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行为学》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4-1
ISBN:9787569901169
作者:詹姆斯·哈金 (James harkin)
页数:242页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148页 - 新的筑巢地:为什么小众是门好生意

大片非得有巨星吗?
美国逻各斯大学的金融学教授,20世纪90年代后期被商业电影令人苦恼的复杂进程所吸引。当拉维德用他的数据技巧分析好莱坞数字的时候,他发现在他们的逻辑中有一些干扰性的缺陷。在一想研究中,他采用175部90年代制作的电影作为随机样本,把他们按照电影中的明星和电影收益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让他非常惊讶:大制作的电影通常在票房上能获得很大的收益,但是出现在电影中那个投入了巨额金钱的明星身上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那为什么还要花这笔钱呢?雇佣一个有票房潜力的明星就是一种经济暗示,它暗示了工作室知道一些观众自己并不知道的东西。拉维德说:“如果我把房子卖了,把钱投入一家披萨饼店,这就表明我有信心做非常好的披萨。同样的,当我用巨额金钱雇请一个明星时,我就是在暗示所有人:这部电影一定有一些特别之处。”(对这句话的理解还要考虑到好莱坞众多导演之间的竞争以及为何投资商要选择你的电影进行大成本的制作,而且雇佣明星的行为引发了管理者的从众心理,每个人都会选择价格昂贵的明星,因为他们害怕丢掉工作)电影明星已经是一种可信任的品牌。他们可以在电影上映前保证电影的质量,对于好莱坞的管理层来说,他们也就成了票房大卖的保障。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45页 - 正中靶心:互联网时代小众慢慢苏醒

想要吸引最大化的顾客,最终却陷入租金水涨船高、失去顾客、赢利缩水的困境。实际上,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尽可能地精准定位自身以降低损失。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163页

我们仿佛被释放在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中,想要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栖息地。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187页

身临一个没有边界的网络生态环境当中,我们与和自己有相同感受的群体聚拢在一起······但我们可能在失去中间立场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东西。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122页

广告和营销行业有充分的理由因这种前景而变得兴奋。当观众慢慢离开他们,巨头们开始将我们分成不同的年龄组试图占有我们的注意力。他们将我们分类,希望通过这种做法来了解我们,并且预测我们之后的行动,但苦于设备简陋。现在,他们装备了更有力的武器,通过在数据库中更新我们最新的动态来估计我们的收入和购物习惯。这就好像伍尔沃斯的保安忽然被示意去跟踪我们,在我们每一次盯着某件商品或者查看它们的价格的时候——即使是在我们走出商店以后,给我们标上电子信息标签。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65页

我们的口味很容易随着时间而改变·····也许因为我们拒绝被这样定义,所以很多人已经开始学着在同一时间里选择更多的东西。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207页 - chapter 7 小众市场的危机

拥有真正的自我很重要,否则别人不会发现你独一无二的本质。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88页

巨头们逐渐无法掌控消费者,于是他们开始死向地下艺术工作者寻求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养料·····集中注意力去发现与众不同的小众,精心培养并参与到其中。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71页 - 人一有钱,就成了文化杂食者

值得称颂的是社会文化的种类更多了,根据戈德索普和陈永德的说法,“不仅仅有阳春白雪,还有更多的通俗文化,甚至还有下里巴人”。他们发现,人们变得更富有更智慧,从只听一种类型的音乐的“挑食者”,变成了愿意尝试各种音乐类型的”杂食者“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234页

商业巨头们能够照顾好自己,而我们和其他人必须找到自己的小众。我的建议是:在找到发放问卷调查表的社会学家或交流工具之前,把视角缩小一些,从而确保你具有一些别人很难在其他地方发现的特点。缺失的中间市场并不意味着庞大受众群体的终结,毕竟,主流永远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庞大的规模。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75页 - 人一有钱,就成了文化杂食者

这家公司最后一支广告叫作Fall Into the GAP,这句广告标语反而预言了Gap这家公司的命运。是不是傻啊……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234页 - 用你的主张,找到你的知音

