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哪吒

出版日期:2015-7-1
ISBN:9787549570264
作者:绿妖
页数:200页

内容概要

绿妖,县城青年,现居北京。做过工人、时尚编辑、电台主持人、老师等。出版有散文集《我们的主题曲》(2004)、小说集《阑珊纪》(2008)、长篇小说《北京小兽》(2012)、《沉默也会歌唱》(2015)。

书籍目录

代序:疯狂天使的人间秘语 / 路内
硬 蛹
少女哪吒
寻人启事
所有失败的鱼
青 春
我们能拥有的地狱
跋: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叶和花朵

作者简介

《少女哪吒》是善写大城漂泊记的绿妖,以小说形式对那些异乡出走者的隐秘青春故事,所做出的深入探究。全书以六个短篇小说组成,语言质地冰冷凛冽,但其下却涌动着炽热的生命之歌。亦可视作《沉默也会歌唱》的前传。
在不断兴建与拆毁的九十年代,一个典型的中国小镇。无论是向田野深处狂奔的失意少女;还是只与候鸟为伴的敏感少年;抑或是那个消失了,却让叙述者确认了自身的存在的危险红衣女孩……都可视作通向同名短篇小说《少女哪吒》的密匙:在青春期结束时,女主人公最终决定以出逃的形式来逃避母亲令人窒息的爱,和灰色压抑的出生地。与童年好友关于果园、河堤的美好记忆,似乎模糊在时间的流逝之中了,纷扰的俗世也令她判若两人。但她终究还是成功了,成为了一个剔骨还母、彻彻底底再把自己生育一回的天地好儿。在别的篇章中曾经出现过的人物再度出现,一张张叠加起来的干净青春脸孔共同叩问着读者的灵魂:肉体的消失和精神的幻灭,究竟哪一个更为惨烈?
本书中的《少女哪吒》后被导演李霄峰改编为电影,搬上银幕。是第19届韩国釜山电影节“新浪潮”竞赛单元唯一入围的中国电影,并获第51届台湾金马电影节“最佳新导演”及“最佳改编剧本”奖两项提名。2015年7月全国公映。


 少女哪吒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3条)

