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山记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540466766
作者:阿宝
页数:292页

内容概要

1965年生于台湾宜兰,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自然中获得最深的感动,因之,人与自然的冲突也成为她最大的关怀。她生命的主轴,一直萦绕在生活内涵的取舍上。曾经为学摄影而谋职于照相馆,每天冲印照片、接触化学药剂而对此爱好心生动摇,渐渐无师自通拿起画笔取代相机。大学时代首次攀登高山,对原始山林的迷恋一发不可收拾,后任台湾省“太鲁阁国家公园”解说员。1994年起自由旅行、写生,曾以骑单车、徒步、赶驴等方式游走西藏、尼泊尔、印度十八个月,及单车环游定性一北欧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七个月。结束云游后蛰居花莲竹村,不定期在梨山打工。1999年,她作为与山林和平共存理想的实践者,将对山林土地的关怀付诸实行,正式成为梨山女农。
设计说明:
设计师:国内顶级设计师朱赢椿。
设计效果:朴素而有大美

书籍目录

目录
自序
山盟
讨山缘起
贵人
精神伙伴
追梦
举债
从耕地走回荒野
吾亦有庐
汗水
剪枝
除草
套袋三昧
歼虫记
生命的沉思
有机的迷思
收获
摆摊记
靠天吃饭
官司记
天• 地• 人
天籁
人籁
血肉之躯

作者简介

编辑推荐:
有的书让你恨不得一口气读完,有的书让你舍不得读太快太多,《讨山记》属于后一种。
如韩少功所说,作者阿宝是一个奇女子。
她是一个驴友,35岁之前她放怀天下,曾徒步、骑驴、骑单车游走于中国西藏、尼泊尔、印度18个月;也曾单车环游北欧斯堪地那维亚半岛7个月。
她是一个种植者。35岁之后,她放下背包,举债租下梨山几处山坡,开始讨山的新生活。从最初的建房、设计果园,到剪枝、上肥、杀虫、套袋、摆摊,乃至打官司,她以磨炼血肉之躯的方式,认真实践自己对于土地的关怀与惜护。虽是和梭罗一样入山居住,她的《讨山记》记录的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选择靠天吃饭后的种种牵绊与阻塞。
曾有读者跑到阿宝的网站上留言,问她是否还出书。她回复说:我要做个实在做事的人。人不缺理想,缺的是行动力。阿宝于1999年上山,现在,每年果熟季节,读者还可以去她的网站上定购水果。
部分名家推荐:
“能否走向充满着尘土、汗水以及伤痛的长途——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更为严峻的一项使命。”——韩少功(著名作家);
“阿宝以一个女子的骨肉之躯,流血流汗,向土地索食,在劳力中劳心,于练身里炼神,向谋食处谋道,最终达到桶底脱落,无挂无碍的禅境。”——王跃文(著名作家);
“一位台湾女性,定居山林植果农耕,虽然是她的个人选择,却娓娓道出了现代人对大自然的挚爱。”——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对泥土痴情的台北姑娘在与土地的对话中,品尝到独特的甘与苦,分有着怀特、梭罗、利奥波德一样的博物情怀和人生境界。”——刘华杰(北京大学教授、博物学文化研究者); “《讨山记》不只是一个记录人和土地紧密互动、人与自然交缠纠结的故事,还传递出了刚强而不失谦卑地寻找生活方式的态度和勇气。”——李三林(《走西口》导演)
内容简介:
成为农夫,是大多数摩登的城市人向往而没有勇气做的事情。但《讨山记》的作者阿宝,却真正地把与山林和平共存的理想付诸了实践,以愚公“还”山的勇气,举债承包了一块山地,从举债、套袋,到杀虫、采果,从山上造房,到山下摆摊,从台风里压塌的帐篷,到大雨中狂奔的货车,每一步走来,都伴随着艰辛,孤独,迷惑,挣扎,有时甚至是生死关头的搏斗。而劳作之余,那些星光下的虫鸣清唱,朝霞里的鸟曲交响,梨花丛里朋友的歌声,雪山腰中情人的号角,充分道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获奖纪录:
台湾出版界最高奖“金鼎奖•最佳语言文学类图书奖”
“美好生活推荐书”
“心理健康类首奖”
“网络书店年度十本必读好书”


