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为人

出版日期:2016-4
ISBN:9787503472634
作者:徐晓
页数:296页

内容概要

徐晓,出版人,作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光明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辑,现任财新传媒首席文化编辑。

书籍目录

01 /  宴席散尽之后   三版序   刘瑜
07 / 弱者的胜利 二版序 高尔泰
23 / 自序
001 / 永远的五月
034 / 爱一个人能有多久
061 / 无题往事
088 / 监狱中的日常生活
118 / 幸存者的不幸
139 /《今天》与我
174 / 我的朋友史铁生
191 / 有一个人的存在让我不安
202 / 穿越世界的旅行
209 / 精神流亡者的重访
217 / 路啊路,飘满了红罂粟
233 / 大相隐于世
243 / 与久违的读者重逢
253 / 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孩子

作者简介

《半生为人》作为一种个人史的表达,关乎的却是整整一代人的往事和随想。徐晓的坦然和承担,使她面对命运的各种馈赠时,既不躲闪,也不逞强,既不夸饰,也不渲染。
徐晓的文字谦逊、沧桑而沉痛。她记忆中那些悲欣交集的断片人生,经她冷静而理性地处理之后,依然洋溢着痛彻心腑的感人力量,而她浩大的悲悯和同情,也不时地挣脱时代的边界扑面而来。她以生命的专注领会疼痛,以往事的灿烂化解苦楚,以自己的静默成功地反抗了遗忘和失忆。
本书首版于2005年;曾获得当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散文家奖;被评为当年《南方周末》《亚洲周刊》十大好书之首。


