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与萨瓦托对话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年
ISBN:9787222026995
作者:[阿]巴罗内
页数:194页

作者简介

博尔赫斯与萨瓦托,这两位阿根廷文学大师和巨匠的对话,涉及文学、艺术、哲学、神学、心理学、语言学、音乐、舞蹈、电影等,在谈话中,他们始终贯彻彻底的怀疑主义精神和坚持思想自由的态度,在交流中达到和谐,在撞击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因此,这部对话录充溢着自由的思想魅力,对文学研究弥足珍贵。


 博尔赫斯与萨瓦托对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莎士比亚早已经成功地压倒了作品的译者。”此句似乎并不重要,不过大概会让每个写字的人都有种心潮澎湃的感觉。博尔赫斯:“做梦的人既是剧本,又是演员,又是作者,又是布景。”巴罗内:“可为什么梦往往是痛苦的?为什么痛苦多于幸福?”博尔赫斯:“因为梦没有出路。……………………”
  •     这本书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突然发现划下的句子全都属于萨瓦托,无论我怎样费力,也只能捕捉到博尔赫斯的片言只语。萨瓦托的思想明白、成体系;博尔赫斯却只吐露零星亮点,而他如此轻灵、富于哲思的短篇,是否与他可以任意变幻形体的思想体系有关?对比两个作家:你要么拥有坚实度;要么拥有广阔的区域。如果是前者,你务必要在世上步履坚实;如果是后者,你要倾听、感受、并且静静等待光的临照。为自己筑屋者和大地上的流浪者;刺猬和狐狸。不知是刻意为之还是发乎本性,博尔赫斯总是像魔术师一样将事物呈现和隐匿。博闻强记的博尔赫斯,萨瓦托称他为“作家的作家”,他出现在各种地方,再把读者带向出乎意料之地,他是不是人间的赫尔墨斯?
  •     我看的是他的短篇小说集。看的是《匕首》。看了的那一刻就被彻底的吸引了。崇拜S他了。觉得没见过比他还聪明的天才作家~~~~~

精彩短评 (总计63条)

  •     NB 但是看不懂 智商不够
  •     这个老头的东西实在费脑子,看了几个觉得应该放在40以后读,可是40以后有没有能力再读?
  •     重读了一遍。
  •     毕业论文的材料,而已……
  •     萨瓦托是个现代人。
  •     对话海阔天空,谈论各个方面:文学、艺术、电影、哲学、神学、语言学、音乐、舞蹈等,就是不谈政治。收了一堆博尔赫斯的书,竟然是从最薄的一本开始读的。
  •     我再也不能站在思想者的光辉下走向极处了
  •     06年9月8日 错讹很多,翻译很糟
  •     怀疑主义精神和坚持思想自由的态度,有这两点就足够了。适合火车阅读。
  •     一切尽在笔记中
  •     75岁的博尔赫斯和63岁的萨瓦托。
  •     欧洲确实人为丰饶许多,但却没有美洲和非洲原始的魅力~~
  •     我是外行,看个气氛
  •     两个并不是朋友的人在他人的旁听下进行的对话,谈论的是平常生活几乎不会谈论的事,空气中多少有些不自然的颗粒漂浮着,但话的内容许多还是很好的。我很佩服博尔赫斯强大的记忆力和温和的态度。
  •     两位作家的7次访谈,内容围绕文学、语言学、艺术、写作、音乐、舞蹈展开。最爱他们围绕梦境的对话—— 博尔赫斯:做梦的人既是剧本,又是演员,又是作者,又是布景。”巴罗内:“可为什么梦往往是痛苦的?为什么痛苦多于幸福?”博:“因为梦没有出路。……”
  •     New B的人们啊。。。
  •     俩老头太可爱啦!好几次因为堂吉诃德较劲!
  •     没有什么主题的乱侃
  •     译后记的标题是贯彻全书的精神精华
  •     那么多的光,并不耀眼,但足以照亮这本书。
  •     记忆力真是区分天才与否的标准之一。
  •     LAMEIZUOJIA
    很好,很强大...
  •     很喜欢博尔赫斯。能讲迷宫一样的故事。
  •     楼主逻辑简明清晰,下判断如同切肉,噔噔作响,所谓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看是左一竿,右一竿,楼主颇有傲视群雄,天下英雄唯我独尊之心...
  •     爱死他了我
  •     博尔赫斯评论电影《公民凯恩》 时的一段话--没有人知道他自己是谁,没有人本质上是某个人。这个奇特的说法与我们一直认为的自我是稳定的信念恰好相反。缘于阅读时的体验。阅读即抛弃虚伪的自我,并在或长或短的阅读过程中假想接纳异己或另一个自我。 在阅读和性爱中,我们融化成了更深远匿名的自我
  •     今年最过瘾的一次阅读。这竟然有中译本,我国的翻译事业太强大了。。。
  •     也许不妥当,但真的很想用可爱来形容这本书啊,因为记录者连两位大师谈话间隙空气里弥漫的微妙尴尬都一起记录了下来,以至于在聆听他们对于文学艺术思想方方面面的见解的同时,三人的性格也生动呈现;智者对话思想碰撞火花不断妙语连珠比如:“荷马生活的希腊已荡然无存,而荷马史诗比希腊城邦的寿命要长得多”“对于爱吃醋的人来说,只剩下两种方法,买一把左轮,或者当莎士比亚”
  •     我们都爱这帮老男人
  •     真的是毒药吗
  •       ……因此,欧洲的现实变得比美洲和非洲丰饶: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欧洲的每个角落通过成千上百艺术家的劳作,都变得繁荣富强起来。那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风光,而是创造者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他们使得那里风光更美丽,赋予那里的风光以灵魂的属性。假如福楼拜不让包法利夫人住到诺曼底的鲁伊小村里,那里就只是个普通村庄而已。也就是说福楼拜自己的精神居住在那座村庄里了……
      (摘自《博尔赫斯与萨瓦托对话》“1975年1月11日”)
      