 讨山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作者:李丽琼一.诚实 “诚实者得零分”,看到这句话,突然很感慨。不只是农民,很多事都一样,世道如此,怎不令人沮丧。然而,想到本书作者,又升起一种信念。阿宝是一个亲自跑到山上租地经营果园的人,她贷款一百万,辛苦劳动,三年还清。到写这本书时,已是十年农妇生涯,在台湾中部的梨山。  我在网上看视频时,专门看了她的手,枯瘦刚硬,不是握笔的,而是握锄持剪的,劳作之手。  她写下自己的讨山缘起、举债、造竹屋、剪枝除草套袋歼虫收获摆摊,以及这些过程中的困惑和领悟。在我心中,她是一个劳动者和思考者的形象。既非普通农妇,亦非普通文化人,而是两者合一。我觉得这点特别难得,因为城市与乡村已经隔得太远,不只是地理,更是内心的距离。有哪个农民能写下这些劳动过程给我们看呢,虽然只有他们才写得真切真实?又有哪个文化人曾经写出——即使他非常热爱大自然和田园生活?  我们都被固定在各自谋生的岗位上,动弹不得。我在微信上推荐这本书,回复朋友评论时,正准备说“只有你们到美国的,才有一块地可以种”,忽然就另一句话冒出来:难道我不是只要想种,也可以到乡下?可是,真的能去吗,我,这个早习惯城里生活的人?能抛得下舒适和方便,能有阿宝那种勇气和决断?我们会左思右想,瞻前顾后,诸般计较,不了了之。前不久在微博上看《陆文夫讲述真实的瞎子阿炳》,文章后有人评论说“谁绑住了您的笔?”,真是提问得尖锐。确实,他可以不考虑发表,先写下来再说。哪怕是作为手稿,民间流传,总比不写好啊。结果呢,怪政治,怪制度,是大环境逼迫得作家不能写,不敢写。说到底,这仍然算不诚实。首先你不依照内心,把真实写出来。其次,你出于文人的怯懦,精明自保,却找借口,推托责任。同样是大环境,为何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文坛,出那么多伟大作家?  我敬佩阿宝,也敬佩这本书的出版者们。迄今为止,此书已有三个版本:2005年的台湾版,书名为《女农讨山志》,大陆版为《讨山记》。2014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了《讨山记》第二版。在商业和赚钱为上的时代,遵从内心的感觉,不仅有人“我手写我心”,更有人敢于出版这类冷门书。显然它与成功、励志之类迥异。它不鼓励人追求世俗的成功,而是身体力行地回归大自然,寻求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处之道。它释放的是人的精神能量,而非物质欲望。诚实者究竟得多少分?阿宝坚持自己的有机理想,一步步地试验和实践,虽然吃苦,比别人付出更多汗水和心血,但终于三年下来,凭水果收成所得,还清债务,为自己赢得了继续实验的经济基础,并且积累了丰富经验,可望取得更好成绩。她是得了满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卖得好,让出版者不亏本。然而,就算卖一本算一本,那也是一个读者就是一颗果实,会将种子到处传播。二.山川灵气 阿宝十分迷人。我先看书,后搜视频,边看边欢喜:对,这就是她!包括她穿的粗犷登山鞋,她骨节粗大略微变形的手指,不施脂粉,几乎有点像男生的短发,样样都符合看书时的印象。分享会的视频共有四集,我端详又赞赏,如此清秀单薄,谁想到她能那样吃苦,能挖田翻土,能自己造屋。  她的态度也是大方自然,毫不做作。讲起果园经历,当农妇之前的游历,喜悦和旷达,溢于言表。这是一个自然之子。我先喜欢她的书,复喜欢她这个真人。她说自己想到什么就去做,遇到困难就向别人请教,就想办法解决,很简单。也只有这样单纯的人,才会勇往直前。在她的书中,我感受到一种来自土地的力量,而她也确实生长于乡村,从小就在艰苦中磨砺。由此汲取了山川大地的精气神,以致后来闯荡城市和世界各地,根本不能受拘束,非得恣情任性,活出本色。反观我们生活中,这种人多吗?难道不是太少太少吗?她特别能学习,早在游历西藏新疆和欧洲时,就沿途学会了很多生活的技巧,她称为“鄙事”。包括绑竹子时用到的缠勒铁丝的手法。“我对钻研理论一向没有太大耐心,对动手做的事却兴致高昂,见识到百工技艺总想一试。”而且她干起活来不服输,打短工时,每天套袋从最初的四百个,飞快地上升到四千个。她做事又爱思考,不肯听从成命,对农药的使用,对虫子的歼和留,往往纠结痛苦,花钱又劳神,白白耽误许多工。简直就是一个拼命三郎!有个词她反复用了好几次,“铁齿”,这是在她拒绝从俗从众时,对自己的形容,略自嘲,实自豪。我每读到这个词,又好笑又赞叹。  其实大自然给我们的生命,原就是这般强悍而坚韧,只是城市文明慢慢地将它消解了。当她在想文明是对其他生命的杀戮时,我不禁也想:当我们读书,当我们成为文化人,是否也因此扼杀了野性和原始的混沌灵气。  元气充沛,从字里行间向外跳。像溪水那样坦荡,像山岳那样连绵。我本来在许多琐碎烦恼里困陷,却因读此书而得解脱,灵魂重新变得清新有力,觉得生命无限美好,值得人去热爱去努力。  我因此认识到,这才是我们读一本书最应该得到的。需要一个座标,一个参照系,安慰尘世中那颗容易气馁的心,确认继续行走的方向。三.古雅文字,简朴小书  阿宝的文字好极了。简洁,全书读完,没有多余的字句。干净,受她的影响,排版印刷时,连错别字都没有。有时用台湾民间俗语,更多是古雅文辞,读来真是唇齿含香,不肯让字行随便溜走。