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杂忆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39952420
作者:季羡林

内容概要

季羡林,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书籍目录

自序
一、缘起
二、从社教运动谈起
三、1966年6月4日
四、对号入座
五、快活半年
六、自己跳出来
七、抄家
八、在“自绝于人民”的边缘上
九、千钧一发
十、劳改的初级阶段
十一、大批斗
十二、太平庄
十三、自己亲手搭起牛棚
十四、牛棚生活(一)
(一)正名
(二)我们的住处
(三)日常生活
(四)晚间训话
(五)离奇的规定
十五、牛棚生活(二)
(六)设置特务
(七)应付外调
(八)连续批斗
(九)1968年6月18日大批斗
(十)棚中花絮
十六、牛棚生活(三)
(十一)特别雅座
(十二)特别班
(十三)东语系一个印尼语的教员
(十四)自暴自弃
(十五)“折磨论”的小结
十七、牛棚转移
十八、半解放
在延庆新华营
十九、完全解放
翻译《罗摩衍那》
一个小插曲
一幕闹剧
我的恢复组织生活
二十、余思或反思
二十一、后记
附录:自传
一、理论
二、知识面
三、外语
四、汉语

作者简介

这不是一段历史的全景,更多的是一个纯朴、执拗的知识分子的一生写照。老人最后的追问,当年他究竟应不应该活下来?答案存在于我们心中。《季羡林代表作系列:牛棚杂忆》已经使一个简单的符号幻化成一个鲜活的人,印象中的这位老人不是别人口中崇高的“大师”,而是一个有爱、有恨、会笑、会哭的老者,就像那些在公园里常常看到的白发苍苍、积淀了岁月的悠然老人,真切而平凡。


