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108042552
作者:黄震遐
页数:40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意大利人执政,法国人执法,英国人煮菜,德国人做情人,是人间炼狱;而英国人执政,德国人执法,法国人煮菜,意大利人做情人是天堂。这老掉牙西方笑话,背后正是反映人世间,无时无刻都有各种各走一方,甚至矛盾的需耍争相邀宠,唯有多元化才可应付充裕。左右脑的分工合作便使各种矛盾得以统一、平衡。 人脑左右分工,一般人语言、逻辑以及是非思维的判断决策中枢都设在左脑。左脑受损后,可能出现语言障碍,或者判断错误。右脑则和音乐及感情关系密切。右脑即使只是局部损伤,也可能影响歌唱或演奏能力。 右脑的上颞叶受损后,患者会觉得音乐变得枯燥无味,如同机械声,不同的乐器奏出的声音也好像相差无几。有位专业探戈舞曲歌手右脑上颞叶不牵梗塞,之后她便无法控制歌声中的音高和重音的细腻变化。 相反地,左脑功能减弱的情形下,音乐和艺术的创造力不但不减,反而可能会增。有位左脑额叶和颞叶萎缩患者,说话能力逐渐退化,连子女、狗、马的名字都分不清楚。然而,尽管没有学过音乐,他在六十八高龄却开始作曲,其中有些水平居然还好到可以公开演奏。 右脑受损之后,情绪智商也可能下降。我们说话,同一句话,生气、开心、悲伤都会用不同的韵律声调表达,听者按照这些感情韵律便可以解读语句的真实含义。右脑损伤者却可能无法辨别,无从表达。令别人笑得捧腹的故事,患者听完却会木然不解有何可笑。话到伤心时,他也可以充耳泰然,不为所动。 作曲、绘画、艺术及文学创作、科学观念的更新、科技的发明,都有赖创造力。就此问题,吉渡治等人最近做了一项有趣的试验。他们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观察脑部在设计一支新形状的笔时有什么活动。

前言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三十多年前逝世,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则在二零零九年弃世。两人都是声线、舞姿特殊。在各自的时代独领风骚。英年早逝的原因也都是因为过量使用药物。他们表演能如此激情,使观众如痴如迷,却又是否他们无法不沉溺药物的原因?我们仍未有最终答案。但是音乐和舞蹈创新确实和脑的加压素、血清素以及多巴胺系统有关。音乐创作能力尤其是和加压素基因关系密切。而这三个系统的部分基因又和滥用药物相干。成者萧何,败者萧何,也许猫王和MJ的夺目辉煌,与最终悲剧都是来自同一源头!    英国科学家斯诺(C.P.Snow)在一九五九年提出两类文化的观点。他指出当时的英国人文界和科学界知识分子互不沟通。造成的结果不只是门户之争那么简单,而是国力的衰退,以及人类进步的受阻。去年,纽约科学院为“两类文化论”举行了一个五十周年纪念会议。会议上。论者基本上认为欧美的人文和科技界知识分子在认识方面的分歧已经减少。但是科学家和公众之间仍然存有两类文化如何沟通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例证就是美国学校教不教进化论的纷争。以及布什年代美国政府对科学证据的不信任和忽略。    中国知识分子在上世纪初五四时代,大声疾呼要请赛先生(科学)来中国。倘使西方民众今时今日对赛先生认识都仍未足够,中国人圈子里两类文化壁垒森严,互不相干就更不稀奇。病毒和病菌,两种完全不同的致病原因,无论普通老百姓或高级知识分子都经常混为一谈。在讨论文字改革,应繁应简,竞听不到认知科学家的证据。    另一方面,许多莫名其妙的中文科学名称,如称痫病为“艾比利斯”、”递息病”;称感冒为“流感”(单独未流行的感冒也可称为”流行性感冒”?),都说明科技界知识分子对人文知识也认识不足。更令人诧异的是,不只是人文和科学,还有学科之间欠缺沟通,个人也可以精神分裂,恺撒的给恺撒,上帝的给上帝。城中名人笃信风水师,无逻辑思维而受骗,还可明白。理学院院长在家里设风水阵,医生找风水师定家居,应该是受过严谨科学训练的科学家,竟可以在自己学科外的生活中毫无科学意识。这不只是个人取向,更严肃的后题是科学在中国会否变质为一种谋生的方术,而不融入中国文化,享有稳固的意识基础?    写这本书,是希望能为两类文化的沟通和终极一统略尽绵力。从医生的角度看音乐以及有关音乐的历史。换新鲜的视线,旧的事物也许会显示出新的信息,从而衍生迥然不同的意念。    搜集资料过程中,有一点值得提。书里比较多关于西方音乐家的疾病讨论,主要是因为西方传记中有不少个人疾病的记载,而华人圈中却很少。美国King Sisters的爱丽丝(Alvce),童年时患哮喘,成年后病情舒缓,只有在烟味弥漫的房间里才不舒适。但五十多岁后哮喘卷土重来,而且日渐严重,影响她的歌唱表演,使她终于要停止演出。像邓丽君那样著名的歌唱家,死于哮喘,我们却无法知道哮喘曾否影响她的音乐事业,她是否需要和病搏斗,才能使我们享受耳福。邓丽君未到四十岁就息影歌坛,是不是因为哮喘?我们也没有可靠资料。同样,虽然新凤霞写了几本书,对于终止她舞台表演的脑血管病,我们也所知甚少,无法从此得悉对她歌唱能力的影响程度。我想,这可能不是隐私的问题,而是中国文化有种羞耻感,不愿意给人知道自己并非健全。另一方面,对病也可能只有笼统的概念,认为病就是病,何须详情分析。    读者可能会想较深入探讨书中带出的一些问题。因此我尽量提供了注解。但因为这不是一本专业学术著作,太多注解也许会使人望而生畏,所以我只注明科学文献和比较关键性的文献。一般传记就没有注明。    中文书美中不足往往是欠缺索引,令人难以交叉查阅。对于研究更自然构成障碍。    原因之一是没有好的中文排序系统。部首、笔画、拼音都不适合。过去十年,我一直在想如何解决这问题。结果发现一旦接受汉字是由二十一个笔画字母组成,中文不但是容易学,排序也不成问题。希望大家觉得书中索引所用的中文字母排序系统,方便查阅。系统详情和原理请看www.sortchinese.com,更可以为自己的档案下载排序软件。    书中不足或欠妥之处,欢迎来函指教。    黄震遐