  •     
  •     我猜绿妖是个对失败者格外关注的人。因为,在她的新书《少女哪咤》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失败,可以说,这是一本描写失败的书。书中有一篇标题就叫《所有失败的鱼》,这篇33个页码的小说中并没有直接谈到对失败的理解,但是在这篇小说中我体会到,相比于广袤的失败,成功是一个单薄的圆。成功是一个句号,而失败不是逗号,不是感叹号,它是一个省略号。绿妖写出这种省略。她总是像识别一组偶数中的奇数那样,识别出人群中的失败者、残破者以及落寞者。她的笔像磁铁一样吸出了他们。这一本书,六个短篇,几乎每一个,都在写一种残败。同时,又像珍爱珠宝一样珍爱这种灰暗,挖掘它们,打磨它们,将灰暗中最灰暗的那一部分,呈现出来。《硬蛹》写了一些与光明擦身而过的人。得到它们之前,她们就结束了生命。第一个黄玲玲是这样:“也许我们是多余的人,就像那些地洞平房一样,本来就不应该存在。有时我想,也许武功是另一个世界,但并没有人承诺过我们,那个世界就一定比现在这个更好,更不邪恶,我们在其中一定就不感觉罪恶和耻辱。”像一种宿命,另一个黄玲玲也是这样:“不知为什么,我没有走过好人的路,是我自己的问题。我应该安于活在黑暗中。我和黄玲玲都是从地洞里爬出来的多余的人,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就是恨。”而《少女哪咤》这个短篇,失败和残痛的则不止两个少女(小路和晓冰),还有晓冰的妈妈,正如“我”所说:“我时常感觉生命就像一根灯绳,禁不住轻轻一拉。”作为一个好小说,每个读者会在其中各个不同的地方感受到痛点,比如我感受到的最痛心的一句是:“你们现在年轻,能踢能咬,还体会不到。等老了,还有无数日子过呢。”这一句就像《寻人启事》中的另一句:“一个人本身已经倒了大霉的时候,别人就会在他身边留出足够空白,这距离是正常人对可怖之物的敬畏。”这些句子,都是最平静、冷峻的陈述,但有激光般的力量,比利刃痛,比闪电快,这些句子是瞬间进入你的心脏的。说起来,全书中最不像失败者的角色,是《青春》中那一个“我”。她最为正常,与别的人物相比起来。她拥有其它的“我”没有的好成绩,拥有好学生的身份。然而,她仍然是落在茫茫虚空中的失败者——“我一直感觉,在身边这个无聊浅薄的生活之外,还存在一个真正的生活。我的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这真正的生活而做准备,我相信我对自己足够冷酷足够严厉。然而在21岁这一天,我忽然想,也许,万一,并没有真正的生活。也许真正的生活就在身边,别人都知道了,而我还没有。”那无可措手的空虚,无可措手的茫然,更加接近我们每一个人的常态。对,常态。其实这种种失败,也许不是格外的存在,而是常态。对于失败的关注,也肯定不是绿妖有意的计划,更像一种本能的倾斜。一个真正的写作者,就像长着复眼的人,能在触目所及平静的日常中,看到飓风。一个写出失败的人,内心会有层出不穷向下旋转的楼梯,探索心灵最深的那个底部,这个过程也许在黑暗中完成,是最笨拙的摸索,可是,失败远比成功更值得书写。《地狱的拯救》是我格外偏爱的一篇,它写的是一个人的恨意,死亡也无法解救的恨意。这是最彻底的失败,是一个永世的地狱。我知道这样极端的情感似乎离我们生活很远,但是正如我在前面所说,作者能够在一群平静的偶数中,识别出那疯狂的奇数。卫民其实是我们的放大。而我读到的,也不仅仅是悲悯。疯狂是让人产生敬意的,正如错乱是美的。真正的文学,描述的都是我们最难言的事物。我们的时代中,书写失败的写作者太少了。灰暗是一种很难吸引到眼光的颜色,残败的灰暗更加让人绕道而行,关于它们的描述是“无用”的,不会让你的生活更好,不会让你更接近成功。可是这种描述又是安慰的。即使是有人帮我们认出这份失败,都堪可安慰。失败的对立面,绝对不是成功。里尔克说:有什么成功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杜甫说,文章憎命达。他们告诉我们,失败的对立面是没有,失败其实是一切。向写出人间广大的失败的写作者,致敬。
  •     中午看了很久没看的《少女哪吒》,下午回来把它看完了。绿妖在后记里写道:"如今,写作对我意味着更多,它督促我放下手机,六号线换十号线到图书馆日日静坐,养成上班一样的纪律与习惯。我学会不依赖灵感,依靠每日的惯性,写作的纪律去写,这很重要,稳定的工作状态带来习惯,习惯成为定力;它督促我放下电脑,放下小说,返身回到生活,去体会生活能给予的震荡不安与清明不惑。道场不在电脑里,而在生活中。"从前以为作家不应该是职业,甚至,都不该有人是作家;或者说,人人都可以是作家。创作者的专业化是可悲的,这种事类似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垄断,有人垄断资本,有人垄断才华,甚至垄断思想。真正可怕的不是垄断本身,与灵感相通的职业总一天会枯竭。就像我曾经喜欢的乐队,原创歌手,如今包装的华华丽丽的,却再也不复曾经屌丝时代的锋芒了。如今,我失望地不再听他们的新歌,重播着他们原来清淡而不平凡的歌,奇怪的是我听不腻那些歌,可能是发自内心的珍惜吧。我也是爱写作的人,当然我承认,我如今的写作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不想学习,尤其不想学英语。