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流失》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7-2-1
ISBN:9787519206890
作者:[美]罗伯特•莱恩(Robert E. Lane)
页数:384页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75页 - 第四章 为什么对大多数人来说金钱并不能买到幸福?

金钱能给予我们的,朋友、荣誉、信仰等也能做到。正是由于市场的主导地位使得金钱在发达的市场民主制度下显得如此特殊。因而我们能够从研究中看到:对于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体育运动中的人来说,体育上的成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而对于那些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获取财富中的人来说,金钱上的成功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9页 - 第一章 地上的影子

发达经济体的市场未能提升幸福(更不用说幸福最大化)的原因就在于:那些对幸福贡献最大的事物——特别是友谊和家庭生活——是独立于市场之外的,它们并非市场条件下的产物。而且看起来商品是无法替代朋友的。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76页 - 第四章为何对大多数人来说金钱并不能买到幸福?

最古老的工业国家(英国)是贪欲最少的,第二古老和富裕的国家(美国)排第二,而新近崛起的富裕国家(日本)是最具贪欲的。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82页 - 第四章 为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金钱并不能买到幸福?

大部分人认为收入增长25%会让他们对生活更加满足,但是当收入真的增长25%以后,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感到更加幸福或对生活更加满足。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51页 - 第三章 进化,人类的堕落和孩子的贬值

与我的理论——是人而非金钱(或知识)令我们幸福或悲伤——相一致,社会技能这一我们所持有的股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很大。合作精神、领导能力以及其他能够吸引异性的技能都会对一个人的幸福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在这方面的技能比较差,那么他就很难获得幸福的恩赐——情谊。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永不知足和快乐的相对性 - 永不知足和快乐的相对性

永不知足是否是人类欲望的本质呢?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这样的,他说:“无限性是欲望的本质。”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但我们更熟悉的则是霍布斯的看法,他认为:“幸福乃是欲望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的持续推进过程,前一个目标的到达只不过是通往后者的铺垫。”其他人的观点则相对不那么触及根本。卢梭认为这并不是人类的内在本质,永不知足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特征。哈姆雷特将这种永不知足形容为:“就好像摄入美味的食物进一步促进了食欲一般。”最近的观察者则回归到永不知足的主题上来,并且巧妙地避开了其所具有的悲剧性色彩。因此在撰写唯物主义的本质时,兰格认为,接受得越多就越容易滋生出想要得到更多的欲望。此外,通过简单的持续性预测,个体往往会得出如下结论:任何获益都意味着未来会获得类似的收益。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16页 - 第二章 现世的不幸

我们都知道对未来失去信心是抑郁的特征之一,但奇怪的是,人们似乎可以一边沉浸在幸福当中,一边又对未来持有这种悲观的看法。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111页 - 情谊还是收入

友谊和金钱的特性将会影响到与之相关的选择的性质。我们从投资到获得预期收益需要多长时间呢?尽管我们羞于将这种计算用在友谊上,但我们仍然会对我们的朋友作出评估,当然我们的评估并不注重”金钱价值“,也不会关注谁是贷方,谁是借方。正是由于类似的原因,道德哲学家才会宣称朋友之间不存在公平与否的问题。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19页 - 第二章、现世的不幸

事实上,人均幸福指数 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并非线性相关。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贫富两端是不同的,贫穷一端较富裕一端更加显著。因此,这恰好反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17页

在针对成千上万的杂志读者开展的一项富有创意的调查中,乔纳森·弗里德曼得到了更多形象且富有个性的答案。那么人们是如何描述自己的想法的呢?弗里德曼将答案分成了两个基本维度:(1)有趣、快乐、兴奋;(2)心态平和。这两个维度与米尔使用过的维度非常相似。首先,我们来说下第一个维度——兴奋:
当人们用“自得其乐“”一切都好”“美好的经历”来形容自己的现状时,我们可以说这些人更加注重积极的生活体验。他们更常使用“快乐”这个词来描述一次性经历、一顿美味的晚餐、一场精彩的网球比赛、一部有意思的电影、一场好玩的聚会等。此外,这一维度还包括创造性行为,帮助朋友,被爱,为所爱的人做些体贴的事或是让他们为自己做些类似的事,与所爱的人分享成功和满足等。可以确定的是,快乐和好时光,无论其来源如何,几乎都包含积极和充满活力的体验。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257页 - 民主中的自我决定的痛苦