内容概要

马勒终究还是没有打破“第九交响乐之咒”,是否源于医生对他风湿性心脏病的断言?
写出那样多美好音乐的莫扎特,为何却异常喜欢粗言秽语?
柴可夫斯基究竟是死于一杯水,还是因为同性恋压力而自杀?
是什么疾病使天才的大提琴家杜普蕾盛年时便手无知觉,不能判断琴弓的轻重,最后英年早逝?
身体和心灵的疾病对音乐家的创作影响极大。脑神经科专家黄震遐以其丰富的医学和人文知识,详述大脑细胞如何主宰音乐家的思想、感情、性格甚至命运。且看,当冷静客观的医学遇上激情的音乐,会衍生出怎样的全新理念?

书籍目录

序 梅毒与音乐家 失明的音乐家 音乐大师误遇黄绿眼医 不可承受的音符 迷路的手指 乐坛独臂刀 音乐在萧条中蔓延 胖子不息,美音不绝 天使之音 樱花下思杜普蕾 枉死的舒伯特 一杯水带走了柴可夫斯基 莫扎特的粗言秽语 贝多芬的耳朵 仙乐飘飘在脑海 中外跌宕情,写恨意不尽 来自笼里的乐章 反向的琴键 白宫的右脑 兄弟,有斗零吗? 吹着风笛上战场 为什么会有音乐? 动物有音乐吗々 对牛弹琴 我歌,故我言 音乐与语言 一曲难忘 乐在脑中 化为千风,化为山脉 失去音乐的灵魂 唐郎去后狂歌少,山城虽小知音多 梅娘,记忆与情感 唱爱 也谈梁祝 昭君出塞和男权社会 倾国之婚 世上有多少性别? 饶先生的符号,皇后的琴 乐从何处来 可怜繁手无断续,谁道丝声不如竹 谁说琴手无软功? 左手一壶,右手弦 醉翁之意岂在酒 此时无声胜有声 痨病之于文学的凄美 林黛玉和肖邦 马勒的盛唐瓷亭欧西乐 七月炎夏忆周璇 乐谱的烦恼 大脑图 名词中英对照 英文期刊简全称对照表

编辑推荐

《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详述了知名音乐家的病因、脑神经科学与音乐知识以及文学艺术领域有关医病的趣谈,《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作者是一位闻名遐迩的脑科医生,又是一位音乐发烧友,对古今中外的音乐见地颇深,同时,作者熟谙英文,掌握了最前沿的脑科医学知识,因此《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内容读来引经据典,细致可信。

作者简介

《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为两类文化的沟通和中继一同略尽绵力,用医生的角度看音乐以及有关音乐的历史。大脑是身体最复杂的部位,《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剖析大脑活动,详述每个大脑细胞如何主宰我们的一举一动。《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用新鲜的视角,将医学融入生活,将科学融入文化,衍生出迥然不同的意念。