      我写下这个题目,想起了M.D.的一个小说,想起一个法国女演员对着黑夜里的流水轻轻喊道:“鳟鱼,她说。”也就是说,她喊的其实是“毁灭,她说。”
      《博尔赫斯与萨瓦托对话》是一本小书,2002年春买到,当时读了第一遍,并且非常激动,向我的朋友们讲述。当然,我的朋友们并不对此感到惊奇,他们大多对博尔赫斯有着很深的了解,而对我则不然。对于一个骄傲而无知的人来说,阅读博尔赫斯是一味最好的解毒药。不过从哪个方面来讲,博尔赫斯都是骄傲与无知的对立面。骄傲与无知的对立面就是智慧。
      现在,我又有胆子大言不惭地说,博尔赫斯是一个没有胆识的、缺乏行动能力的作家,他的作品缺乏最根本的生命力和热情。但这个话只有让卡夫卡这样的大师来说才是有道理的,人们学会了报纸头条上大人物的说话口气,却并没有这样说话的基础。拥有博尔赫斯那样的勇气,是需要我们付出毕生努力的,在达到他之前,先不要再说更多。
      世界上有很多种智慧吗,不应该用“种”,不应该来分类。有很多个智慧,可以这么说。
      这本书,是一本简单的、朴素的书,它的装帧非常平和,它可以躺在一个最好的书店里,被人们不断地注意到,即使在特价书店里,它也是合理的,有着本身的面目。它最应该出现在一个爱读书并且谦逊的人的书柜里,并不需要经常被拿出来,也不需要被反复的摩挲,它不会是一本让人终生难忘的书。也不应该被人热切地推荐,它是一本充足的书,有充足的一切,毫无欠缺。它应该被仔细阅读,但不应该被狂热地对待。
      这里面的每一个话题都是丰满的,都是经过斟酌的。上面我引用了其中一次对话时,萨瓦托说的话。那段话是精彩的,但不应该用精彩来形容,因为那其实是简单的、平实的道理,对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说是必然遭遇的问题,也是理应得到的答案。但却并不简单是答案这么简单,对于一个问题来说,答案只是一个形式。一个问题期待被解决。甚至,问题并不是问题本身,当问题被描述出来的时候,它是一个样子。在被描述的背后,是无限的解决和未解决,实现和未实现,存在和未存在……
      只有一种东西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情感。但这本书里,博尔赫斯和萨瓦托没有谈很多关于情感。这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了,怀疑神,或者对长篇、短篇的小说意识……基础是情感。情感不可磨灭,不可能被任何别的因素所抵消。当它强烈它就是强烈,当它虚弱它就是虚弱。
      从对话一开始,两人就确定:不谈政治,不谈日常生活琐事,要谈“永恒性的话题”,即文学、艺术。他们都不相信报纸上说的那些“大事”,再说,“大事”和“小事”都是相对的,就“大事”本身而言,正如博尔赫斯所说,“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是事后才觉得重要起来的,发生的时候人们可不知道。”
      最后,是尊严。他们的对话进行了7次。年轻时他们是朋友,有20年他们不再互相联系。政治的观念、历史的观念让他们互相远离。当他们老了,有一天,偶然相遇在一个书店里,他们回想起年轻的事情,既惊讶又激动。已经过去整整20年!一个天才的念头让他们再次聚在一起,谈一些有意义的话题。
      第7次对话结束,1976年本书出版;书中的两位主角从此再也没有打听对方的情况。事实上,他们俩并不是朋友。
      
