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国人影像(增订版)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549564884
作者:[英]约翰·汤姆逊
页数:624页

内容概要

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1837—1921),苏格兰摄影家、地理学家、旅行家,纪实摄影领域的先驱,是最早来远东旅行、并用照片记录各地人文风俗和自然景观的摄影师之一。汤姆逊出生于一个烟草商人家庭,1850年代初进入一家生产光学仪器的工厂做学徒,同时通过两年夜校,他学习了一些自然哲学以及初级的数学和化学知识,并掌握了摄影技术。1862年,他成为皇家苏格兰艺术学会的会员。同年追随哥哥威廉到了新加坡,生产经营航海仪器,并开设了一家照相馆,主拍人像。后又去过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暹罗(今泰国)、柬埔寨、越南。1866年,他探访了刚被发现不久的吴哥窟,成为第一个为吴哥窟拍照的摄影师。回国后,他多次在演讲中使用在暹罗、柬埔寨拍摄的照片,引起极大反响,因此于1866年入选皇家人种学会和皇家地理学会。1867年10月移居香港,开始了他摄影生涯中至关重要的几年,“中国的汤姆逊”得以成名,“汤姆逊的中国”才得以呈现给读者诸君。1881年他被维多利亚女王指定为御用摄影师。1921年10月7日,汤姆逊突发心脏病去世。
《中国与中国人影像》(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是汤姆逊最重要的作品,也为他带来了巨大声誉。其他作品还有《镜头前的中国》(Through China with a Camera)、《福州与闽江》(Foochow and the River Min)、《伦敦的街头生活》(Street Life in London)、《柬埔寨的古迹》(The Antique of Cambodia)等。
译者徐家宁,长期从事中国老照片的研究和收藏,参与组织国内首个影像拍卖专场。编译有《1900,美国摄影师的中国照片日记》、《1904—1905,洋镜头里的日俄战争》、《中国与中国人影像》等书,并在《老照片》、《温故》、《中国摄影》、《摄影之友》、《收藏》、《紫禁城》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书籍目录

前言:中国影像收藏与出版新境界
译序:晚清中国的光与影
自序
【第一部】
恭亲王
香港
香港的港口
香港的轿子
一个中国学童
一个中国女孩
一个香港画家
香港的钟楼
海傍
疍家女孩
疍家老妇和小孩
曲艺人
广州的帆船
观音庙的正门,香港
化缘的僧人
香港的街道
饭馆里的烟客
吞云吐雾
晚饭过后
立志功名
梳妆
劳动阶层的四张肖像
海口,新的条约口岸,海南岛
两广总督瑞麟
鞑靼士兵
一位广州仕女
女佣
新娘和新郎
广州
昔日商馆的所在,广州
英国领事衙门,广州
一家广州当铺
河南寺,广州
五百罗汉堂
住持
广州的拣茶工
广州的药房街
踩制香片和珠茶
出口茶叶的称重
一家茶厂,广州
一间品茶室,广州
广州的绅士
识银
缫丝
澳门
台湾岛内的山道
【第二部】
木栅的竹子
台湾的原住民
平埔番的民居
平埔番的范例
台湾府附近
汕头
中国南方的塔
潮州府的桥
男性的头像,中国人和蒙古人
中国女性的发式
中国的演员
鼓浪屿
厦门港
厦门妇女
中国女子的小脚
福州的兵工厂
福州租界
永福的隐寺
鼓山寺的住持和僧人
老式帆船
租界一隅,福州
梯田
牌坊
福州的苦力
马快
乞丐
轿子
犁地
蒙古马
中国的水果
茶树
延平(YENPING)的急流
小船
【第三部】
浙江 宁波
福建会馆
雪窦山
上海
上海外滩局部,1872年
上海的独轮车
纺纱机
中国的法庭和惩处方式
枷刑
站笼
普陀山
扬子江
银岛
金山寺
南京的兵工厂
南京
明孝陵
洋枪队
九江(租界区)
街头小贩,九江
九江码头
锯木工在工作
织带机
汉口
