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录:与33个人的对话》书评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229108756
作者:吕露
页数:520页

一群自恋作家的个人呓语

《吕录》:一群自恋作家的个人呓语本书是吕露对33位中国当代作家(主要是诗人)的访谈录,访谈的内容涉及生活、人生观、阅读及写作等方面。本书于我的意义,外观大于内容。书的外表实在酷炫,精致的像一个纯黑色的盒子,这样的东西往往不够实用,读完一遍,就有些变形和散架了。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很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访谈录是呈现个人精神境界的很有效的方式。我始终相信大道至简,大道至朴,好的表达一定是通俗简洁,自然畅达的,绝不故弄玄虚,无病呻吟。本书中除了少数的几个作家,多数人的表达方式很让我受不了,过于自恋,过于刻意。吕露的提问零碎矫情,不成系统,东打一棒,西踢一脚,这样的方式本不能算什么缺点,如果弄成轻松俏皮的八卦录。可是吕露追求着刻意的深刻,这就显得矫情和苍白。总是突兀的引用一段没有咀嚼透的他人的话语,总是矫情的抛出抑郁与自杀的话题,总是炫耀的将很简单的问题弄的玄虚造作,总是过分沉迷于自己狭窄的小天地。与吕露相同,书中的大多数作家也患了同样的自恋病。自恋是一种超然的忧伤,自恋病就成了虚伪的藻饰。文学需要跳出个人的天地,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奔跑。否则只能是圈子里的游戏,不会有什么出息。

转《吕的部分》文/曹寇

2013年吧,广州一个活动上,认识了吕露。年轻、漂亮、聪明、自信、有想法。除了写诗,她的一些基于文艺生活和形而上思考的“想法”也结集出版了。她这年龄写诗和有想法的姑娘其实也不少,相比之下,吕露显然“混”得有点风生水起。或是早熟那种?这确实让我惊叹。“混”过的人都知道,在这个势利国度,能“混”到这份上也不太容易。然后就是这些年的微博和微信。她热衷于谈萨冈,热衷于摘录现代派序列内那些“老师傅”们的言辞,热衷于敲打自己的小脑瓜子,也热衷于涂鸦画小人儿,然后接受点赞和各路示爱。总之,一个香喷喷的文艺美少女的形象跃然网上。我是她的粉丝。有段时间,我发现朋友圈总有点不对劲,但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后来吕露贴了张自拍,我才明白“不对劲”是因为该女很久没更新了——也不知道她干什么去了。就是这样,知道吕露整天到底干什么的人估计也不多,其踪迹也极少在朋友圈直播。在她访谈过我后,我曾也“反访”过她,她似乎对自己的真实生活不愿多谈。这在我看来也未必是蓄意制造神秘(看不出吕露在自我包装层面达到了这一步),而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吕露又出新书了。《吕录》,这个书名就透着自信和些许张狂。但又不讨厌,且和整个行为(吕露身为采访人和记录人的一系列访谈)严丝密缝。这或许只是“录”的部分,尤为重要的是“吕”的部分。是这样的,这个世界的访谈也得分类。一个傻逼提问人不仅会使整个访谈呈现傻逼的光泽,也会使受访人暴露傻逼的本性。此不足道。最常见的是那种媒体功用性访谈。吕露不是记者,也不是某个机构派来的,她就是一个自然人。她的提问毫无功用性。而在另一个层面,所有的受访人几乎都算是吕露本人比较感兴趣的朋友,所以她没必要纠缠于礼节性。她的方式就是单刀直入和直奔核心,从而确保了提问的有效性,亦使受访人在答问中无处避让,尽量坦诚。这仅仅是一种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聊天方式罢了。前者(吕露)抛出一个球,然后把胳膊支在咖啡桌上托着腮,以便看清后者(受访人)如何接球以及接球的不同方式。“吕的部分”最为有趣的正在于此。我们不仅可以略窥受访者的经历、见识和思想,吕露这位姑娘的天真或老道、傻逼或敏锐、焦灼或笃定,以及判断力和审美能力等等也一一获得呈现。与其说你通过吕露的访谈粗浅了解了诸多受访者,不如说最后给你唯一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吕露本人。她“利用”了这些受访对象,给自己来了张颇为精准的青春肖像。我想提请注意的是,本书可以理解青年吕露的一个艺术行为,而不仅仅是诸多人的访谈。文/曹寇