当人们都想掌控自己的命运时,为了避免心里冲突,人们必须相信自己可以掌控 那些影响自己的生活的事件。有一句哲学名言:“应该“意味着“能够”。亨利在英雄史诗——我是我命运的主宰/我是我灵魂的统帅——中也发现了这一信念。亨利认为,控制点是内在的。所有关于个人和社会的信念都有可能增加或降低(心理)压力,而对个人生活的控制感也许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在性是相信个人效能的条件之一,如果缺乏这个条件,那么无力感就会成为引发抑郁的主要原因。正如第十一章中所述,政治效能感是政治参与中最重要的三项心理决定因素之一(其他两项是公民责任感和政党认同感)。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无力感会影响政治效能感,反之则不然。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18页

其次,我们来看下第二个维度,即弗里德曼所说的“心态平和”,同时也是米尔所说的“平静安逸”:
常见的表述如“自我满足和内在的平衡”“幸福即满足”“心态平和”“具备应对的能力”“知足”“感到完满和值得”。这一维度经常关注的是是否存在负面情绪,或是“并非不幸福”“不必为自己不能掌控的事情而感到担心”等。在这一维度中,幸福更加平和、安静、被动、内隐。它更加讲究满足而非兴奋,满意而非乐趣,平静而非快乐,以及“一种一切顺利的感觉”。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141页 - 第七章、舍不得收入,得不到幸福?

为提高生产效率而牺牲情谊对幸福来说是非建设性 的。也就是说,为了从 生产中获得效用,我们牺牲了工作场合的情谊,而这种情谊却可能给我们更大的效用。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15页 - 第二章 现世的不幸

不幸和抑郁的起源当然包括家庭关系及其他人际关系的疏离,并且在我看来,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更加恶化了,而政治体制也没能起到挽救的作用。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83页 - 为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金钱并不能买到幸福?

或许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确经历过金钱能够带给我们幸福的时刻。当收入突然出现了变化,我们的幸福感会在短期内受到影响,并且收入降低带给我们的痛苦要远远大于收入增长带给我们的幸福。但是,在对新近升职人士的研究中,霍曼斯发现收入增长带来的幸福并不长久,这是由于新的收入水平很快就会变成我们衡量自己成就的标准。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69页 - 第四章 为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金钱并不能买到幸福?

对于大部分现代历史来说,金钱确实能够买到幸福,也就是我所说的财富效应。但其代价却很大,诸如家庭破裂、期望落空、权利丧失、社会生活支离破碎、技能耗散、文化解体等。伦纳德·杜布说:在非洲,无论是生活在传统社会的人还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其内心遭受的痛苦都没有那些生活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中的人那么大;来自韩国(成功经验)、非洲(尚未成功)及美洲土著人(失败经验)的各种经验都在告诉我们通往幸福的道路并不好走,充满了痛苦和未知。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八种自我激发的痛苦 - 八种自我激发的痛苦

弥尔顿认为,思想是自己的地方,而它本身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他听从了自己的建议,因此对自己的失明并没有过多抱怨。接下来我想说明的是,人们常常自己创造了自己的痛苦,或者说至少放大了自己的痛苦。他们无不透露出一种适应不良,无法使目标适应现实(即弗洛伊德所说的爱与需要的对抗)。我所说的自我激发并不是指情境的力量没有起效,或者在S→O→R这一公式中,“S”(刺激)被完全舍弃,只有“O”(有机体)在发挥作用。相反,我指的是那些惯用不幸的方式来分析情境的人的思想和行为所引发的不幸。在弥尔顿夸张的描述中,他们会“让天堂变成地狱”。梅尔文·勒纳说得对:“公平世界”只是一个“基本的错觉”。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8页 - 第一章、地上的影子

对于 处在贫困线以上的人们来说,更多的金钱并不能 产生如有意、社会尊重、挚爱的伴侣 与深爱的子女等在提升幸福感方面的效力......金钱相对匮乏而家庭生活相对充实的人,更多金钱将能更大提升人们主观幸福感。这不正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这一规律吗?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40页 - 第二章 幸福的流失

不幸和抑郁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悲剧,但在一个极度崇尚进步的世界里,幸福感的显著下降和抑郁的显著上升更加值得我们关注。难道我们走了这么远就只是为了继续我们单调的享乐主义之旅吗?又或者换个比喻来说:如果我们要改变路线,是否也要把全体成员换成一批在和平与繁荣中成长起来的人呢?在幸福到来之前,我们还必须忍受多少不幸和抑郁呢?如果市场并不能够给那些并不崇尚物质的文化带来好处,如果民主并不能给这些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带来幸福,为了实现改变,我们又能够依赖什么呢?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19页 - 第二章 现世的不幸