商业巨头们能够照顾好自己,而我们和其他人必须找到自己的小众。我的建议是:在找到发放问卷调查表的社会学家或交流工具之前,把视角缩小一些,从而确保你具有一些别人很难在其他地方发现的贴点。缺失的中间市场并不意味着庞大受众群体的终结,毕竟,主流永远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庞大的规模。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47页 - 正中靶心:互联网时代小众慢慢苏醒

好的咖啡品牌不仅能让人们对他们的产品产生兴趣,也能让咖啡爱好者与他们一同享受时光的时候培养出一种爱好。世纪之交,各行各业都希望找到更精准的小众顾客,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更多考虑的是寻找顾客而不是改良自己的产品。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204页 - 小众市场的危机

定位于年龄划分不同人群是一种缺陷的原因:
像其他怀疑Gap用精确的年龄组把顾客隔离开这种做法的分析学家那样,斯考切波指出了最大的问题:把人们划分为不同小组的态度,并不是一个关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简单问题。她指出,尽管政客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只有大约1/3的美国老人对“老年人”这个范畴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统计学上的划分并不代表着消费人群对自己应该归类的名称所具有的含义的认同,换句话说,决定人们不同类别的应该是人们对自我的认可。虽然很多时候对自我的认可也存在着诸多的风险。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147页

有巨星参与的电影的票房低迷时令人震惊的,这些极富才能的巨星未能吸引大批观众,所有人都在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39页

面对激烈的竞争以及养活成本的需要,出版社和书商搜罗客户并把他们狼吞虎咽地吞进肚里。这样做有助于暂时支撑其资产负债表,但给读者喂食没有多少营养的读物也对他们的声誉造成影响。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117页 - chapter 4 “鹰时代”:分享为什么变得如此重要

当物品是真正独一无二的时候,价格会暴涨。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80页

到目前为止,本书大多内容都是有关各行各业的巨头的内容,大多写的是关于它们的发展历史,关于它们对自己行业文化的垄断,但是主流文化的崩溃并不仅仅影响了它们。还有像伦敦当代艺术馆这样原本严肃的地方,也开始抵触主流文化;就像行业巨头一样,它也在试图寻找适应这个新环境的方式。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8页

要在新的形势中生存下来,你不仅仅应该适应环境,还应该成为最适应环境的生物。更重要的是,这取决于你要寻找到给你强烈感觉的东西,并且发展它。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16页 - Chpter 1 逃出鲸腹:巨头们不能把所有人都吞下

1926年开始,每月读书俱乐部承诺把好的图书带给大众,到最后,谢尔曼宣布成立全部由文学专家组成的专家团,以便选出每月最值得一读的新书。作为注册成为每月读书俱乐部的回馈,订阅者可以把他们的建议提交给这些专家团。接着,这些建议信息又返回到他们手中,集合成一本有他们做过贡献的推荐手册。
………
1926年年初每月读书俱乐部的会员还不足5000人,但到1926年年底,它的用户就已经飞跃至6万,10年后达到近10万。
……
(20世纪50年代初期,每月读书俱乐部有超过50万的订阅者。)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3页 - 没有产品可以讨好所有人 ——中间市场的陷落与Gap


