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发展

出版社:许明,马驰、许明、 马驰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07出版)
出版日期:2008-7
ISBN:9787807452447
页数:338页

章节摘录

三、结论上述两个板块,构成了我们理论研究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理性建设和新方法论探求。放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背景来看,这两个方面的努力是十分重要而且极为困难的。它关涉到一个创造当代中国新文化的主题问题。谁能创造这种文化?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矛盾和内心深深的思虑。这并不是偶然现象。这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普遍的文化人格。真正的理论困惑来自精神生活的深处。当一个人拥有这么多问题的时候,那些肤浅的说教和“平和’’显得狭隘和可笑。在知识界,我们遇到这样的荒唐已不止一次,也不止一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软弱使自己的学术进程受到了无奈的阻挠。历史一次一次地让中国知识分子由于这种文化传统而付出代价。在80年代的各种学术沙龙和讨论中,各种激进的学术团体在讨论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惟独缺少对形而上的终极关怀问题的争论。实际上已有足够的中文材料让大多数知识分子,特别是一代新的知识分子了解国际学术界关于这些问题的争论。我们哪怕出现一个类似南斯拉夫的夏季学院,争论一下辩证唯物主义的命运也好啊!可是,涉及到这种“枯燥的”、“抽象的”、“空洞的”理论争鸣时,争议倒是十分小的。对不少人来讲,所有这些问题已经有了答案,我们只是在温习一下现有的结论而已。精神生活的真正悲剧就在这里!而要克服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它需要对20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进程,特别是50年代以来的自然科学进行了解。一种在理想意义上科学的信仰系统的确立与自然科学发展密切相关。文艺复兴以来的哲学家、杰出的人文学者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对自然科学的关心和对它的进程的了解。到18、19世纪,不少哲学家就是数学家。古典主义哲学家布瓦洛说过,我们唯一钻研的就该是自然,永远也不能和自然寸步相离。可惜在中国人文传统中,缺少的恰恰是这条线索,这使中国知识分子在很大意义上成为传统的“文人”、“学者”,而不是思想者。辩证唯物主义,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面前,它能为自己辩护成功吗?有人轻蔑地嘲笑它,认为这是已经过时的“本质主义”。说这样的话,不过是承认了一个局部的现实:当代西方的分析哲学、语言哲学所造成的一个现实。但这是局部的现实,然而这个现实是极具尖锐性的。

前言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半个世纪以来,全院科研人员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为使学术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驭得了丰硕的成果,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审时度势,明确定位,提出把上海社会科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的目标,以此为导向,切实推进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使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科研工作和科研水平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社科院50年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专业研究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立伊始就以扎实深入的学术研究为各项工作的重心。我院的科研人员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积极投入对社会主义现实问题的理论探讨。1959年4月,经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倡议,在上海召开了以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作用为主题的全国第一次经济理论讨论会。为此,经济所成立了三个调查组,兵分三路同时开展社会调查,写出了11万字的6个阔查报告。这些研究成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记载了有关价值规律作用的许多生动资料,引起学术界的重视。1961年,姚耐、雍文远等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社会主义部分)》出版,它是我国在“文化大革命”前公开出版的第一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发行量达20多万册。在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方面,我院的科研人员也做了大量工作。1958年9月,由经济研究所科研人员编撰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恒丰纱厂的发生发展与改造》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10月,《大隆机器厂的发生发展与改造》、《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光明日报》、《学术月刊》、《新闻日报》及国外学术刊物对此作出了积极的评价。1958年以后,历史研究所的科研成果《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鸦片战争末期英军在长江下游的侵略行为罪行》、《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戊戌变法史论丛》。

书籍目录

序言/1第一章  理念与创新: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1第一节  文化发展的理念和中国文化发展之我见/1第二节  中国问题:文艺学研究的当代性/29第三节  被困惑的理性与人文研究的方法探索(上)/33第四节  被困惑的理性与人文研究的方法探索(下)/55第五节  蔡仪的精神遗产对当代学术研究的影响/61第六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72第二章  视野与路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78第一节  向更广阔的文化领域的转向/78第二节  关注大众文化/116第三节  寻找新的理论增长点/125第三章  桥梁与转换:跨越东西方的研究范式/146第一节  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146第二节  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158第三节  都市文化研究:范式及其问题/169第四节  市民化进程与城市文化传承/176第五节  观看研究的路径与困境/185第四章  吸收与借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之路/193第一节  世界先进文化的内涵与我们的吸收/193第二节  全球发展时代与世界民族文化走向/204第三节  娱乐经济:新世纪的经济增长点/214第四节  上海市总工会文化系统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229第五节  营造吸引人才的人文环境/239第五章  身份与使命:城市文化与知识分子问题研究/245第一节  都市文化形神内涵的演绎及实践/245第二节  创意产业:在把握本质中寻求提升/258第三节  由市场交易特点看创意产业/273第四节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角色责任及相关问题/280第六章  反思与前瞻:审视中国文化的过去与未来/297第一节  信息化与文化产业:互动、问题与对策/297第二节  网络文化语境下的数字安全与和谐社会/309第三节  “吴文化”与现代化/320第四节  世博会:科技、文化创造发明的世界级平台/327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发展》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发展》主要内容: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个集子,集中反映了中心成员近几年的研究兴趣、成果和研究方向。其中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国外马克思主义乃至西方重要思潮的研究、解读,也有对中国当下文化发展问题的多角度、多视野的思考,体现了重点学科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的中国成为风靡一时的社会思潮并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支柱,不是毫无道理的。在资本主义发展方兴未艾的历史时期,只有马克思主义为被压迫人民的根本利益设计了获得自身解放的道路。19世纪20年代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首先接受的就是工农革命、武装斗争和打倒列强——这是中国的特别国情形成和产生的现实土壤。马克思主义在这个现实土壤中能够扎根,完全得益于与中国国情的相契合。这种契合,是多层面的,多角度的。它是建立在经济——政治分析基础之上的社会科学分析方法与道德关怀相结合的世界观。恰恰是在这一点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的就是这个层次。换句话说,中国传统文化在面临西方现代性的挑战时,内中缺乏激发这个社会前进所必需的新的观念和它们构成的体系——这种缺乏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带来了历史契机。

图书封面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发展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