汉口(租界)
黄鹤楼
从汉口到巫峡
【第四部】
中国的政府机构
李鸿章
芝罘
天津
国子监 北京
观象台
观象台
中国的房屋
女性的发型
前门大街
钟楼,北京
鼓楼
北京的一家店铺
活人墓
中国的医生
街头娱乐和消遣,北京
古玩商
中国的青铜器
古瓷
满族女士和她们的婚姻
孔庙里的圣人牌位,北京
李善兰和他的学生们
北京的一座牌楼
满族葬礼,北京
班禅喇嘛的衣冠塔
圜丘和天坛,北京
满族士兵
蒙古人
朝鲜人
圆明园
铜亭,万寿山
石像生,明陵
长陵棱恩殿
守夜人,北京
北京的骆驼
南口峡谷
居庸关云台
长城
【附录】
约翰·汤姆逊与《中国与中国人影像》
汤姆逊的中国视野
再版译者后记
原书及翻译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衰腐的晚清帝国在喘气的间隙开始洋务运动,西学东渐,改变悄然发生。纪实摄影的先驱约翰•汤姆逊恰逢其时来到中国,以强烈的纪实风格,记录下落后腐朽与求变图强并存的中国。因此有了这部中国最早的全景式影像记录,也是第一部通过直观的照片而不止是抽象的描述,多层面地介绍中国的皇皇巨著。
1867—1872年间,约翰•汤姆逊足迹遍布中国南北各地,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海南、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镇江、厦门、福州、宜昌、九江、烟台、宁波……镜头下既有达官显贵与贩夫走卒,也有山川河流和民生时局,显要人物如恭亲王奕、晚清重臣李鸿章、两广总督瑞麟、军机大臣宝鋆、兵部尚书沈桂芬、工部尚书毛昶熙、户部尚书董恂、数学家李善兰等,都有珍贵的影像呈现;又如烟客、媒婆、马快、兵卒、囚犯、纤夫、乞丐、僧尼、商贩、艺伎及识银、缫丝、制茶、葬礼等等社会百态都有生动的记录,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初建时的上海外滩,以及铁路、轮船等新的气息,也是书中重点观照的对象。
汤姆逊不仅仅是一名摄影大师,更是一位带着自己的思考行走的观察者,他对中国社会的解析涉及方方面面,无论镜头或是文字,视角都颇为科学、严谨,至今仍觉新鲜、生动。我们看到的人物、风光、建筑、物什,不仅仅是1870 年代中国的面貌,也是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甚至在某些方面数千年都鲜有改变的中国的侧写。因而很多时候,文字并不是照片的附注,而照片却可视为文字的说明。
汤姆逊出版此书的初衷,是为西方提供有关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影像资料,而在当下中国,透过西方人探寻的目光,我们看到了一个近150年前真实存在的中国,看到了今天的中国从哪里走来。


 中国与中国人影像(增订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英国人在判断事情的时候,是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意识的。这是他们的民族特性,他们以此自豪,并且能够尽可能欣赏别人的主观意识。这在所有英国人与其他文化接触的作品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而且他们的这一判断标准,相较于中国100多年以来剧变而言,几乎没有改变。而许多人现在的价值观,实际与英国的比较接近。所以,如果我当时同作者一起,面对这些对于这些照片背后的事件的评价,也会大致相同。所以,看书感觉就是自己去了一次清朝旅行。比如书中写了一个满族姑娘的婚礼。刨去繁琐并且不一定贴切的礼节描写。他用简短的笔墨勾画了这个姑娘的一生。作者这样写道:这个姑娘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一生。出门有小轿子,大部分时间住在自己的院子里。几乎不用也不能见到外人。婚姻大事由父母来决定,衣服有朝廷颁布的固定的样式。