过去我们的消费被少数的商业巨头紧紧控制,我们是被它们抓住的顾客;他们知道我们是怎么样的,我们的品味好像也被看穿。他们给我们千篇一律的东西。
一切是从吵闹的音乐开始的,1999 年的某个时间,纽约和旧金山的Gap 服装零售店工作人员开始为出现了一个劲敌而担忧——Abercrombie & Fitch( 阿贝克隆比&费奇),它的门店里面播放着震耳欲聋的电子音乐, 这是他们处心积虑的一种策略。
当Gap 想要吸引所有顾客光顾它的店——它的服饰是不分年龄层的,店内新潮装饰较少,店门口的迎宾员向每一个人露出微笑打招呼, Abercrombie & Fitch 却已经公开表现对30 岁以上的顾客群的“敌意”了。不仅如此,Abercrombie & Fitch 还以自己最大的能力驱赶30 岁以上的顾客群:员工在店里播放大声的电子音乐以至于不利于人集中注意力去思考,而且给橱窗挂上暗色调的窗帘,以此来避开不想接待的中老年顾客; 如果还有一些中老年顾客没有意识到这种暗示,那么他们会安排一些时髦的年轻员工在店门口徘徊(借以驱散他们)。
对Gap 的高管来说,不幸的事发生了。追随潮流的年轻人从Gap 蜂拥而出,挤进了新潮的服饰店——为青少年而生的Abercrombie & Fitch 和 J.Crew、为20 多岁新潮年轻人服务的AA 美国服饰(American Apparel)和H & M——他们已经圈定无比精确的用户群,所以一击得中, 成功锁定年轻目标顾客。最终,这些服饰品牌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几年来,纽约潮流研究者一直在研究那些出生于1977 年到1994 年之间被称为“Y 世代”的人群的消费习惯,还包括出生于1982 年到1995 年之间被称为“回声潮世代”的人群,他们用统计数据证明了这群人的消费额在飞涨。美国青少年的数量从1992 年开始逐年增长,人们觉得人口将持续增长到2010 年,甚至更久。感谢那些宠爱孩子的父母们, 因为相应的,这个年龄段人群的消费额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Gap 的高管决定追随潮流。为了吸引变化无常的年轻人重新回到他们的商店,他们开始生产短上衣以及亮粉色裤子,连帽衫以及紧身毛衣, 迷你裙还有娃娃装礼服。他们聘请了超酷的R&B 歌手梅西 •格雷展开宣传攻势,引进了皮裤生产线,甚至在一些店铺中播放挑逗顾客的音乐。
但是,其结果是灾难性的。
也许看穿了Gap 不知廉耻的转变,青年们依旧在Abercrombie & Fitch 等只专注青年市场的店铺中消费。更糟的是,35 岁以上的曾经忠诚的客户似乎被Gap 新的营销方式所冒犯,大批转去更物美价廉或者只销售适合他们年龄段服饰的店铺消费。
Gap 的高管们感到十分困惑,根据他们过去的经验,潮流趋势一直都跟他们设想的一致。
第一家Gap 店在1969 年加利福尼亚反文化动乱期间开张——Gap 这个名字的灵感就源于当时叛逆的嬉皮士年轻人和老气的父母之间的“代沟”。随意简单的牛仔裤,每个人都能穿的便服——Gap 这个品牌在两代人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家企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趁着似乎每个人都喜欢的便装潮快速发展,它的门店里有适合所有人的东西:年轻人去买T 恤,老太太去买羊毛衫,每个人都去买卡其裤。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成功的。
1982 年,Gap 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在此之前,它主要代售李维斯牛仔裤);1983 年,它收购了Banana Republic(香蕉共和国)服装;在之后的日子里,它扩张到亚洲和欧洲,并且推出了儿童服饰品牌——Gap Kids 和Baby Gap;它还推出了更便宜的服饰店Old Navy(老海军)。
20 世纪90 年代末,Gap 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服装零售商,旗下三大主要品牌Gap 、Banana Republic 和Old Navy 的连锁店达到3000 余家。它的衣服适合所有人,从《时尚杂志》的模特到女影星莎朗 •斯通。1996 年, 莎朗 •斯通穿着炭灰色高翻领毛衣出现在红地毯上,她告诉记者这件衣服来自于Gap。这件事让Gap 的主管们高兴了好一阵子。
也是在那段时间,Gap 转变成办公室便服的代名词。它就像是新的制服供应商——斜纹棉布裤和平淡无奇的T 恤让穿它的每个人看起来都一模一样。但是,忽然没有人愿意穿制服了。就在这之前的几年,Gap 还吸引了青少年以及他们的父母,但现在双方都不怎么来Gap 了;这两代人再也不会在同一家店铺中相遇。
