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素材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1
ISBN:9787806036747
作者:陈丹青
页数:200页

内容概要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期间自习绘画。1978年以同等学历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赴纽约定居,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受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定居北京。因两度进藏,作《西藏组画》等油画创作。近十年作大型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2000年出版文集《纽约琐记》,2002年出版随笔集《陈丹青音乐笔记》。

书籍目录


题记
我的第一次油画风景写生
我的第一次油画肖像写生
我的第一次素描人体写生
归国的确认
闲散美人
炎黄子孙
饭米穗
大上海
参考与消息
《上海快车》
表皮脂肪
基本如此鬼见愁
青春的名实
动物凶猛
乡村骑士
捉奸与鸡汤
恐怖与效果
阶级与钢琴
牺牲与死亡
《红色娘子军》
看煞
瓦西里、沙夏、艾莲娜
他人的胡须
弗哭
胡说
形式与形式感
形式、样式、模式
邱岳峰
于是之
亚明
赵丹
颜文�
老家伙与小家伙
人犹如此
树何以堪
听觉与味觉
单身囚禁
胡兰成
革命与相貌
北伐与战争
民国的下午
民国的教授
民国的教师
凄凉的喜悦
鲁迅的墓园
众所周知
《丝瓜》
彼哉

作者简介

本书内容:1968年,“文革”乱世,我满十五岁,趁乱学起油画来。在大墙面大铁皮上才画了几幅毛主席“红宝像”,我就认定自己已经是个法画家。冬季头一场雪,我约了两位大我几岁的工人画友,郑学明,李云晖,直奔淮海路西端襄阳公园,瞄准园外那座有五个圆顶的东正教教堂画写生。那年,教堂早已成了卢湾区抄家物资管理办公室,但圆顶不容易“抄”走,我们早就选定一下雪就画它:它多像苏联画册中的景象——什么是苏联,旧俄、东正教,我们全不懂,但那又怎样!


 多余的素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6条)

