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鸟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15318714
作者:[加拿大]罗德里克·斯图尔特,[加拿大]莎朗·斯图尔特
页数:463页

内容概要

罗德里克·斯图尔特,退休历史教师,加拿大著名的白求恩研究专家。穷其一生从事白求恩生平研究,在加拿大、西班牙、中国等地进行白求恩文献、口述史的整理搜集。著有《诺尔曼·白求恩的思想》《白求恩在西班牙》和《不死鸟:诺尔曼·白求恩的一生》。
莎朗·斯图尔特,罗德里克的夫人,从事自由作家和编辑二十五年。

书籍目录

致谢
中文版序
序言——追寻白求恩的足迹
第一章 他是“坏小子” 童年和青春期 1890年—1907年
第二章 历经磨难 工作和战争 1907年9月—1919年2月
第三章 名利场的外乡人 伦敦 1919年—1924年
第四章 病中蜕变 底特律、萨拉纳克湖 1924年—1927年
第五章 重获新生 雷布鲁克、蒙特利尔 1927年—1931年
第六章 磨难中前行 旅行及蒙特利尔 1931年9月—1933年12月
第七章 幡然醒悟 蒙特利尔 1933年秋—1935年11月
第八章 在圣血中受洗 蒙特利尔 1935年12月—1936年10月
第九章 血雨腥风 马德里 1936年11月—1937年1月
第十章 与虎狼同行 马德里、巴伦西亚、阿尔梅里亚 1937年1月—2月
第十一章 折断的翅膀 马德里、巴伦西亚,1937年3月—6月
第十二章 传播信仰 演说之旅 1937年6月—10月
第十三章 我要去中国 蒙特利尔、纽约1937年10月—12月
第十四章 重返战场 汉口—西安 1938年2月7日—3月29日
第十五章 唯一合格的医生 延安、晋察冀 1938年3月30日—7月9日
第十六章 营养不良的国王 晋察冀 1938年7月—1939年1月
第十七章 前线最老的战士 晋察冀 1938年12月—1939年6月
第十八章 通往天国的祭坛 晋察冀 1939年7月—11月
尾声
文献说明
缩略语
注释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你了解真正的白求恩吗?
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让白在中国家喻户晓,但他的生命远远比这更为丰富。他纯真率性,满怀激情,但也风流不羁,狂傲自大。他怀着人道主义远赴西班牙和中国,从花花公子式的冒险家蜕变为不畏牺牲的苦行僧,最终燃尽了自己的生命。本书是加拿大著名白求恩研究专家罗德里克·斯图尔特的最新著作,也是最为翔实、权威的一部白求恩传记。
在作者看来,今时今日的中国大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人们可能更愿意接受一个真实的白求恩,而不是一个头顶圣人光环、完美无缺的白求恩。


