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他的军事谋士

出版社:樊昊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07337167
作者:樊昊
页数:300页

章节摘录

桌上摆了一盘南瓜,一盘豆腐,一小碗辣椒,康克清又煎了三个鸡蛋端了上来。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很丰盛的了。    三人落座后,朱德一边吃饭,不时向郭化若问一些苏联和上海的情况,也向郭化若介绍一些苏区和红军的情况,自然也介绍他的家。他说:“你别看桂秀年纪不老,资格倒挺老的,1925年就加入了共青团。”    康克清听了有点不好意思,左手握拳在朱德的手臂上轻轻敲着,甜甜地笑着说:“同志,吃饭。”    郭化若见到这对亲密的夫妇,内心很是羡慕。    吃罢饭,朱德问郭化若还有什么事。郭化若想了想问道“我能见到毛委员吗?”话刚出口又感到失言。    朱德叹了口气说:“这个问题一两句话说不清,以后有空再谈吧。”    告别了朱德,郭化若由通信员带路,爬山越岭向连城走去。    朱德夫妇的热情招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郭化若在莫斯科听刘伯承说过朱德的家世,但那都是历史了。    朱德,1886年12月1日,诞生在四川省仪陇县琳琅寨的一个佃农家庭里。    当时的中国,处于腐朽没落的清朝统治末期,地主豪绅横行乡里,平民百姓受苦受难。他家一二十口人,租种二十来亩田,终年劳累,仍缺衣少食。1904年除夕,地主逼他家退种租田,全家哭泣着,连夜分散寻找活路。    朱德幼时过继给伯父,便随伯父逃到大湾村。伯父待他很好,送他上学,读了六七年书。由于席聘三老师的影响,他懂得了一些救国救民的道理,加上山区劳动人民的优秀品德的熏陶,他从小追求光明,渴望推翻反动统治。    1905年后,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朱德入免费学堂读书。这年9月父母安排他与大舅的女儿刘氏完婚,但他的心已经不在小家庭上了,他决心要改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要远走他乡。后入成都官立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应聘仪陇县高等小学任教,想走教育救国之路,但遭地方封建势力排斥,学校又被封闭。    1909年春节刚过,朱德就告别了家人,与同伴吴绍伯长途跋涉到了云南省会昆明,准备报考“陆军讲武堂”,走军事救国的道路。    在昆明,朱德住在四川同乡萧氏开设的客栈。他的同伴吴绍伯住在亲戚家。朱德不知道“陆军讲武堂”只招云南籍学员的规定,吴绍伯用云南籍报考顺利录取了,他以四川籍报考,是外省人,又没有当地大户介绍,结果落榜了。这时他的盘缠几乎花完,又得了病,幸亏萧氏母女精心照料,才慢慢好转。过了一段时间,他以云南蒙自籍报考,才被录取,自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和客栈老板娘萧氏的女儿萧菊芳之间产生了爱情。萧菊芳是个新型女性,昆明师范学堂的学生,人也漂亮。他们自由恋爱,1912年秋天结婚了。    朱德在讲武堂加入孙中山组织的革命团体“同盟会”,毕业后分配陆军任排长,在士兵中进行革命活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朱德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带兵攻打总督府,为讨伐清王朝英勇作战,升任连长。    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不久袁世凯复辟称帝,朱德参加蔡锷领导的讨袁护国斗争。他随护国军第一军北征,在四川纳溪附近的棉花坡与敌接战,以巧妙战法,以少胜多,指挥才华崭露头角,被晋升为旅长,驻守泸州。    1916年,萧菊芳来到了他身边,9月底生下了一个男孩。不幸的是萧菊芳得了一种“热病”,随即去世了。朱德得子丧妻,十分悲痛。    朱德军务繁忙,又要照顾喂奶的孩子,确实困难。这时有位朋友,愿意作媒将自己的妹妹嫁给朱德。他妹妹陈幼贞,聪明过人,思想进步,参加过辛亥革命,爱好读书和音乐,长相不错,有一种夺人的风度。家里人多次为她提亲,都被她拒绝,21岁尚未出嫁。可是,朱德第一次与她见面,竟然一见钟情。1917年6月他们在南溪县结婚。    辛亥革命和护法战争后,中国仍然一片黑暗。1918年,朱德升任云南靖国军第2军第3混成旅旅长。这时川、滇、黔各军首领之间以及川军内部各首领之间,争权夺利,混战不断。朱德被卷入这种他不愿意参加的战争而大伤脑筋,陷入了“在黑暗中摸索而找不到真正出路”的苦闷状态。    1920年,滇军头目唐继尧不听朱德的劝阻,继续坚持与川军混战政策。10月,朱德兵败泸州,退出四川转移至云南昭通县。他决心出国考察,寻求救国真理。    这年冬天,经人介绍,他与四川开江女子中学教员贺治华结婚,总算找到了一位有共同语言的伴侣,精神上得到了许多安慰。    苏联的十月革命和我国的“五四”运动,朱德看到了新的希望。他组织“家庭学习小组”,阅读《新青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朱德非常高兴。1922年秋,他戒掉鸦片,抛弃“高官厚禄”,拒绝四川大军阀杨森要他当“师长”的邀请,离开家乡,到北京、上海去寻找自己的领路人——中国共产党。他在上海见到了陈独秀,提出了加入党组织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又漂洋过海到德国,在柏林找到了周恩来。两人一见如故,整整谈了一夜,周恩来立即同意介绍他人党。从此,他揭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    1923年5月,朱德前往德国的格廷根大学求学,他选听了哲学。贺治华也由国内来了格廷根,夫妻团聚。    1924年夏,朱德回到柏林。他以一个职业革命家从事工作,参加过德国共产党的某些必要的会议,负责油印一种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刊物《政治邮报》。    在德国期间,朱德两次被捕入狱。为了革命,他从无畏惧。后被驱逐出境,在国际红色救济会的帮助下,1925年7月4日,他与贺治华抵达苏联的列宁格勒。朱德人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中国和世界经济地理。并入莫斯科郊外秘密军事训练班学习了几个月。    1926年5月18日,朱德离开莫斯科,经海参崴乘船回国,按党的指示,参加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    然而贺治华没有回国,朱德又成了孤身一人。    “朱德现在总算有个温馨的家了。”郭化若在心里说,他看得出来,康克清是个很贤慧的女性。    当然,郭化若内心更惦记的是毛泽东。毛泽东还会回红4军吗?我还能见到他吗?毛泽东现在的情况怎样呢?他不住地问自己。他爬上一座小山头,望着满山的青松,不由得对青松发问:“青松呀,你知道我什么时候能见到毛委员吗?”    P13-15