      2004-7
  •     博尔赫斯先生,其实看到您说自己不懂音乐不爱探戈不爱手风琴我简直因为这些差异更爱您了……(什么叫毫无逻辑毫无原则的脑残粉!)
  •     大牛们的侃大山实录
  •     2010-12-10购于豆瓣书店 特别的对话的形式,有趣生动。更见得borges睿智的闪光。
  •     对于一个问题来说,答案只是一个形式。
    喜欢lz这句。
    有时候也会怀疑自己是因为不是很懂对方所说的东西有过分的崇拜。就像演艺圈子里的人认识名人根本就是不可避免一样,不过这些也恰恰是某些人眼里可供夸耀的资本。只是觉得对待未知而盲目的自卑也似乎不那么对。
  •       
      
      
       如果不是奥尔兰多·巴罗内无事生非,就不会有博尔赫斯与萨瓦托坐在一起的这七次谈话,这种刻意搞出来的谈话不象聚会中的那种谈话,聚会中自然的谈话像原始社会中不穿衣服的裸女,则这种策划出来的谈话,则是脱光了衣服站聚光灯下的豪门淑女。两者有着质的区别。真正有价值的谈话是无意的,无法记录的,象一阵风吹来又吹走了。策划并记录下来的谈话,只是某种表演。
       而我之所以买这本《博尔赫斯与萨瓦托对话》,并不是我希望从中读到点什么启发自己的论断或想法,而是:我是一个博尔赫斯迷。博尔赫斯是我愿意重读的几个作家之一(余下的还有部分的帕维奇、部分的卡尔维诺、部分的马尔克斯),他的诗歌小说散文都是我所乐意重读的东西,它们带给我乐趣。至于华人作家,只有古龙引起我重读的兴趣。我买了一些博尔赫斯的著作,以及关于他的著作。
       不信任谈话,是因为我有过切身体会,我曾接受过一些采访,等到报道出来之后,我发现那些话压根儿就不是我所说的,或者我所想说的,就算我说过那个句子,但印刷出来之后,我发现那个句子仍然让我吃惊。因为记录者的思维方式与用词习惯与我不同,他用他的方式与习惯去记录我的言说,怎么可以忠实地表达出我的意思呢?这是一种思维、思想与用词习惯的翻译,失真与走形势所必然。于是,你会发现你被篡改成了自己所反对的敌人。
       在这本谈话录中,所有的记录都经过两位大师的校对,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签字划押的文字就是他们所想说的呢?未必!要知道一个人沉思时的想法与对另一个对手表达出来的想法是有所不同的,沉思是忠于自己,而与对手谈话却难免去抢占话语优势,表现自己优点,炫耀自己的长处,“虚张声势”理所当然。在谈话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也是一种文学性的虚构,它不代表那个内心真实的自我。在这样的谈话中,许多话语是虚构出来的,超出言说者的理解或知识范围,一种“言说叛逃”的效果出现。这是我不信任谈话录的主要原因。
       但是,有人喜欢谈话录,正因为它表现出来的言说者的“言外之意”,言说者不能把握的那一部分,他们认为这一部分真正有价值。在谈话中无能把握的、多出来的这部分,真的就是有价值的东西?我表示怀疑。谈话是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而不是神学推理或小说创作,如果喜欢这“神来之笔”,倒不如去看文学作品了。
       一般而言,喜欢读谈话录的人,喜欢看谈话节目的人,基本都是没自己思想体系、浅薄而被人牵着鼻子走的那一类,就象喜欢听讲座的人一样,都是无知而附庸风雅者。
  •     太操蛋了
  •     这个书 画面感很强的 全程在笑:)
  •     不解编者为何如此伤感。不过两位谈话者都很真实,性格对比很鲜明。
  •     也许天才都是越孤独越强大,到了老年尤其是这样,晚年的博尔赫斯让我想到耳聋之后的贝多芬,走上了一条没有人追随的道路,彻底地成为了一座孤岛。
  •     "现在,我又有胆子大言不惭地说,博尔赫斯是一个没有胆识的、缺乏行动能力的作家,他的作品缺乏最根本的生命力和热情。"