 不死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1 编辑《不死鸟》一书的前后,白求恩的形象在你心目中有无改变和颠覆?颠覆谈不上,但肯定有改变和补充。这是一本非常翔实的书,作者用一种几乎超出常人的执着和毅力在搜集、整合着所有现存的白求恩材料,事无巨细。之所以如此,作者告诉我,他要告诉世人一个真实的白求恩——真实,是作者完成这部书所坚持的最高价值。得益于此,我们在书中看到了一个不同于脸谱式的、复杂、多面、人格不断变化的白求恩。作者很少对白求恩做道德和价值评断,多是白描式的叙述,并且在注释中不厌其烦地为几乎每句话开列了资料来源。在作者对史料的钩沉下,我们看到一个兢兢业业的白求恩,也看到一个偏执易怒的心理疾病患者;看到一个教徒般急切奉献的白求恩,也看到一个风流浪荡的花花公子;看到一个批评社会不公、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的白求恩,也看到一个偶尔以权谋私的糟糕领导。我相信,这一个个白求恩的形象都是真实可信的。在中国以往的革命话语中,我们只能看到以上白求恩众多形象的一半: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英雄人物。看完本书后,我们知道,以上毛对白的评价是有偏差的,至少都不是绝对的(他们只见过一面)。在加入国际纵队支援西班牙革命时期,白求恩独断专行、利用工作之便与各色女友幽会,绝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更谈不上高尚;白在年轻时千方百计融入社交场的虚荣浮华而不得,感情生活朝三暮四,患得患失,算不得是个纯粹的人,遑论道德;再看书中这个顽劣粗鲁的白求恩,时常得意于自己不分场合的下流笑话和粗俗举动,看来低级趣味也并不与他绝缘。颠覆吗?也未见得。现代政治学中社会有公域、私域之别,公民品格也有公德、私德之分。在白求恩一生的后期,他逐渐找到了承载自己宗教情怀和人道主义热情的事业,品格日趋赤诚,在西班牙和抗日战场上抢救了无数伤员,对改进华北落后的医疗也愈发无私和执着。所以,白求恩在公德、大节处总体上是当得起吹捧的。私德上的污点和劣迹让白求恩圣人的光环熄灭了,但他为人道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并不因感情生活的混乱而失色。这样的白求恩我相信是存在于历史上的白求恩,而不是陈列在神龛上的塑像白求恩。2 在编辑过程中对你触动最大的情节是什么?有几个情节打动了我。一个是西班牙内战时白求恩加入国际纵队,组织了流动输血队为前线伤员救治。1937年1月,国民军攻占了马拉加,造成大量难民潮涌向附近城市阿尔梅里亚,公路上难民载饥载渴,扶老携幼,不绝于途。当时白求恩等人正开着自制救护车赶往阿尔梅里亚给伤员输血。但眼见路上的惨状,白求恩决定暂时放下输血的事,让妇女儿童上车,自己和朋友下车步行逃难,遭遇飞机扫射。车到了阿尔梅里亚再次折返接送难民,来回数次。抵达阿尔梅里亚后白求恩带着一车孩子去吃东西,看他们恢复了活力,他很高兴,说他们“像蛐蛐儿一样活蹦乱跳”。后来知道,他们是马拉加公路上唯一帮助难民的几个外国人。还有一个是白求恩来华后,在一个小村庄里,在日军的轰炸中不眠不休,连续40小时,给71个八路军伤员做了手术。书里这一段故事描写得非常生动,写他如何不时地把头扎进冰水里让自己清醒,如何在两台手术间隙抽一支烟,又狼吞虎咽地吃了一罐缴获的罐头。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英雄的壮举,更多的是一个亡命工作的战地医生,还有《西线无战事》中那样赤裸和残酷的战争。我的感慨和触动大多来源于此。3 据你所知,你的同龄读者和年长读者对这本书里的白求恩形象是怎么看的呢?我是八零后,我的大多数同龄人还是对白求恩不了解,也不关心。我做过一个小调查,同龄人中不知道白求恩是加拿大人的不在少数。但我们都乐于见到教科书上正面人物的花边新闻,并津津乐道。年长的读者不同。成长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对于革命人物抱有崇高的敬意和亲切感。有五零后读者看过这本书后总结:白求恩精神是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和对信仰的执着,二者正是当代中国社会最为稀缺的两种品质。毋庸讳言,不同年龄层的读者对白求恩的认识不同是有其客观原因的。第一、国际主义奉献式外交让位于利益外交,这与国际共运的式微有着莫大的联系,大环境变了;第二、白求恩远非重大历史关节的重要人物,这是其历史价值所决定的。我想,这本书的价值并不在于它宣传了某种工具化的价值,不在于书写了某个关键先生的传奇人生,而在于平实、真诚和偶尔触动内心的叙述。我把这本传记当作观察西班牙内战和华北抗日战争的窗口来看,也把它当作像《变化中的中国人》《中国人的性格》那样中国社会的白描图景来看,当然,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一部反对战争,呼唤人道和医德的作品来看。白求恩的精神并不过时,看看联合国难民署对苏丹、索马里、伊拉克的援助,人类是需要这些温情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目前仅看过第十八章~文献说明(截至2013-10-28)
  •     绝对值得一读的人物传记,丰富真实的史料,栩栩如生的人物。
  •     白留下的最大遗产,是中共和加拿大建交时多了个套近乎的发力点。
  •     比起手术刀就是武器那本政治说教式的写法有人情味多了,在他做出来中国的决定时其实早就知道这是他最后涅槃的祭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