 牛棚杂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杂忆》里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这种打着劳动的旗号折磨人的办法,只是改造人的身体,而绝不会改造人的灵魂。折磨的结果只能使人堕落,而不能使人升高。       从小在家里的饭桌上就被禁止讨论“文化大革命”一类的事情,倒不是为别的,只是因为爷爷奶奶会争吵。奶奶的父亲文革时被迫害致死,因此奶奶也一直心有怨气,这是正常人都会有的想法,而爷爷觉得事情已经过了那么多年了,现在国家欣欣向荣,何必纠着过去的事情每每谈起都忿忿然呢?难道我们应该忘记吗?十年的历史怎么能随着现在的欣欣向荣就理应被淡化呢?如果我们不能够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能从中吸取教训,那么以后谁能保证下一次“革命”不会发生呢?       看完此书以后,我真的既为自己感到幸运,又为自己感到悲哀。我幸运的是自己能够生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物质生活是如此的丰富;而我不幸的是,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里面我的心灵和思想却是如此的空虚和匮乏。难以想象把现在的我和季老在文革时的生活拿去对换,那么我只用考虑我要用哪种“资本主义”方式“自绝于人民”吧!书中描写的种种批斗和劳改都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位女教员被要求已向后弯腰的方式保持站立,年近古稀的老人卧在病榻上也要每回点到以及季老先生被张姓牢头禁子打得遍体鳞伤回房后检查五官还能不能用,躺在床上血粘糊糊的感觉睡不着觉。这些非人的折磨方式现在让我们真的是大吃一惊觉得匪夷所思,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在自己国家发生,而且时间长达十年之久,范围宽到整个大陆,这真的让人感到又惊讶又伤心又愤怒!       然而最令我佩服的是在这场浩劫中走过来的人,在那个走路都不能抬头,随时神经高度紧张的年代,也有人苦中作乐,不停反思。记得书中描写季老和另外一个教授被吩咐每天打开水的事情,那是一个又脏又累的活,那个教授却也怡然自得,在打水的时候给自己泡上一壶茶,抽上一斗烟。季老在挨批斗时也是每天回家经过臭水沟时在那里得到属于自己的片刻宁静。甚至书里很多词句都是以自嘲,讽刺的语气来描写的,可能一是出于自己的好心态,二是希望读者能够看到它时不那么沉重吧。       季老先生最著名的一本译著之一就是在十年大革命的时候完成的,那个时候被分配作为一个看门房的,但是自己却不肯囹圄于内,而是希望自己做点”闲事“。读罢此章我已经浑身起鸡皮疙瘩,并顿时心生惭愧之情,每天自己吃吃喝喝不知所云,我还能活得如此心安理得,或许我真的该做出一点改变了吧。书中自传部分给了自己非常大得警示作用,自己以后一没有干劲一觉得未来渺茫的时候希望自己都能拿出来重新看看,给自己提醒。记住”勤捉“。       庆幸自己现在唯一保留得好习惯就是每天阅读,做好读书笔记,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它慢慢也给我带来了好的改变,让我努力做更好得自己。       最后,仅以自己的一点拙见纪念已故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望您在没有地狱的那个世界过得安好。
  •     我86年生人,人生中第一次听到文革大约是在邓爷爷去世那年,那年全中国所有的电视台都在讲述邓小平爷爷的人生经历,其中就有一段对文革时期的简单描述,因为时间久远而记忆不深刻,后来上学时期教科书对文革没有具体的描写,只是简单的标注了一下年份,关键也不是高考重点,也是一带而过,就是老师们简单说了下我曾经在的这所学校有几个老教师因为忍受不了而自杀的事情,更多的也没有说什么,大学时候老师说的比较多的就是哪个老师在文革上吊自杀了,重点不是因为什么上吊自杀的,大家关心的重点是在哪个宿舍楼自杀的,后来我才知道就是在我们大一宿舍对面的那个宿舍,我说呢这么好的宿舍锁门就行了还要拿木板封死再用铁皮包住,但是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也没人关心这件事情了。工作之后喜欢看书,一个偶然的时间朋友推荐余华的那几本书,基本上每本都是拿着长条毛巾边哭边读完的,我人生中除了看三毛的书哭过,那是因为荷西死了,余华的书是因为至亲的亲人死了,惨的不能再惨的人生,这几本书细致的讲述了一个普通老百姓在文革中的遭遇,结果就是横尸大街,这就是惨无人道的文革,人类失去了人性最本质的东西,把人性最黑暗的一面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绞尽脑汁的暴露出来。那么季老先生的这本书,让我对文革又有了一种重新的认识,让我对一个老知识分子的肃然起敬的崇拜,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在文革时期的遭遇,岂止是一种遭遇,更是对一个老汉的惨无人道的、灭绝人性的迫害与侮辱,竟然还能用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也重新认识了一个旧词“士可杀 不可辱”的另一种境界,“士可杀 亦可辱”,也让我对唯物主义辩证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存在决定意识”,你只有活着,才可说再说下一步,如果你活不过这一步,你的意识也讲枯竭,如果假设那时候的所有高级知识分子都自杀成海,那么就不仅仅是对某一个学校的损失,也是对整个世界的损失,如果这个损失已变成客观存在,那么我个人觉得你毛爷爷付不起这个责任。