    说的好.
    人是有形状的,没有一种形状能包含所有形状.
  •     A【已卖】
  •     现在,我又有胆子大言不惭地说,博尔赫斯是一个没有胆识的、缺乏行动能力的作家,他的作品缺乏最根本的生命力和热情。但这个话只有让卡夫卡这样的大师来说才是有道理的,人们学会了报纸头条上大人物的说话口气,却并没有这样说话的基础。拥有博尔赫斯那样的勇气,是需要我们付出毕生努力的,在达到他之前,先不要再说更多。
      这本书,是一本简单的、朴素的书,它的装帧非常平和,它可以躺在一个最好的书店里,被人们不断地注意到,即使在特价书店里,它也是合理的,有着本身的面目。它最应该出现在一个爱读书并且谦逊的人的书柜里,并不需要经常被拿出来,也不需要被反复的摩挲,它不会是一本让人终生难忘的书。也不应该被人热切地推荐,它是一本充足的书,有充足的一切,毫无欠缺。它应该被仔细阅读,但不应该被狂热地对待。
    他们的对话进行了7次。年轻时他们是朋友,有20年他们不再互相联系。政治的观念、历史的观念让他们互相远离。当他们老了,有一天,偶然相遇在一个书店里,他们回想起年轻的事情,既惊讶又激动。已经过去整整20年!一个天才的念头让他们再次聚在一起,谈一些有意义的话题。
      第7次对话结束,1976年本书出版;书中的两位主角从此再也没有打听对方的情况。事实上,他们俩并不是朋友。
    对于十分喜欢的话,我所能做的一切就是重复它,然后真诚的闭嘴。
    ……所以……您能加我为友邻吗?
  •     美好的心灵坟墓。许多译名老了。
  •     说实话,博尔赫斯的小说集只有那么几篇看了喜欢,大多数文章仿佛都是天书。
  •     喜欢。
  •     对话漫谈,最后什么也发现不了――不管阅读之前是否带着某种目的或某些问题。不在一个高度上,不了解当作常识的知识,背景差异。
  •     去年的翻来覆去
  •     非常棒的对话录
  •     嗯 看得有点晕……
  •     有一本博尔赫斯的短片集子
    看了几篇,看得很累。
    是那种需要调动全部CPU和内存,还不一定计算出结果的东西。
    有机会的话,去读一下这个。
  •     他俩在收拾东西:声音,拐仗,书籍,精神。全部都带走了。
  •     艺术;梦;创造……艺术部分不知所云;梦和创造部分还是好看的。 from xiaoxu
  •     翻译和编辑都要打屁股。所以说我才讨厌对谈啊,永远抓不到的笑点,抓不到的gist…… 目前真正读得来劲的只有那本艾柯X卡里埃尔。顺便在这里狠狠地鄙视一下这位从未听说过的巴罗内君。两个人的对话能整理到这样索然无味的境界还真是了不起。除此之外Borges还是很萌,吐槽诺奖之类的噗哈哈。讲到做梦的几段都很喜欢,像是回到了小说里。
  •     你是印地安人,居然能看懂古龙??????你真天才
  •     迷人至极
  •     那么多错别字和天雷滚滚的错译都掩不住字里行间闪耀的智慧光辉,读罢对于整理者在开篇流露出的伤感情绪有了很深刻的共鸣,谈话有时,倾听也有时,如今真的只能感叹生不逢时了吧。
  •     我挺喜欢你的见解
    他被列在我明年的书单里 谢谢你
  •     你说的好。
  •     很八卦,也挺有趣的,但缺乏力度。
  •     要知道一个人沉思时的想法与对另一个对手表达出来的想法是有所不同的(大多还是相同的吧,这样才是说话的你啊),沉思是忠于自己,而与对手谈话却难免去抢占话语优势,表现自己优点,炫耀自己的长处,“虚张声势”理所当然。
  •     撇開大量印刷錯誤不計,談話內容輕鬆好玩,又引人入勝。第一次發現博翁對基督教還是頗有微詞的,他不相信天堂的存在,對於上帝,他引用了一句俏皮話“God is in the making”
  •     from 南京先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