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华国粹

出版社:迟建钢 泰山出版社 (2012-04出版)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551900485
作者:迟建钢
页数:166页

章节摘录

愁情哀怨类的广东音乐,表达了市民阶层的人们在日常生活、经营和劳作中因情、因贫、因愁而产生的哀怨、惆怅、悲苦的心情。广东音乐非常擅长表达市民阶层的这种悲苦的心态,通过广东音乐生动而细腻的演奏,使听众悲苦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安慰。这一类的优秀曲目有:    《双声恨》(古曲)。《双声恨》又名《双星恨》。初期的谱中附有歌词:“愁人怕对月当头,绵绵此恨,何日正甘休……千里明月千里恨,五更风雨五更愁,难禁珠泪双流。”词意描绘中国著名的七夕传说一年只能会一次面的牛郎织女,因心中充满的怨恨与愤懑情绪。在《双声恨》乐曲中有较浓厚的广东音乐语言特色,曲调哀怨,如诉如泣,表达了人们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怨恨。同时,节奏明快有力,轻快活泼的旋律,则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昭君怨》(古曲)。广东音乐中的《昭君怨》是流传较广的曲调,清末以前已经出现。昭君是汉朝宫廷里的一个宫女,她远嫁匈奴异族,临别及在途中因怀念祖国而产生了哀怨的情绪。这首乐曲描写昭君出塞的离愁,在音乐的处理上恰当地采用了“乙反”(降B)调式,以缓慢的节奏,重复变化的旋律,从乐曲开始,有层次地陈述昭君出塞的哀怨情绪。乐曲尾段,愈奏愈快,显得心情激动起伏。此曲的滑音使用较多,深刻地再现了“声声掩柳声声思”的心情,表现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禅院钟声》(崔蔚林作曲)。《禅院钟声》作于抗日战争末期至胜利后,流行一时,常被填词演唱。作者当时在残酷统治的重压下,精神压抑,愤怒满怀,写此曲以抒发情绪。这时期,都市中各阶层人民都处在高压的统治之下,都怀有同感。因此,这首曲子就成为市民中的共鸣之音,一经问世便很快流传开来。全曲以“乙凡线”构成(“乙凡线”是带有表达哀愁情绪的广东音乐特殊调式),能够更好地表达市民阶层悲苦的心境。    《秋水龙吟》(古曲)。《秋水龙吟》是由琵琶谱改编,原谱见《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原名《水龙吟》。乐曲以凄婉缠绵的曲调,表现了离人相思,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愁苦。    《恨东皇》(吕文成作曲)。《恨东皇》最早见于1935年沈允升编《弦歌中西合谱》第五集,广东音乐大师吕文成根据旧谱改写而成。《恨东皇》用小快板开始,音符简单,旋律流畅紧凑连贯,是少有的用小快板来表达悲苦哀怨心情的广东音乐作品。    《汉宫秋月》(古曲)。《汉宫秋月》出自1929年广东沈允升编《弦歌中西合谱》,是一首古曲,源出于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粤乐中有两种,一即此谱,刻画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另一个即是《三谭印月》。古代宫女的悲惨生活在许多古代文献中有所描述。《阿房宫》中即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的描写,汉宫中的宫女如此孤苦、哀怨。尤《汉宫秋月》一曲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到了《三谭印月》中,哀怨之情一扫而空,变成比较轻松愉快优美的曲调,这都是广东音乐作曲家们的神来之笔。    《妆台秋思》(古曲)。取材于昭君出塞的故事,最早是琵琶文曲套曲《塞上曲》中的第四曲,后改编为箫独奏曲、古筝曲等版本。1929年秋,大同乐会组建大乐队,排练了《国民大乐》,共有4个乐章:一、《大中华》,二、《神州气象》,三、《统一太平》,四、《锦绣乾坤》。这里的《神州气象》就是用的《妆台秋思》的旋律,此即箫笛曲《妆台秋思》之滥觞。1962年出版的孙裕德编著的《洞箫吹奏法》中收录了《妆台秋思》乐谱。同一时代还有江南笛王金祖礼整理及陈重整理的笛子独奏谱的2个版本。陈谱仅比金谱少5小节,旋律大同小异,唯加花手法、音符繁简略有不同,各具妙趣。两谱均用D调曲笛演奏,全按为re、1=G。这3份谱子是同一份乐谱的3种不同的演奏方案。有趣的是。以上所提到的金祖礼、孙裕德、陈重四人都是兼擅琵琶、笛、箫的多面手。深厚而全面的音乐修养给演奏移植乐曲创造了条件。    《塞上曲》最早收录在清代琵琶艺术大师、浙江平湖派李芳园编定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而素材却是来源于江苏无锡派华秋苹等人编定的《琵琶谱》。《琵琶谱》中的《武林逸韵》中,收有陈牧夫传谱的西板49曲。李芳园依据此谱,借鉴民间联奏小曲的传统方法,把其中五首情绪一致、各为六十八板的小曲《宫院思春》、《昭君怨》、《湘妃滴泪》、《妆台秋思》、《思汉》联缀起来,取名为《塞上曲》,并标明作者为王昭君。托名古人为作者,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也就等于说明了《塞上曲》讲的是王昭君的故事。乐曲借昭君出塞怀念故国,抒发一种哀怨凄楚的情怀。琵琶本是从胡人传人中原的乐器,昭君携琵琶出塞,经常弹奏的当然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李芳园用琵琶曲来附会昭君的故事是非常恰当的,而把《妆台秋思》从《塞上曲》中抽出来改为箫独奏曲,则是看中了这段曲调同样适合于箫笛演奏。    广东音乐中属于愁情哀怨类的曲目还有《寡妇诉怨》、《和尚思妻》、《英台祭奠》、《闺怨》、《胡笳十八拍》等。    P127-129

