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09768861
作者:[以]戴维•阿尔贝尔(David Arbel),[以]兰•埃德利(Ran Edelist)

内容概要

戴维·阿尔贝尔,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官员。
兰·埃德利,以色列著名记者、作家,对军事情报学颇有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威胁
核恐惧对情报机构的影响
核竞赛的开端:朝鲜战争
第二章 迷思
欧洲:华约档案中的西方威胁
列昂诺夫和克格勃定义的国际恐怖活动
第五章 不祥之兆
苏联内部的民族问题
军事威胁和苏联红军的表现
第六章 为什么西方没能看到不祥之兆
失败的情报搜集、情报评估
对苏联经济状况的过高估计
夸大的军事力量——苏联危险
情报机构是否出现失误
第七章 政治和情报
对情报机构及其作品的态度
克里姆林宫也不相信情报
美国政府内部就苏联意图的分歧和斗争
乔治布什在莫斯科和白宫
第八章 战略情报的实用性
苏联崩溃之后:战略政治情报地位的贬值?
情报机构失败?中情局从来没听说过这种说法
苏联解体之后的情报机构
后记 从战略盲点到行动失误

作者简介

二战以来,美苏这两个庞然大物像是绕着圈子的相扑手,不断找寻着对方的弱点。官僚主义、互相的恐惧令它们无法冷静地思考,海洋、陆地、天空甚至太空都成了它们打斗的场所。然而作为处心积虑才得以“获胜”的美国一方,在面对苏联的轰然崩塌之时,竟然是大为惊讶。苏联解体前的诸多端倪何以被彻底忽略?美苏双方的情报信息中究竟有多少误解与错位?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猫鼠大战”中,最该保持客观的情报机构又扮演了何种角色?诚然,“胜利者不受审判”,但这份错愕与尴尬仍然化作了一连串的迷思,待人探察。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受访者包括政府官员、学者以及情报官员,一场神秘知情人的隔空对话将在本书中精彩呈现。
《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1980~1990) 》按照时间顺序,首先从历史的源头进行考察,先从客观原因出发,历数了美苏之间的种种矛盾与误解。自二战以来,这种不和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武器的不断升级,尤其是核威胁的出现;另一方面,历史记忆的残渣似乎又误导了大众甚至是决策者的思想。这两个因素导致了美苏安全感的缺失并使双方无休止地相互猜忌,令军备竞赛陷入了病态的疯狂。接下来作者又将注意力投向了主观的因素,讲美国的最高决策者们始终无法摆脱自己的偏见,抱定苏联是“邪恶的帝国”这一理念,不断对其进行打压。在苏联逐渐显露倾颓之势时,美国无视其虚弱,乘胜追击,依靠高科技的优势大大消耗了苏联早已濒临崩溃的国力,进一步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最终苏联轰然崩塌,然而由于在这之前情报一直未能被准确地传达,致使这种看似欢喜的结果在美国的官员们中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详述完苏联崩溃的历史渊源与进程之后,本书又展开了分析,回顾了苏联解体前的各种不祥之兆,紧接着书中又解释了美国为什么没能看到这种不祥之兆。本书在最后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详细阐述情报与政治的关系。正如书中所说,在这场疯狂的竞赛中,以中情局为首的西方情报机构看起来似乎掌握着某种能左右局势的神秘力量。作为信息资料与分析评估的提供者,它们最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然而从结果来看,情报机构在决策过程中的角色始终是边缘化的。情报的政治化使得少数进行了理智判断的情报人员被冷漠地撇在一边,也使得情报机构始终无法摆脱自身的命运,即沦为决策者证实自己想法并游说他人的工具。
在本书的后记中作者从现实的状况反思了“911”恐怖袭击事件,认为当今的美国的情报机构并没有从苏联解体事件中得到教训,依然没能成功发挥其作用,因而使得时隔十年、原本没有必然联系的两个事件,意外地关联了起来。


 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本书用大量事例说明,即便是受过优良教育,信息足够的西方领导人,在情报机构送来的客观事实面前,往往也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或者自己的直观感受;情报机构的领导人往往也是这么对自己下属的。这种心态又直接反作用于情报机构里的下属给领导送的报告,以及情报给政治家送的报告----人往往还是更受自己三十岁前所形成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中情局的凯西,白宫里的里根和布什,都是如此。另一方面就是苏联和西方彼此根深蒂固的恐惧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说到底,人类不管是个人或者群体,后天的宽容和理性,终究不可能压倒先天的恐惧和偏见。所以,启蒙时代以来,先贤向秉持国际主义理念,结果就是两种现代性两败俱伤的冷战内耗,传统思想各地回潮。这也是英特耐雄纳尔必然完蛋的根本原因把。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但就资料收集整理来说,作者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但整本书强调的其实就一句话:因为苏联有核武器对西方构成核威胁,所以西方各国情报机构都没想到苏联解体的如此突然,用序言的话来说就是“我太惊讶了”。
  •     这本书的作者其一是前以色列摩萨德情报官员,在这本讨论他的同行们“未能撼动世界”的书中,多多少少会向“为情报机构正名”这一角度倾斜,强调了中情局的无奈而不是无能。的确,政客们总是希望情报机构能够夹带他们的世界观,突出他们自己的政治议程,因而对那些或许正确然而不符利益的情报置之不理,这样看来,情报机构真的仅只是鸡肋而已。美苏相互间的恐惧由来已久,在这本书里有很多有意思的片段,值得一读。还是给个五星吧~
  •     全书资料丰富,见解独到,是研究西方情报机构不可多得的好书。
  •     因为是伪命题,本书离题万里:西方情报机关与苏联解体有毛关系,这些家伙在“未能撼动世界的十年(1980-1990)”尸位素餐。两位以色列作者承认本书不是学术著作,事实上就是把这十年的世界局势剪辑了下,最后又扯到拉登和911事件中情局的失职,总之,非常不专业的一本书。
  •     被抬高的超级大国。情报机构的政治属性/非技术性,政客、军火利益集团、苏联经济发展问题及在信息时代的科技落后(契问戈,答1917),国家兵工厂9成的工业占比,忽视苏联社会生活状态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注重获取基本发展情报,错误假设,核威慑,夸大的威胁,太关注权力核心,信息闭锁,难以为继的体制(包括军备竞赛)与开闸,改革派的束手无策及向西方示好+强硬派(KBG红军)对动荡的纵容,被夺权的政变,波罗的海三国、白俄、哈萨克、乌克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年老病重的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政客叶利钦。凯西+前后时期的里根,国家至上主义,对苏联扩张的警惕,苏联自身的不安全感,包围与争夺,“苏联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意识形态和给予人性及人与国的假设都是错误的”,超级大国(美)停步难成霸主
  •     D526/7227 参考 普通6.19还 静安
  •     可以丰富对冷战了解的一本书。此书是以色列人写的,对苏联的评价比较中肯,对东西方情报机构的态度都比较批判。极左和极右都别想在这本书里找背书。
  •     一个注释都没有,怪不得开篇就说自己不是学术著作
  •     一般
  •     很好玩的一本书,混乱原本就是人类的本性,强烈建议读之前多少读点冷战史,比如安定立的全球冷战
  •     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