2002 年夏天,Gap 的高管发现一味迎合这些追求时髦的年轻人,不但把原先忠诚的年龄较大的顾客赶跑了,而且在年轻群体里也一无所获。
“ 我们知道我们已经脱离了年轻人,”Gap 的市场部副主席凯 尔 •安德鲁对《女装时报》说,“但是我们想要追随那些了解我们、喜欢我们的顾客。”这是这家公司最近表达出的对中老年顾客的歉意。同时Gap 展开了闪电广告战,意图将中老年顾客拉回来。“为每一代: Gap”的广告标语下,Gap 公司推出了新的代言人——令人眼花缭乱的跨时代的音乐家和名人们,他们在明快的音乐中又跳又笑;老牌乡村歌手、作曲人威利 •纳尔逊与年轻的歌手瑞恩•亚当斯站在一起;吉娜•罗兰兹和莎尔玛•海雅克搭配在一块儿;西席•斯贝西克和娜塔莉•安博莉亚凑在一组。这些却依然没有奏效。Gap 的销售量持续下降——到2002 年底它的业绩已经29 个月持续下跌,是历史上最糟的一次。
“Gap 的目标顾客很难被俘虏,”一位零售分析师说,“Gap 的目标顾客是每一个人,如果你是满足所有人的东西,那你什么都不是。”Gap 已经被广阔的中间市场遗弃,因为它先是转向年轻人市场,等到它承认了错误,并且尝试想要重新拉回中间市场的时候,却发现已经不存在什么中间市场了。
我的这本书要探讨的就是失去了中间市场后,这些商业巨头身上发生的故事。这是一个不能“一刀切”的故事,这是试图满足所有人却最后失去了所有人的故事。
回溯几十年,那些已经失去的中间市场是有其社会变迁的根源的, 但最近它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社会现象。
不同的中间市场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以不同的速度枯萎了。它的消失,给我们的所作所为染上了缤纷的色彩,从我们定义自身的方式到我们购买的东西,从我们看的电视节目到我们看的报纸,从我们自政客口中得来的消息到我们寻找自己搭档的方式,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奇怪的领域,每个人都想与众不同,每件东西都是小众的。
搞明白这种情况的唯一方式是求助于生态学。
社会科学家倾向于将我们人类看作食物链的顶端生物,万物拱卫; 生态学家,在另一面更喜欢将我们看成是大背景下的一个族群——在一个无所不容的网络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聚集,稠密,但是没有哪一种生物能够掌控一切。有一个人,现代生态学之父,叫查尔斯 •达尔文。在物种的起源上,达尔文是第一个将植物和动物的生命视作和人类一样的族群之一的人。通过长时间对不同族群的特征研究,达尔文提出了“自然法则”和“优胜劣汰”的观点。
为了跟踪研究这些族群,生态学家需要了解族群的每一个分支及其生态位。一个物种的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判断一个物种分支是否适应周围的环境,取决于它们吃什么以及什么吃它们,并且需要将它们生活的地方和它们的所作所为看作一个整体系统。
在过去的10 年中,我们都被扔进了一个看起来很像生态系统的系统中。过去我们的消费被少数的商业巨头紧紧控制。我们是被他们抓住的顾客;他们知道我们是怎么样的,我们的品味好像也被看穿,于是他们给我们千篇一律的东西。
然而现在,商业巨头被迫进入一个包含着不同物种的新环境,每一个物种都想要不同的东西。想想在Gap 身上发生的事。几十年来,它都像一只800 磅的大猩猩走得那么稳,到了2000 年左右,它却栽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深渊里。
Gap 在新的环境中跌跌撞撞,变成现在这样,是因为它缺乏一个明确的小众目标顾客定位。
商业巨头之所以举足轻重是因为他们拉住了主流文化的缰绳。然而, 我认为主流文化只意味着在那个时间段恰好这种文化占了上风,它是20 世纪中期在少数商业巨头的掌控下才出现的产物。在其鼎盛时期,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力量,强大到可以将所有的东西都扫除。最重要的是, 它打开了适合我们的中间市场。
然而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中间市场很快消亡,巨头们因此受到重创, 从此再也没有恢复。一方面,商业巨头没有足够大到能控制整个生态系统, 另外一个方面,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谦卑或者说充分集中注意力去了解自己领域的顾客需求。就像Gap,它已经沦陷在中间市场了:虽然为大家所熟知,但没有人真正喜欢它。