用同样平实的语气写她的侍女。末了添一句,她比她的主人有更多的自由,她可以自由到集市去购买一些物品。而得益于广大的晋江阅读量(有过身为嫡、庶、重生、穿越等身份经历过男权、女权、平权、αβγ社会形态各个阶层的姑娘,身处无数的战斗场景。常常在女权宅斗鸡毛蒜皮事情搞得鸡飞狗跳的场景中,我觉得已经荒谬透顶的时候,故事的主角、作者、很多评论的观众,都身处其间乐在其中并且为女主在一次次讲话、争头饰的战役中获胜而感到由衷的撒花鼓掌),对于当时生活的规则和身处其中的感受我估计比作者更清楚。但那毕竟是故事。而这本书的描述在照片的映衬下,那个长得漂亮又气质的姑娘,就真的这么过了一生。她周围应该会有许多加诸于身的荣耀。这些都通过相夫教子的技能,并且教会女儿这一技能来实现。但是这些都加起来,展现我面前的时候,对比着她那可以随时上街买东西的侍女,对比作者提到的当时被流行趋势束缚如何穿衣的英国女士,对比作者,她的人生,是难以摆脱其中的苍白的。但是如果她是个晋江人物,生活本身可选的话,她却又不一定会选择不一样的人生。推己及人,这样丰富的种类的人生,如果可选的话,我比较倾向选择作者的生活。回到现实,在我看书的同时,我身边发生着许多以前的观念的痕迹。这样提供了一个奇妙的视角,为周围常令我怒不可遏的事情发生后,为什么还有人如此认为理所当然——我奇怪为什么我的观念会与我身边的人,甚至亲人发生如此大的差异。这本书用了一些零散的片段,描绘了一个完整的晚清中国社会。如同英国人自己读Geoffrey Chaucer的小说一样,能够看到自己国家过去人的生活常态,如此,我对现在生活的了解,又多了一层体验。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已购。
  •     影像历史,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看那个年代的人物事,胜在角度新颖,选材也很珍贵真实。虽说有的观点带偏见,认知也比较浅薄,但是还是值得看的。
  •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大地,一丝丝繁华中带着沉重。看这本书的过程就好像穿越时空,汤姆逊是导游,带着我看遍晚清的官员,乞丐,囚犯,古寺,妇女,江河大地。看遍那时人民的愚昧,保守,社会动荡和苍生疾苦。好好珍惜当下生活吧。
  •     这个省(广东省)的人民总是铁板一块,这使得即使强大如大不列颠,面对他们的时候也倍感头疼,可能比广大中华帝国国土上其他任何省的人都要难以对付。
  •     很好看
  •     一百年前的中国与中国人
  •     书是好书,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泛。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生活等等。而且作者比较关注平民百姓的普通生活及风俗习惯,也对贫苦人民给予同情。
  •     百余年前的风物,再看已物是人非。
  •     通过外国摄影师留下的老照片让我们看到百年前的中国人与中国社会,这就是摄影的魅力。
  •     三星半。看了一半后就选择只看照片了。
  •     简直圈钱。。。。
  •     比较客观的一部介绍中国的一部影集,透漏着晚清的苍凉!
  •     汤姆逊一位伟大的摄影家,摄影的态度,记录的方式,无畏的勇气、探索的精神都值得称赞。照片带你进去拍摄现场,仿佛看到被摄者一边与与摄影师交流,一边摆出自然或不自然的造型。我看到的不是固定的画面,从拍摄前的准备、拍摄中的紧张,到拍摄后回归其日常的生活,那样真实生动鲜活的一百多年前的中国
  •     对图像的诠释还不够
  •     看完才发现读过老版的……看来没什么印象了
  •     2017年2月23-27日。
  •     排版和印刷都很精致 翻译也比较考究 摄影家的预测很准 大厦将倾之际大概也是充满着种种暗示的
  •     【南大图书馆】太喜欢这本书了!感谢汤姆逊先生拍摄的图像!加入必买书单!
