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548026897
作者:邱振中,陈政
页数:42页

作者简介

虞世南与《孔子庙堂碑》
文 师 华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慈溪)人,出生于建康(今南京市)。一生由陈朝入隋朝,又由隋朝入唐朝。唐贞观七年(633),虞世南官至秘书监,并封爵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虞世南生前,唐太宗李世民称赞他有“五绝:一曰徳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卒后,太宗下诏:“陪葬昭陵。”后来太宗还命著名画家阎立本画虞世南肖像置于凌烟阁中供人瞻仰,这样,虞世南便成为唐朝凌烟阁24功臣之一。虞世南不仅是唐代名臣,而且是文学家和著名书法家。其诗与王珪、魏徵齐名。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
虞世南自幼跟随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学习书法,浸淫日久,“妙得其体”;进而临习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楷书和行书,对王羲之书法精妙的笔法、王献之书法宏阔的格局有深刻的领悟,在继承智永、二王书法的笔墨风神的基础上,“姿容秀出”,“加以遒劲”,自成一家,创造了更加接近晋人楷书的唐楷。
虞世南楷书,笔画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结体疏朗萧散,平正自然;精神内守,以韵取胜。初看似温和有余,再看则筋骨内含。其整体风格表现为温润平和。他的书法代表作当推《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主铭并序》等。
《孔子庙堂碑》,即《夫子庙堂碑》,由虞世南撰文并书,初刻成于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前后,一说贞观七年(633),立于长安孔庙中,不久因孔庙失火,碑被烧毁。北宋初年,王彦超在长安翻刻此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世称“陕本”,又称“西庙堂本”,字较肥。《孔子庙堂碑》在元代又被翻刻,现存于山东城武,称“城武本”,又称“东庙堂本”,字较瘦。西安碑林中的《孔子庙堂碑》,碑碑高2.8米,宽1.1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6字。而流传至今的最好善本,是清人李宗翰所得元代康里子山旧藏本,系唐拓孤本,其原碑刻拓本早年已流入日本,现藏三井家。
《孔子庙堂碑》内容是记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626)12月29日封孔子23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等事。文章由文明开化、孔子生平、儒教沉浮、大唐开基、礼仪复兴、修缮孔庙、刻碑记颂等章节组成,层层展开,节节递进。全文2000余字,洋洋洒洒,气势恢弘,堪称一篇盛世宏文。
《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69岁所书,用笔圆劲秀润,外柔内刚,笔势舒展洒落,笔画横平竖直,应规入矩;字形稍呈纵势,尤觉秀丽姿媚;字与字,行与行,井然有序,酣畅协调。从整体看,柔和雅致,疏朗从容,表现出一副文人高士的谦和风度。全篇笔调从容和缓,一笔一画都在缓缓进行中延伸,表现出一种纯净闲雅的势态。即使是尖细的笔画,从虞世南手中写出来,也是温和的,不显露出锐利的锋芒。在转折的笔画中,虞世南不表现出那种折木断金的果断和直接,而是写成婉约环转的圆弧形状,笔迹流动,轻若浮云。虞世南虽然是王羲之的追随者,但他的字比王羲之的字更显得安详静穆,不是青春年少的气息,而是老成持重,温润平和。 唐·贾躭《赋虞书歌》赞曰:“众书之中虞书巧,体法自然归大道。······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宝。”此诗认为虞书书体法自然,巧妙、方正,《孔子庙堂碑》更是读书人“青箱中至宝”。清·冯班《钝吟书要》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全是王法,最可师。”清·刘熙载《书概》说:“学永兴书,第一要识其筋骨胜肉。”
从书法审美风格看,虞世南楷书柔中有刚,优雅从容,表现出深厚的道德修养。他的书法直接影响到唐代的褚遂良、陆柬之、唐太宗、薛稷、张旭等。宋代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祝允明、王宠、董其昌,当代书法大师林散之等;也都临习过虞世南的书法作品。时至今日,《孔子庙堂碑》仍然是人们学习唐楷的经典范本。


 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