 半生为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写人生体悟的几章的确很好看~
  •     《永远的五月》。本文让我想起了野夫的《江上的母亲》和史铁生的《秋天的回忆》,都是对逝去亲人的回忆,都带有一个时代的烙印,然而后两者让我感动流泪,本文却让我感到沉重和窒息。全文充满知识分子的清高趣味和阴郁情怀,还有自怜自伤的情绪。作者的遭遇不能不让人同情,但大量的自我剖白和丈夫患病细节的描写并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反而有想逃离的冲动,也许是因为主人公太不接地气了,某些思想和行为让人难以理解。对于老周,我有四个字评价:不合时宜。太执拗太傲气太古怪。站在一个女人的角度,我觉得他是个很差劲的丈夫,为什么对普通的朋友都能尽己所能关心照顾,却对自己的妻子那么苛刻严厉、不近人情呢?老周博览群书,学识丰富,但在处理夫妻关系方面只能打不及格的分数。《爱一个人能有多久》。本篇写的还是给重病丈夫治病的往事。作者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挖掘,甚至上升到哲学高度。对那段精神和肉体都饱受折磨的日子,作者一方面反复表明:我不后悔,一切都是我该做的,另外一方面又始终对两人之间的一些恩怨无法释怀。所谓恩怨,就是丈夫的不温柔不体谅。这体现了作者在成为一个圣徒和达不到完全放弃自我间的矛盾。爱一个人能有多久?作者没给出答案。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分不清到底是爱还是责任在支撑我们走下去。老周94年去世,本书05年出版,我不知道本文写成于什么时候,但我感觉那种痛苦始终深深扎根在作者心底,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写作本身是加深了还是缓解了这种痛苦呢?很难说。心放下了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不必想值不值,不必对过去耿耿于怀,向前看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喜悦。《无题往事》。作者似乎有悲剧人格,描述人和事都充满悲观色彩。做母亲对正常人来说是天大的喜悦,她却感到惶恐和疑惑,又不说明这种情绪来自何处。本书不止一次让我想到野夫的《乡关何处》,都是写遗人遗事,野夫的文笔平静之下有激愤,有往事从头的痛快,而徐晓是忧郁的,灰暗的,极端向内,敏感善思,赋予许多事情内心的意义,说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也不太准确。这种哀伤沉郁流连于往事的风格读多了会抑郁,我还是喜欢健朗开阔明快的——作者笔下那个年代真的已经远去了。《监狱中的日常生活》和《幸存者的不幸》。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理想主义在今天还存不存在。其实也不必太过悲观,今天的年轻人未必全不懂理想、信仰的含义,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作者在一场政治风波中入狱两年,在对政治还很懵懂的年纪被当作政治犯关了起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她的一生。对于一个高尚的人来说,自身的不幸可以咬牙承担,对那些被无辜牵连的人的内疚和歉意才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这就是幸存者的不幸,永远活在自责和忏悔里,作者说,这也是人之为人最后的证明。《〈今天〉与我》。你不一定知道《今天》,但你一定读过北岛的《回答》和食指的《相信未来》,这些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最先是刊发在《今天》这本民间纯文学刊物上的。本文刻画了与《今天》有关的一群人,他们是《今天》的创始人、作者、编辑、工作人员,他们曾经把全部的理想、热血、激情投入其中。时代已经远去,但他们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以及充满理性的怀疑精神,仍然值得人尊重和纪念。《我的朋友史铁生》。史铁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我与地坛》深深打动过我。作者笔下的史铁生不是人们心目中的那个了不起的作家或英雄,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史铁生。他胃口极佳,笑起来像个孩子,也有自己难以言说的痛苦。无论如何,我不同意作者说失去双腿是上帝对他的恩宠,失去双腿是人生的大不幸,不管因此而成就了什么。《有一个人的存在让我不安》。作者写了一个特别的朋友,一个真正的性情中人,随性潇洒,不谙世情,隐隐有魏晋人士独立于尘世之外的风骨。为什么让作者不安呢?大概是因为既让她操心又让她叹服吧。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人,一个陌生人。每天我从地铁站出来都会碰到她,差不多的时间,差不多的地点。她那种孤高清冷的神情气质,让我很久之前就注意到了她,走在人群里,你一眼就能看到她。我总忍不住猜想她是干什么的,她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我还觉得她年轻时一定长得很美,因为她虽然现在看起来不年轻了,却皮肤白皙,鼻梁挺直,一双大眼睛清澈有神……读完了本书的最后四篇。我不能说我喜欢这本书,我也不能说我不喜欢这本书。词汇准确丰富,感情充沛细腻,不管是语言还是情感的逻辑都非常强,说服力强,能引导读者完全进入到作者创造的那种悲情的叙述中去,如果再年轻几岁,我一定会被她打动。