 音乐奇案的医学密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刊载于11月11日《音乐周报》疾病与音乐的关系,可以说既普遍客观存在,又往往容易忽视。一般的音乐课程里,最多也是将舞台表演和生理调节或预防受伤联系在一起,其余则语焉不详。然而,脑神经科专家黄震遐认为,身体和心灵的疾病对作曲家的创作影响极大,而身体每一个部位的效用又会影响到演奏家的发挥。有时纵然是微观的细胞组织,也可以主宰着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性格乃至命运,是音乐世界里的“幕后军师“。既然是脑科专家,黄医师自然三句不离本行。他从一个奇特的小问题开刀:左利手(即左撇子)对于乐器演奏有无影响?就大脑皮层的布局分析,无论是否左利手,右脑始终是音乐的指挥中心。历史上的确有左利手钢琴家使用反向构造的钢琴,他们使用时错误率较低,然而若无此条件,磨合使用传统钢琴好几年后,他们同样也能很好适应 。左、右利手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右脑使用多占主导地位,而音乐艺术、建筑设计等不太需要语言表达的职业,恰恰是右脑的擅长领地。据脑部扫描发现,与听巴赫相比,人们听马勒等更不安的音乐时,右脑的下顶叶和边缘旁系统区都要活跃,因为右脑与人们情感波动的幅度存在更密切的关联。所以,不仅歧视左利手乐手毫无依据,他们可能还多一些音乐理解上的优势呢!他继而谈到了贝多芬、斯美塔那等人为何失聪后还能写出美妙的音乐来。原来,人聋了之后,虽听不到外界声音,却没有失去听声音的经验,多方面因素仍可以支持大脑负责感觉及想象音乐的区域继续运作,出现所谓“自发性循环活动”——这种把音乐从记忆里提取出来的过程,主要由右脑完成,只有歌词时动用左脑。在一项有趣的调查中,一百多名音乐家无一不能凭空”设想“出音乐,进入自我沉浸的状态,而此时脑部扫描的结果是:额叶与深处的丘脑及苍白球都开始了工作。换言之,只要不是妨碍正常生活的幻听,音乐家们还真离不开这一潜能呢!左右脑都很重要,中脑也不例外。黄医师说,之所以大调和小调引起不同感受,是因为人类生来有一个自含的、追求大调感觉的生理机制,来自长时间的文化背景熏陶与遗传,潜移默化了中脑区域的激动奖赏系统,从而形成”大-小“调两套反应机制。厚重的全书中,对脑部医学的剖析占了大半,还有对脸盲症的解释、爱情在脑中不同区域的映射等, 真是眼界大开:音乐本就不该被孤立看待!说了大脑,再说手指。弓弦乐器出现之前,小指长期被轻视,比如早期的笛子孔数较少,几乎用不到小指,而到了多孔管乐器的时代,它才渐渐赢得地位。作者大胆地揣测,人类大脑的整个神经网络,也许会因为这么一丁点小小的改变而产生一种濡染式的进化,毕竟一般日常生活中捧碗吃饭,缝衣织锦等双手协调动作,在复杂与精准度上远远不及演奏的要求。很多人常说,灵巧的手指与灵敏的听觉决定了一位音乐家的降生,可按本书的观点看,它们说到底只是沙场将士,而非真正的幕后军师。作者举了一个例子:表面上,关节高度松弛有利于乐手的灵活发挥,也较少有痛楚的经验,可是太松弛同样很麻烦;以芭蕾舞演员为例,身体松弛者自然入门轻松,可几年之后人们发觉他未必一定出色,反而容易受伤,作者名之曰“身体结构的利弊互有”。他说,拥有惊人大手的拉赫玛尼诺夫在小手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面前依然甘拜下风。有一次,一位女士问霍夫曼,你的手这么小,为什么还能弹得这么好?据说霍夫曼的回答是:“夫人,你为什么认为我是用手弹的呢?”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领域与奥利弗·萨克斯相近,但面向纸面知识的梳理与面向人的观察,终究还是有重量上的差别。
  •     茶余闲读甚佳!
  •     我准备在读书会上推荐这本书。 就是本人需要慢慢研读。文中不少医学知识可以开阔眼界。真正体现传道授业解惑
  •     音乐和神经 挺对胃口的
  •     只要不扯音乐史的部分说的都还挺有意思
  •     当医学遇上音乐会产生什么?音乐的历史长河中突然冒出一桩桩匪夷所思的奇案,作者以脑科医生的身份,凭借着科学的严谨和文学的趣味,一一给予解释,古今纵横,中外贯通,有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又如一场冒险之旅妙趣横生。
  •     太好看了。简直难以相信一个医生既能在神经学取得学术成就,同时还能通中外历史文学音乐,这才是真正的通识人才。是我的榜样
  •     真真假假,但信息量足够大,还能吸引人的一本书
  •     不过,那些医学术语真的费脑。
  •     废话太多 术语翻译得让人吐槽不能 不过难得有个学术的人装个学术的逼 啥时候教秘也能出一本呢 真让人期待呀
  •     选题非常有意思,故事很好玩,但做起病理分析来每篇面目都是这么地相似……或许做医生就是这个感觉?封面挺漂亮但是内页的装帧实在不能忍,就不能换个字体吗……
  •     略翻,还不错。回头买来细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