  •     1修订本那本和这本到底哪些不同? 个人觉得山画版比修订版的那本好2最喜欢[归国的确认]这段...两张脸忽儿紫涨忽儿煞白领子忽儿被揪牢忽儿又犟开四条手臂挥舞穿插要么落空了要么打歪了手表一闪掉到地上又闪电般捡起来继续打有那么一瞬两人猛然抱拢痉栾战栗试图板倒对方远看活像生死之交久别重逢激昂慷慨几几乎要接吻痛哭的样子正当千钧一发之际忽然松手分开气喘嘘嘘其中一位嘴角渗出鲜血亮晶晶紧接着咳呸一声血唾沫飞出老远然后呲牙咧嘴再度奋勇一扑劈头盖脸又打成一团...每次读到这,我这个热血沸腾呐...
  •     多数时候,稍感多余的东西等成了集子出来便不再多余;同样有的时候,成了集子出来的东西还真的让你感到多余~~~~
  •     去年看过他的《退步集续编》。亦是他的书,拿来看。(他,我他)听过陈丹青的访谈,说实话,看到周围人对他的恭维,我没来由的反感,再怎么样,不过就是一个有那么一点性情的人而已,至于吗?仅仅是我们周围的群体太乏味枯燥,出了一个展现的陈先生,就被大家奉为圭臬了。肤浅,鄙夷!!!-------------------以上是在读《多余的素材》之前,对他的情绪。其实很喜欢他,觉得若是周围有这样的青年,我必定会像喜欢“他”似的热爱之。还是有些遗憾,觉得哥哥活的稍嫌沉静。那种气度窝心的风卷云舒。但是,他的狂躁,还是透着一片的他的性情。对明国时期文人的描述,我有体味。那种稍嫌幼稚的单一快乐的性情,我们也曾有过,并且,还在充溢在我们的身体。只是,如同天空中的一片云,偶尔才撒在我们的波心。看了有半个多月了,现在才写。赫赫。看书不上进,读后亦没有好好思索。以后注意。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此人有才有德敢说感做随心随性
  •     有趣
  •     大一读物
  •     陈丹青早期的作品,文字尚不如后期的成熟老练,但笔锋犀利,见解有深度有广度,才气磅礴。个人更喜欢他后来的《草草集》等一系列。
  •     陈丹青的文革,文革的陈丹青
  •     怀旧气息浓郁的有些让人不快,许是同董桥一样,看多了丹青先生的“消极”文字,也会心生厌倦,可分明是极好的题目,以及不错的立意,大略问题出就出在先生是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杂文创作吧。就文字而言,有些地方自然不足,比之《笑谈大先生》以及《退步集》等有一定差距,另外格局略小,所写之物若同《琐记》或是《退步集》一般列个目次,大约会好很多。讲到民国的部分最是精彩,对于胡兰成的解读也颇有趣,前半部分多有命题作文之嫌疑,虽说不上难看,但感觉先生还是未放开手脚。总体来说,以我对先生的期许,这本小集子乃水准之下,并非写的不好,实在是先生可以做得更好。所以多余的素材在这层面上,竟然确实略显多余了。
  •     陈先生写文章写到快出总是不用标点
  •     老陈这本阅读时间跨度是够大的,十年?囧…在老家整理书柜翻出来了,秒翻完最后几篇,捻须点头,干净干脆,是老陈
  •     有看头,有滋味儿。
  •     我疑心他们在念诗。丹青的话,读来也像念诗。慢慢的,就会背了。
  •     高中的时候读得特别开心的一本书~时不时找出来翻一翻
  •     真的有点多余
  •     此本是丹青老師早期值得一看的散文集,從人事物角度來看皆值得一讀。
  •     好久没看《局部》,前天在优酷里搜,想一次性补完,没想到《局部》在九月份就自行结束了,统共16集,全。好好地在优酷列表里。再看《听说》,最近的更新是10月6号的,后几次的几期节目也没什么新意,或老调重弹,或所说太过生僻。我想大概也结束了。于是找到这本被我晾置已久的书,慢慢看起来。很久之前,陈文茜说,只有文字是永恒的。大概是这样。
  •     旧版
  •     真是喜欢这种轻松的文字,不用费心力的去想自己是不是苦恼,只是读完了,就舒服,无论什么心境下读都像是在悠闲的晒太阳,我欲逍遥,不问世事安康。
  •     读过丹青了,方又可以读木心了
  •     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本书里提到了吴琼花和吴法宪回忆录。
  •     又黑我伟大光荣正确的近代史
  •     说真的,有点老调常谈的意味。
  •     画家里最会写字的
  •     随笔读起来的感觉很舒服
  •     2014.3.6通识课
  •     因为对流行的本能排斥,所以风行的《退步集》一直没兴趣去看。书店偶然得到这本,一览之下大为喜爱,作者笔触平实,细节到位,那时节的人和事历历在目,尤爱使用长句一气读下来酣畅淋漓不亦快哉。是不是又冷冷吐个槽,让你会心一笑。
  •     多余么,真的多余么
  •     这本只能说很一般。
  •     有些对文革的回忆,但感觉不如高尔泰的《寻找家园》和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
  •     意料之外的好文字!
  •     比起纽约琐记,我个人更爱这本
  •     很偶然读到的,没有浮夸,很真实
  •     书架里的旧书重读。他被陌生人瓜分的情怀与追忆
  •     垃圾
  •     好好画画得了,多余。不是所有的画家都可以写书吧,魂淡。
  •     描写人物的内心和心理活动很细腻,刺痛人的心。
  •     感觉很不错 画家视角果然不太一样有很多感触 也因此买了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     丰富的经历,有趣的人。趣味,情怀,悲,喜,嬉笑怒骂,读起来特别畅快。描写 一对中年夫妇去到部队找自己儿子,听闻十八岁的孩子已牺牲时的恍惚和沉痛(以及其后父亲的反应);文革中被批斗的人,那种受辱又无力反抗的悲凉,群体无意识的压迫弱者 等场景使我无比悲伤。又 童年时伙伴的可爱灵秀,旧上海各类典型风物,街巷里弄,去拜师学画画时老师的儒雅智慧,朋友之间的趣事,各教授的逸闻,一个个饱满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一幅幅浸染沧桑弥漫风情的画卷徐徐展开,真恨不能回到那个年代亲自去瞧一瞧,走一走
  •     老陈在这部玩的好欢脱。
  •     有些文章看不懂,有些还是比较有趣。
  •     想起了projude,想想看讲的梁文道谈事多了
  •     前半部分感觉一般,后面关于民国的那些短文还有些味道~
  •     更喜欢听他说话,每次圆眼一瞪,沪上软语出口就是“他娘的”、“死不绝的”。丹青同志自批没文化顶算不得读书人,读来是少厚韵但多真挚,好的、美的、性感的、感动的、他有我没有的,件件直洌舒爽。
  •     14-11-28 中立何来的分明的爱憎,爱铁定是没有,恨我也不敢多说;只是文如其人这事想是盖棺定论了,可狷狂毕竟不是个贬义词!
  •     很喜欢陈丹青,好像这本书之前有在读,一直没读完,下定决心这周读完。14 早上读完了,发现每天读一点,很快一本书就可以读完,成就感很足。16
  •     2015.9 看完后,深深觉得自己活在这个年代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     最喜老照片的黑白
  •     感觉好、善表达、读书少、识见差,如此便能组合成陈丹青。其实他回国前的文字还算不错,毕竟还未被国内的所谓媒体、出版界和知识界捧坏。而读书少、识见差的毛病,在作者谈民国、谈外国、谈古代的时候,暴露得特别清晰。对于胡兰成的追捧,更是让我有些反胃。
  •     确实是多余的素材。
  •     「交通堵塞,牛步缓行的车缓缓通过:一段接一段街区的瓦砾,一株接一株老树,斜着,排列着,周身点缀着删削未尽的嫩芽,它们一动不动,如在刑场,准备就刑,已经就刑。」
  •     初读有时代相差的隔阂感,颇为晦涩,到中篇,才算品得妙处,平淡的语气里通篇波澜,缅怀的克制,率真的动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