所以我感谢英语,让我愿意躲起来写点什么。我不是作家,甚至算不上一个写作者,我只是个写日记的人,喜欢就随便写写。创作是扒干净衣服以后,再剖肝沥胆,努力去够触灵魂。创作是一个人的旅行,这也是我无法面对作家的原因。希我老师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无法想象他是作家。曾经想着,名作家在给我们做老师啊,我是不是该问他几个问题。可是我问他什么呢,我连他的书都没看过?后来我买了一本他的书。没错,他成功的卖给他学生一本书。可是,我对他的写法很不喜欢。现在想想,如果绿妖站在我面前,笑眯眯的问我有什么问题,我八成也会害羞的退缩。不论我喜不喜欢他们的文字,我都不敢直视他们本人。首先是因为害怕失望,文字的美好有时候和作家的样貌成反比,比如林清玄(唉,都是泪)。其次,我对文字总怀着一种偏执的要求。文字是睡在纸上的梦,梦是淌在内心的河流,河道里潜游的是最真实的心事。好的作家舍得把自己的隐秘的感受毫无保留的化作讲述的素材,仿佛直截与读者深交,坦诚相待,这实际上已经篡逆了人际交往的顺序。所以作者和读者联系的实质就类似陌生人的一夜情。想象如何面对一夜情的对方,就知道我面对作家的心情是如何了。但是,读作家的书,还是蒙着面的"一夜情"就好,留了印象和享受,不用真正成为彼此的谁,没有成见,"身体"就是"身体",文字就是文字,思想就是思想。我不疑它们是有来处的,却也永远不想越过边界。于我,尤其是爱他们文字的我,深入了解一个文字背后的人,无疑是一种残忍。就像偷窥别人日记的人其实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有些事情,就不该知道,既是保护,也是一种希望。表达,倾听和思考是人不可遏制的渴望。现在想想,还是需要这些敢于向陌生的外界袒露自己精神的人存在的。现代人,历代人,大多数都忙碌于尘世难以抽出时间遐想,疲惫的日复一日,空闲时不睡觉就是浪费生命,更别谈什么组织语言写在哪里了。但是所有人都在边走边寻找着走的意义,有的人找到了便能安然入梦,有的人找不到只好失眠或者浑浑噩噩的不清醒的活着。无论如何,我相信人总有求知的欲望,只要存在心灵,人便不甘心就这样麻木下去。因而我们需要一类人,一类"拥有全部的自己,自己全部的时间"的人来帮助自己或梳理人生,或关怀痛楚,或其他深刻的用意。人是一种有欲望才能进行一切的生物,在欲望的助推下才形成今天的模样:分工明确,适者生存。原本用来交心的写作者也必须成为职业,也必须以一种采矿的态度在意识的领域找寻着人的另一处彼岸。也许这就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安排的使命,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听命于此,在这一点上我们与作家只存在差别,没有贵贱。每个人有意无意都在反省,但是仍然需要更深的反省去引领大部分人完成生活。我们和作家彼此需要着,所以书不会消失,作家会一代代继续,文字仍然需要更悉心的组合,思想也总会有人甘愿在暗地里深寻。在文字这里,需要更投入的人,需要更彻底的觉悟,还需要一个确凿的身份为它负责,给它停靠的港湾。内心深处,我其实也想做一个一生沉着写作的人。临近期末,忙里偷闲写下大段文字,其实是一种逃避。某天全身心的安静下来,我也想试试,一个写作者会如何的沉湎于思想的深海,如何不愿出来。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喜欢
  •     哪吒剔骨还母的概念不错;每个故事里的女一女二都分属同一种类型。作者个人叙事风格还是明显的,虽然语言风格没有看出什么。《青春》这个故事看起来写得有些造作,恍惚会觉得不太真实,但也正是属于女主那样的女孩的青春的造作,是另外一种真实。
  •     我太喜欢这种充斥着私人情绪的作品。诡异的不同于常人的青春与生活,全部都是些鬼画符般的标记。大概是羡慕这种作家的。
  •     比电影好看太多了!
  •     有些片子就是这样 明明写的是青春却总觉得带着刀光
  •     不好看
  •     几乎妖冶的生命记忆,城市的意象与装满了距离的青年们一起颠沛,寂静又疯狂的情绪,她与她们在慢慢的叙述有座故邦叫宝城
  •     反叛者之歌
  •     挺好看的……故事都很小,但都很深刻。
  •     好喜欢
  •     喜欢硬蛹 寻人启事 飞吧 那里黑鸟托起你再也不落地
  •     看了前两篇,还可以吧
  •     “在铮铮的冻雨声中,怀着写遗书的心情,我写下这些真假参半的故事,为尚在荆棘中穿行的人生后半程寻找续航的力量。”捡拾破碎不堪的记忆残片,然后缓缓倒退走回少年,坚决,又好像带着犹疑。文字间雾气笼罩,看不清她的表情。
  •     年少时,我们总是喜欢说着“永不分离”,却发现任何激烈的情感都在时间洪流的裹挟下越来越平静,想起了小时候想要逃离的那个敏感的不被别人所了解的自己,那时的愿望是考上一所离家越远越好的大学。
  •     几个短篇质量还是相差比较大。少女哪吒的确是其中最出彩的部分。阴冷的宝城里的阴霾,作者当着旁观者,努力挣扎的人,都没能在心里走出这片阴霾
  •     我有我的生活,你有你的世界。再多刻意的联络也无法再走进彼此的心里。