前言

2001年,泰山出版社编纂、出版一部千万言的大书:《中华名人轶事》。当时我应邀撰一序言,认为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开发我国丰富史学资源的经验,使学术资料性与普及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新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评估这部《阅读中华国粹》,作充分肯定。且这部《阅读中华国粹》,种数100种,字数近2000万字,不仅数量已超过《中华名人轶事》,且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确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即国粹的经典之作。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启超在1902年写给黄遵宪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国粹”这一概念,其观点在于“养成国民,当以保存国粹为主义,当取旧学磨洗而光大之。”当时国粹派的代表人物黄节在写于1902年的《国粹保存主义》一文中写道:“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里,也提出了“用国粹激动种性”的问题。    1905年《国粹学报》在上海的创刊第一次将“国粹”的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当时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为应对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他们高扬起“国学”旗帜:“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奴于外族之专制谓之国奴,奴于东西之学,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国之不立而学之日亡,于是瞻天与火,类族辨物,创为《国粹学报》,以告海内。”(章太炎:《国粹学报发刊词》)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跋涉,中华民族经历着一次伟大的历史复兴,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大,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学已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学。特别是当前新世纪,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更有大的发展,我们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宣扬和传播,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认知和用心守护。    因此,这套图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我觉得,这套书有四大特色:    第一,这套书是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重视学术资料性,约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撰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种全面系统阐释中华国粹。同时,每一种书都有深入探索,在“历史——文化”的综合视野下,又对各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体探讨。它既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这当能使我们现代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国粹之独特魅力,进而弘扬中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注意对文化作历史性的线索梳理,探索不同时代特色和社会风貌,又沟通古今,着重联系现实,吸收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鲜知识,形成更为独到的研究视野与观念。其中不少书,历史记述,多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20世纪,这确为古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说是通过对各项国粹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规律,并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发展策略。    第三,既有历史发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这套书,好多种都具体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书,既统述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区、闽台地区、广东地区,及徽州、湘南、山东曲阜、云南剑川,以及少数民族的木雕艺术特色。又如《饮食文化》,分述中国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记述中注意与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相结合,确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但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所组成和融汇而成。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这就使得我们整个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区文化的特点,无疑将把我们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时,不少书还探讨好几种国粹品种对国外的影响,这也很值得注意。中华文明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已经形成一种异彩纷呈,底蕴丰富的文化形象,现在这套书所述,对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这套书,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我们当遵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希望这套国粹经典阐释,不仅促进青少年阅读,同时还能服务于当前文化的开启奋进新程。铸就辉煌前景。    2011年10月

