗词论丛的书。
  •     诗词入门书,如何欣赏古诗。
  •     给中国诗歌爱好者的入门书
  •     很好!可以提高人鉴赏诗词的眼力~~~学到了很多东西~~~~
  •     虽说是入门读物,但是张先生太有意思了,书自然就很具有可读性。连续读了好几本先生的书。很喜欢先生的文字。
  •     我终于知道不花巧不炒作、文字浅显而循序渐进的作品是多么难能可贵。
    ————————喜欢这句话,说的好,这阵子刚好翻看了《人间词话》,同事一看我的书,居然念到:人间词语。。。我无语,三代黑线,一滴汗
  •     看到格律就开始跳,觉得有点跟不上,但大师的言辞很平易,读意境和用词那几章很顺
  •     说的亲切
  •     我印象中,张先生这本格律方面讲得不错。外加一本王力的格律,应该够了。不过有点需要提示,格律这个东西特别是拗救一块,不可尽信格律书,唐时的规则相对宽松,后代则越来越严,越来越细。不过这都是后话了,以上两本对初学者应该足够。喻守真的唐诗三百首可以细读,不仅有作法,还有格律的详解,是本好书。推荐你就全背吧(可以先背五七律绝),那句古话不错的。此外,博览群书,博采百家,关心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有伤春悲秋之心也是必要的。陆游说功夫在诗外便是如此道理。
  •     很浅的入门书
  •       对于想写旧体诗词的人,看看是有些好处的
      
      中行先生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应该就是在所谓“幽微的情意”这个概念上面,基于这个概念而提出的怎么读、怎么写,其中方法,应当可供初学者借鉴。
      
      读,应该读哪些,这是最主要的。
      
      推崇的还应当是唐以及唐以前的,质朴、自然的风格,如老先生强烈推荐的《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确实好。
      
      写,所谓“凑合”,“借力”等等方法,只有自己去体会。
      
      不过,毕竟是很多年前写的,有些东西需要更新。比如,说起诗社,老先生说怕是找不到那么多的志同道合者,未料到今日的网络已经方便快捷地集合同道。
      
      还有,老先生自有老先生的倔强,比如,用韵,坚持应当用平水韵,反对新韵;比如,坚持应当用古语文言,要有古意。估计老先生对李子之类的创新是不会感冒的。此类问题,也是争论的问题,无标准答案。我以为,倒不如宽容待之。
      
      
      
      
  •     请问初学诗词者(已经读过很多诗词)该如何下手?实在是一头雾水。
  •     看了开头就觉得作者是性情中人,记得这句话,诗歌就是为了表达内心幽微的情思。
  •     看了楼主的评论,很想读读此书。
    不知楼主是否读过朱光潜的《诗论》,我觉得其对诗的探讨是很细致的。
  •     见识深邃,文笔平实独特,见其专注。
  •     很好,通俗平实,又深刻精辟,连我这种没有基础的人也能看懂。
  •     很不错,可惜我已无意于此。
  •     最深刻的感受,还是里面那句,不为无益之事,何以度有涯之生。
  •     不能卒读
  •     诗词入门的绝佳好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