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的秩序与事物的区分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112144853
作者:汤凤龙
页数:20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随着台阶的逐层抬升,其锯齿形剖面的竖向边界将不断地与墙面上的砖缝发生错位。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康在这里将与台阶对位关联的底层部分墙面铺装的长度模数改为20/3英尺,即台阶宽度的两倍,进而与台阶对位,而在高度方向上每5级台阶的高度与一层铺砖的高度对位。然而,这一局部的“削足适履”却使原本完美、一致的墙面模数分格秩序被破坏,墙面与地面之间“非完形填空”的冲突与整合在这一节点被演绎至高潮(图4—27、图4—28)。 笔者之所以不惜笔墨、颇费思量地将建筑中几乎所有石灰华大理石铺装地面及墙面的几何分格和建构方式都一一详述出来,是因为它们各有各的逻辑和肌理,呈现出一种“秩序中的自治”。

书籍目录


丛书前言
绪论:发现秩序
第一章 从历史中发现未来
古代的力量
安妮·唐的启迪
第二章 耶鲁美术馆的“并置”和遮蔽
一个方向的“间隔”
整体源于局部
秩序的遮蔽
“并置”的延续
第三章 在特灵顿的“阵列”中发现自我
“间隔条带”的显现与隐匿
半个砌块和整个建筑
屋顶的区分和平面生成法
社区中心主体的“主——从”界定
第四章 金贝尔的宏观秩序与微观“自治”
拉长的亭子
地面与墙体的“非完形填空”
屋顶的区分与混沌之间
“阵列”的延续
第五章 单元的“集中”、“散落”和“连缀”
第一唯一神教派教堂和学校的“集中”与“并置”
沙尔克生物研究所会议中心的“非同一”盛赞
孟加拉国国会大厦的“集中”礼赞
自由的“散落”和“连缀”
结语 巴赫梦想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后记
附表一:路易斯·I·康建构秩序汇总分析表
附表二:路易斯·1康作品建构秩序汇总分类图表

编辑推荐

《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理论研究丛书•"秩序与建造"系列•"间隔"的秩序与"事物的区分":路易斯•I•康》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理论研究丛书•"秩序与建造"系列•"间隔"的秩序与"事物的区分":路易斯•I•康》是一部研究现代建筑大师的学术专著。延续“秩序与建造系列”丛书第一本《匀质的秩序与“清晰”的建造——密斯凡德罗》中“建造秩序”的独特视角对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易斯康的建构体系进行研究,对从1951年的耶鲁大学美术馆到1974年康去世前的几乎所有成熟期作品进行全景式的分类归纳,总结出“并置”“阵列”“集中”。


 间隔的秩序与事物的区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最近被烂翻译的理论书折磨了很久 ,一方面作者用满嘴不知所云的名词装点门面,另一方面英文腔的翻译很煞风景。有的书还是繁体字,配图没有解释,不知所云。但是这本书 ,全部的图都看懂了 。而且很多一直困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对密斯和康的分析证据充足,行文顺畅,还客观的提出了很多前辈的缺点 。最感动的是他一定想清楚了 ,才能把这么复杂的事情说的这么简单 ,简直就是学霸写给学渣的情书啊!另外一个作者的美德就是前言和后记都很有内容 ,基本上没有一页是浪费的。
  •     这本书对我的一个意义不仅是深入的了解了一下路易康的构造和建筑思想,同时也让我对建筑的一些本质问题有了新一轮的思考。想起了大一刚进来时部分老师在谈建筑是什么时所说过的一些话,突然明白当时他们说这话的意思,当时一片糊涂,基本听个热闹了。建筑一词拆开来理解,建指向上建造,筑指向下夯土。所以,我更倾向于把建筑理解为一个动词而不是一个名次,即建筑是指建造的活动。建筑师是建筑活动的专业人士,是领导者,是带领工匠把房子造起来的人。建筑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构造的问题,然后将空间,功能,形式纳入进来:形式追随建造,功能让步于建造,观察我们身边的建造行为,无不如此。所以,路易康说,应该让建筑从空间回到建筑。通过作者在书中按图索骥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路易康是怎样将这一过程演绎的如此完美的。每个单元体完美独立的结构,构造的逻辑清晰的展现在形式上,决不含糊;形式诉求,功能排布,设备空间在设计阶段及被完美组合在建造之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耶鲁美术馆上三角格构吊顶的设计,金贝尔美术馆设备空间的设计,真是完美的整合。从这个角度来说,柯布似乎更像个画家,而不是个建筑师,作者在书中也提到了这一点。赖特评价柯布是个只会写小册子和画画的人,康说,柯布略过了秩序而直奔形式。印象中柯布很少谈建造问题,他的多米诺体系板柱结构也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我有段时间看柯布的拉罗歇住宅,感觉其似乎完全是抽象化的形式主义操作,将其平立面图当作绘画看似乎更有价值。又听到别人说拉图雷特修道院中将玻璃直接卡在混凝土缝里,说是粗野主义吧,终究有点心虚的慌。在阅读期间常常会有作者过度解读的感觉,但是看了一些草图和康说过的一些话后。觉得解读还是很准确的。或许康没有明确地这么想,但作为解读亦不为过。路易康所触及的 秩序和建造 是建筑学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作为空间和结构有其组织的秩序,作为建造有其逻辑,褪去所有风格的外衣建筑无非这两回事。每个建筑师都有自己认为建筑应有的秩序和建造合理的逻辑,这受每个建筑师世界观与价值观影响。所以,我觉得所谓建筑的哲学并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事。从建构的方向来解读,我觉得路易康的哲学并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例如,结构的生长,间隔,事物的区分,秩序的理念,空间想成为什么。初听很玄,其实都很好理解。还是想赞一下作者。从没有见过国内有人从如此建筑学的角度研究构造,而且研究的如此详细,读之精神为之一爽。把一个房子彻底搞清楚的那种快乐,似乎让我找到了追寻建筑之梦的动力源泉所在。作者文笔生动流畅,王骏阳老师序中说:作者进入了一种写作。其实论文应该这样,所有的研究成果在心中之后,提笔一挥而就,读来必然妙趣横生。那种读来枯燥无味,干巴巴的陈述的论文必然是翻书抄出来的。当然,维特根斯坦除外。作者对中国建筑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这个图像化泛滥的时代,提倡回到现代主义,从建构角度重新研究,再逐步找到自己的路子。我觉得有道理。但是到底是怎么回事,说不清。