如果现如今突然再次爆发文化大革命,一部分阶级变成红卫兵 红小兵 红x兵,开始对敌对人进行革命,我觉得如果文革再次爆发,基本相当于第三次世界大战也说不一定,不仅仅是整个中国,整个地球也得重新洗牌。现如今摆在眼前的中国政治是我个人理解的是大领导们要么就是不懂业务要么就是都为了再升一格的满世界找他的领导,基层员工忙的是往死忙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闲的基层人员能开好几家网店,中层领导是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儿但是不知道大领导是怎么想的却又不敢做。结果就是我能有什么办法,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活着就好。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好坏不分,是非不明的时代。
  •     一段不愿再次回首的岁月,一段不曾被世人所认可的岁月,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     我想笑,季老笔下那些异人实在冥顽愚蠢,以致严谨了一辈子的学者想认真作个检讨都找不到实打实的机会。可这笑声勉强,再轻描淡写的讽刺亦传递出不能承受之重的意味。我想哭,那令季先生永世不能忘记的场景,奄奄一息的老教授躺在床板上花尽其最后一丝精力竖起耳朵听着门外点到自己的名字,配合地喊一声到的场景……我想我一辈子也不会忘掉。我几次想合上书本,但是我知道必须看它下去。因为季先生说他写这本书就是为了让中国的年轻人了解曾经发生过什么,用感受到的感受握住自己的良心。回家的路上,伴着有力的音乐,我挺直腰板直视着远处的绿叶和蓝天,走出自己的节奏。回想起书中的种种,这一切多么值得珍惜。可是,难道这本来不应属于我么?当然,自然与人类本就彼此钟情属于对方。可是磨难从何而来呢?难道它就该属于那些无辜无助的人么?
  •     我真是喜欢季羡林,真逗,真可爱
  •     可窥一斑。好在先生没有自绝于人民…
  •     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感慨。十年浩劫没有得到清算,因此它不算是真正结束。被害人满胸的愤懑,至今无可发泄之处。季老先生有复仇之力但并未报复。今年开始,各层级的单位都表示勿谈此事了。或许这个建国初期最深的伤痕,要被强制遗忘吧。此书寄望于未来还有问津者,不知能否如愿
  •     一本很中肯的书~
  •     十年浩劫,白云苍狗
  •     “实际上,从我脑筋开了窍认识到这一场在极端绚丽的面纱下蒙着的极端残酷的悲剧那一天起,我就没有把它忘记。”
  •     看的其实是这一版。标注在最初那一版中。大二跳蚤市场购。
  •     我觉得我们这个民族还没有真正地认真审视过“文革”这场浩劫,我们对“文革”的反思还远远不够。我也总感觉,埋藏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某种劣性还并未深挖出来,特别是前几年发生的“反日示威”游行,更是深深地刺痛了我。总觉得那种情绪和当年“文革”中人们的心态有某种共通的地方。我想,我们应该更多阅读“文革”当年人们的所思所想。
  •     文革中没活下来的人惨,活下来的更惨。
  •     2014年5月24-25日读。2014-164。
  •     居然有些笔触令人发笑。
  •     不忍触碰的历史/乌云也有金边/苦难中的相濡以沫,让人三生难忘/勤奋:争分夺秒,念念不忘
  •     #2014##所读过的#《牛棚杂忆》文革,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只剩下了文字,变成了符号,那种刻骨铭心,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体会!!!!!
  •     1965年文革之火点燃,北大一向是政治运动得风气之先的地方。那年春天,来自各个地方的人攒聚在燕园,当时的北大成了领导着全国文革的新潮流。
  •     《留德十年》之后,我又通过阅读它了解季羡林的故事。
  •     白云苍狗,勿忘民族之错
  •     我一直想文学史上是否有哪个大咖能够记录文革十年的种种,我知道很多人经历了之后都回避这个话题,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受到太多伤害,或者他们作恶太多,对自己的罪行羞于启齿。不管怎么样,不管是承认错误,还是回忆自己所遭受的苦难,都有极大的勇气。我佩服季老的勇气和真诚。我之前在读者上看到他在清华园记的日记,觉得他说大白话还骂人,心里对他的印象觉得他像一个老小孩,可爱,真实。而在这部non-fiction中,我真是感受到文人在那个奇异的年代所受到过的屈辱和鄙视,觉得那是个什么世道啊。很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有文化被当作粪土的年代,觉得自己的心理可能导致自己变成杀人的刽子手在那个年代。
  •     经历那么多身体的精神的苦难,叙述起来那么轻松,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真是大师!读起来荡气回肠,又黯然神伤,那个时代究竟是怎么了?
  •     受苦了,那代人
  •     用了一周,断断续续读完了季羡林的《牛棚杂忆》,读的当中,因为过于沉重,每每不能继续,只好看点韩剧来稀释某种压抑的感情,“呜呼哀哉,天凉好个冬。”
  •     那段不忍直视的历史,哎
  •     忘记历史难免哪天会重蹈覆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