刘瑜的序中说,作者以本书表达她对青春漫长的告别。青春很美好,充满热情,充满理想,像飞蛾扑火般义无反顾,就像作者在书里所写的那些人一样。但我们总要告别青春期,走向成熟,走向理性,这不是放弃或背叛,而是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后自愿做出的谅解和妥协。从这意义上说,作者的青春期早该结束了。《三傻大闹宝莱坞》里校长对法罕说:“你不可能总是对的。”作者擅长反思,但多是从事理层面,甚至我觉得那反思带有一点自恋,并没有从社会政治层面对那一代人做出反思——也许我没有资格这样说,因为他们的青春远比我悲壮和多灾多难。必须说作者的态度在经历过那些事情的那一辈人中,算温和的了。但作为新的年轻一代,读本书得到的思考可能是与作者想表达的恰恰相反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淡淡的回忆,厚重的历史。好书
  •     可是再也没有那样的世界 再也难遇见那样的人了
  •     读来沉重,为那个时代那群人的理想主义、独立精神所感动
  •     书店重逢,即使还未打开,思绪也一下子回到出租屋里初次阅读的时光,难忘的时光。
  •     这世上 本不会有人理所应当得为了别人而活 或者为了别人而死 在困境面前不背离自己 免于颓废和堕落 人只可以自救
  •     有个别地方,有美化苦难的味道,但全书带来的对那个时代的人物都的思考,是值得一读的。《今天》是当代文学史上不能被遗忘的一页。
  •     看了刘瑜作序来的,文字平实又真挚。
  •     当生活把你抛进火坑,你不得不在里面时,根本谈不上什么坚强和勇敢。你有的不过是活下去的本能,别人所能承受的你也同样能承受。
  •     爱情,生死,个体,监狱,恐惧,不幸,诗歌,幸存。叛逆吗,拷问时代。
  •     《永远的五月》比较深刻,后面一大半都是讲关于《今天》杂志和这个圈子的人物生平轶事,回忆录的形式。通过本书了解了一些历史事件,但年代久远,或许像刘瑜说的,80后90后对这些无感,整本书偏灰色色调,这是属于那一代人的故事,有它的珍贵之处,但不同意刘瑜的说法,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标志,对于身在当中的人有重大意义,不同时代的想法不可相提并论。
  •     读下来的时候有这样一种感觉萦绕——“我的命途多舛,然而我自己并不以为然。但这个世界还是需要我把它展示出来,于是,我没有办法细致描述我的苦难。” 总而言之的是时代感大于个人经历感,也许生在那个时代,也愿意投身到时代里的人,都会有(或者部分有)这样的经历。是普遍的,也是独特的。[标记的中信出版社2012-04想读]
  •     作者是个用心在体验人生的女人
  •     一种活法
  •     三星半吧,呼吁豆瓣十分制。1.最想看的是没有写的部分 2.补了关于《今天》及相关人物的一课 3.能理解她的某些的女性视角(不一定持认可和好感)4.心中史铁生的形象丰富了些 5.写刘羽那篇读过心情复杂,里面提了两次芒克是在黑或讽吗 6.最大的收获是高尔泰,序写得比刘瑜那篇有诚意太多,其中一段论证理想主义为何会有虚无情绪,火石电光。最后一篇是作者讲起高老经历和他的书感觉打开了一扇新的门,明年会去读书柜里《寻找家园》
  •     这是我第一次读这种回忆录和散文以及记叙文的书。作者通过人生中几个大的事件,丈夫的病,牢狱之灾和一些朋友的起起伏伏来展现来折射出自己的人生。虽然那些人就在她的生命里,但是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很远。但是我可以感受到她写那些几十年前的事情就像是在讲昨天的故事。也让我知道年华易老,青春易逝。
  •     你端着的这碗水洒了,不管你怎样惋惜都收不回来了。它包含的是一个完整的生活哲学,是一个使你在生活中不绝望的人生哲学。
  •     对李南那一篇印象最深。书的装帧和设计极好,读气来很舒服。纸张稍厚了点。
  •     粗略翻了几篇,我是被姜飞老师点评《巨流河》的那篇文章影响太深了,现在看到的回忆录,觉得,他们都要引用陀氏「我怕我对不起我经历的苦难」来证明自己遭逢的苦难真的很苦难很受伤。可是最后写出来的东西,那么浅,那么浮于表面,真的很对不起他们经历的大时代啊。
  •     她书里提到的人儿个个纯净可爱。是她有双美丽的眼睛还是那个时代的人就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我觉得现在社会就没有这样子些的人?刘迪,陆焕兴,陈加明。。。
  •     总觉得以我的资历来读徐晓,实在是嫩了点。在把我扔回生活里摸爬滚打几年吧。文中令我羡慕的是那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份行动的理想主义,那群人中耐得住寂寞的安逸。
  •     不论作者文笔怎样事实与生活本身已经足够厚重。即使再虚无也必须活着。
  •     最大的缺点就是矫情矫情矫情。两篇序太喧宾夺主(让刘瑜女士来作序的书以后不抱什么期待了
  •     看了半年为了不浪费钱而看完的,最后50页睡了三次终于看完了,最烦写诗的人来写散文了,为我父亲也遭遇的年代一星,为了给仍处牢狱之灾的作者一星,对于好作品我是不会吝啬赞美的,但看得我昏昏欲睡这时候我也算是个刻薄的键盘侠了
  •     属于三十多年前那些活跃在文坛圈子中人的回忆录,对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比较陌生,而且描述也有些随意,有些人写得过于崇高。但是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今天》在文坛的地位,足以对他们遭受过的际遇充满敬意。