一种被保存下来的温度

当我从门卫室拿到快递,还没拆包装的快递袋时,这本书给我的触感就不一样,不像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只精巧的盒子。果然,这本书的装帧很有特色,很有质感。这本书是吕露与三十三位活跃于当代文坛的文艺精英们的对话与访谈。这不同于正统的采访,不是学术论坛,不是记者采访,当然有一部分是关于人生百态,访谈双方交流也有很精彩的见解,但多数主要是一些生活琐事,很随性的,就是两个朋友天南地北的说了很多,没有套路,干脆,爽朗。三十三位受访者中大多是诗人。诗人,诗歌。脑海里就不禁想到了曾经在网络上成为热门话题的,韩寒批判“现代诗和诗人怎么还存在”。韩寒的观点应该过于偏激,以致以偏概全了。但是对于赵丽华,乌青,杨黎,梨花体,废话体之类的。我是真不怎么喜欢的。诗歌,应该是源自生活的一种艺术,有意象之美,有无限的想象,触手可及而又让人思忖。当然,诗歌不是单单贴上这一种标签,这只是我个人的好恶,我读的也不多,仅仅是表达我的看法,无关书的内容。把自己拽回来,回到这本书上面。喜欢诗人蓝蓝,虽然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并不认识她,但五页的对话就被她吸引。她说“你打破了花瓶,可是你赶走了老鼠,你被雨淋湿了,可是你的花儿开了”,唔,这句话看上去有点老生常谈,但是仍给我耳目一新啊。不要过分执着,很多时候,事物的价值并不止花瓶本身,更多的是在打破花瓶和被淋湿时我们有没有失去一种好心情。用乐观的心态,换个角度看待事物思考问题,便能摇曳生花。她惋惜普拉斯的自杀,对普拉斯的前夫义愤填膺。“别用自己的死去赞美他冷酷的魅力。”一句话,淋漓尽致。死亡只是一个结果,如果有天,你爱的人不再爱你,如果有天,你事业遇到瓶颈,如果有天,你不再青春…我们一生中,总会遇会不好的时候,但只要这个世界还有关心和爱护你的人,就不是世界末日,为爱你的人好好活着,这就是最大的爱。……受访者的作家们大都是生于六七十年代的,半辈子的时间,都在写作这条路上,这俨然是一场孤独的修行。所以我钦佩那些以写作并且持之以恒的人,一本出的背后,是一场漫长的孤独旅程。前几天看的另一本书《孤独小说家》也让我对此深有感触。一间屋子,一张书桌,长年累月,孤独的价值,在于坚守,在于他们把写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完成。写作虽孤独,而意义却在于分享。所以,有幸读了这本书,看吕露和三十多个作家,聊及,关于写作,关于生活,关于周遭,于我,也是一个自我印证的过程。我也喜欢写字,这些年来也时不时的会写下一些生活的感言,对此寄予厚重的感感情,虽然这仅是爱好,但总有一些事是值得尝试的。文字可以给你一种君临天下运筹帷幄的感觉,你可以调用成千上万的字符,去谱写你的天下。文字记录的东西有可能要比我们的记忆力可靠得多,不然灵光一现的想法很快就会溜走。时间,生活,周遭的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老去,实质的东西没有什么是可以永垂不朽的。而文字,经历痛苦时,被记录下来了,这是在借文字对抗痛苦,欢乐的时候被记录下来了,这是在借文字延长好心情。记录下来了,保存下来了,就有一种温度,无论好坏,都是见证你生活的印记。

《吕录》在还没叫《吕录》时

《吕录》在还没叫《吕录》时,黑姑娘吕露曾经让我帮助起一个书名,我帮她想了14个名字。因为喜欢诗歌,首先想的是,我要找最好的诗句,给黑姑娘做书名。而事实证明,漂亮或者富有警醒的诗句,人们或许喜闻乐见,但对于这一本关于33个人(好多受访人都是我喜欢的作家,诗人)的访谈,都不够接近。后来,黑姑娘告诉我:名字确定了,叫《吕录》。我惊讶书名的简单,却又准确。她应该在不到20岁就在做关于小说家、诗人、艺术家的访谈了,从一种稚气未脱,慢慢做到独当一面。我大概记得吕露在做阿乙的访谈时,问我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她会搜集,不局促在自己的疑问之中。我那时在读《寡人》,说:印象深刻的是阿乙提到爷爷和初恋。后来黑姑娘的确问了这个问题,我也读到了。吕露:你苦不苦?《寡人》里你多次提到爷爷,初恋,你说苦。阿乙:我正在努力将写作变成一件享受的事情。时过境迁,已经不苦了。我写作时喜欢戴耳机,歌声都是悲哀的,会影响笔端。有时诉苦也是宣泄。写作最终的意义还是呈现。呈现出一种相对客观的状态。所以我觉得黑姑娘做的事情,不仅仅是自己发问,也是在帮对事物、对世界有疑问的人发问。我不喜欢用夸大其词来赞扬这一种沟通,因为我常觉交流之困难,不敢问人。但一个人总是对很多事情有疑问。诗人聂鲁达有一本《疑问集》,有一句,我很喜欢:世上可有任何事物,比雨中静止的火车更忧伤?为此我想象比之更忧伤的是什么情境。并非是一定要得到一个答案,是人要依照那个疑问去寻找生命中得以延伸之物。在她第一本书《望我天真如初,愿你善良如昨》刚刚出来时,我就说要期待黑姑娘的访谈录,还有她的诗集。如今《吕录》已出,我是不是该等待《吕露的诗,吕露的画》了呢?另外,我可能不会再帮你起书名了……(玩笑脸)


 吕录:与33个人的对话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