  •     “人在少年时因为尊敬和相信而接受过的教育,在他三十多岁之后,其他领域的成熟会带来这一部分记忆的苏醒,那时的感受,就是生活的力量。”
  •     赶时间最后还差几页没读完 像是咬着牙写出来的 关于逃离的故事 篇篇是热望和冰凉
  •     可能类似的经历,所以能感同身受。
  •     这世上每天都在发生着类似的喜剧或悲剧,灰仆仆的县城,单调、无聊、不真实的三点一线的生活,让宝城突然充满了光彩的少年以及那段可贵的友谊,绿妖的写作总是用一种高中写作文时的、纯粹的、抒情的方式,从文字上就把我们带回了九十年代。
  •     乍看下去,绿妖的题材那么窄,窄到每一篇小说切分出来后,不过就是在写小城、写文学、写平庸的大人、写疼痛的青春、写体内缭绕的绝望,甚至在结构上都是大同小异。但是她的文笔太好了,描写环境与人物时笔触极为细腻,抨击起现实的荒诞时文字又锋利如匕首,而且时时有惊艳的句子出现。看得出来,绿妖对小城以及小城青年有着十分复杂的感情,是恨也是爱,是怒其不争也是哀其不幸。整本书像一首哀歌,偶尔涌动生命的旋律,这旋律在合上书后也会余音绕梁。
  •     欸并不是我喜欢的风格
  •     我喜欢她讲故事的语气,她对这个世界的描写,一帧一帧在我眼前,仿佛自己能飞起来,能潜下去,能与小路好好谈一次话。 仿佛自己一晚经历了一位少女的整个青春。
  •     无共鸣的青春
  •     还是最喜欢《青春》这一篇。 觉得《硬蛹》和《少女哪吒》次之。 “我们成长的伤痕,留在记忆中,塑成今日的我们。”
  •     绿妖的文笔让我找到了小时候看萌芽的感觉。想起了很多青少年时代遇见的边缘人,我不会参与对他们的恶意,但也没有更好地对待他们,或者我根本就不可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吧。然而,又有谁曾经不边缘呢?
  •     导演一旦功力不足,往往就会把很好的原著小说毁掉的让人心疼!
  •     我更熟悉坏掉的人,它们是摔碎的镜子,不小心碰到,就给你割一道口子。
  •     这么文艺的电影,我居然和我妈看的!
  •     微信读书
  •     好像骂声不少但是我很喜欢
  •     有才华!有出人意料之处。其中《青春》一篇拉低整本水准。
  •     一个不大的舞台上,很多别扭的青少年在生活。但是这本书里每一个人都存在于两个世界,一个是心底向往的美好世界,一个是世俗不那么美好的世界,两个世界的矛盾及对比催毁了书里的每一个人。
  •     这种文艺女青年的书果然不适合我
  •     是一位和我妈差不多大的作家...对生活,作者努力过了。然不有名如我妈,也努力了。这本书里 所有人,都努力过 。素材根植于自己生活经历,诚然很真实,也易引起共鸣,可是那些人都是有着相似经历的。
  •     很多篇幅,都挺写实的,最后一个倒是不太一样,但是人间烟火味蛮浓的
  •     最喜欢寻人启示这篇
  •     “她有时真希望自己是个孤儿,无父无母,谁的情也不欠,浪迹天涯。就像哪吒,剔骨还母,彻彻底底自己把自己再生育一回。”九十年代的小镇故事。凛冽的青春,大人都给“折腾”的不正常了,拼命的保守平凡,少数人在反抗也在迷失,想逃出来像只脱线的风筝,撞得四分五裂也不要委屈了自己苦活了一趟。
  •     最后一篇章阴阴郁郁看得快窒息了 作者真是厉害
  •     感觉想写的迸发的热烈而噼里啪啦,然而读文字不太感觉的到。
  •     能感到文字离你很近 硬蛹和青春很有意思 少女的故事唯有切换少女的心思来读
  •     灵性是什么时候失掉的呢?变成一个普通的白色泡沫饭盒。 所有的眷恋依赖都会致命!“无常”即日常。 小时候的故事,现在枯萎而进入真理看到的却好有生的力量。喜欢。
  •     不知道咋这么喜欢 不安全的感觉 小镇青年的独立人格 生于忧患 死也不会安乐的深深忧愁
  •     想了想,还是给这本书打了一个青春文学的标签,绿妖很擅长抓少女的情绪与小心思。故事看的很难受,不管是宝城,还是吕城,小地方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在这里,我们常常怕和别人不一样,同质是最安全的保护色,可是我们无法阻止一个漂泊的灵魂。
  •     初一、高一我也收到过“晓冰”们写来的信。我却都没有回,我也想像她们一样热情洋溢、洋洋洒洒,可一提笔,那些句子都跑走不见了。而现在,也不用再写信了。
  •     可是她却明白晓冰。她像哪吒,剔骨还母。
  •     还是会为青春而感动。
  •     长评见。已收入“会送给喜欢的人”豆列中。最后 李导你个大SB …
  •     北方的少女。
  •     意外的惊喜,几个短篇都各有千秋,人物与背景在冥冥之中有着各式各样的联系。最重要的是,作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写什么,写成什么样。短篇之髓在于精而不在于繁,但又能包罗万象。在一个个小故事里,参合着超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二者融合起来达到一个情感的宣泄,抑或是情感的寄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