后记

推陈创新,繁荣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以典雅、欢快、喜庆、向上的艺术情趣,以岭南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魄力,以脍炙人口的音乐曲目《步步高》、《旱天雷》、《雨打芭蕉》、《平湖秋月》等曲目而在中国民族音乐史上长盛不衰,以至于海外华侨亲切地称之为“国乐”。国家的重要集会,招待重要外国贵宾。奥运开幕式盛会,乃至平民百姓家庭礼仪之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名曲《步步高》那轻盈愉快,步伐向上的音乐旋律。因此,如果说广东音乐已经深入人心则毫不为过。正因如此,国务院将广东音乐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给予特殊的扶持和保护。当然,广东音乐与国家的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京剧)一样,也存在一个传承和发展问题。由于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落实,广东音乐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广东音乐的听众正在减少,一些有识之士惊呼:谁来保护广东音乐?    在广东音乐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几个关键的发展时期:1.以扬琴、琵琶为主奏乐器的弹拨乐时期;2.以二弦、月琴为主奏乐器的“硬架头”时期:3.以高胡(粤胡)、扬琴为主奏乐器的“软架头”时期;4.以小提琴、萨克斯管、木琴、电吉他为主奏乐器的精神音乐时期;5.民族管弦乐演奏广东音乐时期:6.西洋交响乐队协奏高胡协奏曲时期。当然,所谓“民族管弦乐时期”和“西洋交响乐队协奏高胡协奏曲时期”并不是两个独立的发展时期,而是在与所谓“以小提琴、萨克斯管、木琴、电吉他为主奏乐器的精神音乐时期”为同一个时代,它们之间并不是互相排斥、互相替代的,而是共同存在,各有侧重,共同反映着同一个时代精神。    这样看来,我们把广东音乐发展史合并为这样三个时期较为符合历史事实:硬架头(硬弓)时期、软架头(软弓)时期和中西乐器结合时期,而每一个时期都是在前一个时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的结果。硬架头时期(即清末民初)的广东音乐是在各地方剧种的民间小调、小曲的基础上,经过粤剧棚面(粤剧伴奏乐队)的收集、整理、改编而形成的早期的广东音乐。这是广东音乐的第一次创新,是由许多粤剧乐手(如八音班、锣鼓柜等)共同完成的。其中有代表性的创新人物有:初作《赛龙夺锦》(《龙舟竞渡》)的何博众,《旱天雷》的作者严老烈,《娱乐升平》的作者丘鹤俦,《胡笳十八拍》的作者何柳堂等等一批粤剧音乐家。硬架头时期的广东音乐,音乐简单,变化较小,乐器落后,广东音乐刚刚从过场谱子中脱颖而出,还不能形成独立的票房价值,推广的范围也有限,当时也仅限于岭南地区,尚未被中原地区和海外所知晓。    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广东音乐实现了第二次创新,这次创新是由粤剧民族音乐家吕文成完成的。吕文成最重要的贡献是把二胡改革成高胡。岭南地区音乐家称之为“粤胡”。吕文成把西洋乐器小提琴琴弦用在二胡上,并对二胡的规格作了相应的调整。小提琴的钢丝弦用在二胡上,声音高亢嘹亮,音色回味悠扬,是名副其实的高音二胡,高胡即是对高音二胡的简称。吕文成用高胡演奏粤剧音乐小曲,使粤剧音乐大放异彩,立刻引起了诸多唱片公司的注意。吕文成用高胡演奏的《旱天雷》、《倒垂帘》、《连环扣》、《娱乐升平》、《相见欢》、《赛龙夺锦》、《蕉石鸣琴》、《平湖秋月》、《青梅竹马》、《双星恨》、《佃君怨》、《小桃缈》等广东音乐名曲代表作,并灌制成唱片广为发行,很快传遍全国各地,“广东音乐比江南丝竹好听”,粤曲小调在吕文成的手里成为真正的广东音乐,得到了海内外的一致认同。    造船工程师司徒梦岩从美国学成回国后,在业余时间教授小提琴,并尝试用小提琴演奏广东音乐。这是广东音乐引入西洋乐器的开始,司徒梦岩成为演奏广东音乐的小提琴家第一人。此后,被誉为“小提琴三杰”的尹自重、卢家炽和骆津,从专业小提琴家的角度,演奏大量的广东音乐,并创造了一套小提琴演奏广东音乐的新技法。这是广东音乐的第三次创新,这次创新的内容是中西乐器结合演奏广东音乐。这次创新,使广东音乐的开放性特点得到极大的发扬。通过演奏广东音乐,西洋乐器开始民族化,广东音乐也开始渗入西洋因素。进入20世纪后半叶,中国音乐家们开始用民族管弦乐队演奏广东音乐,使广东音乐的表现力大为增强。20世纪末21世纪初,民族音乐家们开始采用西洋交响乐队给高胡协奏曲进行协奏,先后演出的曲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云周西忆》等。高胡演奏家们还演奏了西方古典音乐家巴赫的协奏曲,高胡出色的表现力和优美的音色,使得西方世界大为惊奇!目前,这次创新还在继续深化下去。    