她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不知是否班上最优秀者。我黯然想,我也算是喜欢文学,也读过无数中外名著,可我绝写不出这般流畅优美的文章。关键它还朴实无华。大段大段的工具描写,怎样捉虫,怎样配驱虫药,怎样计算屋基,怎样画竹屋结构图。完全就是个工程师和手艺人,工匠出身。我何曾看得进农书工书?却抱着这本书,看得津津有味,好像我对这些也产生了浓厚兴趣似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她热爱这类事物。她怀着极大热情写它们。而这是有感染力的。里面有感情,有她专注观察的目光,有她发现什么的喜悦,这描写就不呆板,不枯燥,我读的时候就自动变成了她,不是她在写我在读,而是我走进去,代替了她。 除了具体操作和事务,她还抒情。这颗善感的心灵,对大自然的美就像照镜子一样。写实起来不厌其烦,抒情起来轻飏婉转,空灵玄妙。寥寥几笔,就把一个可爱场景描画得让人身临其境,过目难忘。看过此书,想起以前阅读的抒情文字,仿佛那些作者只是虚步滑过,并未真正涉足现实。而她,才是踩在结实泥土上,每一步都摇曳生辉,万物都来景中,与她齐聚。我手上这本,是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小32开,淡黄色,封皮和内页纸张都不是那种洁白细腻,而是略厚略含草木痕。排版设计和字体大小都是贴心合意,与作者文字十分相配。另外还可一赞的,是她男友画的插图。说到这两人的爱情,也是让人感叹。她在只身横越康藏高原时,结识了这位自学成才的画家,而她居然不带相机,只背着一捆七八公斤重的水彩纸,沿途画画,令他震撼和仰慕。当她放弃到瑞士与男友长住,他就定期飞渡欧亚大陆,来到梨山海拔2100米的高山上,帮她扛鸡粪,抹泥巴砌灶铺地板,还带来家乡的大草戈帮她除草,带来“阿尔卑斯号角”吹奏给她听。这样一个真实不虚、只按自己心意活着的人,只顾农忙,无暇打扮。当我读着她的书,看着视频上的她,满心喜爱,巴不得这样的人越多越好。说实话,做人到这步,写书到这步,夫复何求?
  •     讨山讨海讨生活冯菲菲我们浙东南把捕鱼为生的渔民叫做“讨海人”。我从小在讨海人中长大,因此看到台湾作家阿宝的《讨山记》,一眼瞬间,心旌摇曳。讨山讨海,水陆有别,然而一个“讨”字,轻易拉近了距离。这个“讨”字,让我直觉阿宝是个慧心的女子。果不其然。“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很多人都厌倦喧嚣浮躁的都市生活,向往陶渊明式的田园居所,但大部分人都因着各种羁绊,只能把这种习惯性幻想当作五月草坪角落里的蜗牛,时不时在心底探头探脑。可是阿宝却把想法化作了实践。她告别了繁华都市,于山中觅得一块土地,耕地施肥、种树摘果,成了一个向大山讨食的现代女农。《讨山记》之好,贵在有真心。阿宝的叙事克制而从容,处处透着生活细节里的真诚。她天真而乐观,笑称“梦想家”是她最好的玩具,她亲手操持建房的每个细节,厕所、帐篷、厨房、竹屋,她既自任设计师,须臾间又成了泥水匠,书中的各幅草图最后成为现实,读者如我亦会有一种欣慰愉悦的心情。在园里挖出一个大坑、离地半米架两根竹竿、人就坐在横杆上,哦,这样原始天然的马桶,为什么觉着它的确就是阿宝嘴里的“五星级厕所”呢?阿宝说如厕时可以“随着曙光检校诸名山”,“简直帝王登基,君临天下!”呢。可惜,这样的好心情,势必要在真实的生活中碰壁的。剪枝、除草、施肥、除虫、摘果、套袋、发售……每个环节,都无法掉以轻心。零基础的果农阿宝握着“圣经”——《梨树栽培法》,踌躇满志地上场,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她只得虚心求教。但是,教有道学亦有道。别看师傅“咔擦”轻松剪枝,自己手中的大剪刀却不听使唤,一天下来,从肩膀到手指,关节处节节作痛,肩肘无法活动,只能做投降状时疼时醒到天明。农事艰辛,尚可凭自身的努力去完成。只不过,果园并非伊甸园,可以不理俗世纷争。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阿宝就像一个半路出家的天降神兵,果农协会不愿正式接纳她,对她的指导也敷衍了事,阿宝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只能凭借个人加倍的努力去做。果农们既热情纯朴、愿意指点她做农活,同时又刁钻奸猾、处处钻空子占便宜。阿宝身累,心更累。满腔愤恨奔走告诉,蓦然回首,方觉初心渐失。讨生活的过程,原来是得智慧的过程。人之生存于世,只不过沧海一粟,切不可自视过高。古老的智慧也许就凝结在那些最简单的小事里。就像我的家乡人把渔民称作“讨海人”。于今我由阿宝和她的《讨山记》再度领略了其中真意。讨海者,隐含向海乞讨之意,显示了人对自然的崇拜、敬畏。入海恕惊忧,但讨一杯羹,所谓不打孵卵鸟,不捕产子鱼,便是讲求可持续发展的古训。阿宝做“讨山人”,本意源于她护惜土地的理想,“实则在这个过程中,那个起因渐渐淡出,一切生命中的要素却水乳交融地汇集进来。”阿宝如是说道,因而她作《讨山记》,“唯愿认真的灵魂相互交流。”在书中伴随阿宝,看她一路克服困境,看她渐渐化身老农人,娴熟自如地诉说各项农事的步骤,看她将一颗心磨砺粗糙,却又于粗糙处修行出更柔软的心意。油然而生的,不再仅是对所谓田园的虚幻憧憬,也许我只能永远在路上,而每时每刻我的脚印行过的风景,便是我可以向天讨得的我的自己的生活。