  •     1867-1872年间,汤姆逊在中国的摄影作品集。当时曾国藩刚刚去世未拍到照片,而李鸿章正值壮年意气风发的样子;北京的钟鼓楼和城墙很完整,武汉的黄鹤楼巍然,上海外滩的高楼正在陆续建造,刚建好的几幢气派十足,汉口的租界;京城院落里楼上楼下的好奇的目光,烟客、媒婆、马快、兵卒、囚犯、纤夫、乞丐、僧尼、商贩、艺伎及识银、缫丝、制茶、葬礼等等社会百态,各行各业的普通民众和千奇百怪的街头商贩如今多已绝迹,满汉妇女繁复的编发头饰;满清官员的肖像,各地的风景,百态的路人,共同构成晚清中国的风俗。书中,作者在《从汉口到巫峡》一文中,描绘了一路水行的见闻,生动传神。《李鸿章》中说”日本猛然崛起,如同一颗新的行星,……而中国在一步一步……迈进。“一个迅猛一个缓慢一个急起直追一个坎坷前行,多年后中日交锋时验证之。
  •     纪录摄影人种志。乞丐,碰瓷儿,无赖,中医骗子,贼王,瘾君子,满族人,汉族人,靠欺诈骗钱的和尚,西印度群岛黑人警察,效率低下的技艺,商业的掺假,行会对自由竞争市场效率的影响。。。。。。
  •     很好的一本书,看见历史
  •     看这本书就像穿越时空隧道一样,看到一个半世纪前熟悉又陌生的中国:它的政治、经济和人民。现在的中国长在过去那个中国之上,如今有些东西变化了,而有些东西则依旧。译文非常棒。
  •     kindle unlimited里有这本书太棒 在建的上海外滩,未被洗劫的圆明园,汉口老版本的黄鹤楼…还有19世纪中叶市井中国百态。务实的正义观(花钱摆平便也算得到惩罚),婚姻观(男性狭隘女性无趣)等等 另外中国人爱从死去千年的人身上寻求现代问题的解答,这个“习惯”还真是顽强。
  •     总体来说不错,建议有一定历史知识储备的朋友阅读。
  •     有图、有历史、有游记,了解晚清很好的一本书。作者的拍照水平很赞,不少照片很有研究价值,里面出现的老建筑真心好看,可惜流传至今的屈指可数。
  •     【国图】仅仅是简单的记录
  •     时代的记录。作者也对那时的中国充满同情和希望。
  •     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中国与中国人影像.4册.By John Thomson.1874年.pdf 照片里出现的人陌生到让我觉得可怕,而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早已是今非昔比。
  •     每一篇都很有历史感,照片很实在,很真实。
  •     非常真实而客观的记录,感谢作者和译者。这本书解决了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     对过去的印象不仅仅源于电视电影...
  •     近距离触碰古老的中国
  •     像我这种对历史一窍不通的人,由一个国外摄影师的角度做讲解再适合不过了。 图片相当清晰,就像现在的手机照片去色一样。 语言诙谐幽默,也能透出隐隐的悲哀。
  •     比老照片系列书强,有文字记录。以广州香港为主,后三分之一沿长江流域北上,有历史人物和老地方照片,历史价值高
  •     晚清中国的光与影#照片里人们的衣服都黑亮黑亮的,好像油布#
  •     很有意思
  •     看到最后有点烦躁。
  •     汤姆逊摄影语言严谨科学,留下这些记录一百多年前中国的珍贵照片,让读者有机会能了解并比较中国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不觉为之感叹,同时可想作者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和艰辛,表示敬佩。但是在文字描述中,言语措辞间无意地透露着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傲慢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     很好的一部反映晚清时代中国社会全貌的一本摄影集
  •     除了可以看到很多清末的风土民情之外,还可以领略一下老派的英式幽默。
  •     我觉得这书挺不错的啊。有一些少量的照片在网上见到过,但是由于说明文字的缺乏,很多文章对照片的内容一无所知且有时有所误会,这就需要看下最原始的说明资料了。就像发微博,图文结合是坠吼的。还有就是明清来华外国人的纪事文字很有趣的,就像换了一角度重新审视中国,挺新鲜的。
  •     对那个时代,上至公卿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甚至是罪犯)都进行了记录,这一点颇为难得,为我们展现出一幅较为全面的社会生活画卷。下层阶级的贫苦煎熬;中国人不太注重卫生整洁的毛病;优美而或已消失不见的贫民窟,民宅,纪念性建筑,庙宇与自然风景......着实是一次通过照片寻找晚清中国的独特体验。
  •     没有想象的好,可能是我想看更多照片。。。
  •     很棒很棒的照片集 + 游记。作者到过十九世纪中国的好多地方,对这些地方的了解都很深刻。译者的翻译很不错,但是他自己写的 <再版译者后记> 却拗口到不行。@@
  •     小历史的温度 去哪里找
  •     最近像是回到童年,爱看画册。
  •     历史信息量其实不大啊。。
  •     32开本减弱了图像的力度。
  •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没有写出照片编号。
  •     照片清晰度历经百年还这么高,摄影水平也很赞。看到了这本高超文化游记,好的东西一定是敢于踏足未经之地。虽然是一些科普式的知识,但从他的视角里看到了不一样中国人影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