这样的商业巨头竭尽所能适应新的环境,为此进行了殊死抗争,例如: 一些巨头期望保持生产适合所有人的所有产品,以此来扩张自己;一些巨头雇佣“猎酷族”1,让这些“猎酷族”利用火力十足的“武器”和巧妙的“陷阱”寻找、定位顾客的各种习惯;更具冒险精神的,则从地下艺术家身上获取灵感,追逐传统意义上与主流文化对立的亚文化消费。
到目前为止,结果有好有坏。但至少有一点是明确了,为了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而将这些顾客细分成不同类型,其研究结果并不是一直准确的,而且这种方式并不是像其从业者所说的那样一直能起作用;同时, 它也让中间市场看起来并不那么吸引人了。
坦白地说,2000 年Gap 刚刚开始为失去中间市场而苦苦挣扎的时候, 我被一家商业巨头雇佣,为它工作。不仅仅如此,我也是纽约公司大力
派遣的、以期帮它寻求一笔横财的潮流趋势研究者之一。
和许多人一样,我进入这些商业巨头组织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顾客。我的职务称号是“未来学研究者”,但这只是我职责的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时候,我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挖掘顾客数据,以期预测他们在不久的将来的行为。
众所周知,商业巨头们肯定需要像我这样的人。他们已经不再了解他们的顾客了。他们的行为就像自然学家,自然学家遇到这种情况通常是将研究对象放在显微镜下,更仔细地观察它的特性,确定其物种以及其包含的亚物种,然后制定他们的下一步计划。
在缺乏更好的办法的时候,划分顾客类别的方式就是通过他们的收入、年龄、教育程度、性别以及种族这几个方面来判定。和自然学家一样, 被派出的市场调研员需要打进这些有趣的群体,带着笔记本进行民意调查,混迹在人群中,和样本人群交谈,完成他们的问卷。
到了21 世纪,这类问卷调查方式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因为商业巨头雇佣了像我这样的潮流趋势研究人、“猎酷族”以及未来观测者。我们基于大量有趣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工作,做的很多预测对于追寻社会变迁趋势具有很大的价值。
在千禧年的那些激动人心的日子里,很公平地说,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回想起来,我们当时也许看错了目标,甚至都找错了方向。我们不知道不久之后网络会给商业巨头带来如此全新而巨大的挑战。如今,可以抓住顾客的是一个新奇的事物——网络,它将猎物一点点蚕食,或者飞到它的猎物前面。顾客也开始变形,网络让顾客像鹰一样,能确切地寻找出自己需要的东西,并且还有很多选择。
事实证明,越庞大的生态系统,越有可能激增新的物种,包括多样化的植物和蓬勃发展的动物。当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多样化,接下来的话题就是我们的饮食了。我们的新生活洋溢着异域情调的细节,我们聚拢在一起去寻找这些细节。新的环境为我们提供的和大公司所能给我们提供的是不一样的,但显然新的环境好多了;在私人的俱乐部中,许多人以将自己定义为游离于主流之外的人群而感到骄傲。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我们又聚在一起了。
没有什么能为主流的消亡负责任。主流文化建立在坚实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基础上。在它的鼎盛时期,它囊括我们看的书、观赏的电视和电影。它曾将我们揽在一起过了好一段时日,但由于它的基础已经没落, 因此它变得臃肿缓慢,而那些更为灵敏、可以轻松捕捉到猎物的新生物正在侵占它的地盘。
要在新的形势中生存下来,你不仅仅应该适应环境,还应该成为最适应环境的生物。更重要的是,这取决于你要寻找到给你强烈感觉的东西, 并且发展它。
找到一个小众突破口,你就让自己变得极易辨认,顾客第一时间就会发现你。如果不这么做,那你就可能被列在濒临灭绝物种的名单上。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141页 - 前言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213页 - chapter 7 小众市场的危机

