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71年5月第1版
ISBN:SH13031-14
作者:赫胥黎
页数:146页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
序言
告读者
目录
I类人猿的自然史
II人类和次于人的动物的关系
III人类的几种化石
附:译名对照表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早年读的一本印象深刻的书,记得开宗明义一段(大意):人类如果过分强调个人自由,社会就会从内部解体;如果过分强调社会,人类就会从外部解体。这里一个前提,就是,人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一个人得以生存。当时记起了鲁宾逊,他10多年一个人在孤岛上不也生存了吗?仔细想来不对了,他漂流时候,已经具备了很多知识(人类积累而成的),他从沉船上又取得了许多得以生存下去的物质,等等。所以他还是人类的一份子而已了。。。这个“人与社会”的命题,其实至今仍然是我们所面临的,二者矛盾统一,而如何不断符合现时情况得到平衡,也许就是“政治”吧。马克思早期就探究“人性异化”和“人性复归”,我觉得这是马克思理论的基点。人性异化,今天说,就是机器附庸、工奴、财奴等等各式被扭曲了的人等。人性复归,毫无疑问是人的更加合理的状态。我认为,这有待于人类社会本身的发达发展和健全了。今天,比较而言,有些国家接近着这样的理念。当然,我们这里还是很有距离的:当我们还在强调牺牲部分以求社会和谐的时候,当我们大部分等而下仅仅“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候,当我们还需要上面的“智者”来指导规范我们的视和听的时候,当我们上与下相隔九重天的时候,当我们绝大多数人面对“社会”主义的时候。。。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这是在图书馆借的..值得一读,比当今的一些重新解释的来得直接..
  •     人还没被证明比动物高明太多
  •     科学和艺术是自然这枚圣牌的正反面,一个是用感情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个则是用思想来阐述。当人们不再有爱恨之心,当苦难不再引起同情,当伟大的英雄故事不再动人传唱,当田野里的百合花不再与身披盛装、荣耀已极的所罗门相媲美,当雪峰和深渊不再使人惊叹,这个时候科学确实有可能占据世界,但这并非是所谓的怪物吞噬了艺术,而是因为人类天性的一个方面已经死亡,因为人类丢掉了古往今来所拥有的那一半天性。 夜空中闪着美丽荧光的萤火虫是蜗牛的天敌,中国曾多次发生田地里的蜗牛泛滥成灾,这是由于萤火虫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一度被称为环境测试器)。而现代的光污染和噪音污染使得萤火虫无法大量繁殖,蜗牛因此失去了天敌而在田间撒野。 人类的旅途是如此风尘一路相随,高高扬起却又轻轻落下。
  •     :无
  •     文章对类人猿的描写较为细致,甚至你可以依据它的描写勾勒出类人猿大体轮廓。 算是一部了解类人猿的入门书籍吧。 遗憾的是,文章核心的部分仅仅用了小段的文字表达,我个人而言,理解的还不够透彻。
  •     基本上,我依然当它是设定集……对不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