前言

我们的伟大祖国已步入了知天命之年。    20世纪即将成为历史,这个世纪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也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一个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一去不复返了,崭新的、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共和国经过了50年的历程,党的领导集体已经是第三代了。这是不平凡的50年,祖国的大地展开了一幅幅绚丽灿烂的历史画卷,记载着亿万革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了祖国的独立和统一,人民的团结与富裕,科技的发展与经济的繁荣,政局的稳定与社会的法治等等,所进行的风风火火的斗争的壮丽史诗。我们的事业虽然有曲折,但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革命的航船,始终辟风斩浪向前进。    在这举国上下喜庆建国50周年之际,面对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更加怀念为了美好幸福的今天而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献出了生命的英烈;更加怀念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历尽艰难险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奋斗终生的开国领袖毛泽东。邓小平曾这样说过,“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回想在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周恩来还认为,毛泽东同志的工作作风是:中华民族的谦逊实际,中国农民的朴素勤勉,知识分子的好学深思,革命军人的机动沉着,布尔什维克的坚韧顽强。毛泽东是跟中国人民血肉联系的,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人民领袖。毛泽东自己也说过,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有一大批志同道合、坚定不移的人,组成联军共同作战。毛泽东以独特的领袖魅力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成为中国各族人民最爱戴、最信赖的领袖。在他周围始终聚集着全国众多的学者名流,郭化若便是其中一位。他们自觉自愿地为伟大革命事业献计献策。这些谋士不仅政治坚定,而且才华出众。他们如涓涓细流汇人大海,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默默奉献自己的智慧和生命。我与化若1932年在中央苏区红军学校相识相知。60多年的风雨历程,共同经过瑞金苏区的鏖战,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风雨,抗日时期的艰苦岁月,解放战争的连天炮火,“文化大革命”的血风腥雨,改革开放的祖国之春。征途中太多的感悟是共同的。今天,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高贵品德和传奇经历,将在世人中流传下去。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们回忆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承担起跨世纪的历史重任,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意气风发地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孙  毅    1999年8月27日