当我们在互联网环境中为自己下定义时,我们在做两件事—试着把自己定义为独一无二的个体,但同时也在试着发现一个我们能够适应的更大的环境。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138页 - 新的筑巢地:为什么小众是门好生意

长尾理论的局限:
1、什么是“长尾理论”克里斯·安德森预计,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者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这就构成了“长尾”。
2、“长尾”的来源一份关于英国网络音乐销售的研究发现,在过去一年中,网络上可以购买的1300万张单曲唱片中有1000多万张没有一个人购买;总销量的4/5来源于最受欢迎的5.2万首歌。电视业也出现了几乎相同的情况。随着一些美国广播公司网观众的逐渐流失,克里斯确信他们会在不同的地方停止在长尾上的下滑。
3、“长尾”的缺陷这种把我们的消费文化分成在一端的热门产品和在另一端的冷门产品这两个区的做法,并没能正确处理好那些在主流文化崩塌时发生的奇怪的事情。随着普通电视节目的逐渐衰退,一个新的系统在其周围生长、发展,其中一个影响就是观众开始去使用一些不太会被打扰到的共享平台。新型平台有着完全不同的做法,不会把我们分成不同的群体,而是着手制作与众不同的节目。想想在家庭影院频道发生了什么。家庭影院频道没有去寻找最少的共同点,也没有去探寻观众的共同点,他找到了自己节目的共同点,然后用这些共同点来吸引有兴趣的观众。当广播网络忙着雇佣善于数据收集和计算的人员以找出一类观众,家庭影院频道看起来并不关心他们的观众从哪里来以及他们有什么特点。
首先,传统通过年龄、阶层、种群、信仰等方式对不同人群进行划分的方法,在网路时代甚至更早的时代中显得并不完全适用。Gap在转型过程中针对不同年龄顾客群的深入分析以及根据此类划分收集到的关于消费群的资料所打造的营销方案最终证明其是失败的。 “长尾理论”根据音乐榜单收集到的数据来推算大热门与众多冷门之间的市场占有比例,不过,作者的质疑来自于对于音乐榜单的分析师傅适用于其他领域的网络营销思维。
然后,作者在众多的网络现象以及过往的成败中得出结论:征服所有观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通过一两个关键词来划分人群进而专门营销并不能使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更重要的方式是做最好的自己,打造完美的产品,让具有同样兴趣爱好的人群自然的汇拢,让人人成为狂热者或在狂热者的氛围中,通过与相似经历更容易理解的人来交流与分享,真正的小众群体得以形成。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47页 - chapter2 正中靶心:互联网时代小众慢慢苏醒

星巴克和它的同行们理解到,好的咖啡品牌不仅能让人们对他们的产品产生兴趣,也能让咖啡爱好者与他们一同享受时光的时候培养出一种爱好。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135页

2000年夏天,当美国广播公司因为播出一档一周4次的节目《百万富翁》而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其他网络公司马上跟着样子做了他们自己的电视游戏节目。不久之后,他们都沉迷于相同类型的“大型比赛”节目--游戏竞赛节目,像《幸存者》和《老大哥》之类的真人秀节目... ...

《小众行为学》的笔记-第166页 - chapter 6 人以群分:社交时代小众行为崛起

置身于越大的在线生态社交网中,我们越想要成群结队。哪种类型的队伍呢?我们仿佛被释放在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中,想要寻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栖息地。原因其实很简单—围绕在我们热爱的事物周围并且与别人分享它,使得我们更容易深化这个爱好,并且寻找更多有关的东西。……帮助我们和自己喜欢的人轻而易举地找到共同话题。我们不再想要由巨头为我们定位,现在我选择自己为自己归类。简而言之,我们像候鸟一样,在簇拥下飞行。


 小众行为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