  •     文/十里红妆最近看了两部作品都是关于写山居生活的。一本来自台湾,一本源于日本。于是开始思考,也许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阿宝,或者维尼夏·斯坦利-史密斯远离繁华的都市,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就两本书的作者而言,其人生经历是迥然不同的,但都是勇于追寻自我需求的人。这本《讨山记》的作者阿宝,是一个热爱旅游且敢作敢为的“女汉子”。在书里她坦承,自己之所以会选择山居生活,是因为年岁渐长,那些尽情行脚、放怀天地的岁月,涤荡了她目迷五色的欲求,云游的经历内化沉潜,锻炼出沉静自省的能力,而这些又让她开始看清以往看不清楚的矛盾,听出了内心纷杂交错中最重要的声音:一生中要有一段日子,流汗低头向土地索食,生命的过程才算完整。《京都山居生活》的作者是出身于英国的贵族家庭,少年时期是与多国的公主等作为同学在著名的女子学院渡过的,就婚姻而言,家人对她颇有期待,但她却在最有机会得到“世人眼中的幸福”时选择了遵循自己内心的呼喊到印度去学习冥想,继而来到日本,长居于此。她是看惯浮华的人,知道心灵的需求才是最值得追求的。一个是对山河大地亲睐有加,一个是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但都是知道敬畏自然的人。在《京都山居生活》里,她说园艺看似一门小小庭院里的艺术,却容纳着自然,容纳着地球,乃至浩渺的宇宙。庭院也是最接近上帝的所在。《讨山记》里,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山河大地自有它深奥的法则和不可思议的力量,来平复或反击人们加诸它身上的创伤。大自然何尝需要人去成就它什么?只怕是需要一种信念来成就自己--我就为自己而来。”虽然同一主题的两本书,但叙述的重点截然不同。《讨山记》更像讲一个故事,一个女汉子是如何从完全不懂农园果艺到开始学着剪枝、除草、歼虫、套袋,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开始熟悉与土地打交道,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自己的思想,或者说对人生的感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等关于成长故事。而《京都山居生活》更像是散文。一篇一篇的小故事,每个故事涉及一种花,偏向介绍它的功能和它给作者带来的生活益处等。天南地北的两个人,南辕北辙的经历,却选择了同样的一种生活。认真的摸索,也能看出她们人生轨迹的相同之处,比如都在旅行的途中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和各自的另一半都有共同的语言,对方也很支持自己做的选择。这让我想起了一句: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热爱自然的,自当受到自然的庇护。而这庇护不仅仅只是提供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给了一颗博大宽怀的心。就像见过高山的坚毅、丛林的挺拔、河流的奔腾之后,那颗心就不会安于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会更向往小桥流水人家吧!不管怎么样,走出去看看,世界很大。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不一定是内心所需求的,也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活着一天,就该去寻找那些问题的理由:“这世间有什么事值得我非长久活下去不可?”“我该如何度过这一生而毫无遗憾?”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看封里介绍阿宝是65年生人,今年都已经50岁了,不知道是不是还是像书中这样果敢有为,守着自己的果园呢?