后记

1990年春天,军事科学院领导要我为中顾委委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郭化若将军整理回忆录。86岁高龄的郭化若将军对我说:“在人们记载中国革命道路时没有我,但实际的中国革命道路上有我,我一直是在中央、中央军委活动的分子之一。”    我想这大概是他要写本回忆录的原因吧。    不久郭老因病住院,他的夫人史翔云同志拿出了毛泽东写给郭化若的七封亲笔信。使我大开眼界。其中有一封毛主席还说“请你(即郭化若)对军事教育作我的“顾问”(先生)”。我想郭老确实是“一直是在中央、中央军委活动的分子之一”。    从郭老的简历上看,他1929年加入红4军,任过军参谋处长、红一军团参谋处长、红一方面军代参谋长,长征到达陕北后,任过军委编译处处长、军委一局局长等职,直到1946年离开延安,算起来他在毛泽东同志身边工作的时间将近18年。    郭老出院后,我除了听他讲身世、工作经历之外,总要请他谈点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情况,我列出采访提纲,有计划地请他谈。我怕记不下来,有时就带着录音机,但郭老谈话有板有眼,速度倒不快,我大多数时间只作笔记。几年过去,不觉记了几大本了。    郭老逝世,我的心情很悲痛。一直想写点东西纪念他。近来我读了他写的许多诗词,发现描写、赞美“谋略”之词甚多。如“帷幄频传神妙计,沙场迭显史诗篇”,“奇兵巧越迂回路,夺得征途第一关”,“集中兵力争优势,巧展计谋少胜多”,“换天端赖凌云志,妙计常操诱敌心”,‘小桥初架渡天兵,避实击虚妙计生”,“奇谋在握纵奇谋,最后难关亦不难”,“谁策多筹谋全胜,不教顽骑度苍山”。郭老是孙子专家,非常重视和讲究谋略,他更是佩服和赞颂毛泽东的深谋大略,如“人民战法空千古,革命韬略独一筹”,“日月经天分胜败,运筹制敌仰奇谋”等。于是我整理出版了《毛泽东和他的军事谋士》,奉献给读者。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诚望有关专家学者和读者指正。

内容概要

樊昊,1942年出生于江西九江。1962年入伍,大校军衔。退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师职研究员。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荣立过战功。    曾在报刊上发表过多篇论著;主编过《国防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代战史丛书》、《共和国军队50年丛书》等;撰写出版有《巍峨长城》等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请毛泽东回红军不当蒋介石的秘书为了回国找朱毛坐“洋”禁闭毛泽东第一次受排挤新泉二见朱德郭化若请毛泽东回红4军毛泽东又回了红4军第二章首创工兵队毛泽东要郭化若写个小材料毛泽东批评林彪毛泽东教郭化若作“推”字文章红一方面军成立后的新矛盾关键说服热衷于打大城巿的人如何说服?郭化若提供了论据郭化若建议成立工兵队毛泽东:郭化若算是知道我在想什么李立三中央坚持还要打长沙……

编辑推荐

毛泽东自己说过,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有一大批志同道合、坚定不移的人,组成联军共同作战。毛泽东以独特的领袖魅力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成为中国各族人民最爱戴、最信赖的领袖。在他周围始终聚集着全国众多的学者名流。他们自觉自愿地为伟大革命事业献计献策。这些谋士不仅政治坚定,而且才华出众。他们如涓涓细流汇人大海,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默默奉献自己的智慧和生命。樊昊编写的这本《毛泽东和他的军事谋士》为我们讲述的就是发生在毛泽东同志与这些谋士间的故事。

作者简介

在人们记载中国革命道路时没有他们,但实际的中国革命道路上有他们,他们一直是在中央、中央军委活动的分子之一。他们是谁?他们就是《毛泽东和他的军事谋士》的主人公们,毛泽东的军事谋士们。由樊昊编写的这本《毛泽东和他的军事谋士》就是将为我们回忆他们的历史故事。


 毛泽东和他的军事谋士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