湋川笔记

出版日期:2014-12-31
ISBN:9787540774150
作者:扶小风
页数:220页

内容概要

扶小风,原名李宇飞。男,1981年生,陕西扶风人。著有长篇小说《左年》,作品散见《延河》《青海湖》《散文世界》等文学刊物。有作品入选《盛开年选2013散文卷》《中国最美散文》《齐鲁文学年展2014散文卷》等年选。曾获第二届孙犁文学散文奖等。系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

书籍目录

序1: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王宗仁)
序2:文化地理的诗意报告(张浩文)
1.寂寞湋峰塔
2.遥远的碑记
3.青龙庙漫笔
4.谒班固墓
5.周原的尘埃
6.时光里的绛帐
7.天子陵
8.风雨贤山寺
9.佛国的梵音
10.历史的足印
11.七里桥年谱
12.隐没的古渠
13.马革裹尸的悲歌
14.远去的宫殿
15.织锦的情歌
16.一座村庄的厚度
17.苍老飞凤山
18.马超岭
19.俯首乔山
20.案板坪
21.村庄地理(带后记)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地理文化随笔。作者跑遍了关中西府古湋川境内几乎所有的文化遗迹,查阅史料,订正碑文,采访老人,辨识传说,融会历史与传说,思考当下和未来,为读者描绘出了关中西府的文化地图,是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西府文化乃至周原文化的文化读本。