事实上,人均幸福指数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并非线性相关。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贫富两端是不同的,贫穷一端较富裕一端更加显著。因此,这恰好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减少欲望 - 减少欲望

如果不快乐的处方是永不知足,那么或许欲望的下降,或者目标强度的减弱才是答案。学习理论的假设是:行为的目标在于降低驱力。但卡里克利斯和葛拉西安所说的关于无所需求的危险也警告我们要慎重地选择这条幸福之路。在关于幸福生活的两大元素——平静和兴奋的讨论中,米尔也认为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弗里德曼的研究发现,对于幸福的人来说,平静和兴奋二者是缺一不可的。例如,他发现当人们体验不到平静时,人们往往也并不幸福。那么平静是否可以解答享乐跑步机这一充满威胁性的怪物所引发的问题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两种状态都不会带来幸福感。米尔和弗里德曼认为,只有平静的幸福是不完整的。所以伯特兰·罗素说道:“将自我完全投进生命之流吧,美妙无穷的幸福在向你招手!”相关研究也对此给出了支持。研究发现,即使在控制了“健康”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后,社会参与对幸福的影响也仍然存在。此外,目标的达成并不会比追求目标的过程更让人们感到快乐。正如布里克曼和坎贝尔所说,幸福可能是不自觉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某种目标的积极追求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之一。另一方面,被动则是自我激发的不幸的一种形式。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6页 - 第一章 地上的影子

妄图直接追求幸福而不是通过追求其他有形的目标以间接获得幸福,这种想法如果不是痴人说梦,那么至少也是自拆台脚的。其次,幸福的真谛像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那就是世上的确存在某些值得我们去追求的美好事物,而这个追求和获取的过程本身就是幸福的来源。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7页 - 第一章、地上的影子

幸福并非唯一一种终极商品,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选项。不过在我看来,由于主观幸福感、人类发展(包括美德)、公平这三种 终极商品没有一种可以分解出或是从属于另一种,因此,一种既可行又有益的做法就是把三者放到至高的位置,等同视之。对此,尽管其他人可能有不同 的看法,但是我认为人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实际上都包含于上述三种终极商品之中 。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1页

有一天,我们终将富到买不起幸福。在此之前吗,请珍惜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爱人,以及那些被称之为人的存在。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67页 - 第四章 为何对于大多数人类说金钱并不能买到幸福?

当金钱相对匮乏的时候,金钱可以买到幸福;当金钱相对充裕的时候,这种购买力就停止了。
或许生活中的大部分快乐都是无价的,因而并不适用于明码标价的市场制。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127页 - 第六章、在市场民主体制中寻找缺失的情谊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重视的是关系本身,即使他们并不完全有利;而在个人 主义文化中,人们重视的是对维持一段关系的优劣进行理性分析。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53页 - 第三章,进化,人类的堕落和孩子的贬值

近期的研究表明,对幸福产生影响的主要是人们对生活境遇的诠释和评估,而非生活境遇本身。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11页 - 地上的影子

在我看来,我们这个富足的社会所缺乏的正是温暖的人际关系、融洽的邻里关系、让人产生归属感的团体关系和稳定的家庭生活。诸多证据表明,对于缺乏这类社会支持的人来说,失业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疾病会更加致命,对子女的失望会更加难以忍受,抑郁一旦发作就会持续很久,各种挫败或期望的落空都会带来更大的创伤。营养不良型解释了为什么寻求客观原因的增长将注定失败,因为其原因并非在于客观性创伤的增加,而是在于公众承受创伤的阀限值的下降。这个比喻中的流感,即使是较弱的版本,也会造成更为致命的创伤,因为社会性支持的缺失使得人们的抵抗力严重下降。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52页 - 第三章 进化,人类的堕落和孩子的贬值

自尊是所有人格特质中与幸福感最相关的,自我掌控感次之(自我归因或称内在性)。事实上,幸福之人倾向于以一种不现实的态度来看待遇到的事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掌控那些事物。这是“高贵的谎言”。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80页 - 为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金钱并不能买到幸福?

对于幸福来说,没有痛苦与拥有快乐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失去所产生的痛苦远比得到所产生的快乐对人的影响更大,且痛苦比快乐更让人记忆犹新。

《幸福的流失》的笔记-第310页 - 我们是自身幸福的最佳评判者吗?

巴浦洛夫提出的联想学习只是无意识心理过程的一种形式,其他形式还包括:内隐学习、内隐记忆、内急认知过程、内隐知觉。


 幸福的流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