历史事实证明,广东音乐的发展史就是广东音乐家们推陈创新的历史,每一次创新都把广东音乐提高到新的高度;每一次创新都把广东音乐的听众增加了若干倍,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只有创新才能生存,也只有创新才能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音乐需要民族音乐家们忘我无私的创作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仅靠政府的资金扶持是远远不够的,当年的严老烈、何博众、丘鹤俦等广东音乐老前辈,并没有什么政府的扶持,当年的广东音乐巨匠吕文成也并没有得到政府的扶持,而且还处在战争动荡的年代,他们凭着对广东音乐事业的无限热爱,对广东音乐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这是应当受到我们的敬仰的,也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推陈出新,就是应当在坚持广东音乐基本音乐特征的基础之上,努力挖掘广东音乐传统的文化内涵,保护传统曲目,推出新曲目,并根据时代的需求,使广东音乐的开放性特征更加发扬光大。推陈出新,是广东音乐,亦或是许多传统文化的根本出路。    迟建钢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广东音乐概述  第一节  岭南文化与广东音乐  第二节  什么是广东音乐  第三节  感受广东音乐之美第二章  广东音乐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广东音乐的形成时期  第二节  兴盛期:广东音乐成为民族音乐的一个乐种  第三节  建国后的恢复发展期  第四节  广东音乐的现状与未来第三章  广东音乐使用的乐器  第一节  琵琶  第二节  扬琴  第三节  粤胡(高胡)  第四节  洞箫  第五节  椰胡  第六节  吹打乐器  第七节  秦琴  第八节  三弦  第九节  喉管  第十节  月琴第四章  广东音乐巨匠吕文成  第一节  吕文成的生平  第二节  吕文成的音乐成就  第三节  吕文成的精神遗产第五章  其他著名的广东音乐名家  第一节  扬琴大师严老烈  第二节  琵琶豪杰何柳堂  第三节  民乐全才丘鹤俦  第四节  改革粤乐易剑泉  第五节  粤语谐星何大傻  第六节  多产作家陈文达  第七节  音乐教授陈俊英  第八节  乐理权威陈德钜  第九节  高胡宗师刘天一  第十节  杰出长者卢家炽  第十一节  提琴高手尹自重  第十二节  高胡教授甘尚时  第十三节  高胡传人余其伟第六章  广东音乐著名曲目分类  第一节  欢情喜庆类  第二节  愁情哀怨类  第三节  描写景物类  第四节  描写岭南风俗类  第五节  小调、词牌、粤剧音乐类第七章  中西合奏广东音乐  第一节  广东音乐引入的西洋乐器  第二节  司徒梦岩:小提琴演奏广东音乐第一人  第三节  小提琴三杰:尹自重、卢家炽和骆津第八章  广东音乐的传播  第一节  广东音乐在国内的传播  第二节  广东音乐在国外的传播后记——推陈创新,繁荣广东音乐

编辑推荐

广东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之林中的瑰宝,其富于粤语风情的音乐风格、清新高雅的艺术魅力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很快征服了国内外的听众,是岭南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由迟建钢编著的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广东音乐》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广大青少年去认识、了解广东音乐。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广东音乐概述,广东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广东音乐使用的乐器,广东音乐巨匠吕文成,其他著名的广东音乐名家,广东音乐著名曲目分类,中西合奏广东音乐,广东音乐的传播等。

作者简介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占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迟建钢编著的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广东音乐》就是其中一册。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广东音乐》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广东音乐概述,广东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广东音乐使用的乐器,广东音乐巨匠吕文成,其他著名的广东音乐名家,广东音乐著名曲目分类,中西合奏广东音乐,广东音乐的传播等。


 阅读中华国粹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