精彩短评 (总计83条)

  •     就是参考用的,看看别人都是怎么想的。康的东西要细看才能明白,第一眼很难明白。第一眼看懂的东西,都是浮云。
  •     一下午读完,异常畅快,早知滚同济,就是旁听也要把建筑学课程上了
  •     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解答了我心中很多的“为什么”,就像在阅读一本推理小说一般,跟着作者翻出一条条线索抽丝拨茧的分析案情,解读是什么构成了康的“静谧与光明”,很精彩
  •     看得 懵懵懂懂迷迷糊糊 觉得大师的设计好有秩序性 很多理论的话 一下子记不住 感觉要亲身经历以后才会记得牢啊 实践还是很重要的
  •     作者太较真儿~
  •     至今读过康最好的书,基于操作层面的解读。
  •     太多的数据,感觉也不是非常有用。主要的观点就是间隔与秩序。
  •     选择和讲解得非常经典
  •     抛却空间,作者专注于秩序,将康的几何剥离开来,让我更惊叹于康所建构的一切,从几何讲起,从一块砖讲起,整本书都很棒。
  •     作者的思维严谨地令人叹服,本书从建构的秩序解析康的作品和思想,不流于表面。特别是后记看得我深有同感。一种摆脱对清规戒律的盲目崇拜是现代建筑的主要动力。也绝非标榜着时代精神的激进夺人眼球的奇观建筑。
  •     对于康的分析有着之前瑞士,美国,日本等几本著作的影子,在论点上并不觉得惊奇,然而说的非常清楚。
  •     间隔”的秩序与“事物的区分”——路易斯.I.康
  •     康大师就是个强迫症
  •     康不愧是一位建筑和构造大师。作者的介绍别开生面,而且非常细致,对接触过一段时间建筑学的人来说大有裨益。应该算是国内非常好的一本向大师致敬的作品了吧
  •     写得很详细,很透彻啊,后记写得让我产生了共鸣,好书,想深入了解康的值得一看。
  •     标题已经非常精到的概括了全书
  •     很喜欢路易斯康,绝对经典
  •     这本超赞 讲的很清楚
  •     喜欢,觉得这书给你提供的是一个角度,算是去摸门的工具,能去丈量,做自己的参照
  •     如果不是构造课要求,我肯定不会看这本书的。然而事实上,这本书真的太棒了!安利给所有对建筑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有空会再去看看密斯的。康执着于寻找秩序,建构和空间的完美结合,所有的建造都能找到合理的逻辑,细节之处也考虑得非常充分。在大师面前,觉得自己真的很需要努力,要学的还有很多。
  •     知易行难成狗。
  •     起于非秩序(空间想成为什么),经过秩序的淬炼,最终超越秩序
  •     康的书,都好难懂,他的建筑也好难懂,但是我喜欢。
  •     0531,看的PDF,这些明星们就是喜欢造出来各种概念,忽悠人,不过书确实可以
  •     寻找康的秩序
  •     可以加深对路易斯康作品的赏析,可以学习人家是怎么研究大师作品的。
  •     其实我读过的是该书的母本——作者的博士论文,读到过的最好的博士论文!名为“几何的建构”,一本罕见好的博士论文。无论是内容还是行文都绝对一流!
  •     美国的路易康,那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     刚大三的我还是看不懂这本书 里面详述了其他关于康的书所没涉及的具体细节的尺寸 那些繁复的数字让我困惑 但也因为这些具体的数据让人能更多的了解康的作品 只怪我看不懂关于构造的文字和数字描述
  •     读过了密斯,这本就没那么耐心了。既然上有所承,必自洽于一更大之叙事。用这种眼光看,很多枯燥的细部分析也有趣起来了。核心还是object/space或者object/subject的对抗以及建筑师的策略?
  •     对我而言,略显枯燥的内容
  •     作者分析细致入微,文采有别于老建筑师,很不错的书
  •     书中的材料和图片还很充实,但是作者的文风就有些……怎么说呢……感觉像英文用GOOGLE翻译过来的晦涩。同时又脑补了很多康的想法!没准当初人家并没有类似的考虑呢?我看到一半就放下了。
  •     看看