  •     我只感觉前一半讲作者与丈夫、家人在一起生活的事情还挺感人的,后一半写起与朋友们的一些事情就没那么动人。也许作者自己与那些名人朋友们关系太好,所以一些事讲起来津津有味,然而作为一般读者而言,实在有点乏味。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对那个年代的事情没有感同身受,完全感觉不到作者的朋友们当时面临的是什么,而他们的追求,在我们这个年代实在是看不到,因此,没有办法产生共鸣。
  •     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的窗口。虽然才华不显,但至少诚实。看完恍然发现,每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差别太大了,然而自以为自圆其说的追求,也不过是时代的产物罢了。
  •     前面写照顾患病丈夫写的很细腻很感人,身为人妻要照顾儿子还要兼顾工作还有患病的丈夫,那种心力交瘁,那种付出一切还是眼睁睁看着亲人逝去的无助感。很细腻很感人。但后面写监狱,朋友,各种已经没有前面的吸引人,快速了翻完后面几章。
  •     仿佛那个时代追求真理的人都成了炮灰。而今回头看,所有的愤恨虽然平寂,但记忆却用不会褪色。书中出现的群像,总有几个像是故人。
  •     徐晓以一种亲历者和女性的视角讲述了八十年代前后的心灵史,她沿袭的是理想主义者的光辉之路,但她经历的是接踵而至的幻灭与消逝,文革、手抄本、入狱、四五事件、《今天》……一代人的泥沼与荣光,在世事浮沉中交付于命运无常,赵一凡、北岛、史铁生…她的笔下,历史还诸历史,生活还诸生活,我们读到的不再只是档案,而是裹挟、挣扎在时代中的人,尤其是那些并没有享有名声、却不吝付出的边缘人,对我来说,这种埋葬在历史深处的无奈与可爱最是动容。徐晓替他们发出的悲鸣是道之不存,殉道者的价值何在?在她浓烈的情感、真挚的自白与信念的底色中,我感到的是历史只有在其微观的层面,才具有及于人的温度,我感到的是“姑娘黄金般缄默的嘴唇”,我感到的是以生命不可抗拒的热情对抗生命不可抗拒的虚无。英雄已经死去,但他们给了我们灵魂的生命。
  •     讀前對她毫無了解,卻能從她的文字中感受到她是長時間用過多麼深的情才熬出這樣的文字。看她寫亡夫的回憶,忍不住就會落淚,特別心疼徐曉,對自己的內心也是敲打,思考自己是否足夠珍惜身邊之人。獄中的那篇回憶也很喜歡,對其他的私人回憶因為對那些人了解不多,未因她的文字而有更深的情感。(謝謝Cain的書)
  •     看完特意去找了徐晓的消息,翻了她的微博,同她的文字一样,温情有力,敢于说话。 她的文字没有半点血腥气息,温情里却又针针见血,文学,时代,政治,名称符号里透露出一代人的智慧与可爱。 祝老师安好。
  •     很难看到一个人,徐徐缓缓娓娓道来举目硝烟四起的70年代、文学黄金时期的80年代、全国壮志雄心的90年代,有时俏皮有时沉思有时追忆有时悲叹,仿佛置身事外,但一切都实实在在发生在自己身上。
  •     孟公所荐 真实 血淋淋 看完前两篇后看了眼作者的微博 决定以后戒掉这个恶习
  •     爱是牺牲和怀念 朋友是力量和鼓舞 公正是具体的幸福
  •     这本书,不仅仅有关于徐晓丈夫的《永远的五月》,从中能体会到世间一个妻子对丈夫的深深的爱,同时也能了解到七八十年代那个属于文学的时代诸多年轻而伟大的诗人作家
  •     2016048:觉得是回望七八十年代最好的一本。今年的NO.1。“相对于政治的社会的道德的标准来说,审美是更稳定更恒久的标准,只是它也许比任何标准都更高更完美,因而更加难以企及。”
  •     写亡夫和写监狱经历的两篇最好。其它笔力稍差。
  •     有的文章似乎将某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描写的太过完美,让现在的我不敢相信
  •     在场,诚实。
  •     听说过她的故事,印象中是一个传奇的女人。前段时间偶然见面,印象是傲骨,刚烈。捧起这本书,读至落泪,才知一个细腻温柔的女子如何才得以修为今天这般气质,那些深情,那些过往,要事过境迁后多久的平静才能落笔而出。毫无矫揉造作,只留沧桑过往。心痛那一代人因为时代的荒诞而牺牲,更可悲于当今精神世界的荒芜。数十年后,我们值得回忆,值得书写的,又有什么。
  •     本书讲述的是徐晓个人的生平事迹,主要时间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与其说是她个人的人生史,不如说是一个时代的历史。她既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其中的受害者,文化变革,新思潮涌动,社会动荡,然而无论在怎样的境况下,她和她的朋友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
  •     我是个刻薄的人
  •     这学期读过最好的文章与感情。
  •     这种不是名人的传记散文看起来更有力量更让人觉得真实。正因为我们无法经历那段苦难的岁月所以更要通过记录来记得那段岁月。不然以后我们真的是迷惘的一代。
  •     匆匆翻过,总体来说格调不高,笔力不深,写人多流于表面。大多数是这个节奏:我和他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初印象,发生了什么什么事情,最后他死了,我看透了一切。诸如此类。
  •     “同自己的青年时代相遇是痛苦的。”看到后来引用北岛的《走吧》简直要哭成泪人。高中时,我用它泡过妞。读完这本书,也算是还了7年前的愿了吧。
  •     昨日的精神
  •     更多的是了解了七八十年代那个文艺圈子的往事,北岛史铁生这些作家的生平,比较真实,就小说的写作水平,不想说什么
  •     一代人。
  •     重识北岛。有空希望再读一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