  •     阿宝
  •     今年最爱。并不是要去学阿宝,这人生大梦该如何认真又该如何看淡的去玩一场,阿宝给了一个最好的示范。
  •     我用疑惑的心情读了这本书的大半。。。用生命写的书 感情注太多 读着难受。。。还有纸张 质感很是喜欢,可就不能特么的用正常点的颜色么 。。。你们是让要让人拿读琼瑶阿姨小说的感觉读此书么。。。
  •     画是不错。但因为作者说摄影的坏话(最讨厌那些有新欢,还非得怪到旧爱身上的话),所以打心底里没好感。
  •     初初翻开,以为是一本务农笔记,愈翻到后头,才愈加敬佩作者。身体力行地实践自己的信念,融入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既窥见世间的善,也窥破社会的险恶,却懂得自身去化解释然。
  •     人与自然端敬相亲,于辛苦劳作中讨得生活真谛。
  •     看完了,马上送给男神。
  •     就是喜欢这种为了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努力奋斗的人,阿宝追求的是自己内心的向往。
  •     种田
  •     一本值得慢慢读的书。朱赢椿设计院
  •     没想到这本书竟是10年前写就,近两年不过是再版。阿宝那般随性的性格,走遍山川,离群索居的生活态度反倒更吸引我。文笔清淡,字句朴实,很喜欢。
  •     五星是因为被作者BH的执行力和对自然的由衷的喜爱和敬畏给惊呆了。多一些身体力行,保持敬畏心,可能社会会好很多。
  •     病中读过几篇,也不怎么欢喜。佩服倒是佩服的。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装帧真是太!漂!亮!农人有多辛苦?只有做了的人才知道。走吧,去山里盖间竹屋吧。
  •     在黎戈的博客里知道这本书和这个人。对喜欢在路上的人有特别的好感。 但本书讲述了阿宝在山中种果树的一些事,有快乐有无奈,最后探寻出一条适合的路以保护和延续山林。
  •     哎 田园牧歌大概只属于诗歌的范畴 真正的讨山生活是那么苦那么心酸 靠天吃饭辛苦劳作 末了却还要忍受消费者的不论就里的讨价还价 想尊重自然善待生命 可如何去尊重如何去善待却又远远不是不杀生那么简单 讨山纪实 却道尽自然生死 人世沧桑 敬畏阿宝的身体力行 也感叹生命如此不易
  •     真想推荐给所有想回归田园生活的人,这才是真相。台湾人对有机的执着我始终理解不了,也许是我离那些东西还是太远太远。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总喜欢皱着眉头,脾气也不太好,身在城市中并没有获得多少快乐,不同的选择之间只不过是从一个樊笼跳到另一个樊笼之中。开始我总理解不了她苦行僧般的旅途乐趣到底在何——每次出行,我总有装不完的瓶瓶罐罐,收纳各种漂亮衣服,甚至连行李箱都要打扮一番,只为让自己看起来更光鲜体面。后记中,她讲到对身体的修行,让她得到了心、身、灵超越合一的至美境界,惊到了。烦恼皆是自加,我还是太太太庸俗。
  •     台湾女子讨山的苦与乐!
  •     近年很多绿色之书再版了,《大地上的事情》《田园之秋》《迷蝶志》,还有这本《讨山记》,一一如愿收了。这本书以前只看了电子版,对“女梭罗”阿宝念念不忘,她的汉子精神,可不是一般妞可以做到的啊。新版书设计很不错,有返璞归真的感觉,里面的插图简单有趣。
  •     真诚的书,不禁想认识她
  •     另一种励志。
  •     作者思考人类与自然关系,在山中搭建竹屋的那部分特别喜欢.准备把它送给一个会更喜欢这本书的女朋友.
  •     你一定要知道,尊重并享受你拥有且珍爱的,哪怕你不知道这过程其实很辛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