  •     对康想有进一步的了解,或者不希望仅仅停留在康的精神层面的话,这本书是不错的参考。、
  •     还没开始看 但应该不错
  •     不能再赞了
  •     应该还不错吧,等等看
  •     [常读常新]
  •     书比密斯的那本稍难读些(当然是建立在密斯的大白话上面),也或许与康本身就是一个哲学家有关。作者从其选取的秩序与建造的角度来写,符合我的口味哈。但毕竟是以第三人称来叙述,其中有些感情化的形容词、副词还是要不得的。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与我之前获取的别人的观点有些不符,这是我自己要去在理解的地方,虽然可能还是涉及到一些说法的问题。
  •     一套建构的启蒙书籍
  •     了解学习Kahn的一本好书。
  •     再看看还是会有体会
  •     对把握方案概念思路很有用,书的质量不错!
  •     建构始于第一块砖 无论是康还是作者都太可怕了……
  •     有货,但啰嗦
  •     关于康的作品思想分析最经典的。要重读重读重读。
  •     以康的几个建筑入手,说的很细致。
  •     启蒙书,大三看的
  •     东西不错哦包装不错没有压皱。。还在读还在认真拜读。。。
  •     我是一名建筑学在校学生这本书对我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对我了解近代建筑有积极地作用
  •     读完之后便是康的脑残粉
  •     这套书都很好,值得购买和收藏
  •     作为一名建筑师,在学业上是要读康的
  •     还才开始看,看评论挺好的,先收下再说啦~~~
  •     书很好 发货速度太慢了 整整一星期
  •     膜拜康
  •     康大神万岁!
  •     感动。
  •     视角选择不错,特别是前面几个案例,有数据支撑,向读者展开了“建构的秩序”。可惜后面就是纯粹的论述了,整篇弥漫着浓浓的学生气质情感,和其它研究者比,还差些火候
  •     这本书写的不怎么样,感觉存属于借着大师名义卖书的。
  •     内容清晰明了,对康的空间了解了很多
  •     书看了 非常好 质量也不错
  •     其实微观秩序上各种对位对上与否,与实际使用或者业主的利益并无太多影响,但是精确对上了,就是品质。
  •     分数这么高?觉得阐述比较含混,并未有电光火石的启发。但作为参考读物批评着读还是可以的。
  •     非常好 值得购买,推荐一下
  •     汤工来我院讲<密斯>那本著作,其间提到了这本《路易斯康》,书一出,我就买了,很感兴趣!
  •     深度研究 立意正确深度研究 立意正确
  •     此系列三本,建议读研究生的都买。今年考东大,才发现好几条可以找到答案与思路。
  •     看过写的最好的理论书!!!
  •     虽然看不懂,但还是不错的
  •     内容相对题目通俗易懂,有逻辑思维,很容易让人全面了解康。
  •     一个强迫症对另一个史诗级强迫症的追根溯源。论文分析细致入微,读完强迫症又up了一点
  •     分析详实,以后还要再读一遍
  •     抠得好细…本想看些general些的东西的我有点看到失去耐心了…
  •     模型精准的操作,品味完美建构体系理论风采,而事实却是画着无视秩序的面积夯土墙平面线,真他妈反讽。
  •     这本是汤凤龙博士论文的第二本书,依然和第一本一样的好,里面所提出的观点个人感觉很有说服力,比日本原口秀昭写的那本好
  •     速度快,质量还不错,正在看,细节分析的很好
  •     彻底颠覆了我对学术研究的偏见。
  •     很好的書,說的很詳細,很多很難找到的圖。
  •     清晰
  •     文字易懂,图纸清晰,分析深入,说得非常清楚,好书!不足是作者主观情感代入较多,细节分析占的篇幅较大,总体的设计构思涉及较少,不过瑕不掩瑜!
  •     据说这本书是根据博士论文改编,怎么说呢,可以看出工作量,很细致的从造型到灰缝数据来阐述康的设计理念,从耶鲁大学美术馆到孟加拉国达卡国民议会厅,每个作品都分析的很透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