 湋川笔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扶風位於陝西關中平原西部,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周原遺址為周人發祥地及早期都邑所在,毛公鼎大克鼎大盂鼎諸西周青銅重器皆出自於此。姜嫄召公班固竇憲耿弇馬援馬融楊堅蘇若蘭張載等彪炳史冊的人物都曾與這塊土地息息相關。 扶小風文化地理散文集《湋川筆記》記述故鄉小城扶風的人文歷史,讀來親切自然,如品佳茗。作者兩年多時光不斷行走,追尋塵封已久的周秦風流漢唐遺韻,感受這片土地曾經的輝煌燦爛與渾厚凝重。熟悉的地名風土人物,千載世事滄桑變遷,歷史現實時空交錯,小風希望“將那些久遠的痕跡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知曉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故事。” 我生長的召公鎮是西周召公姬奭(shi 去聲)的采邑。《史記.燕召公世家》載: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詩經.召南.甘棠》篇有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這兩則史料詩歌記述西周時輔佐成康二王的召公在甘棠樹下講學斷獄,持論公允,政通人和,為鄉鄰敬重。召公中學今仍有甘棠古樹存焉。召公愛菊,邑地遍種菊花,故小鎮亦俗稱菊村。臨鎮不遠有召宅村,為召公舊居;呂宅村,則為姜太公呂尚之府邸。周禮之鄉的這座村莊沉靜安寧,緩緩流淌着三千多年的時光。沿鎮南行十餘里至杏林鎮,傳北宋石泰於此行醫,治病從不取酬,凡病愈者,只求栽杏苗一株,久之,杏樹蔚然成林,杏林因此名焉,石泰後成仙得道歸去。去召公西行十餘里,為佛骨聖地法門寺所在。該寺始建於東漢桓靈年間,後為大唐皇家寺院。唐代皇帝數次隆重迎奉供養佛指舍利,祈求迎福納祥,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詩人韓愈上表切谏,“今無故取朽穢之物,親臨觀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憲宗得書大怒:“愈言我奉佛太過,我猶為容之。至謂東漢奉佛之後,帝王咸至夭促,何言之乖剌也!愈為人臣,敢爾狂逆,固不可赦”,欲處韓愈極刑,後經宰相崔群裴度等求情貶為潮州刺史。韓愈惆悵悲憤,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記此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法門寺地宮八十年代重見天日,佛指舍利出土舉世轟動。幼時歲末過法門寺,清淨軒敞,有老僧落寞書碑,小僧輕拂塵埃,入內觀民女宋巧嬌告狀的跪石,秦腔《法門寺》唱念此事,是以鄉鄰耳熟能詳口能吟唱。法門寺近旁石碑村立楊珣墓碑。楊珣為楊國忠生父,死後賜武部尚書鄭國公。該碑由唐明皇撰文隸書,皇太子李亨題額,本擬送西安碑林作鎮館之寶,奈何碑體龐大碑身過重只得作罷,千百年後仍巍然屹立關中鄉野。距此地不遠的野河山存姜子牙封神台遺跡,傳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故里,夏日麥收後村人多騎自行車去此打山杏吃。 縣城西三公里伏波村,葬東漢付波將軍馬援。“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也”,振地有聲慷慨激昂之強漢語錄即出自新息侯馬援之口。馬援暮年主動請纓征討交趾時對友人道:“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忠貞報國之心,殷切可鑑。後患瘴疫病亡,奸佞陷之薏苡明珠,光武帝大怒。援妻“裁買城西數畝地槁葬而已,賓客故人莫敢吊會”,妻侄前後六次上書訴冤,“辭甚哀切,然後得葬”。扶風同鄉朱勃路見不平慷慨上書冒陳悲憤,《後漢書.馬援列傳》細數此節,“臣聞王德聖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美,不求備於眾。故高祖赦蒯通而以王禮葬田橫,大臣曠然,鹹不自疑。夫大將在外,讒言在內,微過輒記,大功不計,誠為國之所慎也。故章邯畏口而奔楚,燕將據聊而不下。豈其甘心末規哉,悼巧言之傷類也”, “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塞漠,南度江海,觸冒害氣,僵死軍事,名滅爵絕,國土不傳。海內不知其過,眾庶未聞其毀,卒遇三夫之言,橫被誣罔之讒,家屬杜門,葬不歸墓,怨隙並興,宗親怖栗。死者不能自列,生者莫為之訟,臣切傷之”。“惟陛下留思豎儒之言,無使功臣懷恨黃泉。臣聞《春秋》之義,罪以功除;聖王之祀,臣有五益。若援,所謂以死勤事者也。願下公卿平援功罪,宜絕宜續,以厭海內之望。”奏章廣引先例,痛述流弊,盛贊援功,傷其不幸,要求對其功罪詳加評定,劉秀閱畢“帝意稍解”。建初三年,漢章帝為馬援平反,使五官中郎將持節追策,諡援曰忠成侯。千載之下,扶風二豪士馬援朱勃的任俠豪氣勇毅無畏仍讓人熱血沸騰,敬重服膺。伏波村今為世界馬氏宗祠所在,各地馬氏敬拜之祖祠名“扶風堂”。 城南古鎮絳帳,東漢大儒馬融於此講學授徒。《後漢書.馬融列傳》載:“融才高博洽,為世通儒,教養諸生,常有數千。涿郡盧植,北海鄭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達生任性,不拘儒者之節。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弟子以此相傳,鮮有入其室者。”《世說新語.文學》記經學家鄭玄曾在馬融門下三年不得相見,高足弟子傳授而已。讀書時曾幾次在絳帳乘火車,卻不知絳帳春風之典故,實在汗顏。一代史家班固墓位於扶風太白鄉浪店村的公路旁,藏書家韋力先生曾尋踪班固墓,“果然沒走多遠就看見路北側有一座墓塚,的確緊緊挨著馬路,與資料上查到的記載一模一樣,可是這座墓塚怎麼看都是新墳,整個墓塚與周圍的泥土都是翻動過的新土,似乎剛剛堆起來不久,而且周圍空空蕩盪,沒有墓碑,沒有護欄,沒有鬆柏,有的只是周圍青青的小麥”,“眼前所見讓我極為震驚,班固墓竟然如此模樣,這也太兒戲了吧”,“一代鴻儒竟是這等結果,讓我頓生幻滅之感。”王宗仁先生為此書作序,提到班固,“生活怎麼會是這樣呢?一位歷史偉人躺在扶風土地上,竟然沒有人去關照一下!我真的有一種無助的痛苦與掙扎,悲觀。其實悲觀是對現實的一種否定和對未來的強列希望。”同為史家之鄉黨司馬遷在韓城的漢太史祠高峻挺拔氣勢雄偉,相形之下,蘭台令史班固今日之遭遇讓人黯然神傷,況不論其父班彪弟班超妹班昭亦一時人傑。或許,這塊土地的名勝古蹟太多,主事者無暇顧及耳,念今日各地瘋狂搶注如西門慶潘金蓮之所謂名人故居,嘆扶風故土對先賢之尊重維護和修復歷史任重道遠。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讀《湋川筆記》,雜亂記述幾則對故鄉扶風的回憶。慚愧的是,書中所記亦有許多古蹟人物自己不曾知曉,如湋峰塔棫陽宮案板坪白居易韋應物蘇軾蘇轍康海等,不禁感慨這塊土地的堅實厚重與深邃博大。追隨扶小風傾注感情的村莊地理,重溫往去歷史的印記,感受文化傳承的積澱,有自豪愉悅也有無奈傷感。讓過去告訴現在,讓歷史尋找未來。在這個意義上,《湋川筆記》可謂扶風文化旅遊的Lonely Planet(孤獨星球)。唐代李白曾賦詩《扶風豪士歌》:扶風豪士天下奇,意氣相傾山可移。希望通過此書,“文化積累深厚,山河奇偉壯觀的扶風”(張浩文先生語)能被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感謝扶小風兄弟。 《湋川筆記》漓江出版社 2014年12月第一版 38.00元 該書獲2015年度孫犁散文獎及第四屆柳青文學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